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第1页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第2页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第3页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第4页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1 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太阳系概况。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太阳系概况。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概况:组成: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木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土星(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火星和木星木星之间。3、地球的普通性:与其它行星相比,地球在(物理性

2、质)(物理性质)方面和(运动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性” )方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有生命存在有生命存在。其原因是:(1)外部原因外部原因 (2)内部原因内部原因: :(温、气、水)(温、气、水).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温度.稳定稳定的光照条件 .体积质量适中可供呼吸的大气可供呼吸的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温度变化小温度变化小.地球上有液态水液态水的存在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说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说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

3、影响5、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3)太阳活动的标志是黑子黑子和耀斑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圈层的光球层光球层和色球层色球层,活动周期约约 1111年。(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黑子:影响地球气候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干扰地球磁场

4、磁场,产生磁暴磁暴和极光极光。说出自转、公转的特点;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分析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说出自转、公转的特点;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分析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6、 (1)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自西西向向东东,北北逆逆南南顺顺真正:恒星日日常:太阳日除两极点外,都是 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自西西向向东东真正:恒星年日常:回归年规律:近日点(1 月初)快,

5、远日点(7 月初)慢 【1 近快;近快;7 远慢远慢】(2)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产生黄赤交角(黄赤交角(2326) (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6634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2 黄赤交角: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黄赤交角(2326)的存在。(直射次数: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 2 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 1 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无直射)(3)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昼夜更替:晨昏线是昼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

6、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昏线。与太阳高度的关系: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0 0 度。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 0 度,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 0 度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垂直, 太阳直射光线垂直平分垂直平分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昼弧和夜弧夜弧,昼弧中点为 12 点,夜弧中点为 24 点或 0 点。晨赤交点为 6 点,昏赤交点为 18 点(4)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的地理意义 2:地方时:地方时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经度每隔 15 度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1 度=4 分钟计算方法:东东加加西西减减。北京时间是

7、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中时区中时区的区时。(5)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的地理意义 3: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规律:北半球右右偏,南半球左左偏,赤道不不偏。(6)自转和公转共同的地理意义自转和公转共同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大,反之亦然。纬度变化(同时间不同纬度)纬度变化(同时间不同纬度)规律:由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太阳直射纬度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纬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从

8、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同纬度不同时间)季节变化(同纬度不同时间)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大值;南半球南半球各地达到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大值;北半球北半球各地达到最小值。春秋分: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全球各地正午时,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春分3 月 21 日赤道向北夏至6 月 22 日北回归线向南秋分9 月 23 日赤道向南冬至12 月 22 日南回归线向北晨晨昏昏线线特特点点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9、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3 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亦然。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亦然。朝向:位于直射点北侧的地区,影子朝北;位于直射点南侧的地区,影子朝南;直射无影。(7)自转和公转共同的地理意义自转和公转共同的地理意义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随季节变化(北半球)随季节变化(北半球)(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按气候划分: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9、10、11 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9)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10、,无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和南温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北寒带和南寒带(极圈以北、以南):无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特点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7、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壳、地幔地幔、地核(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地核(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岩石圈:组成: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 特点:岩石圈物质可循环大气圈:

11、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4 说出大气的热量来源;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说出大气的热量来源;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分析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一些地理现象8、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记住过程、环节)(记住过程、环节)(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根本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大气对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波长范围作用特点臭氧(

12、平流层)紫外线吸收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红外线强烈吸收,有选择性,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反射云层、尘埃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3)大气对地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大气向外放出热量,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被称作大气逆辐射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易现霜冻及雾等

13、天气现象9、大气运动、大气运动 (空间尺度:小(空间尺度:小-热力环流;大热力环流;大大气环流)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原理:如果某地受热,近地面大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地区相比) ,气压增高,形成高压区;某地周围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少,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5 气压降低,形成低压区。 (垂直运动)于是,上空的空气便从气压高的地区向气压低的地区扩散。受热地区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都低,形成低压区;冷却的地区因有下沉气流,近

14、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区。这样近地面空气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回气压低的地区(水平运动) ,以补充受热地上升的空气。 (先垂直运动,后水平运动)示意图利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海陆风海陆风 城市风城市风 山谷风山谷风(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 )理想状态下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垂直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风速:等压线密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

15、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风速小说出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说出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说明北半球冬、夏季高、低压中心的分布说明北半球冬、夏季高、低压中心的分布(3)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考虑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单圈环流单圈环流 考虑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16、-三圈环三圈环流流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 全球共有全球共有 7 个气压带,个气压带,6 个风带,其中有个风带,其中有 3 个低气压带,个低气压带,4 个高压带,相间分布个高压带,相间分布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6 考虑因素:纬度位置不同+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随季节而移动(课本气压带风带随季节而移动(课本 3939 页)页)规律:北半球,夏季北北移,冬季南南移。考虑因素纬度位置不同+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移动+ +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季风环流季风环流(4)季风环流夏季 300N 附近原为副热带高

17、压带,因陆地增温比海洋快快所以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亚洲大陆: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 600 N 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因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快所以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亚洲大陆:亚洲(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东亚季风:风向:冬季西北西北风,夏季东南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风向:冬季东北东北风,夏季西南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为西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为

18、西南风)(5)大气环流(包括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受受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流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受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控制,下沉气流南北纬南北纬 3030 左右左右终年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西风带控制西风带控制纬度纬度 40406060 之间的大陆西岸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终年温和湿润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受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和西风带西风带交替控制交替控制南北纬南北纬 30304040 大陆大陆西西

19、岸岸夏季夏季炎热少雨炎热少雨冬季冬季温和多雨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 2535 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 3555 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析锋面、低压中心(气旋)分析锋面、低压中心(气旋) 、高压中心(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判读简易天气系统图;说明、高压中心(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判读简易天气系统图;说明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10、天气系统、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7 (2)气旋系统)气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

20、气状况气旋低气压辐合上升北逆南顺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辐散下降北顺南逆天气晴朗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1、水循环、水循环 (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水汽输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下)(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四大圈层,调节水量平衡,联系四大圈层,调节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更新陆地淡水调节不同纬度间热量平衡调节不同纬度间热量平衡实现物质迁移实现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运用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归纳出

2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归纳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212、洋流、洋流(1)分类暖流:低纬向高纬寒流:高纬向低纬(2)分布规律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8 (3)影响气候:调节全球热量平衡;暖流增温增湿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流降温减湿生物:寒暖流交汇出现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出现大渔场(北海、北海道、纽芬兰) ;上升补偿流也会出现渔场(秘鲁渔场秘鲁渔场)航行:顺流加速、逆流减速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海雾影响航行(减速)污染:减小污染浓度、扩大污染面积减小污染浓度、扩大污染面积说出岩石的分类;

22、说明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过程说出岩石的分类;说明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过程13、岩石、岩石(1)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转化过程:“三进一出”岩浆“三出一进”岩浆岩指向沉积岩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是变质作用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说明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分析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说明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分析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说明流水、风、冰川等所产生的外力作用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分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系;说明流水、风、冰川等所产生的外力作用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分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互关系。14、板块构造学说、

23、板块构造学说(1)岩石圈被构造带划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内稳边活),多火山、地震。对地表影响:板块张裂地带:地表断裂-形成裂谷、大洋中脊 板块挤压地带:地表隆起抬升-山脉、岛弧、海沟1515、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山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褶皱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

24、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9 背斜:背斜:指岩层发生褶皱时,岩层向上弯曲的部位,背斜成山向斜:向斜:指岩层发生褶皱时,岩层向下弯曲的部位,向斜成谷地堑: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狭长的凹陷地带 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块状山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风力侵蚀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力沉积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流水沉积: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海滩举出具体区域的实例,说明该区域内个地理环境要

25、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构成该举出具体区域的实例,说明该区域内个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分析某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分析某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地形、气候气候、水文水文、生物生物、土壤土壤。2在任何地理地域五种自然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某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地形、气候往往起主导作用往往起主导作用。3.不同的气候

26、特点,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地表形态: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水作用弱,而风力作用(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蘑菇岩、风蚀城堡、沙丘、戈壁等 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河谷、河口三角洲等。4.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天气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降水多少,影响流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 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气温相关。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27、),从海洋到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海洋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以及非地带性现象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以及非地带性现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10 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例如:沙漠中的绿洲等)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2地表形

28、态对聚落的影响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好适宜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山区的谷地山区的谷地。 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因为其利于建筑减少投资;周围平坦的地区农耕活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 平原平原:理想地形(尤其是沿海、沿河、沿湖的平原) 特点:规模大、集中分布、呈团块状 原因: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b: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c:利于城市后期扩大 高原高原:热带高原地区:规模大、集中分布、呈团块状原因:热带平原湿热,不宜居住、高原凉爽。 山区:山区:河谷:规模小,分散,呈带状或组

29、团状分布。原因:聚落发展空间常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形态往往成为狭长形地带狭长形地带3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平坦地区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的建设;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密度、建设投资、技术难度。交通线路走向走向a 平原:线路直线延伸直线延伸 b 山区:线路弯曲弯曲交通线路密度和分布密度和分布a 平原:交通线路密集密集,网状分布b 山区:交通线路稀疏稀疏, “之”字形交通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的选择a 平原:铁路和公路均可b 山区:以公路运输为主,其次以铁路成因:人口集中在平原;山区造价成本高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地理会考 第 页 共 11 页11 说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说出全

30、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说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变化的表现:冷暖干湿交替。冷暖干湿交替。近代(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变暖变暖, (但幅度大小不同,有些的方可能降低)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大量温室气体(CO2)的排放,植被的破坏)的排放,植被的破坏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农业:高纬度受益高纬度受益(升温幅度加大,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 ;中纬度受损中纬度受损(水分亏缺) ;病虫害爆发受害范围扩大;农作物分布范围扩大;粮食生产总体下降粮食生产总体下降。工业:工业:高纬度供暖耗能减少、低纬度制冷耗能加大,影响能源工业;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压力大,节水节能、耐寒耐热的培育技术市场广阔。人类健康:人类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加大。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