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_第1页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_第2页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_第3页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_第4页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设计及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二标段技术方案(一)目标与任务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要在查清我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目标奠定技术基础。2 .任务要求。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

2、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的适应性要求和措施,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要求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二)规划思路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

3、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图1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的适应性要求和措施,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

4、。规划要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3 .规划基本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5、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同时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应与已施行的三条红线规定的相应指标一致。(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县域取水总量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

6、配置方案。规划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区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区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总量控制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

7、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总则落实任务、明确思路工程序、途径、资料与成果要求水资源调点评价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图2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现在供需各析j扁需求D,保护生态床可不加快给用水需求控制目标可供水量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mmd+卜IH->VttBdd!llBd4-i-<4>i!i!bb-faBBBflB!iJ1-!fei-feaBri

8、ri»ia-r-r'riahr»;iin«amim(kiiiuiiiijifI瓶城方粢集生成ip高效)一1可持续:I规划方案比较不乐洸及配直万荣作用效果比较力判别供需分析计算1水量水质分区平衡节点平衡推荐合理配置方案资源开发与保护二1用水与供水图3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三)规划原则1 .全面规划。制定规划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做出总体安排。要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除害兴利结合,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关系。2 .协调

9、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3 .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多种其它水源供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4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模式及对策,提出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重点。5 .依法治水。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挥政府

10、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6 .科学治水。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订出高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四)工作要求1 .协调各类规划关系。为保障规划工作的有序进行,一要协调好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突出综合规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原则、任务与总体方案等,对各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作用,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并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要协调好全市规划与县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本次规划以

11、县域为主进行综合规划。2 .做好与相关规划的有机衔接。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等区域、城市发展计划及相关中长期规划为基本依据。制定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和生产力布局以及国土整治、生态环境建设、防洪减灾、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采用技术、法律、经济和管理等手段和措施,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3 .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与协调。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组织和动员各种力量开展规划工作,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

12、理划分规划工作阶段,注重规划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适时有序地进行有关流域及区域基础资料和有关规划指标与中间成果等方面的协调与汇总,及时提出阶段性汇总成果。4 .求实创新地编制规划。规划编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县情、水情等实际情况,以解决重大水资源问题为出发点,按照科学和求实精神编制规划。同时,规划编制应具有较高的起点和前瞻性,要在思想、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用现代的规划手段和方法,按照“四新”(新思路、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的要求编制规划。5 .提高规划的开放程度。规划要全面总结、合理吸收已有的规划和有关研究成果,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和民

13、主性,充分发挥专家的积极作用和规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规划的开放程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6 .加强规划的基础工作。要保证基本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有关规划的基础资料、发展指标、定额,以及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和专项研究工作,及时提交相关资料与成果。7 .严格控制规划进度。要遵照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开展规划工作,分阶段突出重点,保证工作进度,确保规划工作按进度顺利进行。8 .确保规划的成果质量。各层次规划都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开展工作,特别要重视与规划有关的基础数据一致性的审查、复核与分析工作,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相互比较、综合平衡,进行数据的合理性分

14、析,对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查、协调、汇总与平衡。(五)基本规定1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全部地区。2 .水资源分区。本次规划涉及两个水资源三级区、一个县级行政区,水资源三级区分别为唐白河区和王蚌区间北岸(沙颍河、涡河)区,面积分别为1165km2、1377km2。3 .规划水平年。(1)现状基准年:2013年为现状基准年;(2)规划年份:2020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30年为中远期规划水平年;(3)编制典型年:P=50%?F水年份、P=75啕枯年份、P=95%f水年份及多年平均4种不同保证率典型年份。4 .基本资料系列确定(1)降水量:计算系列为1956-2013年,选用

15、代表站资料系列要58年以上;(2)地表水资源量:计算系列为1956-2013年,选用主要水文代表站资料系列要达到58年以上,参考水文代表站资料系列要达到45年以上;(3)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系列为1980-2013年,选用雨量站、水文代表站等有关资料,要有完整、可靠的实测资料系列;(4)水资源质量调查评价和入河排污口现状调查:以2013年为评价基准年,缺乏水质监测资料区域要进行补充水质监测化验;(5)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2000-2013年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统计分析资料系列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6)再生水利用现状调查:2010-2013年为再生水利用调查、统计分析资

16、料系列。(7)经济发展指标:以当年价和2000年可比价同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于缺乏2000年末可比价计算的统计数据,可按照统计年鉴中的环比指数逐年推算。5 .特殊说明本项目规划所指的水资源,除特殊说明外,是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其中地表水资源即天然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配置中,中深层地下水作为战略资源原则上部参与配置,特殊情况下可适当配置。对于可利用的其他水源(含通过集雨工程利用的雨水、可利用的微咸水以及已利用和规划利用的矿井排水等),在规划中也应根据情况,统筹考虑。6 .规划成果规划成果要符合有关技术导则、技术规范和技术细则的要求

17、,规划成果应通过合同规定的审查验收。(六)技术方案1、方案设计依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勘察设计规范、规程、规定等要求。主要设计规范、规程、规定如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导则(SL/T238-1999);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河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细则;水资源调查规范(征求意见稿);水资源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2008);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SL613-2013);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2、基础资料收集1)水

18、文气象及水文地质资料水文气象资料包括降水、径流、蒸发能力、蒸发量、河流泥沙、地下水水位(埋深)、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资料等。水文地质资料应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分布特征、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径流形式、排泄途径、水文地质参数等。根据实际需要对全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进行补充监测,对全县主要河流进行水量补充监测。2)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主要应包括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变化、城市化率、城镇及乡村发展情况与水平等。经济指标应包括发展速度与规模、产值、增加值、产量以及产业结构等,主要有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产值,三次产业比例、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农业灌

19、溉面积、粮食产量和牲畜存栏数等。上述资料应以县统计年鉴、相关区域规划为准。3)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包括规划区供水量、用水量、供水水源组成及用水结构、用水效率情况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同时宜调查收集历年的和类似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和成果。3、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包括规划区降水量、地表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及水资源总量评价等内容。系统分析评价规划区降水量、地表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水资源总量、过境水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可利用量。1)降水量降水量分析内容包括单站(代表站)降水量和分区降水量分析评价。并采用雨量

20、观测站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降水量评价。选用的雨量观测站,其资料质量较好、系列较长、面上分布较均匀。选定的资料系列如有缺测和不足的年、月降水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插补延长,经合理性分析后确定采用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单站(或分区)年降水量系列、多年均值、年降水量Cv值、丰水年(20%、平水年(50%、偏枯年(75%、枯水年(95%、年最大、年最小降水量等统计参数计算,分析年降水量系列的代表性、一致性、可靠性等工作内容。2)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包括单站(或区间)天然径流统计分析、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出入境水量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以及人类活动对

21、河JI径流的影响分析等内容。选择资料质量较好、观测系列较长的水文站可作为径流分析选用站。同时受水利工程、用水消耗、分洪决口影响而改变径流情势的测站,应进行还原计算,将实测径流系列修正为天然径流系列。实测径流资料应为经过整编和审查的成果。应在求得单站(或区间)年径流系列的基础上进行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单站、区间径流分析计算包括:年实测、天然径流量系列、多年均值、年天然径流量(或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的G值、丰水年(20%、平水年(50%、偏枯年(75%、枯水年(95%,年最大、年最小天然径流量等统计参数计算,分析年天然径流量系列的代表性、一致性、可靠性等工作内容。出入境水量计算可选取规划评价区边

22、界附近的河流控制水文站(或控制区间),根据实测径流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换算为出、入境断面的逐年水量,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包括:分析地表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征。选择具有长系列年径流资料的河流控制站和区域代表站(或控制区间),分析天然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分析天然径流的多年变化。3)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内容应包括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的计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应按平原区和山丘区分别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一般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一般采用排泄量法计算。本次仅评价矿化度小于2g/L的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应根据水

23、文气象条件、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灌溉定额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正确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中所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给水度、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河道渗漏补给系数、渠系渗漏补给系数、渠潜入渗补给系数、井灌回归系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越流补给系数。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包括补给量、排泄量和可开采量的计算,其中:地下水补给量包括降水人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水库(湖泊、塘坝)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侧向补给量、渠灌人渗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给量及井灌回归量。各项补给量之和为总补给量,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量为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潜水蒸发量、河道排

24、泄量、侧向流出量、越流排泄量、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量。(2)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山丘区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泉水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河床潜流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量,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量,即为地下水资源量。4)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水资源分区和全规划区总水资源量评价应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总量计算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1)水资源总量计算在计算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基础上,将两者相加再扣除重复水量即为水资源总量。分区水资源总量计算按下式计算:W=Rs+Pr=R+Pr-RgW:水

25、资源总量;RS:地表径流量(不包括河川基流量);Pr: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R: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Rg:河川基流量;水资源总量计算分析内容包括水资源总量系列、多年均值、年水资源总量G值、丰水年(20%、平水年(50%、偏枯年(75%、枯水年(995%)等统计参数计算。(2)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分别计算规划区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利可开采量,用扣除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之间的重复利用量的办法,估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主要是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渠系渗漏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的开采利用部分,可采用下式估算:。总=。地表+。地下-。重其中:Q<=p(Q渠+Q田)

26、式中:Q总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Q地表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地下为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Q重为重复计算量;Q渠为渠系渗漏补给量;Q田为田间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量;P为可开采系数,指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比值。5)水资源质量评价(1)地表水质评价地表水水质评价内容包括规划分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现状水质(含污染状况)、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以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等。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分析选用钾、钠、钙、镁、重碳酸根、氯根、硫酸根、碳酸根等项目,以现状基准年河流水质资料为依据,采用阿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廖金分类法划分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并调查分析总硬度及矿化度。评价

27、执行国家标准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确定地表水水质类别,并以田类地面水标准值为界限,给出超标率和超标倍数等特征值。河流、水库水质现状评价项目包括pH值、硫酸根、氯离子、溶解性铁、溶解氧、高镒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挥发酚、总富化物、总碑、总汞、总铜、总铅、总锌、总镉、六价铭、总磷、石油类、水温、总硬度等24项。统一要求必评项目为溶解氧、高镒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和总碑共5项;根据实际资料情况和需要,可选评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总富化物、总汞、总铜、总铅、总锌、总镉、六价铭、石油类等项目。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是集中式饮

28、用水水源地,包括水功能区划所确定的保护区中的集中供水水源区和开发利用区中的饮用水源区等。供水水源地评价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对水源地供水的各水质项目进行水质类别和达标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评价的范围包括已规划的水功能区划的全部河流、水库水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项目为水功能区标准中的全部项目。根据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对水功能区内水质监测点现状基准年水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2)地下水质评价本次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对象为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以及已规划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的山丘区浅层地下水和部分平原区深层承压水。评价内容包括地下水化学分类、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及地下水污

29、染分析等。地下水水质评价每个计算分区至少有一眼水质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某一计算分区内各选用水质监测井同一项目的各次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或面积加权值作为该计算分区该项目的水质监测值。地下水水质评价采用的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并将其III类水标准值的上限值确定为地下水水质控制标准。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确定地下水水质的类别。地下水化学分类选用钾、钠、钙、镁、重碳酸根、氯根、硫酸根及矿化度等监测项目,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确定地下水化学类型。并分析pH值、矿化度和总硬度。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监测项目为pH值、矿化度(M、总硬度(以CaCO#)、氨氮、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30、高镒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等7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选氟化物(以F表示)、氯化物、象化物、碘化物、碎、硝酸盐、亚硝酸盐、铭(六价)、汞、铅、镒、铁、镉、化学需氧量以及其它有毒有机物或重金属等。可采用水质监测项目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地下水污染分析的主要对象为近期由于人为因素影响造成地下水水质具有明显恶化趋势的地下水,其中,重点是被污染的地下水水质已经达到IV、V类水的地下水。调查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源包括水质低劣的地表水体(如排污河道、纳污湖库塘坝等)、污灌区、农药化肥施用量较高的农田及废弃物堆放场等。地下水污染分析的重点区域是污染源附近,尤其是位于污染源附近的

31、地下水水源地。6)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水资源演变情势是指由于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水产汇流与地下水入渗的下垫面条件,造成水资源量、可利用量以及水质发生时空变化的态势。本次评价重点是对全县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资源总量和水资源质量进行情势分析,并对近30年来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条件对水资源情势的影响进行分析。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现状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供水量、用水量的调查统计,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主要应包括水资源开发程度和潜力分析、水资源利用水平及利用效率分析、

32、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等内容。并应进行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分析比较;选择主要指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1)供水供水包括供水量、供水组成及供水变化情况资料等。按水源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等供水工程。其他水源工程应包括集雨工程、污水处理再利用工程、深层地下水利用工程和矿井水利用工程等。地表水源工程按类型分为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及调水工程等;地下水源工程指利用浅层地下水的水井工程。分别按工程类别:蓄水、引水、提水、机电井,水源类别:地表水水库、塘堰闸坝,地下水深层、浅层,集雨和再生水利用等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各类工程的规模、运行情况,以及各种水源

33、的供水量。2)用水用水包括用水量及用水效率资料等,用水分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和综合用水资料等。生活用水应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应包括各类产业的生产用水(含生产单位内部的生活用水)。其中第一产业用水分为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用水,应分别进行统计;第二产业用水分为工业用水和建筑业用水,其中工业用水应火(核)电工业、高用水工业和一般工业分别进行统计;第三产业不宜在分类统计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主要为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和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应分别调查统计。河道外生态环境应包括维护生态环境功能用水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并应按城镇和农村分别统计。污水排放量根据用户排水量实测资料统计。缺乏

34、实际资料时,可在典型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估算,并应通过与城镇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量和用水耗损量比较分析。应分别对各类用户的废污水排放量和入河量进行调查分析。3)用水水平用水水平分析包括人均(单位产值)综合用水量、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水资源利用消耗率、人均生活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析等,以及近年变化情况。4)存在问题调查评价内容包括地表水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超采等造成的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地表水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河道断流、河道水质严重污染等水生态及水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评价。对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土地沙化等生态环

35、境问题进行调查评价。5、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预测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预测包括:规划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规划区需水预测、规划区规划水平年供水预测、规划区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等内容。1)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及城市化率、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指标等。各项指标采用经济发展规划或有关部门规划成果人口预测成果应包括不同规划水平年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城镇化率等。国民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工业产值(增加值)分火电和一般工业两种类型。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指标应包括农田灌溉面积、林果地灌溉面积、鱼塘面积、牲

36、畜存栏数,以及城市绿地面积等。2)可供水量预测根据现状供水设施的分布情况、供水能力、运行状况,以及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存在问题等。结合不同规划水平年的需水要求,并综合考虑主要水利工程(及工程建设规划)主要控制节点的水源条件: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过境水、外调水、再生水等)以及水质状况,采用长系列分析法或典型年法,根据水资源分区内供水工程的相互关联关系,组成区域的供水系统,依据系统来水条件、工程状况、需水要求及相应的运用调度方式和规则,进行调节计算,得出不同水平年各供水方案的可供水量系列或不同年型的可供水量。预测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下可能的供水量,拟定多组供水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新增水资源

37、开发利用工程应在有关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各方利益的原则,合理布局。为满足不同用户对水量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除对可供水量进行预测外,还应对水源地及有关用户的供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对不同分区、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不同供水方案的供水预测成果,应进行协调平衡及合理分析。(1)地表水供水预测以由水力联系的地表水供水工程所组成的供水系统为调算主体,进行自上游到下游,先支流后干流逐级调算。考虑地表水可供水量受来水量变化的影响,应分别给出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的地表水可供水量。蓄水工程根据来水情况、用户需求、调蓄能力和调度运行规则,计算可供水量。大型及部分中型工程采用长系列调算,部分资料条

38、件不足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不同年型的可供水量。引提水工程根据取水口的径流量、引提水工程的能力以及用户需水要求计算可供水量。外流域调水工程可供水量根据有关调水工程规划,依据调水工程的规模与水量分配方案,确定不同水平年规划调入本区的水量,并按照调度运行规则进行调配,得出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外流域调水量。(2)地下水供水预测规划水平年地下水供水量可在现状地下水开采量和基准年地下水供水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基准年及规划水平年地下水供水量,扣除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和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在需要并有可能增加地下水供水量的分区,结合地下水实际开采情况、地下水可开采量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特征,综合

39、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确定其分布范围和可开发利用的数量,提出在现状地下水供水的基础上,增加供水的地域和供水量。(3)其他水源开发利用提出正常发展情景下污水处理再利用方案,污水处理再利用于农田灌溉或工业供水,通过调查,分析再利用水量的需求、时间要求和适用范围,落实再利用水的数量和用途。估算污水处理后的入河水量,应分析对河道水质的影响。调查分析污水处理再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落实用户对再利用的需求,制定各规划水平年再利用方案。根据矿井水数量、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考虑用户的需求情况,提出各规划水平年的矿井水可供水量。深层地下水利用应在分析其分布、补给和循环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可能造

40、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各规划水平年在特殊情况下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时,应对其开采数量和范围进行严格控制。3)拟定供水方案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潜力的分析拟定各水资源计算区供水方案,对不同需水方案确定不同水平年的供水目标,以及为达到预期的供水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分析采取这些措施及各种措施组合情况下的效果、投入等指标,并组成多组方案供分析选用。根据各规划水平年的来水变化和一般节水情况下的需水要求组成的方案(简称零方案),作为方案比较的基础。根据各规划水平年“零方案”供水预测和供需分析的结果,在各相应水平年再设置两组以上(包括两组)的供水方案,作为比较方案。在对各规划水平年的多组供水方案进行比较时

41、,应对各种方案的作用、效果及投入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各组供水方案可供水量分析成果、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等,以及与“零方案”比较增加的供水量和相应的投资等指标。将各水平年增加供水的各组方案,与需水预测中所采取不同节水力度的方案进行比较和筛选。从中选择几组增加供水和强化节水的方案,组成多组供需分析得比较方案,通过方案比选,最终提出各水平年供需分析的推荐方案及相应的供水推荐方案。4)水资源供需分析在现状调查评价和基准年供需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各水平需水预测与供水预测的分析成果,拟定多组方案,进行供需水量平衡分析,并应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与比选,提出一般方案和推荐方案(节水方案)。水资源供

42、需分析应满足不同用户对供水水质的要求,根据供水水源的水质状况和不同用户对供水水质的要求,合理调配水量。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在统筹协调河道外各行业用水的基础上,进行河道外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但原则上应优先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水资源供需分析应进行多方案比较。依据满足用水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投入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方面对不同组合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将区域水资源作为一个系统,根据水资源供需调配原则,采用系统分析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水资源分析计算:根据区域内控制节点和供用水单元之间取、供、用、耗、排、退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制定区

43、域水资源供需调配原则,包括不同水源供水的比例与次序,不同地区供水的途径与方式,不同用户供水的保证程度与优先次序等。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的顺序,依次逐段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最终得出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成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1)基准年水资源供需分析依据基准年需水分析和供水分析的成果,进行不同年型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基准年的供需分析应重点对现状缺水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缺水区域及分布、缺水时段与持续时间、缺水程度、缺水性质、缺水原因及其影响等。通过对基准年的供需分析,进一步认识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水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为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提

44、供依据。(2)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以基准年供需分析为基础,根据各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成果,组成多组方案,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计算,提出各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各组方案的供需分析成果。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设置多组方案。由需水预测基本方案与供水预测“零方案”组成供需分析起始方案。再由需水预测的比较方案和供水预测的比较方案组成多组供需分析的比较方案。在对多组供需分析比较方案进行比选的基础上,提出各规划水平年的推荐方案。水资源供需分析可采用长系列系统分析方法和典型年法(资料缺乏的地区)进行供需分析计算。根据控制节点来水、水源地供水和用户需求的关联

45、关系,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不同水平年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计算,得出需水量、供水量和缺水量的系列,提出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供需分析结果。各规划水平年多组方案的比选,以起始方案为基础,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对各规划水平年出现特殊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提出应急对策并制定应急预案。6、规划水平年节水规划规划区节约用水包括现状基准年节水分析和规划水平年节水目标拟定。节约用水内容主要包括: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各行业节水标准与指标的确定,节水潜力分析与计算,确定不同规划水平年的节水目标,拟定节水方案,落实节水措施。主要涉及现状用水水平与

46、用水效率分析、各部门节水潜力分析、不同水平年节水目标与要求、节水方案及相应节水措施与投资、不同节水模式下需水预测方案比较等。在现状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分析应在现状用水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用水定额即用水效率指标的分析计算,与有关部部门制定用水标准的比较,分析现状用水与节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分析各行业的节水潜力。拟定不同水平年、不同力度的节水目标方案,并预测其需水量、估算其节水投资,提供给各供需分析阶段进行比较。(1)现状用水水平分析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包括典型用水调查、现状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分析、现状用水水平和节水水平分析。农业节水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工业节水以提高

4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改造高用水工艺设备为重点,在缺水地区,限制发展高用水行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的重点是用水大户。A典型用水调查包括节水灌溉面积发展情况、各类节水措施实施状况及相应投资等调查;典型灌区调查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净、毛灌溉用水量,分析不同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综合毛灌溉定额,灌溉水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3种版本)利用系数等指标及采取不同节水措施与未采取节水措施的用水定额和用水效率的差异;工业用水户分行业用水情况调查;典型乡镇调查居民生活用水量;管网漏水损失、节水器具普及程度、各行业水价。B现状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分析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各行业的

48、综合用水定额。综合用水定额可采用需水预测的计算成果,按水资源分区进行分析计算,包括城镇和农村生活、工业(分火电工业、高用水工业和一般工业)、建筑业、种植业灌溉(分为水田、水浇地)、环境、林渔业(分为林果地灌溉、牲畜养殖和池塘养殖业)等。分析计算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C现状用水水平和节水水平分析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在现状用水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的分析计算,与有关部门制定的用水标准的比较,找出与先进标准的差距和现状用水与节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用水效率指标采用城市管网漏失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人均用水量、万元GDPB水量等。现状节水水平分析:通过

49、对现状用水水平的分析和节水情况的调查(包括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工艺设备改造更新、节水器具普及程度、用水管理、节水管理能力建设、节水政策法规建设、节水宣传教育、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分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管网漏失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节灌率(节水灌溉面积与有效灌溉面积的比值)等指标用来反映节水的程度与水平。(2)各行业节水标准与指标的确定在现状用水调查和各行业用水定额、用水效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水价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参考省内先进用水水平的指标与参数,以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节水标准与用水标准,通过采取综合节水措施,确定各行业分类用水定额、用水效

50、率等指标及其适用范围,用于估算节水潜力及不同水平年节水水平的比较分析。A生活节水指标:由于规划区农村生活用水相对比较分散,且生活用水水平较低,城镇生活节水为本次分析的节水重点。主要通过提高城镇生活水价、普及节水器具、减少损失、增强节水意识等,将用水量和用水定额控制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改善相适应的范围内,使城镇生活用水要求达到的生活用水定额、城市最小可能管网漏失率等。B工业节水指标:工业节水主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工艺和设备改造以提高重复利用率,通过调整水价等措施控制用水量的不合理增长。工业分行业节水指标要求按火电、冶金、石化、纺织、造纸及其他一般工业划分,包括节水定额、各行业要求达到的

51、最佳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分类分析确定工业节水指标。C建筑业及商饮业、服务业节水指标:按规划区分类分析建筑业及商饮业、服务业节水定额,确定其相应的综合节水指标。D农业节水指标:农业节水指标要求按水田、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烟叶、油料等主要作物以及林果地划分,提出包括高水平节水条件下的灌溉定额,可能达到的最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分井灌区、渠灌区、井渠混合灌区),牲畜、渔塘补水等达到的节水定额定。(3)节水潜力分析与计算节水潜力分析与计算应在现状各行业用水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各行业用水水平及实物量指标,结合各行业节水指标,计算各行业(或作物)用水指标与节水指标之差,估算节水潜力。A城镇生活节水潜力:应

52、分析现状城镇生活用水定额、城市管网输水损失率与节水指标之差等。根据管网漏失率的变化,分析城镇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定额普遍呈增加趋势,生活用水定额的确定要考虑生活用水正常需求增加、采取节水措施需求减少的情况。B工业节水潜力:分析工业各行业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用水定额的差距,估算工业节水量。C建筑业和商饮业、服务业节水潜力:分析建筑业和商饮业、服务业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用水定额的差距,估算建筑业和商饮业、服务业节水量。D农业节水潜力:分析种植业的不同作物、林渔业(林果地、牲畜、鱼塘)现状用水与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灌溉定额或用水定额的差距。分析井灌区

53、、渠灌区、井渠混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的限度,估算农业节水量。(4)节水目标与节水方案A节水目标规划区不同水平年节水总体目标要按照水资源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则制定。按供需平衡要求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并进一步把控制目标分解到用水行业和各用水部门,提出各类用水户不同发展时期的节水目标。农业节水重点对大型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改造与续建配套,建设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和节水增效示范村镇;在规划区灌溉总用水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力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工业节水的重点行业是火力发电、化工、造纸、冶金、纺织、水泥、食品等。在工业增加值继续增长情况下,通过产

54、业结构战略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控制用水量的增长。重点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城镇生活节水的重点是推广节水器具和减少输配水、用水环节的跑、冒、滴、漏,使城市节水水平有明显提高。要在规划区建成健全的节水管理体系、法制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当地实际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全民节水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B节水措施在现状用水和节水水平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计算分区的水资源条件、供需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节水工作的重点以及需采取的主要节水措施。节水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农业节水措施包括

55、可降低输水损失、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主要措施有:工程配套、渠系配套与渠系防渗、管道化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经济措施包括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利用经济杠杆改变种植业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节水投入等。工业节水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回用率;实行计划用水,提倡一水多用、优水优用;进行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淘汰高耗水和工艺落后的设备;应用节水和高效的新技术;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制定合理的水价,实行优水优价和累进制水价收费制度;对废污水排放征收污水处理费,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节水技术开发和节水设备、器具的研制等。各地可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

56、,提出适合当地条件的工业节水措施。城市生活及服务业主要节水措施包括: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加强节水宣传与教育,调整水价及改革水费收缴制度,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中水利用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失率等。(5)拟定节水方案根据估算的节水潜力以及各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的缺水状况,拟定适度节水投资和力度的节水方案,分阶段明确采取的节水措施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估算各计算分区不同水平年各部门的节水量,并依据水资源需求预测的结果,确定合理抑制需求、减少需水量的新方案,提供供需分析和水资源配置选用,提出以水资源配置最终确定的供需基本达到平衡所采用的节水方案。7、规划水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水

57、资源保护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以及保护对策措施内容。以河南省和南阳市规划的水功能区为基础,统计和估算入河废污水量及污染物排放量(采用COD和氨氮作为河流、水库水质保护的污染物控制指标)。根据现状和规划期不同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确定相应的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提出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根据污染物排放控制量或削减量目标,拟定防治对策措施。在地下水超采、污染严重和地下水水源地等地区,在现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防治水污染的措施。1)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规划区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拟定应与河南省和南阳市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保持一致。(1)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污染物入河量通常采用污染物排放总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