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01-2011 )水泥细度检验细则(负压筛法)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1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GB/T 13452005。二、仪器设备:1、试验筛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符合GB/T 6005 R20/3 80卩mGB/T6005 R20/3 45 m负压筛应附有透明筛盖,筛盖与筛上口应有良好的密封性。2 、负压筛析仪负压可调范围为40006000Pa。3 、天平 最大称量为1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三、准备工作:将水泥样品充分拌匀,通过0.9 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四、方法

2、步骤: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 40006000Pa范围内。2、称取试样25g,置于 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幵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水泥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用毛刷柄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 称量筛余物。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正常。五、计算:水泥试样的细度按下式计算:水泥筛余物质量(g) RtF (%)=X 100水泥试样质量(g) W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01-2011 )水泥细度检验细则(负压筛法)

3、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2页第1页一、 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 T 1346 2001)。二、仪器设备:1、 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 729的要求。2、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制成,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mn 2.5mm范围内,即2D= 17.5mn 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 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3、沸煮箱 有效容积约为4lOmnK 240mm6、小刀 刀口平直,长度大于 80mm7、天平 量程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0三、准备工作:1、

4、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转,以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2、胶砂的制备按 GB/ T 17671有关规定进行。3、在制备胶砂时,用潮湿抹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 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四、试验步骤:1、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15 次,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五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插捣 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圆模约20mm用小刀划10次1再用捣棒由边缘至 中心均匀捣压 10 次,捣压力量应恰好是以使胶砂充满截锥圆模,第一层捣至胶 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 扶

5、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2、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小刀由中间向边缘分两次将高出圆模的胶砂刮 去并抹平,然后将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即开动跳桌,约每秒钟一次,在 25 1s 内完成 25 次跳动。五、结果表示:跳动完毕, 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最大扩散直径及其垂直的直径, 计算平均值, 用mm为单位,取整数。此值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六、注意事项:1、流动度试验:从胶砂拌和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要在 6min 内完成。2 、电动跳桌与手动跳桌测定的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以电动跳桌为准。- 11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08-2011 )水泥密度检验细则第一版第0

6、次修改共2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94)二、仪器设备:1李氏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形尺寸应严格遵守关于公差、长度、间距以及均匀刻度的要求;最高刻度标记与磨口玻璃塞最低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0mm。2、李氏瓶的结构材料是优质玻璃,透明无条文,具有抗化学腐蚀性且热滞后性小, 具有足够的厚度以确保较好的耐烈性。3、瓶颈刻度由0至24mL,且01mL和1824mL应以0.1mL刻度,任何标明的容量 误差都不大于0.05mL。4、无水煤油符合GB253的要求。5、恒温水槽。三、方法步骤:1、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0到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 恒温水槽

7、内,是刻度部分侵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 ,恒温30min, 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3、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灾110 5C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 却至室温。成水泥60g,称准至0.01g。4、 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三、1条的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 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竟至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数据。5、 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C。四、结果计算:1、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

8、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水泥密度p (g/cm3)按下式计算:水泥密度p =水泥质量(g)用卡开的体积(cm3)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 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 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 0.02 g/cm3。- 13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09-2011 )水泥比表面积检验细则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1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GB/T 80742011)。二、仪器设备:1、Biaine透气仪,由透气圆筒、压力计、抽气装置等三部分组成。2、 透气圆筒内径为12.700.05mm,由不锈钢制

9、成。圆筒内表面的光洁度为 6, 圆筒的上口边应与圆筒主轴垂直,圆筒下部锥度应与压力计上玻璃磨口锥度一致,二者 应严密连接。在圆筒内壁,距离圆筒上口边 55 10伽处有一突出的宽度为0.51伽的 边缘,以放置金属穿孔板。3、 穿孔板由不锈钢或其他不受腐蚀的金属制成,厚度为1.00.1mm在其面上, 等距离地打有35个直径1mm的小孔,穿孔板应与圆筒内壁密合。穿孔板二平面应平行。4、 捣器用不绣钢制成,插入圆筒时,其间隙不大于0.1mm捣器的底面应与主轴垂直,侧面有一个扁平槽,宽度为3.0 0.3mm捣器的顶部有一个支持环,当捣器放入 圆筒时,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这时捣器底面与穿孔原板之间的距

10、离为15.0 0.5mm5、压力计U形压力计的尺寸,由外径为9mm的,具有标准厚度的玻璃管制成。压 力计一个臂的顶端有一个锥形磨口与透气圆筒紧密连接, 在连接透气圆筒的压力计臂上 刻有环形线。从压力计底部往上 280300mm处有一个出口管,管上装有一个阀门,连 接抽气装置。6、抽气装置 用小型电磁泵,也可用抽气球。7、滤纸 采用符合国标的中速定量滤纸。& 分析天平分度值为1mg9、 计时秒表 精确读到 0.5s10、烘干箱三、试样准备:1、 将110土 5C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内, 用力摇动2min,将结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静置 2min后,

11、打开瓶盖,轻 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2、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 5C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 室温。四、实验步骤1、试样准备2、确定试样量 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孔隙率为0.500 0.500,计算式为:W=p V (1-式中:W-需要的试样量,g;P试样密度,g/cm3V 试料层体积, g/cm3& 试料层孔隙率。3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用水泥排代法 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 用一 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然后装满 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

12、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需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 的水泥,压实水泥层。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 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 50mg为止。- 15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 V 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0.005cm3V =( R-P2) p /水银式中:V试料层体积,Pi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3P水银-实验下水银的密度g/cm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

13、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 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3、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 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称取确定的水泥用量,精确到O.OOI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 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二周,慢慢取出捣器。4、透气试验: 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 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

14、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个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 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 的时间。以秒记录,并记下实验室的温度C)五: 计算1.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差三30C时,可按 式计算.Ss vTS=试验时温差大于土 30C时,可按(4)式计算S=S s、/ s T7 vTs- 17 - # -式中: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cm/gS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cmVg- # - # -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Ts标准试样实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 Pa s3

15、 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 Pa s2.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差w3C时,可按式(5)计算:Sss (1S=x/Ts (1)- # - # -如试验温差大于土 3C时,按式(6)计算:Ss、/T (1 -S=VTs (1- # - # -试中: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s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6.3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试样不同,实验时温差w 3C时,可按式(7)计算:Ss fl - s) J 八 s S= vTs (一 ;)J; s3 ?如试验温差大于土 30C时,按式(8)计算:Ss x/T (1 - s ) J 3 ?(8)式

16、中:c被测试样的密度,g/cm3; s标准试样的密度,g/cm36.4 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计算应精确至 10cn2/g,10 cm 2/g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计。6.5 以cnl/g为单位算得的比表面积值换算为nVkg单位时,需乘以系数0.1。?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0-2011 )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1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2006)二、每验收批取样方法: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

17、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3、从汽车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 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三、若检验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 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四、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对单一项试验,应不小于所规定的最少取样数量即:筛分析4400g、表观密度2600g、吸水率4000g、堆积密度5000g、含水率1000g、 含泥量4400g、泥块含量10000g。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 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

18、组样品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五、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避免组料散失及防止污染。并附样品卡片,标明 样品的编号、取样时间、 代表数量、产地、试样量,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式等。六、样品的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勺“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 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量。?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1-2011 )砂的筛分析检验细则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2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

19、GJ 52 2006)二、 试样制备: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 (XJSY/C-10-2011),称取每 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 105土 5C的温度下烘干至 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三、 筛分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筛 分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I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 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 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无筛

20、分机时可改用手筛。生产控制检验时,试样在各号 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中的量:Mr二Ad ? /300Mr 一在一个筛上的剩留量(g);d 一筛孔尺寸(mm):A 一筛的面积(mni)。否则应将应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余量。四、各级筛筛余试样的称量: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量(精确至i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五、试验结果计算: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 、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 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0

21、 %);3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4、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精确到0.01)(R+Bb+B+B+B) -5B1Q=100-B1式中:B、B、Bb、B、R、B分另U为 5.00、2.50、1.25、0.63、0.315、0.160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六、细度模数测定值的确定:以两个试样进行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另取试样进行试验。- 21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2-2011 )砂含泥量检验细则(淘洗法)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2页第1页一、依据

22、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2006)二、仪器设备:1 、天平称量Ikg,感量1g:2 、烘箱一一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土 5C;3 、筛孔径为0.080mm及1.25m m各一个;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浅盘等。三、 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度为400g的试样两份备105 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四、试验步骤:1、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约150mm 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

23、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 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 5 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mi)。五、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含泥量 W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 %)mo m iWc= x 100

24、(%)m o式中: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g);mi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o0.5 %时,以上两个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23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3-2011 )砂泥块含量检验细则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1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2006)二、仪器设备:1、天平 称量2kg,感量2g;2 、烘箱 温度可控制在105土 5C;3 、试验筛 孔径为0.63mm及1.25mm各一个;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三、 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

25、分法缩分至约3000g,置于温度为 105 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 1.25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 400g分为两份备用。四、 试验步骤:1、称取试样200g(m)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 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 24h,然后,用手指在水中压碾碎泥 块,再把试样放在0.63m 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2 、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 5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皿)o五、试验结果计算:砂的泥块量(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 %)m1 m 2Wc1= X 100(%)m 1式中:m-试验前的干燥试样的重

26、量(g);m2-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o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4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4-2011 )砂含水率检验细则(标准法)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1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2006)二、仪器设备:1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土 5C;2 天平称量2kg,感量2g;3 容器如浅盘等;三、 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10-2011),取各重约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重量的干燥容器(mi)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

27、(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50 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3)。四、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含水率WWc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 %)m 2 m 3WWwc= X1 00(%)m 3 m i式中:m 1- 容器重里(g);m2未烘干试样与容器总重(g);m 3未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重(g)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5-2011 )砂含水率检验细则(快速法)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1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2006)二、仪器设备:1、电炉(或火炉)

28、;2、天平 称量1000g,感量1g;3、炒盘铁制或铝制;4、油灰铲、毛刷等。三、试验步骤:1、记录干净炒盘的重量(m);2、 向炒盘中加入约500g试样,称取试样与炒盘的总重( m);3、置炒盘于电炉(或火炉)上,用小铲不断地翻拌试样,到试样表面全部 干燥后,切断电流(或移出火外),再继续翻拌1min,稍予冷却(以免损坏天平) 后,称干样与炒盘的总重(m)。四、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含水率WWc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 %)m 2 m 3WWc= X 100(%)m 3 m 1式中:m 1- 谷器重里(g);m2未烘干试样与容器总重(g);m 3未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重(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

29、均值作为测定值。五、各次试验前,样品应予密圭寸,以防水分散失。?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6-2011 )砂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检验细则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2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2006)二、仪器设备:1、案秤 称量5kg,感量5g;.2 、容量筒 金属制、圆柱形、内径 108mm净高109mm筒 壁厚2mm容积约为1L,筒底厚为5mm3 、漏斗或铝制料勺;4 、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C;5 、直尺、浅盘等。三、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10-2011),用浅盘装样品约3L, 在温度为105

30、 5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再用5mm孔径的筛子 过筛,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四、试验步骤:1、 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50m 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社)o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 (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后,加料直至试样

31、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五、试验结果计算:(一) 堆积密度(P 1)及紧密密度(P 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3P c( P )=(m2-mi)/V x 1000(kg/m 3)c式中:m容器筒的重量(kg);m容器筒和砂总量(kg);V容器筒容积(L)。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二) 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VI =(1- P I / P )x100(%)Vc=(1- P c / P ) x 100(%)(3)式中:V 堆积密度的空隙率;VC紧密密度的空隙率;P 砂的表观密度;PI 砂的堆积密度;310kg/m )(2)

32、P C 砂的紧密密度。- 29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7-2011 )砂的表观密度检验细则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2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2006)二、仪器设备:1、天平 称量1kg,感量1g;2、容器瓶500ml3、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4、烘箱 能使温度控制在105土 5C;5、烧杯 500ml三、 试样制备: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XJSY/C-10-2011),将缩分 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 5) 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 却至室温。四、 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

33、的试样300g(m。)装入盛有半瓶冷幵水的容量瓶 中;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 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 称其重量(mi)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第一次水温相差不超过 2C的冷幵水至瓶颈刻度线。 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 称其重量(mt)。五、试验结果计算:表现密度 p按下式计算(kg / nl)mo3p = (-a t) x 1000 kg / mm 0+ m 2- m 1式中:m 0试样的烘干重量(g)m i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m 2水及容器瓶总量(g)a

34、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水温C1516171819202122232425at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8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 m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1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8-2011 )砂吸水率检验细则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2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 2006)二、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kg,感量1g;2 、烘箱一一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土 5C;

35、3 、干燥器、吹风机(手提式)、浅盘、铝制料勺、玻璃棒、温度计等;4 、饱和面干试模及重量约为 340 15g的钢制捣棒;5 、烧杯500ml;三、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0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于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左右(水温控制在20 5C)。用玻璃棒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静置 24h以后,细心地倒去试 样上的水,并用吸管吸去余水。再将试样在盘中摊幵,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 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砂表面的水分在各部位均匀蒸发。然后将试样松散地一 次装满饱和面干试模中,捣 25次,捣棒端面距试样表面不超过10mm任其自

36、由下落,捣完后,留下的空隙不用再装满,从垂直方向徐徐提起试模。按上述方法 反复试验,至试模提起后试样形状达到规定要求的饱和面干状态。四、试验步骤:立即称取饱和面干试样 500g,放入己知重量(mu)的杯中,于温度为(105 5) C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干样与烧杯的总重( m)。五、试验结果计算:砂的吸水率 WWa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 %)500( m m)x 100(%)m mi式中:m烧杯的重量(g);m 烘干的试样与烧杯的总重(g)。以上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3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

37、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19-2011 )砂的坚固性检验细则(压碎指标法)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2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二、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C;b)天平 称量10kg或1000g、感量1g;c)压力试验机 50kN1000kN ;d)受压钢模 由圆筒、底盘和加压块组成;e)方孔筛 孔径为4.75mm 2.36mm 1.18mm 600 pm及300 m的筛各一只;f)搪瓷盘、小勺、毛刷等等。三、试验步骤:1、 按 砂取样及试样的制备方法(XJS Y/C-10-2011 )取样,放在烘箱中于(1

38、05 5)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及小于300 pm的颗粒,然后筛分成 300600 pm 600 pm 1.18mm 1.182.36mm及 2.36mm4.75m m四个料级,每级1000g备用。2、称取单粒级330g试样,精确至1g0将试样倒入已组装成的爱压钢模内, 使试样距底盘面的高度约为 50 mmo整平钢模内试样的表面,将加压块放入圆筒 内,并转动一周使之与试样均匀接触。3、将装好试样的受压钢模置于压力机的支承板上,对准压力板中心后,幵 动机器,以每秒钟500N的速度加荷。加荷至 25kN时稳荷5s后,以同样速度卸 荷。4、取下受压模,移去加压块,倒出压

39、过的试样,然后用该粒级的下限进行筛分,称出试样的筛余量和通过量,均精确至1g四、结果计算与评定:1、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G2Y= X 100G+G式中:Y-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值, %G-试样的筛余量,g;G2-通过量,g;2、 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3、取最大单粒级压碎指标值作为其压碎指标值。- 35 -?混凝土有限 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C-20-2011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第一版第0次修改共1页第1页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

40、混合砂中石粉含量。二石粉含量实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烘箱一一温度控制范围为105 5C;2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3实验筛一一筛孔公称直径为 80卩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4容器要求淘洗时样时,保持时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5移液管一一5mL, 2mL移液管各一只;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一一转速可调 最高达(600 60r/min),直(75 10) mm;7定时装置一一精度1s;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一一精确1C;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11滤纸快速;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按下列方法:将亚甲蓝粉末在105 5C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 10g,精确至0.01g,倒 入盛有约600g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 至20C。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