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与UASB反应器启动调试个人感悟点点滴滴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1.gif)
![IC与UASB反应器启动调试个人感悟点点滴滴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2.gif)
![IC与UASB反应器启动调试个人感悟点点滴滴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3.gif)
![IC与UASB反应器启动调试个人感悟点点滴滴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4.gif)
![IC与UASB反应器启动调试个人感悟点点滴滴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1/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a9dbe741-5b4a-4a25-a2cc-015fe743d8a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解厌氧 浅谈厌氧反响器的启动厌氧反响器启动:1接种污泥: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场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即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FB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立方反响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响器容积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质进入厌氧反响器内。2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2、 1起始阶段反响器负荷从0.5-1.0kgCOD/立方·每天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氨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应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短、间隔时间至一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长时,那么应每隔一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2启动第
3、二阶段当反响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要40天的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3启动第三阶段沉着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挥发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响器呈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时那么说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阶段到第三
4、阶段也需3040天。3启动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足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到达厌氧降解的目标。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一般COD浓度为
5、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假设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那么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到达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假设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cr不能消化,那么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天,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启动阶段挥发性脂肪酸VFA应保持在3mmoL/L以下。
6、 5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只有进料增大,而VFA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减少。简单一说,给大家做参考。【IC】【UASB】IC与UASB个人感悟点点滴滴UASB, 点点滴滴, 成功经验, 同行, 工艺热烈欢送同行们参加交流讨论,我原在允许的前提下无偿地给同行们提供义务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IC与UASB设计,施工,调试中存在的问题,也尽可能多地介绍自己工作中的
7、失败与成功经验,以方便与大家共同交流与进步!谢谢!本人对UASB及IC两工艺特别熟悉,有幸参与设计、施工和调试了七八个工程,很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和交流两工艺的特点及存在的缺乏,更希望与同行们共同进步。也欢送同行们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与解决。 UASB与IC在运行上最大的差异表现在抗冲击负荷方面,IC可以通过内循环自动稀释进水,有效保证了第一反响室的进水浓度的稳定性。其次是它仅需要较短的停留时间,对可生化性好的废水确实是优点。大家同意因为IC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效果好,容积负荷高,投资省等许多优于UASB的优点,是否就应该因此而放弃再选有
8、UASB了呢?IC缺点尤其在污水可生化性不是太好的情况下,由于水力停留时间比拟短去除率远没有UASB高,增加了好氧的负担。另外,IC由于气提内循环,特别是对进水水质不太稳定的厂,导致IC出水水量极不稳定,出水水质也相对不稳定,有时可能还会出现短暂不出水现象,对后序处理工艺是有影响的。UASB比IC突出优点就是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相对稳定。但IC优点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于高SS进水,比UASB有明显优势,由于IC上升流速很大,SS不会在反响器内大量积累,污泥可以保持较高活性。对于有毒废水也是如此!IC运行温度的设计完全和UASB一样,在调试运行上和UASB区别不大,只是在刚进水调试时尽可能采用水力
9、负荷高些,然后逐步交互提升水力、有机负荷,尽可能在负荷提升过程中保证第一反响室上升流速大于10m/小时,但最大水力负荷最好控制在0m/小时以下,这样即保证第一反响室污泥床的传质效果,也防止污泥流失冬季进水管道及反响器最好保保温,因为厌氧菌对温度波动特敏感,对负荷波动适应要相对好的多其实的调试比要好调的多,能调试好的,应该调试好没有太大问题不是应为上升流速大,会不好控制而延长调试周期它对进水水质的要求仅是相对稳定就行,它要求高的上升流速仅是满足第一反响室污泥床处于膨化状态,加大传质效果,的高度较高,你不必太担忧会有污泥流失,因为内部它有两层三相别离,更何况第一反响室产气量较大,绝大局部沼气被第一
10、反响室别离收集提升到顶部的气水别离气包进行气与泥水的别离第二反响室气量少泥水更易别离沉降假设接种颗粒污泥根本一个月便可到达设计负荷是没有问题的,絮状污泥可能需三到五个月如果厌氧反响器VFA升高,通常大家会想到降低进水负荷或停止进水,而我却竭力反对,我的调试经验告诉我,如果你经常这样操作的话,只会让负荷越降越低,最终可能调试运行失败。我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VFA的升高已经让局部甲烷菌死亡或受到抑制,而你突然改变负荷或停止进水,有加剧了原先存活完好的甲烷菌对环境的不适应性,可能又有局部不适应,继续死亡,还有局部强壮的会处于饥饿状态而逐渐变弱,而我们以为VFA恢复又去提升负荷,导致局部又被淘汰。总之,
11、降低负荷和停止进水我不认为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维持原负荷,采取回水或短时间大量进稀释水迅速置换反响器内积压的VFA,将甲烷菌迅速从抑制状态解禁出来,再补充局部菌种,保证反响器不恶化,另外大量保存了那些适应性强的甲烷菌,反响器只会越开越好,因为你帮他们逐步提高了抗负荷的免疫能力。经验性的东西对于提升相互水平非常关键,因为每个人在调试中都不可能经历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使是失败的对大家也是一个借鉴,别人知道了便不会再走弯路。欢送大家过来交流,无论是厌氧还是好氧,只要有问题或有心得都来畅谈!再次感谢光临本论坛的同行朋友们! 本帖最后由 yxy8451 于 2021-6-22 10:
12、07 编辑 o 点源扩散: very good,是个社会栋梁。经验 + 2 点 金钱 + 2 ¥ 发表于 2006-9-11 14:03 | 只看该作者 采取回水或短时间大量进稀释水迅速置换反响器内积压的VFA.在UASB中我倒是试过,效果很好,我加的是自来水,加了三天,VFA差不就回到了原来的水平。后来因为自来水中有氯就没敢多加。不知是不是这样,请楼主指点下。正在做的一个工程用的就是IC,期待互相讨论。感谢楼主分享经验,不知道楼主用的是哪家公司IC我们这次用的IC设计去除率75%,正常运转时可以到80%,不像楼主说的比UASB低。 版主UID7142 帖子3992 主题3
13、 积分21625 金钱56762 ¥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04-12-9 发表于 2006-10-17 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zbbca:首先十分感谢前辈的解答。作为新手,能获得前辈的指点倍感荣幸。我说的猪场废水普遍处理效果不好的来源是好些单位处理猪场废水的情况汇总上来的,SS和氨氮高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排除的粪便含N高,所以处理起来比拟麻烦,我查了不少资料,根本都是厌氧好氧串连运行,好氧的主要是考虑除氨氮,但是经过厌氧处理后的水质的可生化很差了,所以对于好氧处理来说效果也不好。还有就是想问一下前辈,SS不经过沉淀预处理直接进
14、入UASB,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吗?厌氧处理对于降解SS的效果如何呢?如果会产生影响,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副作用。本人初学,有些问题可能比拟幼稚,还望前辈海涵。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7 22:05:08编辑过点源说的有些绝对了准切的说应该是不要急于通过降低负荷来减少VFA如果VFA真的到了使反响器酸化的程度,那我想,除了降低负荷应该没有其它的方法了吧!如果在正常的提负荷阶段,VFA小幅度的增高,大家倒不用太过紧张,这点,点源说的是很对的zhyhbhb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zhyhbhb 当前离线 UID132712 帖子2 主题0
15、;精华0 积分13 经验15 点 魅力0 点 金钱11 ¥ 威望0 点 宣传积分0 点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21-11-12 最后登录2021-11-12 38# 发表于 2021-11-12 13:20 | 只看该作者 厌氧菌对温度很敏感,在工程操作中,不知道各位大侠在设计中和操作中如何确定把握,因为原水不稳定,同时工人有时候就不太负责,所以废水温度变化较大工艺设计 讨论厌氧反响器的结晶问题的防治反响器, 厌氧, 结晶, 讨论结晶的原因,带来的问题,采用的防治方法。希望赐教!em06收藏 分享 · 0 · 0 · 支持 · 反对 iaixingjf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iaixingjf 当前离线 UID57047 帖子32 主题0 精华0 积分94 经验35 点 魅力0 点 金钱129 ¥ 威望0 点 宣传积分0 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小区火灾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化训练探讨
- 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设计与实践
- 班级环境卫生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 4《机械摆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 等积变形和行程问题说课稿 (新版)沪科版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Part A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预习 新知早知道1(教用文档)说课稿 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2025日本食品业A公司特许合同样本
- 2025年银行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1小蝌蚪找妈妈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初一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总结
- 2023-2024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
- 课件四露天矿山安全知识培训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卷(一)含答案及解析
- 大单元教学理念及其定义、特点与实施策略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技术要求
- 职业技术学院《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与管理》课程标准
- 2023光伏并网柜技术规范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