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运算律_第1页
第四单元运算律_第2页
第四单元运算律_第3页
第四单元运算律_第4页
第四单元运算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四单元 运算律 第一课时 买文具 (中括号)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合情合理能力。2、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中括号,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3、 在问题探索过程中,逐步养成关善于猜想、敢于质疑、举例验证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时间:10课时 教学内容:买文具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

2、入中括号的必要性。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时 10月12日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例2:47页223244和244223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三、精讲点拨1.出示例3356540512(15383)8(966)(159)引导观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当堂检测: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

3、么?再计算。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10月13日1、 回顾上节知识点2、 探讨新知1.你能填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2.认识中括号,体会中括号的作用。(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2)、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3)、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当堂检测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第7题: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四、小结本课:你对中括号的作用及用法掌握怎么样?教学板书:中括号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一练 10月14日1.口算。245 1830 2006 19402540 2603 1430 125802.填空。(1)估计9642时,这样想:96( ),42( )。( )和( )相乘得( )。所以9642( )。(2)308005的末尾有( )个0(3)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一个四位数,其中一个因数是两位数,那么另外一个因数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

5、数。3.判断题。(1)37050与37005的积相等。 ( )(2)89998989(991) ( )(3)两个三位数相乘,积一定是五位数。 ( )4.选择题。 (1)847853这道题可以利用( )来简算。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2)两个因数的积是48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 )96 2400 不能确定(3)86240,里应填( )320 180 2105.计算(1)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28548 95408 36075(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02 2398+46 25321256.应用题(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

6、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按365天计算)(2)运动会举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5行,每行25人,一共多少人参加表演 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能力目标: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情感目标: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重点: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时间:1课时 10月15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交换师: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就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二

7、、自主探究、初探定律1、出示:8+18 279-17 154 168 18+8 17-279 415 816师:请同学们观察这8个算式,观察后您们能进行分类吗?(学生交流)2、点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80+65 65+80 154 415 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生:我是按加、减、乘、除法进行分类的。师: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前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没有变。 生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积没有变。三、合作探究,猜想验证1.加法交换律师提出:在8+18=18+8这道算式中,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出示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几

8、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1:交换加数的位置。生2:和不变。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师:谁愿意为这个规律起个名称?(抽生回答)生:加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齐读加法交换律内容)师:你们真聪明!现在谁能用字母来表示一下加法的交换律?(抽生回答)(板书:abb+a)。其实啊!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但我们一般都用a+b=b+a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及时练习:学生口答。(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口答) 20 + 30 = ( ) + ( ) 524 678 ( ) + 524 + ( ) = + ( ) 3 + ( ) = ( ) + ( )

9、师及时反馈2.乘法交换律1、 师:我们已经验证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乘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个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同样地,先请每位学生编出乘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看它们的结果有没有积发生了变化的这种情况?生:没有。师:请学生汇报情况,师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板书)师:谁能给这个规律起一个名称呢?(抽生回答)生:乘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学生齐乘法交换律内容 )师: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抽生回答)生:(abba)2、及时练习。(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口答) 10 5 = ( ) ( ) (

10、 ) ( ) C ( ) = F ( ) 25 18 4 25 ( ) (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交换律”(板书)。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四、当堂检测师:利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检验计算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怎样进行验算呢?请你们完成“课堂学习单”的第一题。 1.(1) 7 4 验算:+ 6 4 1 (2) 6 4 验算: 2 7 2 7 6 4 4 4 8 1 2 8 1 7 2 82、运用定律计算。 比一比,谁算得快?(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你的同桌。)1308670 253

11、74 403560265 125238 3、拓展练习:32125 2516125五、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交换律 abb a abba8+18 = 18+8 154 =415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二课时 10月16日1、 检查预习(48)6 4(86) (1962)38 19(6238)请你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引

12、入新课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1.出示例2。联系生活,解释发现。2.试一试,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三、解决应用(52页第四个问题)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计算572884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问:我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过加法结合律?四、当堂检测练一练53页的第二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说明: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教育。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练一练 10月19日 1.根据运算定

13、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 654(97a)(654) 说明:巩固结合律,打好基础。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 ) (b)()b ( )(1020)304010(2030)40 ( )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 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5.应用加法运

14、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1357171924681820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情感目标: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 10月20日教学过程:一、假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

15、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三、当堂检测1、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2、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填一填3、 集体讨论第5题。四、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 3(54)=60 15254=1500 (35)4=60 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

16、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力目标: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10月21日一、 激趣导入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呈现课文插图。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 反馈交流情况。4、 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5、 举例验证。6、 字母表示。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17、?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7、 提示课题。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 三、精彩展示课文第57页的“试一试”。1、(80+4)25(1) 呈现题目。(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3) 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1) 呈现题目。(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3) 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四、 当堂检测1、 教材第57页的“练一练”1.2.5五、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

18、(a+b)c=ac+bc 教后反思 二课时 练一练 10月22日1、( 4+8)25 (10+2)32 35(100-1) (200-4)252、10276 88125 20125 25343、99246 36198 398254、1916+1984 4823+4826+5148 56199+56 20138-38 5、135106-1356 237138-23723-23715113258-25812-258 6、23013+2370 4812+1664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运算律 第一课时 买文具 (中括号)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

19、分配律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合情合理能力。2、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中括号,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3、 在问题探索过程中,逐步养成关善于猜想、敢于质疑、举例验证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时间:10课时 教学内容:买文具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

20、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时 10月12日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例2:47页223244和244223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三、精讲点拨1.出示例3356540512(15383)8(966)(159)引导观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当堂检测: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教学反思

21、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10月13日1、 回顾上节知识点2、 探讨新知1.你能填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2.认识中括号,体会中括号的作用。(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2)、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3)、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当堂检测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第7题: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四、小结本课:你对中括号的作用及用法掌握怎

22、么样?教学板书:中括号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一练 10月14日1.口算。245 1830 2006 19402540 2603 1430 125802.填空。(1)估计9642时,这样想:96( ),42( )。( )和( )相乘得( )。所以9642( )。(2)308005的末尾有( )个0(3)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一个四位数,其中一个因数是两位数,那么另外一个因数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3.判断题。(1)37050与37005的积相等。 ( )(2)89998989(991) ( )(3)两个三位数相乘,积一

23、定是五位数。 ( )4.选择题。 (1)847853这道题可以利用( )来简算。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2)两个因数的积是48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 )96 2400 不能确定(3)86240,里应填( )320 180 2105.计算(1)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28548 95408 36075(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02 2398+46 25321256.应用题(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按365天计算)(2)运动会举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5行,每行25人,一共

24、多少人参加表演 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能力目标: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情感目标: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重点: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时间:1课时 10月15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交换师: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就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二、自主探究、初探定律1、出示:8+18 279-17 154 168 18+8 17-279 415 816师:请同学们观察这8

25、个算式,观察后您们能进行分类吗?(学生交流)2、点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80+65 65+80 154 415 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生:我是按加、减、乘、除法进行分类的。师: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前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没有变。 生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积没有变。三、合作探究,猜想验证1.加法交换律师提出:在8+18=18+8这道算式中,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出示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1:交换加数的位置。生2:和不变。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

26、)师:谁愿意为这个规律起个名称?(抽生回答)生:加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齐读加法交换律内容)师:你们真聪明!现在谁能用字母来表示一下加法的交换律?(抽生回答)(板书:abb+a)。其实啊!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但我们一般都用a+b=b+a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及时练习:学生口答。(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口答) 20 + 30 = ( ) + ( ) 524 678 ( ) + 524 + ( ) = + ( ) 3 + ( ) = ( ) + ( )师及时反馈2.乘法交换律1、 师:我们已经验证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乘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个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同样地,

27、先请每位学生编出乘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看它们的结果有没有积发生了变化的这种情况?生:没有。师:请学生汇报情况,师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板书)师:谁能给这个规律起一个名称呢?(抽生回答)生:乘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学生齐乘法交换律内容 )师: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抽生回答)生:(abba)2、及时练习。(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口答) 10 5 = ( ) ( ) ( ) ( ) C ( ) = F ( ) 25 18 4 25 ( ) (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

28、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交换律”(板书)。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四、当堂检测师:利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检验计算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怎样进行验算呢?请你们完成“课堂学习单”的第一题。 1.(1) 7 4 验算:+ 6 4 1 (2) 6 4 验算: 2 7 2 7 6 4 4 4 8 1 2 8 1 7 2 82、运用定律计算。 比一比,谁算得快?(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你的同桌。)1308670 25374 403560265 125238 3、拓展练习:32125 2516125五、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交换律 abb a ab

29、ba8+18 = 18+8 154 =415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二课时 10月16日1、 检查预习(48)6 4(86) (1962)38 19(6238)请你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引入新课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1.出示例2。联系生活,解释发现。2.试一试,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三、

30、解决应用(52页第四个问题)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计算572884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问:我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过加法结合律?四、当堂检测练一练53页的第二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说明: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教育。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练一练 10月19日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 654(97a)(654) 说明:巩固

31、结合律,打好基础。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 ) (b)()b ( )(1020)304010(2030)40 ( )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 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5.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1357171924681820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

32、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情感目标: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 10月20日教学过程:一、假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