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的科学审视_第1页
论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的科学审视_第2页
论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的科学审视_第3页
论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的科学审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的科学审视                           作者:李海 昌灯圣 朱家安 韦吉锋 论文 关键词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 论文摘要 发展 是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德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德育原则的发展。高校德育

2、原则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主体性原则在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逐步确立。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 规律 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必须体现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培育。为了较好地贯彻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应在 现代 高校德育中坚持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作为现代高校德育的原则之一,是指在高校德育过程中以交互主体观来统帅 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即尊重学生在现代高校德育中主体

3、地位的基础上,坚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以实现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一、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有差异的人,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对象),又是主体。 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为己任的受教育者,是教师进行教育实践的客体。但是,教育劳动与其他劳动不同,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人,因而决定了教育劳动并非是单一的主客体关系,还存在着双重主体。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而言的。由于学生是求学者,身心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在学习的

4、过程中还需要有教师的组织、领导和帮助。在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手段、方法等方面,学生还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如果缺乏教师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仅仅依靠学生的自学,学生很难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是教育过程中认识的客体。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相对于学生的学而言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义务。任何教师都不应该,也不允许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但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别

5、是学习规律为前提。所以,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处于主体地位。 从主客体的关系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外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因。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不是可以随意霸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是可以随意控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塑造,指导他们进行规范化的学习;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初等教育中,学生的客体地位是矛盾

6、的主要方面。中等教育是学生由客体地位占主导向主体地位占主导跃进的过渡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德育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教师要义不容辞地在德育活动中充分培育、提高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充分尊重大学生在高校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就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正在越出 历史 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逐渐在时问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在这一领域内,教学活动便让位于学习活动。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

7、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邓小平在第一次全教会上也指出:“我们现在教学上满堂灌的现象还存在,要多多鼓励学生自己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知识爆炸般增长的情况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权,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表现学习者的选择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德育领域里,同样如此。教育者必须以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为参照,建构德育目标,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学生是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德育目标的体现者,树立学生是现代高校德育主体的观念,把长期以来受忽略的学生当作主体,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8、位。 1大学生是能动地认识并影响教育者及其教育的主体。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并不是像容器那样消极被动地接收教育者及其教育的影响,简单地原封不动地把外在的社会要求移植于自身内部,而是以自己积极的活动,能动地接受教育影响。这种能动作用表现在,大学生总是依据自己的思想基础、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内在需要,能动地对教育者施加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和选择,有的欣然接受,有的部分接受,有的则不予接受,并能动地对所接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个性化,成为自身主体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大学生又总是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动地影响着教育者的认识、情绪和活动。尤其是当发现自己的思想与教育者的思想发

9、生矛盾时,总要申述自己的见解和理由,力图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乃至改变教育者的思想。 2大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高校德育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在教育者的教育影响这一特殊外因作用之下大学生思想 政治 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其自身思想矛盾运动推动的。大学生的思想矛盾是社会上各种矛盾的反映。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反映到大学生的思想中,便形成了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思想矛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正是在这些内部矛盾的既统一、又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自我教育中,大学生以主体的姿态能动地认识自己的思想、道德,并

10、按照社会要求能动地改造着自己的思想、道德。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挥 教育 者的引导必须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德育不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通过德育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自主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内在地形成一定的思想 政治 品德素质。高校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与学生自觉修身过程的统一,学生介入高校德育过程的,不仅有认知因素,而且有情感、意志、行为因素。德育过程的特殊复杂性要求学生必须成为“过程主体”。教育者的所有活动只是为学生的

11、修身创造了外在条件,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修身结果怎样,还得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1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能动性。主体之为主体,就在于他是能动的 自然 存在物,具有自觉能动性。所谓能动性,是指主体在对象性关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具体到大学生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的能动性来说:在德育认识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能动性集中地表现在他们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教育者所提供的德育信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能动性则体现在对德育活动的主动参与、组织管理等方面。教育者相应地就要增强大学生对德育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能动性,

12、“只有调动起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德育才是成功的”。 激发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能动性主要是大力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大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 发展 的思想基础和先导。 2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自主性说明的是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这种自主性是对依赖性的一种扬弃。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能够在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其次,大学生还能够把

13、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德育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者的影响。可见,要培植学生的自主性,首先必须着力增强大学生的主体能力。主体能力是大学生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推动自身才能积极发展,从而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包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要求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应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以及思维方式,采用恰当的德育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高校德育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14、。 3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所谓创造性是指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的特征和能力,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其表现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就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创造能力。 现代 大学生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多元的文化体系,其中必然存在复杂的思想政治品德问题和经常的思想政治品德冲突,这就需要他们创造性地执行思想政治品德规范并不断地创造出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规范。 2l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素质在于创造性,现代高校德育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由“填鸭式

15、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以挖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创造力而教”,“为创造力而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启发式、疏导式教育乃大势所趋。在现代社会,创造已经成为人的最高需求。社会生活的复杂、活跃和多变,要求人们时刻保持创新精神,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主体地位。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是对人的主体性和主体能力的呼唤,数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些都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强调,因为“创造性是衡量个人主体性的尺度,是表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四、注重发挥教育者在高校德育中的主导作用 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放任自流,因为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发挥和发展的。教育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