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朗镇松木山桥拆除重建工程技术交底_第1页
东莞市大朗镇松木山桥拆除重建工程技术交底_第2页
东莞市大朗镇松木山桥拆除重建工程技术交底_第3页
东莞市大朗镇松木山桥拆除重建工程技术交底_第4页
东莞市大朗镇松木山桥拆除重建工程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莞市大朗镇松木山桥拆除重建工程 技术交底东莞市大朗镇松木山桥拆除重建工程设计技术交底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六年四月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第12页 共11页 目录1、工程概况12、设计依据12.1 桥梁规范12.2 道路规范12.3 交通工程规范22.4 给排水工程规范23、技术标准23.1 桥梁标准23.2 道路标准34、设计要点34.1 桥梁设计要点34.2 道路设计要点34.3 交通工程设计要点54.4 给排水工程设计要点55、施工要点55.1 桥梁施工要点65.2 道路施工要点85.3 给排水施工要点96、施工注意事项107、设计总结11东莞市大朗镇松木

2、山桥拆除重建工程1、工程概况松木山桥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美景中路上,桥梁上跨大陂海河道,桥下无通航要求。原桥总长26m,跨径布置13m+6.5m+6.5m,上部结构为T梁与现浇板的组合形式。桥面总宽28.4m,双向6个车道,原桥分三幅修建。因桥梁经检测为危桥,且现状桥梁宽度不能满足交通流的通行,需对该桥进行拆除重建。重建后的桥梁在本次重建范围内的中心桩号为K0+66.472,与路线斜交80度。桥梁总宽35.4m,双向8个车道,桥梁上部结构采用2跨16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面连续。下部结构桥台扶壁式桥台,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重建后桥梁位置处河道宽度为29.9m,两侧的河道宽度为

3、24.8m。桥梁最低处的梁底标高根据业主相关部门的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按照该河道50年一遇的洪水位11.58m(85高程,下同)加上10cm的安全高度即11.68m。2、设计依据2.1 桥梁规范(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5)公路桥涵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7)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8)公路工程混凝土

4、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2.2 道路规范1、勘察单位提供勘察测量资料2、设计合同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6城市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3 交通工程规范1、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3、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4、道路交通信

5、号灯GB14887-20112.4 给排水工程规范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2002)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3、技术标准3.1 桥梁标准(1) 设计荷载:公路级;人群荷载:3.5KN/m2(2) 桥面横坡:行车道为双向1.5%;人行道为1.0%。(4) 道路等级:二级公路。(5) 桥梁设计行车速度:60km/h。(6) 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7) 桥梁结构设计安全等级

6、:二级。(8) 环境类型:二类。(9) 设计地震烈度6度,基本加速度0.05g。3.2 道路标准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设计荷载:路面设计轴载:BZZ100级抗震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路线坐标采用珠区坐标系,高程采用国家85高程基准系统4、设计要点4.1 桥梁设计要点1、 空心板的结构体系为简支结构,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2、设计计算采用桥梁博士3.2.0软件计算,桥面现浇层参与结构受力,荷载横向分配系数按铰接板法计算。3、设计参数1) 混凝土:重力密度=26.0kN/,弹性模量为E=3.45×MPa。2) 沥青混凝土:重力密度=24.0kN /。3) 预应力钢筋:弹性模

7、量Ep=1.95×105 MPa,松驰率=0.035,松驰系数=0.3。4) 锚具: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按6mm(一端)计算; 金属波纹管摩阻系数=0.25,偏差系数=0.0015。4、桥梁控制标高1) 经业主相关部门的要求,桥梁最低处梁底标高按照50年一遇的洪水位11.58m(85高程,下同)加上10cm的安全高度即最低处梁底标高为11.68m来控制(见附函)。2) 桥梁所在的河床标高为7.65m。5、现状桥梁左幅外侧有两根直径分别为500mm、300mm的给水管,拆除现状桥梁重建之前在桥梁左侧外边约7.5m新建一个管线支架墩,把给水管迁移到管线支架墩上。4.2 道路设计要点新建桥

8、梁标准断面:2.95m(人行道)+14.75m(机动车道)+14.75m(机动车道)+2.95m(人行道)35.4m本工程行车道横坡均设为双向坡,坡度为2%,坡向两侧,人行道横坡-1%,坡向行车道,具体见图。1、特殊路基处理方式由于本工程接线道路为现状老路改造,未做地质钻探,新建拓宽车道在实施过程中如遇软弱地层,换填50cm碎石填料。2、换填材料技术参数(1)碎石:应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宜大于7.5cm,不含植物根系,垃圾等杂质,含泥量应小于5%。(2)素填土:应不含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杂质,并满足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3、路面结构A、高差10cmH<18cm处采用的沥青加铺形式

9、为:4cm 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614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 玻纤格栅满铺B、高差18cmH26cm处采用的沥青加铺形式为:4cm 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8-1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调平(AC-25C) 玻纤格栅满铺C、高差H>26cm处采用的沥青加铺形式为:4cm 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玻纤格栅满铺1cm 乳化沥青下封层15-30cm 6%水泥稳定石屑0-79cm石粉填料 D、车行道拓宽处路面结构为:加铺结构层同旧水泥路面24cm 新建拉毛C35砼

10、板(新旧砼板之间植筋)20cm 新建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20cm 新建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E、车行道拓宽处路面结构为:黄金湖一路交叉口,砼路面与现状接顺处路面结构为:24cm 新建拉毛C35砼板0-100cm 石粉填料4.3 交通工程设计要点1、确保行车快捷、通畅, 交通标志、标线以完全不熟悉本项目路线及其周围路网体系的外地司机为使用对象,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 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2、严格按照国标GB57682009的规定进行设计。3、以交通流、交通控制的原理进行设计,标志、标线的布设力求简单、清晰、明了。4、交通标志的结构、版面设计以壮观、美学

11、为指导,特别是本工程沿线众多旅游景点、兴奋点,特别注重旅游休闲特色。各类标志结构, 要求设计成庄重、大方、美观的外形。5、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力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方便安装、管理,尽可能减少维护工作量。6、确保行车安全、疏导交通,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服务能力,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延误,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考虑远期,作好预留、预埋以及今后扩容的需要。4.4 给排水工程设计要点1、松木山桥西侧原过桥给水管(一根DN500管和一根DN300管)向西偏移,距桥7.5m敷设,河中设置管线支墩,两端依靠挡土墙承重,两根管净距为0.6m。2、松木山桥南侧原DN300给水管过路,由于与新建桥

12、位置冲突,现改迁为与南面可以保留的给水管线连接。3、松木山桥西北侧原雨水管线在编号为Y16检查井处新建DN1400雨水管直排入河。Y16以后的现状雨水管井废除。4、松木山桥东北侧原雨污水合流管线在编号Y31检查井新建DN600污水管接入W9污水井,并在Y31检查井新建DN1200雨水溢流管接入河内。根据大朗污水主干管建设资料,Y31处污水截流倍数n取1,松木山水50年一遇洪水位11.58,为防止洪水倒灌入污水管,在Y31雨水溢流管出口加装拍门。5、施工要点5.1 桥梁施工要点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检查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等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

13、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空心板预制1)浇筑空心板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泄水管、护栏、支座等附属设施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及钢筋位置准确,控制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浇筑混凝土时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2)为了防止预制板上拱过大,及预制板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8mm, 应采取控制措施。预制空心板在钢束张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计算值及二期恒载所产生的下挠值如下表所示:项目钢束张拉完上拱度(mm)存梁30d上拱度(mm)存梁60d上拱度(mm)存梁90d上拱度(mm)二期恒

14、载产生的下挠值(mm)边板+13.5+16.6+17.5+18.0-9.2中板+10.0+12.1+12.7+13.0-3.1表注: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3)空心板预制时,按1m一道在铰缝的侧模嵌上500mm长的6钢筋,形成6mm凹凸不平的粗糙面。4) 空心板预制时,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排水及其它相关附属构造,均应参照有关图纸施工,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空心板内。2、预应力工艺1)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空心板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适当挪

15、动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2)预制空心板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方可张拉。施工单位在条件具备时应适当增加龄期,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减少反拱度。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 3)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4)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左N1右N2右N1左N2。5)孔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3、 空心板安装

16、1)预制空心板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板底加扁担的吊装方法。2)桥梁架设若采用架桥机吊装,必须经过验算方可进行,且架桥机的重量必须落在墩台的立柱上。4、空心板其它1)封锚端混凝土浇筑前须将预制板端部混凝土结合面浮浆清凿干净,才能浇筑新混凝土。2)预制空心板顶面应拉毛,锚固端面和铰缝面等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均应凿毛成凹凸不小于6mm的粗糙面,100×100mm面积中不少于1个点,以利于新旧混凝土良好结合。5、桥台搭板按现浇设计,应与路面同时施工,并注意与现状两侧堤路顺接。6、台后填土需待上部构造架设完毕后进行,应对称分层填土,分层夯实,并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性材料,分层夯实后的密实度要求达到95%

17、以上,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筑高和填压的方法。7、下部结构各部位都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施工。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的位置,保证设计的混凝土保护层。现浇时应注意对称均匀,浇筑后应注意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架设上部空心板。8、 本桥为旧桥拆除重建,在重建过程中,为保证交通的正常通行,桥梁分两次施工,先拆除现状的右幅桥梁,施工新建桥梁的右侧,现状桥梁的左、中幅正常使用。新建桥梁右侧施工完毕之后,开放交通。再拆除现状桥梁的左、中幅进行新建桥梁的左侧施工。9、桥梁分两次施工,先施工桥梁的右侧,然后施工桥梁左侧。施工桥梁的右侧的下部桥台承台、前墙、台帽时预留横桥向钢筋

18、,与后期施工左侧桥梁相应结构时对应的钢筋与预留钢筋焊接,最后通过施工缝的形式连接成整体。上部结构空心板通过的铰缝连接成整体,施工时注意预留相应的钢筋及对预留钢筋做除锈保护措施。10、桥梁分侧施工时要及时做好交通疏导,保证交通流的畅通。11、桥台承台基坑开挖时,开挖深度较大,同时要保证道路的交通流不中断。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承台采用现浇施工,承台侧面应设模板,底面应平整夯实,并设厚度不小于15cm的C15混凝土垫层。桩顶伸入承台10cm,钻孔桩浇注完毕后应凿除桩顶软弱层及浮浆,保证桩基与承台连接可靠12、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且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详细研究,并对坐标、标高等关键数据进行复核,如

19、发现与现场条件不符或错漏等问题,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5.2 道路施工要点玻纤格栅的施工工艺1)玻纤格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强度:纵向60KNm横向48KNm伸长率:<网格尺寸:12.7×12.7(mm×mm)弹性模量:67GPa耐温性:100280()单位面积重量:450克含胶量:>202)玻纤格网施工顺序和要求:A、浇洒粘层沥青a:用作粘层的沥青采用快裂的洒布型改性乳化沥青,其规格与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b:各种粘层沥青的品种与用量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通过试洒决定并应符合规范(JTG F40-2004)要求。

20、 C:大气温度低于或路表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d:粘层沥青洒布后,应立即满铺设玻纤土工格栅。B、玻纤土工格栅的铺设: a、本次设计采用不带自粘胶玻纤土工格栅,其固定所需材料为:130×30×0.3毫米固定铁皮,要求平整不翘角.22英寸钢钉(优质水泥钉)b、铺设玻纤土工格栅时,先将一端用固定铁皮和钉子固定在已洒布粘层沥青的下层结构上,钉子可用锤击或射钉枪射入,再将格栅纵向拉紧并分段固定,每段长为2-5米。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按缩缝间距分段,钢钉位置设于接缝处。要求格栅拉紧时玻纤纵横向均处于挺直张紧状态。c:土工格栅搭接距离为:纵向接头搭接距离不小于20厘米,横向搭接距

21、离不小于15厘米。纵向搭接距离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置于后一幅之上。d:固定时不能将钉子钉于玻纤上,也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玻纤。固定后如发现钉子断裂或铁皮松动,则应予以重新固定。e:玻纤土工格栅铺设固定完毕后,需用胶辊压路机适度碾压稳定,使格栅与原路表面粘结牢固。严格控制混合料的车辆出入,在格栅层上禁止车辆及转向、急刹车和倾泻混合料脚料,以防止对玻纤格栅的施工损伤。喷洒专用粘层油铺筑改性沥青混和料前应检查其下旧砼路面质量,按规定喷洒专用粘层油,喷洒粘层油时,宜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洒管宜与路表形成约°角,并有适当的高度,以使路面上喷洒的粘层油形成重叠。5.3 给排水施工要点1、因周边建

22、筑物、道路及其它管线的存在造成不能按要求放坡开挖地段,要求设支撑,确保建筑物及道路安全。2、管槽内部不允许长时间积水,并应防止出现浮管现象。若管槽长时间积水,应除去管槽基础积水扰动层,回填干土并夯实。3、给水干管与雨、污水管的交叉处,当两管外壁净距小于200mm时,在交叉处改填中粗砂,填砂面积为3Dx3D(D为给水干管直径),填砂厚度从雨、污水管道顶至给水干管管顶。给水管与污水管交叉时,给水管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钢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端不得小于3m,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4、所有钢管焊缝应进行严格检验,除外观检查外,还需进行X

23、射线探伤,钢管焊缝为III级,按5%抽检,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规定。5、所有设备、管材、附件及其它材料,均应符合现行规范、标准要求,并且有出厂合格证。6、给水管安装后应对管道试压及冲洗消毒,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土。管道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28 -2008)进行施工及验收。7、管线改迁后废弃的管和检查井应挖除或填充密实。6、施工注意事项(一)防护措施 1、旧桥拆除前,应严格做好交通疏导、封闭交通、安全防护;施工支架经计算能承受上构重量及施工荷载要求,施工机械、船只选择应满足现

24、场需求。 2、在进行拆除时,安全防护人员应 工明确,并由专人指挥。防护人员必须为责任心强、具有安全生产知识、熟知防护方法、身体健康、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 3、施工前按已审核的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细化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4、在确认安全防护已设好,各项措施已落实,方可进行拆除施工。 5、施工中,应严格按审定的拆除方案作业,随时掌握拆除进度,监督施工人员执行各项安全规定,消除不安全因素,并经常保持与防护人员之间的联系。 6、在拆除作业前均应在封锁的交通情况下及施工区域进行围闭下进行,严禁行人和车辆进入施工区域。 7、施工现场的一切指挥均为施工负责人,其他人均无权指挥任何人作业。 8

25、、设专职安全保通人员,昼夜在桥的两端保通管理。 9、在进行拆除时,施工点应及时洒水,尽量减少扬尘,拆除施工时间应安排白天施工,以免影响周边市民正常生活休息。 (二)应急措施 旧桥拆除危险性大,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因此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最快的时间完成旧桥的拆除工作,为新桥让开工作面。本工程针对旧桥拆除工作中各道工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以下应急措施: (1)施工准备应急措施:现场保证有充足的人员、设备。参与施工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有类似的施工经验,对本工程旧桥的拆除工艺、特点心中有底,各道工序设有负责人,负责本工序的施工。实行奖优罚劣措施,提高职工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