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脂药物研究进展_第1页
调血脂药物研究进展_第2页
调血脂药物研究进展_第3页
调血脂药物研究进展_第4页
调血脂药物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调血脂药物研究进展第一部分 概述调血脂药又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是指能调节血脂的含量,纠正脂代谢紊乱,是预防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冠心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症状,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关键,因此,调血脂药被看作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当机体的脂质代谢紊乱、血脂长期升高后,血脂及其分解产物将逐渐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上,继而血管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斑块,使血管局部增厚,通道变窄,弹性减小,最后导致血管堵塞。动脉粥样硬化可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肾衰等疾病。血脂的组成:血脂是指血浆或血清中的脂质,包括游离胆固醇(CH)、胆固醇酯(CE)

2、、甘油三酯(TG)、磷脂等。体内的血脂有两个来源:一是外源性的,由食物中摄取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二是内源性的,由肝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到血液中。由于脂类难溶于水,所以它们通常与载脂蛋白结合,以各种水溶性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血浆中的脂蛋白根据其体积、电荷及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等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迄今从血浆中分离出的载脂蛋白有18种之多,主要包括载脂蛋白A、B、C、D及E五种,不同的脂蛋白所含的载脂蛋白不同。血浆中各种脂质和脂蛋白需有基本恒定的浓度以维持相互间的平衡,当血中过量脂质存

3、在时,会造成高血脂症,主要是VLDL和LDL增多,而血浆中HDL则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当血浆中胆固醇高于230mg/100ml,甘油三酯高于140mg/100ml,即可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脂症,可能与遗传有关,可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后者是指由肾脏疾病、糖尿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的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在饮食、生活方式改变6周以上,血脂水平仍然异常时,应考虑用药物治疗。第二部分 调血脂药物类型调血脂药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CM、LDL、VLDL等脂蛋白,或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的HDL,以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根据作用效果不同,调血脂药可分

4、为主要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及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两大类。调血脂药物的分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他汀类);胆酸螯合剂类(树脂类);苯氧芳酸类(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类;多烯脂肪酸类(鱼油类);甲氧吡嗪、丙丁酚(普罗布考)类;依折麦布和中药有效成分。一、主要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包括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通过竞争性抑制该酶活性,可达到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他汀类药物能选择性地分布

5、于肝脏,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限制了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同时通过降低胆固醇的浓度来触发肝脏LDL受体表达增加,加快了血浆中LDL、IDL、VLDL的消除,从而显著降低了血浆中LDL水平,并可提高HDL水平。现在临床上应用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根据化学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天然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及美伐他汀等,人工合成药物包括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钙、瑞苏伐他汀等。其中洛伐他汀是从红曲霉菌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是1987年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是洛伐他汀的衍生物。洛伐他汀及其结构类似物辛伐他汀都是具有内酯结构的前

6、药,进入肝脏后经酶水解生成-羟基酸的活性形式而发挥药效,而普伐他汀结构本身就含有-羟基酸的活性形式。氟伐他汀是第二代他汀类药物,它是在第一代药物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简化获得的化合物,与普伐他汀类似,氟伐他汀无需经过代谢转化就具有药理活性。一般来说,疏水性前药比羟基酸更易分布到肝脏,安全性和耐受性都较好;羟基酸形式具有相对较强的亲水性,在血浆和非肝脏组织的浓度相对较高,但是在肝脏中浓度相对较低。阿托伐他汀是强效他汀类药,其降低血中胆固醇、LDL的作用优于洛伐他汀,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作用。“拜斯亭”事件:“拜斯亭”的通用名即西立伐他汀钠,是德国

7、拜尔公司研制的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药物,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该药自1997年上市以来,全世界80多个国家超过600万患者使用过该药。拜斯亭的不良反应,轻者如对肝功能损伤,导致转氨酶超出正常值3倍,或肌肉酸痛。若其与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吉非贝齐合用,则严重者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而死亡。2003年在全球市场撤回。(二)胆汁酸螯合剂类降胆固醇药物:是抗高血脂的药物之一,胆汁酸螯合剂类药物包括考来烯胺、考来替兰、考来替泊、考来维仑和降胆葡胺(降脂3号树脂)等。胆酸螯合剂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型高脂蛋白血症),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型高脂蛋白血症)有效,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都高的混合型高血脂症(b、型高脂

8、蛋白血症)需与其他类型的血脂调节药物联合应用才能起效。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包括苯氧乙酸类(贝特类)、烟酸类。(一)苯氧乙酸类:胆固醇在体内的生物合成是以乙酸为起始原料进行的,因此,可利用乙酸衍生物干扰胆固醇的合成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通过对乙酸衍生物的筛选,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了苯氧乙酸类调血脂药,目前已有30余种此类药物用于临床,代表药物如氯贝丁酯、非诺贝特、吉非贝齐、利贝特、苯扎贝特、环丙贝特等。苯氧乙酸类调血脂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有关,也可能与增加脂蛋白的脂解,使高血脂血清中脂蛋白的排出速率增加有关。苯扎贝特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

9、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药物相互作用1. 本品可明显增强口服抗凝药的作用。2. 本品与其它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合用时,也可将它们从蛋白结合位点上替换下来,导致其作用加强,如甲苯磺丁脲及其它磺脲类降糖药、苯妥英、呋塞米等,在降血脂治疗期间服用上述药物,则应调整降糖药及其它药的剂量。3. 氯贝丁酸衍生物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等合用治疗高脂血症,将增加两者严重肌肉毒性发生的危险,可引起肌痛、横纹肌溶解、血肌酸磷酸激酶增高等肌病,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4. 本品能增加降糖药的作用。(二)烟酸类:烟酸为B族维生素,一直是防治糙皮病的重要辅助药物。20世纪50年代发现高剂量的烟酸可降低人体中

10、总胆固醇(TC)、TG水平,对高血脂症有效。但由于烟酸具有扩血管作用,常伴有潮红、皮肤瘙痒及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为此合成了一系列烟酸的衍生物,如烟酸脂类的前药肌醇烟酸脂,烟酸的类似物阿西莫司等。烟酸类药物调节血脂的机制一方面可能是抑制脂肪的分解,使游离脂肪酸的来源减少,从而减少肝脏甘油三酯及VLDL的合成与释放;另一方面烟酸类药物能直接抑制肝脏中VLDL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第三部分 常用调血脂药物一、洛伐他汀 Lovastatin本品为无活性前药,进入体内后内酯环水解生成开链的-羟基酸衍生物而发挥作用,可有效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一)药理作用主要有1. 调血脂作用。在治疗剂量下,降

11、低LDL-C的作用最强,TC次之,降TG作用很小,而 HDL-C略有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约2周出现明显疗效,46周达高峰,长期应用可保持疗效。2. 非调脂作用。A.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b.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和迁移,促进VSMCs凋亡;c.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形成,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d.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炎性反应;e.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粘附和分泌功能;f.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等。(二)临床应用1. 动脉粥样硬化。适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a型高脂蛋白血症,b和型高脂蛋白血症亦可应用,也可

12、用于2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对病情较严重者可与胆汁酸结合树脂伍用。2. 肾病综合征。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此作用除与调血脂有关外,可能与他汀类抑制肾小球膜细胞的增殖,延缓肾动脉硬化有关。3.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一般认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类似性,他汀类对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效应。4. 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他汀类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或使斑块缩小,而减少脑中风或心肌梗死的发生。5. 其他。此外还可用于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三)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小而轻,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0.1%。大剂量应用时患者出

13、现胃肠反应、肌痛、皮肤潮红、头痛等暂时性反应,极个别(0.1%)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停药后即恢复正常。偶有横纹肌溶解症,以辛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引起肌病的发病率最高,氟伐他汀的发病率最低。绝大多数是肌病,极少数发展成为横纹肌溶解症。动物实验显示超大剂量可引起犬的白内障。因此,用药期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有肌痛者应检测CPK,必要时停药。二、氟伐他汀 本品在肝脏中被代谢为5-羟基和6-羟基衍生物,其羟化代谢产物有微弱的药理作用,但不进入体循环。除了具有强效降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功能,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药理作用:人工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4、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LDL和血清TG的作用与消胆胺配伍使用能使本品的降胆固醇作用增强。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有肝脏首过效应,经胆汁排出,半衰期约为4-7小时。(二)适应症:饮食不能完全控制的高胆固醇血症。(三)用量用法:20-40mg/日,傍晚或睡顿服。当血脂浓度很高时,剂量可增加到40mg bid。(四)禁忌:活动性肝炎或不明原因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孕妇及哺乳妇女,18岁以下患者。(五)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的消化不良,恶心,腹痛,失眠,头痛,肝功能异常。(六)注意事项:若GOT或GPT持续超过正常上限3倍者,应中止治疗。有肝病及过量饮酒史者慎用。对伴有无法解释的弥漫性肌痛、肌肉触痛

15、或肌无力以及肌酸磷酸激酶明显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的病人,应考虑肌病的可能性。病人被确诊或怀疑为肌病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肾功能不全病人不推荐应用本药。(七)药物相互作用:服用胆酸价鳌合剂(考来烯胺)4hr后服用本药,表现出明显相加作用。本药应于服用离子交换树脂(如考来烯胺)后至少4hr进取。慎与免疫抑制剂、吉非贝齐、烟酸和红霉素合用。本药不影响安替比林的代谢和排泄。与利福平合用,本药的生物利用度降低约50。三、普伐他汀(一)药理作用:本品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抑制剂,能特异性选择性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能抑制肝和小肠中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低肝细胞中胆固醇的含量,并增进LDL

16、受体的活性,使肝细胞增加了从血液中摄取胆固醇作用,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二)体内过程:口服迅速吸收,肝脏首过效应,有广泛的肝肠循环,达峰时间为1.5小时左右,24小时后少量以原形或代谢物从尿排出。半衰期约为1.5小时。(三)适应症:适用于饮食限制仍不能控制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合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11a和11b型)。(四)用法用量:成人10mg/日,分2次。可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最量为20mg/日。(五)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定期查肝功。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差。四、辛伐他汀用于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辛伐他汀是土曲霉发酵产

17、物的合成衍生物。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为血酯调节剂。辛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引起肌病的发病率最高,极少数发展成为横纹肌溶解症。用药期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有肌痛者应检测CPK,必要时停药。(一)临床应用:1. 高脂血症 1)对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当饮食控制及其他非药物治疗不理想时,辛伐他汀可用于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且辛伐他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2)对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当饮食控制及非饮食疗法不理想时,辛伐他汀可用

18、于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2. 冠心病 1)减少死亡的危险性;2)减少冠心病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3)减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的危险性。4)减少心肌血管再通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及经皮气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危险性。5)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包括新病灶及全堵塞的发生。(二)注意事项1. 病人接受辛伐他汀治疗以前应接受标准胆固醇饮食并在治疗过程中继续使用。2. 肝脏反应。本药应慎用在大量饮酒和/或有肝病历史的病人。有活动性肝病或无法解释的氨基转移酶升高者应禁用辛伐他汀。在临床实验中,有少数服用辛伐他汀的患者有显著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

19、现象。但停药后,则氨基转移酶可回复至治疗前水平,但无黄疸或其他有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亦无过敏现象。建议在治疗前对于氨基转移酶有升高现象的患者应加强检查并多加留意。如果病人的氨基转移酶有继续升高的表现,特别是氨基转移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并保持持续,则应予停药。与其他降脂药相同,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氨基转移酶中等程度升高(低于正常值3倍的情况)亦有报道。这些变化通常在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后不久即有出现,但一般为一过性且不伴随任何症状,所以不必停药。3. 肌肉反应。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普遍有肌酸激酶(CK,来自骨骼肌)轻微的一过性升高,但这些并无任何临床意义。对于有弥漫性的肌痛、肌软弱或/和显著

20、的肌酸激酶(CK)升高(大于正常值十倍以上)的情况应考虑为肌病,因此应要求病人若发现有不可解释的上述肌病征象应立即告诉医生。若发现肌酸激酶(CK)显著上升或诊断或怀疑肌痛,应立即停止辛伐他汀的治疗。对于有急性或严重的条件暗示的肌病及有因横纹肌溶解而导致二次急性肾衰竭倾向的病人应停止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治疗。4. 眼科检查。即使在没有任何药物治疗时,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混浊的发病率亦会增加,长期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辛伐他汀对人体晶状体无不良作用。5. 纯合子型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由于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完全缺乏的缘故,辛伐他汀对此

21、类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大理想。6. 高三酰甘油血症。辛伐他汀只有中等程度降低三酰甘油(甘油三酯)的效果,而不适合治疗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异常情况(如、及型高脂血症)。7. 对酒精饮用量过大和/或有既往肝脏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本品。五、阿托伐他汀(一)药理作用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阿托伐他汀也能减少LDL的生成和其颗粒数。阿托伐他汀还能降低某些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2、)水平,而这一类型的人群对其他类型的降脂药物治疗很少有应答。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纯合子和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混合性脂类代谢障碍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LDL-C和载脂蛋白B(ApoB),还能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三酰甘油(TG)的水平,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二)临床用途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临床上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等症。(三)药物相互作用1. 钙拮抗剂阿托伐他汀与维拉帕米合用,能使患者的最高血药浓度增加至少4倍,半衰期增加至

23、少60%。患者合用阿托伐他汀和地尔硫卓后可能会出现横纹肌溶解。2.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与阿托伐他汀可以使环孢素的浓度上升至少25%,可能是两者之间对共同代谢酶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3. 华法林阿托伐他汀与华法林合用,凝血酶原时间在最初几日内轻度下降,15日后恢复正常,因此,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时应严密监测。4.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合用后,其抗血小板作用下降。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的活化需要相同的酶,彼此之间的竞争性代谢降低了氯吡格雷活性产物,影响了其抗血小板作用。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和阿托伐他汀合用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为肾衰、肌酸激酶升高、肌痛和严重肌无力

24、。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肝P450酶抑制剂,与之合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阿托伐他汀血浆浓度增加。6. 吉非罗齐根据体外研究结果,吉非罗齐抑制阿托伐他汀的葡萄糖醛酸代谢途径,这可能导致阿托伐他汀血浆浓度升高。7. 地高辛阿托伐他汀10毫克与多个剂量的地高辛联合用药时,地高辛的稳态血浆浓度不受影响。一次80毫克与地高辛联合用药时,地高辛浓度增加约20%。这是由于细胞膜转运蛋白P-糖蛋白受到抑制,六、瑞苏伐他汀(Rosuvastatin calcium;又名:超级他汀;罗素伐他汀)于2002年11月首先在荷兰批准上市,2003年8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目前已在60余个国家上市(有钙

25、盐和钠盐)。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和其它非药物治疗(如:运动治疗,减轻体重)仍不能适当控制血脂异常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a型,包括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症(b型)。 2.本品也适用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作为饮食控制和其它降脂措施(如LDL去除疗法)的辅助治疗,或在这些方法不适用时使用。七、吉非贝齐(一)临床药理长期过量的脂肪及高蛋白的摄入,致使血液中总胆固醇、VLDL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增高,HDL胆固醇降低高脂蛋白血症,并进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吉非罗齐为非卤化的氯贝丁酯类降血脂药物,它能降低VLDL的合成,增加肝外脂蛋白活性,促进

26、VLDL分解而使甘油三酯减少,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长期服用吉非罗齐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并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性。口服吉非罗齐快速有效地在胃肠道吸收,1-2小时可达血药高峰,在所有的组织器官均有较高浓度,t1/2约1.5小时,66%经尿液排出体外,约6%经粪便排出体外,长期服用无蓄积现象。(二)适应症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脂蛋白血症,如血胆固醇过高(型)、血甘油三脂过高(型、型)、混合血脂过高(型、型、型)。糖尿病引起的血脂过高,血脂过高引起的黄瘤以及冠心病等。(三)注意事项1. 可有肠胃道反应如腹痛、胃肠不适等,通常不严重而不用停药。2. 偶有一过性无症状升高,但半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3. 孕

27、妇应慎用。4. 病人应定时作凝血酶原测定。(四)药物相互作用 口服抗凝剂患者服用本品时,其抗凝剂剂量应减半。八、.非诺贝特(一)药理作用:本品在体内经酯酶的作用迅速代谢成非诺贝特酸而起降血脂作用,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二)临床用途:本品用于治疗成人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理想的高脂血症,其降甘油三酯及混合型高脂血症作用较胆固醇作用明显。(三)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泻、便秘最常见(约5%);皮疹(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痛、性欲丧失、阳萎、眩晕、失眠(约3%-4%);本品属氯贝丁酸衍生物,有可能引起肌炎、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导致血肌

28、酸磷酸激酶升高;发生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合并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并可导致肾衰,在治疗初期可引起轻度至中度的血液学改变,如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和白细胞降低等偶有血氨基转移酶增高,包括丙氨酸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九、阿西莫司 为烟酸衍生物, 是一种抗脂化的降脂药。能抑制脂肪组织的分解,减少游离脂肪的释放,从而降低甘油三酯的合成,并通过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浓度下降。本品还可抑制肝脏脂肪酶的活性,减少高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口服后由肾肠道吸收完全,服后2小时血药达峰值,与蛋白不结合,不经代谢以原形从尿排出,半衰期为2小时。临床可用于治疗高

29、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一)药理作用通过抑制脂肪组织的分解,使游离脂肪酸的生成减少,从而降低了肝脏内甘油三酯的合成。此外还有抑制肝脂肪酶活性和抑制极低密度、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激活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使血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则升高。口服后由肾肠道吸收完全,服后2小时血药达峰值,与蛋白不结合,不经代谢以原形从尿排出,半衰期2小时。(二)适应症治疗脂肪代谢失调及血中高甘油三酯(型高脂血症)者,高胆固醇(型高脂血症)及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同时升高的、型高脂血症。适用于、及型高脂蛋白血症,对和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疗效好于和型。(三)用量用法1. 每日剂量依据血

30、中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作别调整,平均每日剂量:胶囊,分次饭后服。建议用药:型高脂血症用每日次,每次胶囊;、型高脂血症每日用次,每次胶囊。严重病人每日用量可达(胶囊),仍可安全地长期服用。已有肾功能障碍者,可根据肌酐清除率酌情减量。清除率每分钟在之间,每日服胶囊,清除率每分钟在,则每隔日胶囊。2. 口服:250mg/次,般每日2-3次,根据病情酌情调整。对较严重者可增量,每日不超过1200mg。对肾损伤患者,可根据肌酐清除率酌情减量,250mg/日或隔日250mg/日。(四)注意事项:偶有皮肤潮红及瘙痒,尤其在刚开始服药时,但继续用药,此现象会很快消失。.对本品过敏及消化道溃疡者禁用。孕妇及哺乳

31、期妇女慎用。肾功能衰竭者需减少剂量。用药期间应保持低胆固醇和低脂肪饮食。十、普罗布考 具有调血脂作用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二线用药调血脂作用:本品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通过改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的性质和功能、影响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和胆固醇脂转移蛋白和载脂蛋白E的功能、使脂质化的胆固醇/总胆固醇比率回复正常等作用加强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逆转运;通过抑制细胞间粘附因子-1和P-选择素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因此本品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本品有显著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抑制致炎因子、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的基因表达和自由基介导的炎症,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从而抑制泡沫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