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BASE-T千兆以太网双绞线收发技术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9/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1.gif)
![1000BASE-T千兆以太网双绞线收发技术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9/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2.gif)
![1000BASE-T千兆以太网双绞线收发技术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9/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3.gif)
![1000BASE-T千兆以太网双绞线收发技术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9/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4.gif)
![1000BASE-T千兆以太网双绞线收发技术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9/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0e0aaec3-1ff9-4f57-b409-3e9f14da956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00BASE-T千兆以太网双绞线收发技术1 .引言目前,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已被广泛应用在千兆以太网中。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能在现有的第5类双绞线中实现千兆位的传输,将传统的十/百兆位以太网连接平滑升级到千兆位以太网,大大降低了以太网升级成本。光通信模块制造商飞博创公司已在国内领先推出具有自动协商功能的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采用世界流行的SFP迷你封装,能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著名厂商提供的千兆以太网通信产品中。1000Base-T要点:4对线全都使用(全双工)全双工运行网络设备需要串扰/回声消除技术超5类及更高的布线系统都可以支持4级编码(P
2、AM-5)每个信号电平代表2比特每秒发送125M符号与100Base-Tx符号速率相同降低噪声的干扰每对线支持250Mbps的数据速率(每个方向)2 .千兆以太网传输技术简介IEEE802.3协议族规范了四种媒质可以承载千兆以太网的传输(见图一),表一则列出了信号在这四种媒质中的传输距离。1000BASE-T技术以其简单和低廉的升级方式而倍受广大网络使用者的亲眯,1000BASE-T接口已成为各大网络设备供应商的必备接口。以下将简要介绍1000BASE-T关键技术。图1-千兆以太网传输协议族应用代码传输媒质传输距离(米)1。其BASE-5X买模光纤2-5501000BASE-LX多模光纤2-5
3、50单模光纤-10000IOOOBASE-CX平衡,屏故铜缆1251000BASE-T非屏蔽第五类双酸线-100表1-千兆以太网不同传输媒质比较3 .1000BASE-T关键技术1000BASE-T的承载媒质是第5类双绞线。第5类双绞线由ANSI/EIA/TIA-568-A定义,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以太网传输媒质。在第5类双绞线上传输千兆位的信号,设计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线缆信号的衰减,回波及串扰(见图二)。衰减是由于线缆阻抗而引起的能量的减少,并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回波是由于信号的双向传输而引起的,即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都在同一对线中进行。我们通常用回波损耗来测量回波带来的影响。
4、串扰是指相邻线对间信号的相互干扰,分为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片3F1我打HYBRC图2-非屏蔽第5类双绞线传输特性1000BASE-T使用了第5类双绞线中所有的4对线,并在每对线中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见图三)。这样,每对线中的信号比特率降为1/4,即250bps,从而降低了线缆对信号的衰减。混波电路是实现这种双向传输的核心部分,它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偶合在同一对线缆中传输,并使其不相互干扰。250Mb/s250Mb/s250Mb/sBR250Mb/s250Mb/s250Mb/s250Mb/s图3-1000BASE-T双向传输技术1000BASE-T使用5级PAM编码方式。5级PAM编码使用-2、
5、-1、0、+1、+2五种电平,其中四个电平用于信号编码,一个电平用于前向纠错编码(见图四和图五)。5级PAMH编码相对与二进制编码将信道利用率提高了一倍,这样每线对的信号波特率下降为125MB/S,再一次降低了信号所占用的带宽,从而进一步减少线缆对信号的衰减。4级信号编码图4-二进制编码与PAM-5编码比较图5-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PAM-5编码的波形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内置了一块功能强大的物理层芯片,可以支持1000BASE-X串行(SERDES接口,即可以与现有的千兆光模块完全兼容,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适应力。1000BASE-T双绞线收发模块同时还能支持由思科提出的SGMII接
6、口,该接口能支持模块在10M/100M/1000M多种速率下工作,使得1000BASE-T模块比千兆光模块有更大的生存力。3. 1000BASE-T应用简介基于以上技术,1000BASE-T得以在第5类双绞线上传输千兆位的高速信号。目前世界上85%勺以太网采用双绞线连接,其中大部分为第5类双绞线。1000BASE-T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线缆设施,最大程度的保护客户的现有投资,从而为客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千兆连接解决方案。1000BASE-T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三个方面(见图6):WOOBASETlOOOlmGE交削,图6-1000BASE-T的应用- 高速网络设备的互连- 高速服务器的访问- 高速桌
7、面的接入3.结论本文综述了千兆以太网双绞线传输(1000BASE-T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式,并简单介绍了1000BASE-T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1000BASE-T技术将与千兆以太网其他传输技术长期并存,并为千兆以太网的传输提供了一种极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补充:1000Base-Tx1000Base-TX也是基于四对双绞线,但却是以两对线发送,两对线接收(类似于100Base-TX的一对线发送一对线接收)。由于每对线缆本身不进行双向的传输,线缆之间的串扰就大大降低,同时其编码方式也相对简单。这种技术对网络的接口要求比较低,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电路设计,降低了网络接口的成本。但由于使用线缆的效率降低了(两对线收,两对线发),要达到1000mbps的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友好的教育环境创建计划
- 悬挂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
- 现代组织领导力激发团队潜力的秘诀
- 班组协同工作沟通是关键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Dinners ready第6课时(Read and write Story time)说课稿 人教PEP
- 《10 我们心中的星》(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Starter Module 2 My English lesson Unit 3 Im twelve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
- 2024年四年级品社下册《圆明园的控诉》说课稿 沪教版
- Unit 1 My classroom PA Let's talk(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GMP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高一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数学家华罗庚课件
-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纳米技术简介》课件
- 血液透析高钾血症的护理查房
- 思政课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带答案
- HYT 235-2018 海洋环境放射性核素监测技术规程
- 中国香葱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