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6/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1.gif)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6/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2.gif)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6/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3.gif)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6/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4.gif)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6/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ab97b050-9500-46c2-8eba-12604c49cdd8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 式。2 .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3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 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4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1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2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1 .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
2、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 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 图工具。2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 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 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 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 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
3、学生敢 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知识结构】观察物体t二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I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而观察到的平时图形还原立体图形1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教材第 2 页例 1 ,完成教材第3 页练习一第1 、 2、 4、 5 题学习目标:1 . 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2 .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3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
4、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4 .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学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 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
5、出示教材第2 页例 1(1) 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师: 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生摆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2)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 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教师巡视
6、指导。学生展示成果。(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 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 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 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 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 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
7、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观察物体(1 )rm10第 2 课时 观察物体(2)学习内容:教材第 2 页例2。教材第34 页练习一第3、 6、 7 题学习目标:( .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能根据从正面、11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11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难点
8、: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新课讲授】( 1 )屏幕出示教材第2 页例2 。( 2)师:这是一个用3 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 )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
9、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课堂作业】1 .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2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观察物体(2)回廿出 a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 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 况。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一、教材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
10、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 质数、 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3 、能根据2 、 5 、 3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 、 5 、 3 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
11、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4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 5、 3 的倍数的特征。2 、自主探索,掌握2 、 5、 3 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3 、能根据2 、 5 、 3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 5、3 的倍数。四、教学措施:1 .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
12、象思维能力。2 .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3 .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五、课时划分共 6 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3 5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因数2课时第 1 课时 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内容 : 教材第 5 页例 1 内容,以及第7 页练习二的第1 题学习目标: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
13、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0 y=16+2=12100+25=150 X4 =220 +4=18X4=25 X4=24X3=20X86 =学生口算2.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1. 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 页例 1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学生说
14、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 = 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 是 2 和 6 的倍数, 2 和 6 是 12 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X K b1.C om(2) 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 因数。或:20 是 10 的倍数, 20 是 2 的倍数, 1
15、0 是 20 的因数, 2 是 20 的因数。(3)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 +N =P, 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
16、 是 N 和 P 的倍数。AXB = C, 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 B 的倍数。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 9、 15、 21、 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课堂作业】新-课 - 标 -第 -一-网1 完成教材第5 页“做一做”。2 完成教材第7 页练习二第1 题。3 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 和 24 和 2472 和820 和 5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 ) 48 是 6 的倍数。(2)在13F=3 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X6=18 ,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课堂小
17、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学习内容: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学习目标:1 .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 .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18、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新|课|标 |第|一 | 网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4 = 56X3 = 18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 3都是 18 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 的因数吗 ?18是 3 的倍数 ,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 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新课讲授】(一)找因数:1 . 出示例 1 : 18 的因数有哪几个?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 的因数
19、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 的因数有:1 , 2, 3, 6, 9, 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 18+2 = 9, 18+3 = 6, 18+4 =;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X18 = 18, 2X9 = 18 )教师: 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 .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 的因数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 的因数有:1 , 2, 3, 4, 6, 9, 12, 18, 36教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 , 2, 3, 4, 6, 6, 9, 12, 18, 36)教师:
20、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3 .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 .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 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 找起, 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 . 我们一起找到了18 的因数,那2 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21、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教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 么 2 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 2 小题:找3 和 5 的倍数。汇报3 的倍数有:3, 6, 9, 12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 6, 9, 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 2, 3,)5的倍数有:5, 10, 15, 20,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 的倍数, 3 的倍数,5 的倍数。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
22、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1 .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X k B 1 . c o m2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 ,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2、 5 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容: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23、学习目标:1 . 经历自主探索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2 .知道2、 5 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 和 5 的倍数。3 .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2、 5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和 5 的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 或 5 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师: 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
24、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http:/www. xkb1.c om1. 探索5 的倍数特征( 1 )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 的倍数,写出来。( 3 )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 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 )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 或5 的数都是5 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 的倍数。( 7 ) 过渡:
25、 学习了 5 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 的倍数。( 8 )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 的倍数?240, 345, 431 , 490, 545, 543, 709, 725, 815, 922, 986, 990。过渡: 那 172 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 的特征。2 .探索2 的倍数特征( 1 )猜一猜:根据研究5 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 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 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 的倍数。 (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 的倍数)( 3 )汇报后,观察2 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
26、是不是正确。12( 4)归纳: 2 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 2、 4、 6、 8 的数都是2 的倍数。( 5 )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 的倍数?1 , 3, 4, 11 , 14, 20, 23, 24,28 , 31 , 401 , 826 , 740 , 1000 , 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 .奇数、偶数的再认识新课 标 第 一 网自然数按是不是2 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 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就是奇数。4 .那么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
27、)在5 的倍数中找出2 的倍数;( 2 )在2 的倍数中找到5 的倍数。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或 5 的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0 的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课堂作业】1 . 完成教材第9 页“做一做”。2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课堂小结】1 . 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 5 或 2 的倍数。2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2 、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或 5 的数都是5 的倍数;个位上是0、 2、 4、 6、 8 的数都是2 的倍数;个位上是
28、0 的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教学反思25第 4 课时 3 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容:教材第 10 页例 2 的内容及第11 页练习三的第36 题学习目标:1 .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2 .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 整除。3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 整除。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学生口述2 的倍数的特征,5 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 的倍数?哪些数是5 的倍数?3241533452460986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 5 的倍数已经
29、掌握了,那么3 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 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 . 猜一猜: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 .算一算:先找出10 个 3 的倍数。3X1=33X2=63X3=93X4=123X5=153X6=183X7=213X8=243X9=273X10=30 观察: 3 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 2115 51 18 8124 4227 - 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 3的倍数,那3
30、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 3的倍数。3 .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 3的倍数呢?210 542161299231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 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4 .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3402 5003127229675 .“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 35 45 1003328767488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提示: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
31、(既是 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 100)最后考虑又是3 的倍数。 ( 120 )11 题。【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 页练习三的第4、 6、 7、 8、 9、 10、【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3 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 的倍数。教学反思第 5 课时 练习课学习内容: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学习目标:1 . 熟练掌握2、 3、 5 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 3、 5 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 .会运用2、 3、 5 倍数的特征
32、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 .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2、 3、 5 的倍数教学难点:会运用2、 3、 5 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 元 /枝,郁金香5 元 /枝,马蹄莲10 元 /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 元,找回了 13 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 页第 7 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
33、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 10 元 /枝, 所以它的总价是10 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 元 /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 的倍数,个位上是0 或 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小结: 5 的倍数的和还是5 的倍数。那么: 2 的倍数的和(还是2 的倍数), 3 的倍数的和(还是3 的倍数)。师: 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 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2、 5、 3 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X k B 1 . c o m1.2 、 5 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
34、?3 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 3、 5 的倍数特征。2 .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 除外),为什么?2940 、 305 、 850 、 723 、 9981 、 332 、 351 、 1570 3 .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 .(1)在 8, 35, 96, 102, 3.2, 111 , 840 , 1060 , 14 中,奇数有(),偶数有 (), 是 3 的倍数有 (), 是 5 的倍数有 (), 同时是 2、5 、 3 的倍数有()。(2) 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3) 同时是 2、 3、 5 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35、最小三位数是()。【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 3、 5 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 . 阅读了解教材第13 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2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O、2v8 的 it练习课.个位是15的俗捌1)口)、5的栽3的侬效的特征;各f立上的数字之和兄3的信舐 这个品就;t3的侍故偶微),自然敝教学反思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学习内容:课本第
36、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学习目标:1 .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 .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4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什么叫因数?2 .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新课讲授】1 .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
37、板演,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只有,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 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卜一因数113 J7 J914.15 J6 J8.2O(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 22 29 3537 87 9396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729 37合数:2235 87 93
38、96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用筛选法排除。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3571113172329313741434 二5359612717379838997【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学生畅谈所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9、。只有1和它本只有一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鼓 身两个因数2、3、51 13J7J914 J5J6J8N0教学反思第 7 课时 数的奇偶性学习内容: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学习目标:1. 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2.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
40、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新课讲授】( . 探索规律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 )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 =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 是余0。所以:偶数十偶数=偶数)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 )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
41、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 =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 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 十奇数=偶数)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 )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 =奇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 ,偶数除以2余0 , 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 还余 1 所以:偶数+ 奇数 = 奇数)2.验证规律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
42、。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偶数 + 偶数 = 偶数奇数+奇数 = 偶数奇数 + 偶数 = 奇数)生齐读一遍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10389+200411387+131268+10243721+200722280+10238800-345【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作业设计
43、】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2)数的奇偶性偶数 + 偶数 = 偶数 奇数 + 奇数 = 偶数 偶数 + 奇数 = 奇数教学反思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 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 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 有利与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
44、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 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 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 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 位的关系。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 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m 3、1dm 3、1cm 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所学
45、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4、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四、教学措施:1 .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 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3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 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6、。五、课时划分共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课时4、体积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5、容积和容积单位2课时6、整理和复习1 课时7、探索图形1课时第 1 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学习内容 :教材第 1819 页例1、例2 的内容及第2122 页练习五的1 、 2、 3、 6、7题学习目标 :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
47、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 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 .投影出示教材第18 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 .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 )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 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 2
48、)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3 )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26(1)面的认识。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 ( 3组)前 后,上 下,左 右。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 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板书:相
49、对的面完全相同。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分为几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认识长
50、方体的长、宽、高。(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 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 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 Mi。【课堂作业】1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2 .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 )第 1 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 )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
51、)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 题学生独立完成。【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 1 课时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28第 2 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学习内容:教材第 20 页例 3 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 页练习五的第4、 5、 8、 9 题学习目标:1 . 通过观察、操
52、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 .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教学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教具运用:正方体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 . 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2 .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新课讲授】探索正方体的特征。1 . 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
53、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2 .合作学习。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3 .集体交流。( 1 )组:正方体有6 个面, 6 个面大小都相等,6 个面都是正方形。( 2 )组:正方体有12 条棱,正方体的12 条棱的长度相等。( 3 ) 组: 正方体有8 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 “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 .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30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 6个面的面积 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买卖的合同范本
- 2025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范本
- 2025江苏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
- 油罐安全合同范本
- 2025企业管理资料范本福建劳动合同范本
- 2025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湖仁村物业用房及厂房租赁合同
- 汽车货物运输合同协议书
- 2025【合同范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 2025“谁造谁有”林地使用合同书
- 货物运输合同协议书模板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整体租赁底商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 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课件
- 小学生作文方格纸A4纸直接打印版
- 老人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 幼儿阿拉伯数字描红(0-100)打印版
- 标杆地产集团 研发设计 工程管理 品质地库标准研发成果V1.0
- TMS开发业务需求文档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及答案(含MP3+录音原文)
- HI-IPDV10芯片产品开发流程V10宣课件
- 房产抵押注销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