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优化幼小斜街教育_第1页
三位一体优化幼小斜街教育_第2页
三位一体优化幼小斜街教育_第3页
三位一体优化幼小斜街教育_第4页
三位一体优化幼小斜街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位一体”优化幼小衔接教育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研究的缘由及其背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60年代在他的幼稚教育之新趋势中就谈到了有关“幼稚园与小学一年级之联络”问题。建议“小学一年级与幼稚园联络起来,成为一个系统”、“一年级应当与幼稚园有密切的衔接,以免双方受损失”。他还提倡道尔制的教法,认为“一个活泼的幼稚生在幼稚园里活泼惯了、自由惯了,一旦进了形式很重的小学,当然要发生种种困难。”几十年来,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新大纲和教育指南的出台学前教育改革掀起了新的浪潮。如何处理好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的阶段性及过渡时期的连续性,成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

2、。我们所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不管是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在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是时间上的安排,一般都是在六月份才开始,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和训练的时间都比较短,使幼儿不管是在理念上的认识,还是在行为上的训练都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其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安排,一般的安排就是:1、进行主题谈话;2、带幼儿参观一次小学;3、教幼儿学习整理文具及书包等;4、教幼儿掌握一些正确书写习惯和要领。在具体实施中,基本上以幼儿唱独角戏为主,而家长和小学老师这二块强大的资源几乎是没有被利用起来。所以,这样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所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是不明显的。本专题结合幼儿园、小学、家长“三位

3、一体”的共同教育作用,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幼儿家庭的配合,加强小学的联系,发挥教育的作用,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有学前向小学的过渡。二、调查的对象、范围和方法衔接

4、,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衔接。幼小衔接期是指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互相作用。因为不管是在学习方式上、内容上,还是在学习和生活作息的时间上,幼儿园和小学二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也是孩子们进一步走向更加独立、更加丰富、更加多变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天地,而这个转变往往使许多孩子不能很快适应,进而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低段教师及幼儿园大班段教师和家长,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辅之以个别

5、访谈。向小学低段教师、幼儿园大班段教师及家长发放问卷140份,实际收到有效答卷125份,回收率为89.3%。其中小学低段教师、幼儿园大班段教师和大班段家长分别收到12份、6份和107份。调查采用实名制,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也便于事后核对。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分析:1、家长教育理念的陈旧、落后影响着幼小衔接图一、家长为孩子入小学做哪些准备的调查心理准备 知识准备 物质准备 认为这是幼儿(包括行为习惯、 (学会加减和 (书包等文 园和小学应该社会适应性等) 一年级的课程) 具用品) 完全做好的工作 100% 877% 306% 83%分析:调查了即将入小学的幼儿的家长,其中100%的

6、家长都能为孩子做好物质准备,877%的家长认为入小学最重要的是做好知识准备,如:加减法计算、写字等,有些还认为要教会孩子一些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那么以后入小学会相对轻松点。甚至有83%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做好的事情,家长只要做好物质准备就可以了。只有306%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入小学之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心理准备,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性等诸多良好的习惯来为入小学做好准备。2、小学低段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有所改变,但仍需努力。图二、一年级教师在接收新生时所做的各项工作在环境创设 在教学手段上 更多关注新生 与幼儿园取得方面有所变, 有所改变,更 的心理变化 联系

7、,了解新使之更温馨、 接近学前教育 生各方面的特点富有亲和力 95% 96.5% 834% 25.7%分析:从对一年级教师的调查看来,大多数小学低段教师已经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更多关注的是新生心理变化,在环境创设和教学手段上都有所改变,能遵循幼儿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但在与幼儿园取得联系这一方面做得不够,通常知识碰到个别特殊的幼儿才与幼儿园教师取得联系。3、幼儿园教师目前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做的工作。图三:大班段教师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工作的侧重面 2233% 7767% 知识准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分析:通过对幼儿园大班段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大班段教师在孩子入学方面准备工

8、作侧重面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占7767%,幼儿园也常邀请一些专家和小学低段教师来园进行讲座。(二)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1、教育方式上的变化。入小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幼儿园,儿童以游戏的方式由周围的环境互动、学习。升入小学后变成了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方式,上课时间延长。幼儿园中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被正规的学习活动取代。2、儿童心理上的变化。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提出了“人生八大阶段”的分期说。6岁正是“主动对内疚”到“勤奋对自卑”阶段的转折点。儿童心理上发生重要变化,由过去依赖父母和老师,受“保护”的角色,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地

9、完成学业,解决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3、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在入学伊始容易产生焦虑。因为在幼儿园熟悉的老师、小朋友被新的老师和同学取代,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感。小学课堂着意的摆放方式也不再是圆圈或半圆式的,而是整齐的朝向某一方向的。4、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时期所倡导的是“保教并重”,即幼儿园老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而入小学后,随着幼儿身心发育不断完善,保育的色彩逐渐降低,而教育的成分逐渐增加,与学生在一起的实践逐渐减少,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三)幼儿进入小学后的表现:呈现出各种不适应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以上差异,导致幼儿入学以后出现种种不适宜的行为。这些不适应的行为表现为,初入小学的

10、儿童往往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身体不适、体质下降、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不少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都有困难。此外,还表现为儿童自信心不足、容易忘事、情绪不好、厌恶学习等。为了直视幼儿进入小学后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与小学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到幼儿进入小学后存在的表现问题并做了因素分析。1、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上自习想说就说,他们爱打小报告,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同学碰着一点也不行。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一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与责任感。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在家里是名副其实的“小祖宗”,大家都要围着他(或她)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

11、学校他们也没有意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知道自己是这个大集体的一员,上课或上自习说话会影响别人,影响集体荣誉。一年级的班集体就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拼凑的、松散的,他们缺乏集体观念。2、专注性差,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表现:上课听讲或写字保持不了三分钟,就坐不住了,开始搞小动作。分析:由于小学入学年龄的提前,使得一年级小学生更多的体现出学龄前儿童的特点: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较差,课堂上易分散注意力。缺乏自制力,自我约束能力差。但他们同样也具有该年龄段好玩、好动、好思考等特点。3、独立性差,过度依赖教师表现: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老师提醒:比如下课了提醒要先去厕所;上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书和本找不到找老

12、师帮忙;写字没橡皮了找老师要分析: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一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刚进入小学校园环境的前期阶段,不管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还未能真正、完全地进入“角色”小学生。在平时的行为表现、学习意识等方面都部分滞留在幼儿园阶段,管不住自己、自我控制力不足、不知道做、学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学。4、自我管理差,不会管理自己的物品表现:每次奖励学生的小星星贴得到处都是,书上有,铅笔盒上有,本子上也有。分析:老师在管理上注重了激励性,缺乏系统性。(四)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上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无疑对其心理的发展和学习的成功有害无利。而目

13、前幼儿园和小学所做的幼小衔接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2师

14、资薄弱,缺少幼小衔接教育的行家。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3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缺乏协调和联系。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

15、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4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缺乏教育方法。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

16、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问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故而,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四、调查的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幼小衔接主要有六个断层面:从幼儿园到小

17、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

18、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以上断层使不少孩子进入小学后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五、优化幼小衔接教育的建议(一)对幼儿园的建议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一味的追求生源及办学光环。要真真切

19、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从小班就开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接触,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体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在教育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

20、为习惯,并倡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勇于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鼓励幼儿形成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同时,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谦让、合作能力等,做一个社会的人。真正做到幼小一体化,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开展。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幼儿园教师还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其次,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

21、度,为幼儿适应小学作息制度,幼儿园大班作息制度应适当更改,如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增加上课节数,减少游戏及户外活动等。再次,加强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和倾听同伴所见所闻,在各项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词汇,如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让幼儿用一个单词说一句完整的句子,从而提高幼儿造句能力,然后让幼儿把多单词用完整的句子编成一个情节或一个故事,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读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幼儿想象力。在幼教活动中,注意提高幼儿写的能力,如让大班幼儿写一些有关联的词语或独体字,如爸爸,妈妈,幼儿自己的姓名,住址等,这样可以训练幼儿写的能力。同时,可让幼儿多参加民

22、间游戏“跳房子”,充分了解田字格的结构,为前书写做好充分准备。最后,在一日活动中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使其参与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坚持性,能够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处理能力,培养幼儿的入学积极态度,使幼儿顺利走过幼小衔接这个“陡坡”。  3、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 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4、培养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包括:认识到教师或成人

23、要求做的事情都是应完成的任务;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学会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做事有信心,有毅力。     教师通过教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并通过完成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如简单的劳动技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技能,并在适当的时候交给幼儿一些必须完成的任务,如:值日生工作、劳动任务、学习任务、收集材料等任务,并通过记录、评比等方法检查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鼓励幼儿不怕困难,相信自己的能力,形成成就动机。5、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

24、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这些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这样重复的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

25、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6、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聘请心理学教授、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同时教师记录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根据幼儿个人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幼儿的个人方案,与家长共同探讨高效率的解决的方法。(二)、对小学的建议  1、合理调整

26、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科学实验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幼儿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高年级一般是25分钟,而实际中每节课都是40分钟。对于低年级幼儿来说显然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科学的。尊重科学,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 ,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教师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着学生课外活动的图片,时刻让幼儿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把拼

27、音卡片贴到显眼的地方,让幼儿时刻不忘学习的内容,找来幼儿(也是一年级学生)自己画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用他们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一开始就有参与感。还可设立了生物角,摆上几盆花呀、草呀,设立了图书角,放上有趣的连环画。这样幼儿一跨进教室,感到既陌生又很熟悉,既整洁又漂亮,让他们的心里埋下喜欢上学的种子。同时 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例如允许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节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配合多种的课间、课外活动;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低新生的压力,以缩短幼儿到新学校时产生焦虑、紧张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而

28、且学校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例如小学教师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关爱每位学生,尊重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的个性化要求,尽可能地与每位学生交流和沟通,增强亲和力,在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上切忌简单急躁,要循序渐进,自然养成,对孩子多些理解与宽容。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培养幼儿团体归属感。小学必须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1)、让其确定自己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

29、。(2)、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和新生互相认识,鼓励幼儿与其他人接触交流,培养团体归属感。(3)、利用集体活动,用活泼的形式告诉幼儿自己是几年级几班的学生,以后的身份就是班上的一分子,在外代表着这个班。纠正许多孩子普遍存在的“讲的能力强于倾听的能力”等毛病,学会与人合作。最后,重视游戏,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小学教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其心理学,了解幼儿年龄、心理特点,顺应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教具的使用,力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主动建构学习,使幼儿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3.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掌握

30、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三)、对家长 的建议 1、增强幼儿的信心。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在解决难题中感到乐趣而并非压力,培养幼儿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幼儿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

31、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3、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家长应从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点睡,总之至少要保证10小时的充足睡眠。中午,最好让幼儿有50分钟午睡时间。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幼儿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32、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可见,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就要注意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

33、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  5、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家长为幼儿特开辟一个独立学习小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

34、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对短文则督促小学低年级幼儿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6、家长接受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幼儿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戏、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能够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家长对幼儿进行一些零散正确入学知识准备,但不是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玩具收起来,更不需要让幼儿进学前班。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

35、握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四)、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来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1、 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2、 组织各类活动,提高家长意识(1)、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相关心理学教授及幼教专家和有经验的小学低段教师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