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瓷器鉴定中要注意的问题林尊源识真与辨伪自宋代以后,即兴起摹古仿制之风,特别是明清时期,仿古之风达到高峰,历代都有仿古 赝品或造假古董问世,清末、民国时尤甚。还有的赝品来自朝鲜、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国 以及台湾地区。 因此要辨别伪品或仿品是何朝代、 时期、 地区所仿 (伪 , 其主要特点、 手段、 影响如何, 是古代仿品、 现代仿品或是作假古董。 还要弄清楚是整体模仿还是局部仿制,如 有单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仿款识之分,所呈现的仿品面貌特征都有较大区别。在仿品 中有的是同时代仿制 (明仿明或清仿清 ,或后朝仿前朝器物 (如清雍正朝仿明宣德朝 ,有的 是历代官窑仿官窑瓷, 还有的是历代民窑
2、仿官窑瓷等。 此外,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都有仿制宋 代的五大名窑及仿越窑、龙泉窑青瓷等,都存在辨真伪的问题。如明代成化、正德朝就有仿写前朝宣德款器物,嘉靖、隆庆、万历朝也有大量仿明成化、 宣德、永乐官窑青花器物。到了清代,特别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仿古瓷更加逼真, 此后,仿古风益甚,且种类丰富多彩,数量也达到历史高水平。这类古代仿品,有的历史、 艺术、 科学价值和制作技术水平很高,也有其较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因此对这类仿品瓷也 要鉴别出其相应年代,弄清是仿自哪个窑口、哪个年代及其与真品的区别。识真才能鉴假,在辨别真假之前,先要熟记历代古瓷真品的造形 (包括主要器型 典型特征 和总体风格及细
3、微之处的特点, 再将相似或存疑的实物与考古出土器物和馆藏传世真品进行 比较,从纹饰、色调、胎釉、造型、工艺制作手法、款识字体写法特点等几方面情况综合分 析, 看两者之问在整体面貌及细部特征是否自然相符, 与真品有否内在的联系, 能否表现出 时代共性。 然后再对照文献资料考证, 尽量找到仿品出处和时代依据。 特别要仔细观察器物 的细部, 这常是伪品露出破绽之所在。 青花瓷装饰艺术主要是以绘画手法为特色的, 故鉴定 重点除上述几方面外,观察纹饰、画风、笔法、彩料、青花呈色变化等显得尤为重要。分期与断代目前古陶瓷鉴定分期断代法,以明清时期为例,还是习惯于先按大的朝代划分,再按帝王 年号细分。 从器物
4、断代科学性看, 实际上这种按小朝代划分法不尽合理, 因为按时代发展和 器物变化规律来说,本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按照年代或时期 (包括年限、时段 的 早、 中、 晚划分可能会更符合实际情况。 从器物鉴定角度看, 划分的年限范围越小就越准确。 元代以前的器物,定出大的朝代即可,不必按皇帝年号分期,但其中朝代较长的还可分出 早、中、晚三期 (如唐早期、宋中期、元晚期等 。明清距离现代较近,各种传世品和出土文 物都很多, 在民间还有大量仿制品, 情况较为复杂,因此要力求做到鉴定准确,尽量缩短时 间跨度。 下面的分期, 分别把风格和年代比较相近的时代划分在一起, 其中年号时间较长的 要再分期 (
5、如康熙 60年还可分出早、中、晚三期 ,有的处于朝代或帝王更替期,也可以初 期、末期称之。一、明代大体可分为五期:一期为明初,即洪武、建文,共 35年。二期为明早期,又可分 前后阶段,前阶段为永乐、洪熙、宣德,共 33年;后阶段为正统、景泰、天顺,共 29年, 前后阶段共 62年。其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未见署官窑年款,瓷器风格亦有别于前后朝代,故又被称空白期。第三期为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共 57年,正德后期已开启晚 明风格。第四期为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共 100年;第五期为明末,天启、崇 祯,共 24年。二、清代也可分为五期,一期为清初,顺治, l 8年。二期为清早期,康熙
6、、雍正,共 74年。三期为清中期,乾隆、嘉庆,共 85年。四期为清晚期,道光、咸丰、同治,共 54年, 也叫晚清时期。第五期为清末,光绪、宣统,共 37年。 以上只是大致的年代划分,另外还 有几种特定时期 (特指 叫法,如鼎盛期青花瓷 (以永乐、宣德朝“宣青”时期为代表 、空白 期青花瓷 (专指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无官窑款时期 、 “克拉克”青花瓷 (专指以明万历朝 外销西方的青花瓷 、转变期青花瓷 (以明崇祯朝青花精品瓷为代表 、高峰期青花瓷 (以康熙 时期“翠毛蓝” 青 花为代表 、仿古瓷兴盛期 (以清康、雍、乾三代以仿明官窑瓷为代表 、 伪品泛滥期 (以清末民国初制作的赝品为代表 ,
7、还有祥瑞瓷 (专指天启、 崇祯时期带日本风格 的瓷器 、南明瓷 (专指明末清初建立的南明政权瓷器 、洪宪瓷 (以署“居仁堂制”款瓷为代 表 、厂彩 (专指清中期景德镇制瓷胎运往广州彩绘的外销瓷 、浅绛彩 (清末民初珠山八友 彩绘瓷为代表 等。三、明代洪武和天启、崇祯,清代顺治和光绪、宣统,分别处在朝代更替时期,器物具有过 渡期的特征。明代除了空白期三朝外,不见正式署帝王年号款的还有洪武、建文、洪熙、泰 昌几个朝代瓷器。洪武朝和空白期三朝只见到署干支年号款,建文朝 4年,洪熙帝在位 1年,泰昌帝仅在位 30天, 均无标准器传世,其瓷器面目不清。 改朝换代对器物风格的影响, 就日常生活用品来说,这
8、种变化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 以及新原料、新工艺、新 产品、 新科技的出现而变化的, 是渐变式而不是突变式。 以上所说,主要是以青花瓷器的发 展概况、 时代典型特征和器物总体风格来划分的。 但要注意在每个朝代更迭或过渡时期, 前 后朝代器物的面貌特征大多相似,前代往往孕育着后代的雏形,后代亦常常带有前代遗风, 有的特征是很难截然划分清楚。窑口与产地宋元以前,南北各地有许多著名窑口,如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景德镇窑、定窑、 钧窑、官窑、哥窑、汝窑、建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百花齐放。因此,元代以前 瓷器比较重视窑口的鉴别,重点应从釉色、胎质、造型、制作工艺以及烧造方法人手。到了
9、 明清时期, 彩瓷十分盛行,青花瓷器已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 除江西是产 “青花瓷大省外, 各地还有许多生产青花瓷的窑口,如福建德化窑、漳州平和窑、云南建水、玉溪窑、浙江江 山窑等、广东汕头窑、揭阳窑等。这些地方瓷窑胎釉原料、工艺技术、窑炉结构及装饰风格 等各不相同,品种繁杂,互有特色。从风格面貌来看,既大体相近,又似是而非。还有不少国外窑口,如朝鲜、日本、越南、东南亚等国烧造的产品,大多深受宋元明清的 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定窑、建窑、德化窑、同安窑等窑口影响,生产与之造型、釉 色、装饰方面相似的白瓷、青瓷、青白瓷、黑釉瓷、青花瓷、五彩瓷等,有的与中国瓷器风 格非常接近。这就要我们作出分析
10、和判断,先分出古瓷的产地是南方还是北方 (南北方有烧 木柴与烧煤炭之别 ,再定出分别属于古今中外哪个窑口,最好还要辨别出窑口类别,如是 属于龙窑、 蛋形窑、 阶级窑还是馒头窑, 以及窑炉结构和烧造原理,然后要弄清楚窑口起烧 的具体年代、 停烧或延续的时间, 还有烧制瓷器的品种特色及其使用的主要工艺技术手段等 (如是覆烧、支烧还是垫烧,或是芒口、涩圈、满釉还是半釉等 。明清以后,各地生产的青花瓷既有本地区特色,也有相互影响。胎釉、用料、制作工艺、 烧造方法等都有所区别, 但造型、 装饰手法、 图案题材内容等总体时代特征还是基本一致的。在装饰风格方面, 主要受景德镇窑的影响。 在辨别窑口产地时,
11、还要注意到各个窑口之间互 相借鉴、影响、模仿及其传承关系。除了传统的以产地命名窑口外,也有的是以人的姓氏来命名,如崔 (国懋 公窑、周 (丹泉 窑、年 (希尧 窑、唐 (英 窑等。还有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乾隆 窑等。既有官窑和民窑、瓷窑和陶窑之分别,还存在官搭民烧或瓷陶混烧的情况 , 这些都需 要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并予以认真判别。此文转自文物天地杂志紫酱釉的介绍茄皮紫 茄皮紫为高温釉颜色釉。以锰作呈色剂,系将锰原料加入含碱量较高的釉中而 烧成。 因釉色像成熟的茄子皮一样的光润, 故名。 根据其呈色的深浅, 又有淡茄、 深茄之别。 淡茄介于豇豆色、云豆色之间, 与红的区别
12、微乎其微。此外还有葡萄紫和玫瑰紫等名称。在 低温紫釉中,还有清代创作的吹紫。茄皮紫创于明代。在弘治时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所见器型有牺尊和绶带式 双耳尊之类。嘉靖、 万历时虽然都有茄皮紫釉品种,但造型不及弘治时规整。釉色在嘉靖时 有深浅两色,深者呈黑紫色,常施于大盘、大碗等大型供器之上;浅者,似未熟的茄皮,露 淡紫色,多施于较精细的盘碗类开片者为上等;色纯正、 釉坚硬, 虽有开片而片绞紧密者为 次。釉色可分浅、深、老三色啊:浅者色鲜艳,主要为配合彩器使用;深色者比一般茄皮色 深,釉内发亮,多用于一色釉器;老色者亦作配合三彩等器之用。酱釉 酱釉又名 “紫金釉” , 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
13、釉, 釉科为宣德时新创品种之一, 釉面肥厚,光洁莹润,并有桔皮纹。嘉靖时的酱紫色泽较浅,釉面有的光亮,有的晦暗。康 熙时釉色褐, 多用于器物口部边沿。 乾隆时在酱色地上抹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铜彩器, 是当 时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 酱釉多用于仿古器, 有宋代 “紫定” 的效果。 常见器型有撇口碗、 收口盘及撇口盘三种。金酱釉 呈色似芝麻酱,故称“金酱釉” 。康熙时色浅,雍、乾时釉厚色重;多施于小件 器物上黄釉的介绍黄釉 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 釉, 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 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 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 的衍化;始于宣德的浇黄
14、,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 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茶叶末 茶叶末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 属高温黄 釉, 经高温还原焰烧 成。釉呈失透的黄绿色, 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 古朴清丽, 耐人 寻味。江苏 省扬州市曾出土多件唐代茶叶末釉器,宋、明的产品亦屡有发现。清代前期的 官窑,有意仿造明以前的茶叶末釉。从传世实物看, 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多,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 茶叶末釉 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 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 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
15、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蛋黄 蛋黄釉出现于清康熙年间,因色如鸡蛋黄而得名。与蜜腊色、浇黄的釉色相比, 显得淡而簿,滋润无纹片。康熙时釉黄微重,釉层透明。到乾隆时,因釉中掺有玻璃白,使 釉汁混而不透,呈色嫩淡。多用于一色釉器。鳝鱼黄 鳝鱼黄为结晶釉的一种。 配釉时用长石少许, 并加少量的镁, 经 1300摄氏度左 右的高温氧化焰烧成。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象鳝鱼的皮色,故名“鳝鱼黄” 。 明代就有鳝鱼黄的名称, 陶雅说“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 ,说明宋已有之。清代前期 的官窑也有意仿造,康熙时藏窑有蛇皮绿、鳝鱼黄等品种。什么叫珐琅(Enamel ?搪瓷的旧称,起源于日语。 “珐琅”系日本“七宝”的梵语名称,日本的“七宝”又称“七 宝烧” ,是类似我国景泰蓝的一种贵金属艺术搪瓷制品。珐琅今作艺术搪瓷的统称,例如嵌 线珐琅、凹凸珐琅,透底珐琅、浮雕珐琅、绘画珐琅等。珐琅又作搪瓷釉解。纹釉的介绍开片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传媒学院《新媒体黑白故事漫画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二手房买卖合同融资协议
- 2025主要债权合同抵押物清单
- 2025学校餐厅与小商店经营合同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初三3月份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大连市第十六中学2025年高三TOP20三月联考(全国II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达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基坑工程土方开挖支护与降水监理实施细则
- 江苏徐州市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社会招考聘用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土方回填施工记录表
- 植物根茎叶课件
- 反生产行为讲稿
-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交底
-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看图写话专项加深练习题含答案
-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标准
- 洗衣房各岗位工作流程
- 基于SWOT分析的义乌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 基于自适应滤波对音频信号的处理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