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笔记(护理系)_第1页
预防医学笔记(护理系)_第2页
预防医学笔记(护理系)_第3页
预防医学笔记(护理系)_第4页
预防医学笔记(护理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预防医学绪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是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标志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又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的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的人。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影响,讨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相互依存关系。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客观和定量地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2、对健康的影响及与心身疾病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施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的预防和干预的卫生服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意义:1、为医学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2、提示了医疗保健事业改革的必然性 3、反映了人们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第一章 预防保健策略1、 三级预防的原则:第一级预防国家制定相应法定法规,防御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预防疾病。从个人角度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第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意义是对传染病可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治流行蔓延,对非传染性疾病诊断愈早,预后

3、较好;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治伤残。第三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1、传染病是由特异病原微生物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的疾病,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的传给易感宿主。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3、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土壤传播医院性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垂直传播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另一个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传播途径。4、潜伏期流行病学意义:判断患者感染时期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接触

4、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的期限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影响流行特征5、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管理传染源,对患者和病毒携带着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甲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2小时之内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切断传播途径,由于各种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不同,故采取的措施也各不相同。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营养和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也可通过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7、突发公共卫生

5、事件的特征:1、发生的突然性 2、分布的复杂性 3、危害的社会性 4、处理的复杂性 5、行为的违规性 6、影响的长期性8、突发事件预防与控制措施:1、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应急体系 2、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3、及时准确的现场处理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1. 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中可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活动可影响自然环境。2. 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彼此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命和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3.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的依耐性、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6、性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资源环境锐减危机人类生存、有害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5. 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2、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3、持续作用时间 4、机体对污染物的感受性 5、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6. 环境污染的来源:生产性污染(废气、废水、废渣)生活性污染(废气、污水、垃圾、噪音)交通性污染其他7. 污染物经生物体吸收后可在其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8.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

7、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直接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间接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10、公害: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对公众在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方面的危害。第五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1、 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紫外线A可促进色素沉着;紫外线B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具有抗佝偻病和红斑作用;维生素C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但是也可损伤正常细胞。2、 大气污染系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是某些物质排入大气,对人体健康产生了直接或者间接地危害。3、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天然污染人为污染(生产性、生活性、交通运

8、输、农业活动)4、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2)慢性炎症3)变态反应4)致癌作用5)非特异性疾病间接危害1)影响微小气候和太阳辐射2)形成酸雨3)产生温室效应4)臭氧层破坏5、空气污染的卫生防护 大气污染的卫生防护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依托科技进步,节约能源集中供能、改善城市燃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地防止空气污染3)加强污染源的治理4)加强城市绿化,降低污染物浓度种植树木花草,吸附飘尘和空气中部分有害气体5)强化环境管理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1)控制污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合理利用生活能源6、 水源种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7、水体富营养化:湖水对有机物质的自

9、净能力较弱,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排入湖泊、水库时,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5、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上安全。2)感官性状良好。3)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4)水量充足,取用方便。6、 影响氯化消毒的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7、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致爆发流行,病例大多集中;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的一致性;清除水源污染,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8、 汞和甲基汞: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发生原因:排入海湾的含汞废水经过生物转化,形成甲基汞被鱼虾和贝类富集,通过食物链引起人中毒或死亡。作用于中

10、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胎盘屏障。9、 饮用水污染的防护措施: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水体卫生防护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水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10、 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11、 土壤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入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影响农作物 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12、 土壤污染的三种形式:1)气型污染2)水型污染3)固体废弃物型污染第六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1、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这些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成为职业性有害因素。2、 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3、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

11、致病模式: 个体 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性外伤 职业性有害因素 作用条件4、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性外伤。5、 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称为职业病。6、 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7、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诊断标准,力求诊断的准确,防治漏诊、误诊和冒诊,职业病的诊

12、断应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承担,并有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 8、工作有关疾病:(1)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工作有关疾病的病因是往往是多因素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该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由于职业性因素影响,促进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通过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改善工作环境,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工作有关疾病不属我国法定的职业病范围,但它对工农生产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2)常见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有关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骨骼及软组织损伤,如腰背疼痛、肩颈疼痛等;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疾病,如接触二硫化碳、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导致

13、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高;生殖功能紊乱,如接触铅、汞及二硫化碳可导致早产及流产发生率增高;消化道疾患,如高温作业可导致消化不良及溃疡病的发生率增高。(3)职业性外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以外损伤。第八章 食物与健康1、营养是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2、营养学就是研究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3、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饪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4、营养素是指机体为维持生存和健康,保证生长发

14、育和体力劳动所必需的来自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 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为20种,其中有9种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称为必需氨基酸。6、膳食纤维功能: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控制体重和减肥可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预防结肠癌的作用。7、膳食纤维在通过消化道的过程中吸水膨胀。8、脂类主要有甘油三酯、磷脂、固醇类9、必需脂肪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10、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满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体力活动三个方面的需要。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在人体总能量

15、消耗中占主要部分。11、膳食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乙醇四大类。12、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大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两大类。13、矿物质的生理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调节细胞的通透性和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或参与酶系的激活。14、矿物质特点:机体本身不能合成矿物质,必须由食物中供给。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相互之间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部分矿物质的生理需要量与中毒量之间只有很小的范围,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中毒。缺乏症和主要

16、食物来源。15、人体对钙的需要量为800mg/d,钙含量较丰富的食物有奶及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虾皮、海产品、坚果和蔬菜类。16、食品安全:食品从原料到加工成品,从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烹调到使用前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外来一些有害因素的污染,从而降低食品卫生质量并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17、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含有了外来的、影响其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三大类。18、大肠菌群的主要卫生学意义:作为判断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的标志。典型的大肠杆菌说明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19、霉菌及其毒素的食品

17、卫生学意义:引起食品变质引起人畜中毒20、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产毒霉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主要理化特性:耐热,对酸稳定,易被碱破话;紫外光产生荧光主要毒性:灵长类、家畜禽等动物产生急慢性毒性与多种癌症易污染食品:花生、玉米、花生油污染为主。21、苯并芘、二噁英具有很强的致癌性。22、参考蛋白:是指可用来测定其它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23、蛋白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须氨基酸不足的作用。24、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

18、。禁食12h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25、食物热效应:即食物特殊动力学作用,指人体在摄取食物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化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26、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进入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的通常具有传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7、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8、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有共同食入史,发病范围和这种有毒食物分布区域范围相一致,停止食用中毒食品之后,发病也很快停止发病潜伏期短,短期内大量用食者突然发

19、病,来势急骤,呈爆发过程,一般病程亦短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中毒表现和治疗方法相似29、根据食物来源可以将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30、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P116.第九章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步骤1、医学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2、同质:性质相同的事物称为同质。3、变异:同质事物间的差别称为变异。4、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个体: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的观察单位

20、。5、统计量: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6、参数: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参数。7、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简称为变量。8、 变量的分类:1、数值变量 2、分类变量:(1)无序分类 (2)有序分类 9、在n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m次则比值 f=m/n=A发生的试验次数/试验的总次数 称为事件A在这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M称为频数。10、 实践表明,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这个常数p就称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它是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11、 小概率事件:指发生概率很小的

21、事件。12、 小概率事件虽不是不可能事件,但一般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会发生的,这就是小概率原理。13、 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第十五章 流行病学概述1、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制订预防、控制、消灭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其首要任务是揭示疾病和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或分布现象,其次是探讨分布的规律与原因,最后制定出治疗与预防的策略与措施。2、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3、观察法:描述性研究 1)现况研究 2)筛检 3)生态学研究 分析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 2)队列研究 4、实

22、验法:临床试验 社区实验 5、流行病学的用途: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探讨病因及影响因素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分析进行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评价疾病防制的效果5、疾病及死亡评价的常用指标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罹患率指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病死率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率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某

23、病的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k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或死于某病)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6、疾病的流行强度: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一般参照当地前三年该病的发病水平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出现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例历年一般水平。7、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职业与行为、流动人口)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地区分布(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地方性疾

24、病)第十六章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又称为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它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调查资料,经过整理归纳,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人群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1、 现况研究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特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情况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2、 现况研究的目的:通过现况研究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发现高危人群,分布疾病或健康状况与环境健康、人群特征的关系。现况研究的结果可以提供病因线索确定暴露于某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或易感人群通过现况调查,对某项干预措施防制效果前后比较,可初步评价医疗

25、与卫生措施及考核措施的效果进行疾病监测,可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3、 现况研究的分类:普查是根据研究目的,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所有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或检查。目的是:1)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情况2)了解人群健康水平3)确定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值范围4)通过普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病人5)评价卫生服务利用率和效果。4、 普查和抽样调查优缺点(1) 普查的优缺点:优点:能提供疾病分布情况和流行因素或病因线索,通过普查能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使其得到及时治疗。缺点:工作量大而难以完成十分细致的工作程序,难免漏差调查对象;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

26、耗费人力物力,成本高;只能获得患病率资料,而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2)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优点: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容易做得细致,适用于调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缺点:调查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均比较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被发现,且不适用于调查变异较大的资料;当某病的发病率很低时,小样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而若样本扩大到近于总体的75%时,直接进行普查更有意义。 5、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6、病例对照研究是用来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分析性研究方法。7、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疾病发生在前研究在后研究对象按是否患有研究的疾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的相关暴露信息是通过研究对象回顾既往史得到的从研究的性质来看,它是一种由果推因的方法研究的结论是通过比较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得到的研究不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只能推测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9、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1)病例的选择:以医院或临床为基础选择病例以人群为基础选择病例。(2)对照的选择:选择对照的条件,选择对照时应重点考虑通过什么途径选择对照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