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研究_第1页
定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研究_第2页
定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研究_第3页
定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研究_第4页
定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规范研究学生姓名张钊学 号CZ090932学 院继续教育学院专 业金融班 级CZ090932指导教师肖龙阶 副教授二一四年十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利率波动视角下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作者签名:年 月 日(学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摘 要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全部金融业最主要的

2、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金融机构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银行信贷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能否较好的处理好信贷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3、,虽然目前大多数银行都已经做到审、贷分离,分行业编制系统的行业信贷政策作为审批依据。但贷款项目个性化突出,差异性很大,工程预算、还贷来源不确定性高等风险因素。因此,如何对贷款项目进行准确的风险分析是现代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中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信贷风险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根据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管理方法,以及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机制加强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决策目 录摘 要(太少)i绪论ii1.研究背景(太少)ii2.国内外研究现状ii3.研究内容与方法iv第一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与特点11.1

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11.1.1对信贷风险识别与衡量技术落后11.1.2信贷风险处理手段缺乏11.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21.2.1信贷风险的客观性21.2.2信贷风险的不可确定性与隐蔽性21.2.3信贷风险的可控性21.2.4信贷风险成因的多元性21.2.5信贷风险结果的破坏性2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32.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32.1.1信贷资产的效益性减弱32.1.2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降低32.1.3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不强32.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42.1.1信息不对称4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4二是信息采集成本规避导致银行扎堆大客户42.

5、2.2 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不足42.2.3 社会诚信的缺失5一是第三方信息评审机构混乱5二是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缓慢52.2.4 银行员工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够5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建议8 3.1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经验和启示63.1.1国外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经验分析63.1.2国外商业银行成功的信贷决策给予我国的启示63.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建议53.2.1 实施客户分层管理83.2.2缩短决策链条83.2.3稳步推进风险垂直管理83.2.4加强信贷管理电子化建设9第四章 结论10参考文献11 绪 论研究背景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贷风

6、险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各国银行自诞生的一天起,就在孜孜寻求规避信贷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古老的金融风险。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它不仅指由于借款者违约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而使银行承担实际的违约风险,而且指由于借款者还款能力下降或信用等级降低而使银行面临的潜在违约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准确度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信贷资产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信贷风险的研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信贷风险管理

7、方法历经多年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表现出一种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资产信用风险评价到资产组合信用风险评价的趋势。而风险管理上的差距,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先进银行的最大差距,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面对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加强和金融竞争与创新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金融全面开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经营风险问题并尽快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信贷风险的分析是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展开的。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应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来研究银行和企业

8、之间的信贷关系,对信贷风险的产生和防范提出了解决的框架。Stiglitz和Weiss建立了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信贷配给模型,对银行信贷配给行为进行研究。Bolton和Scharfstein对企业还贷动力进行研究,认为银行终止贷款会提供企业足够的还贷激励。Hart和Moore对银行企业之间的债务安排进行讨论,认为债务的存在有助于企业通过现金流来偿还债务,Hart和Moore通过给出不同情况下的最优合约状况,来探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务偿还。国外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除了理论之外,最重要的是实证分析。Barth和Brumbaugh用Probit实证方法对信用进行评分,对信贷风险进行预测。现在,西方国家对

9、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发展方向是理论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而定量分析多是应用KMV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和Var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用以对市场信贷风险进行预测。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创新性不足,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研究方法的介绍和借鉴上,并且以国内银行业数据来检验和评估国外信贷风险管理的适用性。林跃武、许大庆(2010)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八大信贷风险,其中涉及项目贷款、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以及中小企业贷款等八个方面的信贷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郭毅飞(2010)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

10、相应的政策建议。胡阳、李艺凡、王欣然(2010)从金融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角度指出了金融危机后金融衍生品的应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胡妍斌(2006)和高静(2007)分别研究了香港和美国的房地产贷款风险防范,给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秦虹(2006)提出要通过要推进抵押贷款证券化、建立健全市场化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取消房地产开发贷款与住房抵押贷款的捆绑等措施来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在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方面,汤俊等(2006)运用粗糙集理论,从信贷历史数据出发,对金融部门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刘文辉和徐敏辉(2007)对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规避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

11、了通过健全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疏通银行信息渠道、提高银行信息识别能力、建立有效的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的信用等级制度和完善社会信用及法制环境等措施。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通过对我国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根据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管理方法,以及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种: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文采取的理论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以此联系我国与西方国家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实际情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提出健全我国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12、的对策。(2)系统论。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系统,而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要想分析得出完整和健全我国信贷风险机制的对策,必然要从分析每个子系统开始。(3)中外对比法。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不足之处;然后分析了西方国家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对比得出健全和完善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机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与特点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1.1.1对信贷风险识别与衡量技术落后首先,用于衡量信贷风险的基础数据来源不足和准确性较差。基础数据质量差将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不仅无法展开高层次的信贷风险分析信贷

13、资产组合分析,也会使简单的分析工具的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虽然目前商业银行都很注重信息科技,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较短,数据样本相对较少,并不能从中提取有普遍规律的信息,基础数据库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比较完善,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完整的客户数据系统。其次,信贷风险衡量技术落后导致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低。在基础数据完整和精确的情况下,也会因为信贷风险衡量技术产生不准确的结果。目前主要是使用专家分析和计算贷款信贷风险度的方法进行信贷风险计量。贷款信贷风险度的指标体系比较笼统和简单,难以反映企业的全面情况,只考虑单一贷款,没有考虑资产组合的集中信贷风险。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自主确定指标和权重,因此主观性太强,

14、容易造成各个商业银行确定的权数不一致,难以进行信贷风险的横向比较。1.1.2信贷风险处理手段缺乏首先,商业银行主动规避信贷风险意识淡薄。信贷风险规避是信贷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信贷风险或信贷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信贷风险的影响。主要通过事先控制和事后补救来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或者降低损失程度。信贷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信贷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信贷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因此,在创业贷款发放前后,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信贷风险,而要主动地通过自身的资产组合或者运用某些金融工具来分散和规避信贷风险。其次,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在一个肯定有信贷风险的环境里

15、把信贷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这里是将信贷风险控制在银行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信贷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意味着银行将会承担一定的信贷风险,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也将成为银行承担信贷风险并能维持正常经营的最后保障。1而在我国,信贷风险控制与处理机制还很薄弱,手段方法还较为单一,只存在抵押贷款和第三者担保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控制信贷风险的手段还没有有效使用,信贷资产的组合管理也没有真正展开。1.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1.2.1信贷风险的客观性信贷风险客观性表现为信贷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它在信贷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伴随着每一个信贷环节而产生。在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环境竞

16、争尤为激烈,不可避免,在一种信贷关系中,借贷人并不能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处处领先,实现赢利,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借贷人亏损,甚至于倒闭,此时借贷人便无力承担应还贷款,这就给银行信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存在没有风险的信贷关系。风险的产生源于不确定性,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给信贷风险的产生带来可隐蔽之机。如今市场竞争无处不在,而且充满各种偶然和不确定性。信贷关系属于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竞争激烈,充满了各种难以确定和不可控且难以量化的因素,这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同样是偶然不可控的,且无法预期,从而造成了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因此信贷风险何时由潜在变为现实

17、,何时由有限转为极大,何时动态发生,何时静态爆发等等都是难以测定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与不可确定性。1.2.3信贷风险的可控性商业银行可根据其掌握的贷款对象、贷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形态等相关指标数据与资料,分析测算贷款风险力与贷款风险度,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和降低信贷风险的产生可能绘商业银行带来蚁负面影响,因此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控制与化解。1.2.4信贷风险成因的多元性随着经济、金融的日益市场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条件也日趋复杂。银行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其所处特殊地位决定信贷经营不可避免的具有风险面大、风险种类多、风险敏感性强的特点,信贷宏观面上的、微观面上的、直接的、间接的、系

18、统的、非系统的、内部的、外部的各种变量因素集中导致信贷风险的多样性。1.2.5信贷风险结果的破坏性信贷危机与信贷风险紧密相联,它实质就是信贷风险大规模、高强度的集中爆发,是货币信贷领域的混乱。当信贷风险组合的影响力超过一定程度时,也就是当商业银行所持信贷货币持续快速贬值、金融市场极不稳定时,信贷风险也就完全转化为具有极大破坏性的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这时商业银行就将难以回避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停业或破产,虽然对它宏观经济来说是正常的,但对具体的微观组织来说,影响却是巨大的、难以承受的,海南发展银行便是实证。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2.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贷资金运用应

19、遵循商业银行贷款“三性”原则,因此信贷风脸也就集中表现在此“三性”之上,但就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2.1.1信贷资产的效益性减弱信贷资产的效益性,也即信贷资产的盈利性,它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获得贷款利息和有关费用收益的能力。因为创造尽可能多的金融收益是银行信贷经营的第一出发点,但现实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不高,不仅资金投放没有全部形成有效产出,而且银行三项欠息有增无减,贷款资金周转速度日益下降,贷款呆坏帐明显增加,存贷利差减少,这一切均导致银行信贷收支不平衡,实际可用经营性资金减少,筹集资金运用能力减弱,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能力萎缩,信

20、贷经营成本上升,资金使用效益下降,甚至出现较大面积的基层行财务亏损。2.1.2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降低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避免信贷资金遭受风险和造成损失的能力。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安全问题开始公开化,在某些方面还有加大趋势。由于我国银行信贷运作具有某些“双轨制”特点与体制惰性,再加之信贷扩张机制的容易形成,这一方面导致大量的金融腐败和金融寻租行为的产生,它直接表现为绕规模贷款、违规放贷和资金官倒;另一方面导致贷款存量受结构制约,贷款增量难以按照优化和效率原则进行配置,贷款担保机制不健全,贷款安全没有保障,甚至对企业大量的逃废债行为无策以对,从而最终导致大量不良贷款

21、的产生,形成最大贷款风险。2.1.3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不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中能按预定计划回收信贷资金或在无损的状态下迅速变为现金资产的能力。2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过分依赖银行资金供应;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发生迟滞,亏损与呆帐增多,就将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向银行位移,占企业总资金80%以上的信贷资金就会处于铺底性沉淀和高风险状态之中。这样大量信贷资金被企业长期占用,转化为铺底资金,就失去有偿周转的特性,不仅影响了银行贷款进一步扩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调节作用,而且直接降低了贷款资产的流动性,加大了贷款风险.2.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

22、成原因2.2.1信息不对称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长久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信贷不公平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的。3一般情况下,企业融资获得资金的使用、收益、风险,企业比银行更具有信息优势。企业对融资资金的未来投资计划和收益、风险,对借贷资金的偿还概率等的了解,比银行更加清楚,而银行要想了解这些信息,只能通过企业主动提供的信息以及一些公共信息加以评估等间接方式获取信息。因此,为了在融资博弈中获得有益的信息优势,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融资收取较高的利息,对于较低风险收取较低利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银行总是倾向于对资金使用者征收较高利息,于是导致资信较高的企业退

23、出信贷市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最终剩下的只有高风险投资者,导致了逆向选择。二是信息采集成本规避导致银行扎堆大客户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体系不同,我国尚没有统一的同业信息共享平台,或者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来对信贷信息进行实时发布或分享,即便有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信贷查询系统,由于信息的录入往往不及时,且信息缺乏准确性,不具有参考价值,因而,对于每一个银行,还是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搜集信息,信贷信息的搜集成本较高,因此,银行在选择信贷客户的时候,往往选择信贷信息充分的合作对象,于是,信贷投向多集中在上市大企业,这样,所有的商业银行出于信息搜寻成本和信贷风险的规避,喜欢扎堆同一客户群,这种行为助

24、长了大客户利用银行各种渠道盲目融资行为,同样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尤其是坏账风险。2.2.2 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不足以我国商业银行银行与国际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风险识别和管理可以看出,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落后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银行业风险创新技术的不足。4风险管理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风险度量技术,也包括对业务流程的管理、风险防范技术、风险规避技术等,对风险的管理也应当是涉及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的。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应用来看,相较之先进的国际银行风险管理技术而言,还处于落后状态,且对风险的系统管理概念不清晰。2.2.3 社会诚信的缺失

25、一是第三方信息评审机构混乱在我国,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来提供共享信息来帮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但是,却出现了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及时现象,甚至有些银行为了竞争大客户而故意封锁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样,信息平台的参考作用也就小了。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由于这些第三方信息审查评估机构的混乱,同时也助长了企业的造价行为,乃至一些上市企业,也屡次发生与审计机构或信用评级机构伙同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增大了银行防控风险的难度,带

26、来巨大道德风险。二是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缓慢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刚刚开始使用的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够成熟,企业征信制度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业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从银行借到款项,而如何把贷款尽快增值尽快偿还考虑的较少。5而且,一些中小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信息不真实,企业往往有几套帐表,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信用意识的淡薄。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严重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2.2.4 银行员工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够首先,我国金融机构中,信贷风险管理的人才还相当缺乏,这导致我国风险评估创新发展缓慢,尤其是对一些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项

27、目,缺乏风险评估机制,甚至一些中长期的贷款不偿还导致成为银行呆坏账,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认识不够。一是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尽管近年来开始大量引入本科以及以上学历人员从事信贷工作,但是这些新进人员还处于办理银行信贷基础业务的过程中,对信贷决策不具有话语权。二是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的认知较少,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本行的信贷风险参数或数据进行发布,但是很多员工还不了解坏账率、贷款迁徙率等基本的信贷风险统计数据的含义,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总体理解不明确。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建议3.1国外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经验和启示3.1.1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

28、决策的经验分析西方银行普遍伴随着西方工业的成长已经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法,西方银行业的信贷理论已经相当成熟、有效。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借款人。对此,西方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总体分为筛选、贷款专业化以及监控和限定性契约。筛选。信贷市场上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要求银行将风险小的借款人从风险大的中筛选出来,当银行进行工商信贷时,必须收集有关企业损益以及资产和负债的信息。贷款专业化。收集当地企业的信息并确定它们的信用度。同样,将自己的贷款集中于特定的行业,从而更容易判断哪些企业具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监控和限制性契约。为了减少道德风险,通过对借款人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审

29、视借款人是否遵守契约。3.2.2 国外商业银行成功的信贷决策给予我国的启示3.2.2.1提高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技术效率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运用计量模型就能够极大的提高银行的信贷决策效率。6模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建立,第一,对借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的预期违约概率进行度量;第二,计算银行贷款的赔付率及其标准差,第三,以个体借款企业在一定时间期限内的预期违约概率和贷款的赔付率及其标准差为依据,导出计算银行个体贷款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公式。为了能够比较稳定地估计客户信用参数,任何一家金融机构的信用数据库中需要至少2000030000个客户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信

30、用记录,加快信用数据的积累,有效地缩短信用信息的收集时间。3.2.2.2提高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制度效率(1)合理界定岗位责任对调查材料的完整性,由信贷委员会做出判断。审查人员有责任复查调查材料准确性,改变当前审查人员仅依据内部规定和信贷指引做出判断的状况。(2)改进审贷分离制度银行业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要素。信贷决策低效率的对策贷分离制度的改进要以信息有效传递为目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贷款合规性审查,贷款审批委员会负责对贷款信用风险预测评估;缩减审批委员会成员数目,加强信贷决策支持系统;专门通过各种方法为审贷人员寻找和提供由第三者调查评估的涉及借款人的信息来核实和印证

31、调查人员所送审的贷款材料这种方法在中国现行的制度下己具备相应基础;提高稽核部门稽核质量,减少无谓的稽核次数。73.2.2.3加强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激励与惩戒(1)科学界定激励标准。信贷项目信息收集同样适用成本收益分析,不能无限制的要求多收集信息。每个审批人员对项目的风险预测会与实际风险发生偏离。加大在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两方面对信贷业务人员和风险控制人员的考核力度和激励措施。(2)营造和谐的银行信贷文化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通过持续宣传、培训、研讨,引导员工充分认识“银行经营风险的企业属性”,树立。确立“以资本对风险的约束为基础、

32、风险成本与风险收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基本原则。83.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建议3.2.1实施客户分层管理3.2.1.1建立客户分层管理体制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客户分层管理制度,使管理行客户部门集中力量从事客户营销、调查、产品开发和贷后管理工作。对客户进行分层的划分标准应该从客户的个性、理财习惯、风险承受力、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情况等多角度,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分类;同时也全面把握客户个人的详细信息,比如说客户的爱好,收入、职业、投资偏好等等,建立综合的全方位的客户信息资料,从而帮助商业银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快速发现客户需求。实施客户分层管理,可以彻底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原来经营层次过低

33、的状况。3.2.1.2增强信贷集约化管理,逐步上收法人信贷决策权在实施客户分层管理的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还应加信贷集约化管理。9同时,合理配备各级管理行的客户经理数量和信贷审查人员数量。信贷集约化管理的目的是将高风险信贷业务的审批权向上交权,具体操作是将县级支行的法人客户信贷权审批权上收,县级支行负责的业务变为低风险信贷业务和小额度个人信贷业务3.2.1.3明确贷后管理责任实施客户分层管理制度后,还必须以制度形式明确贷后管理的责任。根据谁管理,谁负责贷后管理的原则,客户管理行的客户部负责人是贷后管理的主责任人。落实审批内容,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担保人及担保物的监管,发现风险信号及时

34、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3.2.2缩短决策链条首先,按照“谁管理谁调查,谁审批谁审查”的原则,减少决策环节。由于经营层次低,一笔超授权信贷业务,审批时间长,效率低下。在实现客户分层管理后,上述状况有望改观。其次,对部分零售业务推行“贷款责任制”。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高达2030。在目前个人信用及小型企业资信状况较难掌握的情况下,基层行信贷人员比其他人把握该类客户信息都要全面。此外,对于各级行主要依赖客户信息进行信贷决策,推行“个人贷款责任制”,明确信贷风险责任对象。3.2.3稳步推进风险垂直管理改组“贷审会”委员构成。“贷审会”委员资格必须严格审定,要符合从事信贷或相关

35、业务工作三年以上、具有较强的评审能力、原则性强的条件。10组建专职的个人委员为主的委员队伍,具备以下几个优势:一逐步形成、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的信贷专家。二是有可能在其内部实现专家共审模式。三是可以改变决策机构受完成盈利、三项贷款率控制、存款等指标计划的多重目标影响的格局。改变不记名投票的审议方式,加强对“贷审会”委员的绩效考核。组建专职的个人委员为主的委员队伍后,实行记名投票方式。同时建立“贷审会”委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审议能力弱、决策水平低的委员,为有权审批人提供较高质量的决策依据。对“贷审会”进行垂直管理,增强审议的独立性。3.2.4加强信贷管理电子化建设3.2.4.1以强化集中经营管理为目标,建立起统一的信贷业务项目群一是信贷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并实现包括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电子化、系统化、网络化。二是建立高效可行的信贷业务交易系统。三是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提供计算机化市场服务,根据需要一级管理中心建大行业、大企业库。3.2.4.2建立完善信贷业务审批辅助决策系统数据通讯网络一是在各级信贷审批应用层建立信贷业务审批辅助决策系统工作站;二是工作站还须与本级行的运行中心、业务职能部门联网;三是决策工作站要挂接国际金融通信网络从而把国际金融发展动态纳入工作站信息库;四是通过庞大的网络系统实施监控、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