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1页
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2页
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3页
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4页
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密大磨岭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摘要: 本设计的井田面积约为 16.4 平方千米,设计开采煤层为二1 煤;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T 15 ,平均倾角为11 ,煤层平均厚度为厚4.92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该设计矿井为属高瓦斯矿井,涌水量较大,煤层不易自燃,具有爆炸性。矿井设计年产量90 万吨,矿井工作采用三八制;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立井一水平暗斜井二水平上山式开采,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划分,区段内设计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通风系统为两翼对角式,副井进风,回风大巷回风;井底车场

2、选用立井刀式环形,井下主要运输选用采用矿车运输,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基本实现机械化采煤,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 :立井、抽出式通风Western mining companies itwith him group is thriving coal miningspecial preliminary design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field ar

3、ea is about 8.53675 square km, designfor 2 1 coal mining coal; Within the occurrence compartmentalized is stableand the coal seam 24- 26 Angle for 25 , average inclination thick coal seam thickness, average 5.88 m, whole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simple.The design of low gas mine as larger, coal mine,

4、 section, with explosive not spontaneous combustion.90 million tons in the design of mine, mine production in 38 system;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artmentalized exploration and ways to prepar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this mine shaft decided to adopt a level dark

5、portal 2 level went up into the mountain type mining, stage by mining type partition, within section design using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in mining process, toward the longwall mining methods with all cross fell method, handle goaf.By drawer-type ventilated,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central bou

6、ndary type, the boundary into wind, pregrouting wind Wells return air; Bottom ofvertical annular wheel-dreven choose sword, downhole major transit transport, and choose to adopt harvesters mine transportation, mine ascension, coal mine drainage, and mine ventilation etc. Each production system, as w

7、ell as calculation of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of mine safetytechnical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est, to complete the whole min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Coal mine basic realizemechanization, 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reference has realized high yieldand high efficiency,

8、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a minemine mine a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to achieve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Keywords:Actually, mining type preparation, toward the longwall,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all the pieces fell method, drawer-type ventilated目录11目录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

9、特征441.1 矿区概况 441.1.1 交通位置 441.1.2 自然地理 441.2 井田地质特征771.2.1 地层 771.2.2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特征771.2.3 水文地质 12121.3 煤层特征 18181.3.1 煤质、煤的牌号及用途 1818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9192.1 井田境界 19192.2 井田储量 19192.2.1 矿井工业储量20202.2.2 矿井设计储量20202.3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2323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3233.1 矿井工作制度2323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3234 井田开拓 24244.1 概

10、述 24244.1.1 开拓方式选择 24244.1.2 影响立井开拓的主要因素分析24244.2 井田开拓 24244.2.1 开拓方案的提出及技术比较24244.2.2 方案经济比较25254.2.3 确定方案 27274.3 井筒特征 27274.3.1 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27274.3.2 井筒施工方法28284.3.3 各立井断面形状的确定 29294.3.4 线路总平面布置设计31314.4 井底车场及硐室 32324.4.1 井底车场型式32324.4.2 空重车线长度、列车运行及调车方式、车场通过能力 33334.4.3 调车方式 34344.4.4 坡度计算 38384.4

11、.5 井底车场及硐室巷道断面38384.4.6 确定各井底车场硐室位置39394.5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4.5.1 开采顺序 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4.5.2 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工作面数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4.6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 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4.6.1 概述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4.6.2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的各计算图表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5 准备方式及采区巷道布置5.1 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错误! 未定义

12、书签。错误5.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5.2.1 首采区位置.5.2.2 采区巷道布置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于日块 于日块 于日块 于日块 于日块!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5.2.4 确定采区巷道掘进方法、设备数量及掘进工作面数设备数量及掘进工作面数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5.2.5 采区生产系统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6 采煤方法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6.1 采煤工艺方式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6.1.1 采煤方法

13、的选择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6.1.2 采煤工艺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6.2 回采巷道布置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6.2.1 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6.2.2 采煤工作面轨道顺槽.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6.2.3 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七 井下运输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1 概述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1.1 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1

14、.2 矿井运输系统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1.3 矿井运输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2 采区运输设备选择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2.1 设计依据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2.2 选型计算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2.3 轨道上山提升设备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3 运输大巷运输设备选择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3.1 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3.2 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 .错误 ! 未定义

15、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3.3 主要运输巷道断面及位置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7.3.4 运输大巷设备选型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1.1 瓦斯涌出量预测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1.2 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1.3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2 采区及全矿井所需风量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

16、8.2.1 采区和矿井所需风量.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2.2 风速验算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3 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8.3.1 计算原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5.2.3 采区千吨掘进率、采区掘进出煤率及采区回采率错误 ! 未定义书签。错误00左世;, 于日块未定义书签。8.3.2 计算方法 8.4 通风机选型8.4.1 选择主扇 8.4.2 选择电动机8.4.3 选择局扇 8.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8.5.1 粉尘灾害防治的安全措施8.5.2 防爆措施 8.5.3 瓦斯灾害防治的安

17、全措施8.5.4 矿井防灭火的安全措施8.5.5 矿井防治水的安全措施8.5.6 热害防治的安全措施 .8.5.7 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8.5.8 提升运输事故防治措施8.5.9 电气事故防治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误误误误误误误误珏日珏日珏日珏日珏日珏日

18、珏日珏日!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交通位置井田位于河南省新密、新郑两市交界处,大部分归新密市苟堂镇,南部属关口镇、东北部归大隗镇,东邻新郑市辛店镇。井田中心西距新密市20km,东距新郑市23kmi地理坐标为:东经113 29 00”至113 32 00”,北纬 34 24 00”至 34 25 45

19、”。井田西侧有新(郑)(新)密柏油公路,各乡村间均有简易公路相连。登(封)一杞(县)地方窄轨铁路从井田北缘通过,距大隗站不足3kmi总之,本区交通较为方便,1.1.2 自然地理1.1.2.1 地形地貌本区南邻具茨山,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地面标高150250ml多为第四系黄土覆盖,仅南部山岗或沟谷中出露有石千峰组地层。北部冲沟较发育,多呈北西方向,下切深度1050m不等。总体属丘陵丘岗地貌。1.1.2.2 地表水本区属淮河流域。井田内有两条河流,一条为源于西部区外老石板山下泽河,全长7kmi区内长3kmi属双洎河支流。区内河道1960年进行了人工改造,河道两侧均用石块砌成隔墙。该河

20、流量受季节影响明显。另一条为发源于南部区外凤后岭脚下的苟堂河,它流经井田南部边界外的红石峡水库,在葛头窝村北与泽河相汇,全长5kmi区内长不足1kmi亦为一条季节河。本井田附近有红石峡、张庄、丁庄等三座水库,库容量均小于 100 万 m3,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其中丁庄水库现已近干涸,另两座水库也改作鱼塘。1.1.2.3 气候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据新密市气象局资料,年平均气温14.3 , 月平均气温元月份最低为 -4.3 ,七月份最高为 26.9 。无霜期约 220 天。年平均地面温度16.9 C,元月份最低为04C,七月份最高为32.1 Co每年11月到翌年3月为冰冻期,最大冻结深度20cm

21、i最大积雪厚度20cmi据19852003年降雨量统计,年平均降雨量658.4mm降雨多集中在夏季,约占年降雨量的50%年平均蒸发量1400mm春、夏、秋三季以东风、 东南风为主,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8m/s1.1.2.4 地震据河南省地震局资料,本区历史上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但其东南部的长葛、许昌、鄢陵、杞县一带及北部的郑州、兰考、巩义一带曾发生过67级破坏性地震,新密市境内也曾发生过3 次较大地震,烈度不详(密县志记载)。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本区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区,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卯度。1.1.3

22、 矿区开发历史本井田是原苟堂井田深部、关口勘查区的一部分。在苟堂井田煤矿地质勘查、第二、三次煤田预测和预查、普查工作中,先后做过大量细致的地质勘查工作。作为地方国有超化煤矿的接替井田,于 2005 年 4 月,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提交了河南省新密煤田关口井田详查(最终)报告。 2007 年 1 月又提交了河南省新密煤田关口井田勘探报告,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以豫国土资储备字 2007 35 号文对该报告进行了评审认证,可以作为设计 依据。本井田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其外围(浅部)现有三对采二1煤层矿井,分别为永昌二矿、小刘寨煤矿和豫新煤矿。 永昌二矿位于翟家门,立井开采,井深186m现两翼开采长度1

23、30m坑木支护,滚帮式手镐开采。顶板为细粒砂岩。 小刘寨煤矿位于小刘寨,立井,井深 220m手搞式开采,年开采量 0.06Mt,两翼开采长度120ml顶板为泥岩。低瓦斯矿井,煤厚变化大。矿井排水量每天约 600m3。上述两座矿井主采七4 煤,都因底板突水,现已停闭。 豫新煤矿位于匠沟,竖井,年开采量0.06Mt。两翼开采长度170m炮采。顶板为细粒砂岩。井下日排水量为60m3 ,主要为底板水。1.1.4 附近的厂矿企业和农业情况本井田内自然村镇较为稀少,人口密度也不大。传统种植以小麦、玉米、油菜和烟叶为主。近年来建有少数蔬菜大棚和民营小造纸厂。经济来源主要 是外出打工或就近在附近造纸厂和小煤矿

24、上班。 1.1.5 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1.1.4.1 水源条件矿区内可供选择的水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及处理后的矿井排水。本区冲积层含水丰富,二是处理后的矿井排水。考虑到地下水比较丰富,水质较好且处理简单,同时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矿井水排放,设计拟利用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处理后的矿井排水作为矿井生产、井下消防洒水及绿化 用水。1.1.4.2 电源条件新密电网位于郑州电网西南部,以 220kV鹅湾变电站、2X 50MW勺盛润 电厂和3X 12MW勺昌源电厂为电源点,以 35、110kV为网架,运行 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14座。2005年电网最大负荷 200MW电 网运

25、行情况良好。从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可看出,目前新密市东南部距关口煤矿较近的系统变电站有110kV纸坊变电站、35kV苟堂和大隗变电站。1.1.4.3 建材来源矿井建设所需砖瓦、石料、水泥等建筑材料均可就地供应。钢材、木材等物资可经铁 路和公路直接运至工业场地。本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基本落实、可靠。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地层本井田绝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仅在大摩岭、虎坡咀及沟壑中可见石千峰上、下段地层零星露头。现依据井田钻孔及地质填图资料并结合区域资料将各时代地层由老而新叙述如下:1、寒武系上统长山组(6 3Ch)井田内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 67.23m( 5501 孔过断层后遇该

26、地层)。岩性 为灰白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2、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钻孔仅揭露10.13m,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区域上该组25.3379.75m, 一般厚度 50mfe右。本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井田仅有5403、4902、5103等3孔见到本组,厚7.7910.74m。岩性为 浅灰色、灰色、杂色铝土质泥岩,具酶状、豆状结构。区域上该组厚1.8732.78m, 一般厚度 10mfe 右。、上统太原组(Gt)下起本溪组铝土质泥岩顶界,上至菱铁质泥岩顶面。据揭穿该组三个钻孔资料,厚75.47103.49m, 一般厚度77.3m。岩性通常以九层石灰岩(L

27、) 和对应于其下的九层煤(一1-9 )和细粒砂岩、薄层泥岩组成。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的不同,可将本组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俗称下部灰岩段,一般厚度26.3m。以L1-4四层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石灰岩为主,夹深灰、灰黑色薄层砂质泥岩、泥岩,与四层灰岩相对应,每一层灰岩之下均发育有一层煤。L1和L2灰岩常连作一层,因此,一 2 煤稳定性较差。中段:又称中部砂泥岩段,一般厚度 36.7m。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 L5、 L6 )、泥岩和煤层。其细粒砂岩中含白云母片和黄铁矿结核与晶粒,特征明显,俗称胡石砂岩,是良好的标志层之一。上段:又称上部灰岩段,一般厚度14.3m。

28、岩性以三层灰、深灰色石灰岩(L7-9)和其下对应的薄煤层(一 7-9)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泥岩。L7与L8 灰岩较发育,含燧石及黄铁矿结核;L9 灰岩薄而不稳定。顶部在整个新密煤田内均发育一层深灰色、灰黑色菱铁质泥岩,厚度一般不超过0.5m,但特征明显、层位稳定,本区即以其作为与二叠系的分界标志层。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本组下起菱铁质泥岩顶面,上止于砂锅窑砂岩底面,厚 65.1192.02m, 一般厚度77.84m,俗称二煤组。通常将其自下而上分为大占砂岩段、香炭砂 岩段、小紫泥岩段。大占砂岩段:一般厚度31.17m,由大占砂岩、二i煤层及其底板砂质泥岩组成。香炭砂岩段:一般厚度33.2 m

29、 ,由香炭砂岩和二3煤层组成。小紫泥岩段:一般厚度13.47m,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具暗斑或紫红色斑块,含铝土质,具鲕状结构。夹薄层粉、细粒砂岩。、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Rx)下起砂锅窑砂岩底面,上到田家沟砂岩底面,厚255.11346.77m, 一般厚度 293.53m。1.2.2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及其他开采条件1)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该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井田内埋藏深度350800m上距砂锅窑砂岩(Ss) 30.87 70.27m,平均 67.47m。下距 L7 灰岩 9.82 18.03m,平均14.54m。井田内新老共15个钻孔穿过该煤层位,且2孔遇逆断层见煤层重复。 煤层厚

30、度0.3120.4m,平均4.92m。经统计,二i煤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者有 3个点,占17.6%, 0.801.30m 有2个点,占11.8/%, 1.33.5m者有2个点,占11.8%, 3.5m-8m者有7 孔,占41.2%, 3.5m者有3个,占17.6%。通过计算,该煤层不稳定系数为 2.95 ,变异系数为89.4%,可采系数82.4%,标准差3.91 。总体衡量二1煤层属较稳定型、中厚特厚可采煤层。综观本井田,中、厚煤层分布在地层产状变化较小的地区,几个不可采煤点出现在逆断层两侧,薄煤点出现在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即褶曲轴部,因此,可以认为,本井田煤厚变化与区域变化原因基本一致,即主要是受后

31、期褶皱、断裂等构造影响造成的增厚与变薄,沉积环境次之二1煤层的直接顶板是中一细粒结构白大占砂岩,厚度两极值9.0337.88m,平均厚度17.8m。岩石强度中等,是较稳定的顶板。局部具炭质泥岩 或泥岩伪顶。底板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局部夹砂岩薄层,厚度 0.946.64m, 一般厚 5.37m。岩石强度较低。局部有厚度不大的炭质泥岩伪底。据可采与不可采17 个点资料统计,其中无夹矸的 14 点,占84.2%;含1层夹矸的 1 个点,占5.9%;含 2 层夹矸 1 点,占5.9%。多层夹矸的1 个点,占 5.9%。总体看来二1煤层的结构属简单类型。二 1 煤呈黑色,具有似金刚金刚光泽,多呈粒、粉状产

32、出,组织疏松。煤中含黄铁矿结核,二1 煤视密度 1.46t/m 3。2) 地温新密煤田地温状况总体上由西向东有增高的趋势。西部米村等井田全孔平均地温梯度低于1C/100m,二1煤垂深300m地温不超过20C,中部裴沟等 井田全孔平均地温梯度为 2.1C/100m,二1煤垂深千米地温35C,东部的新 郑矿区全孔平均地温梯度多在3 /100m 以上,二1煤垂深千米地温50。本区无恒温带观测孔,也未取样作岩石密度、比热、热导率、岩石放射 性元素含量测定,现引用东部新郑矿区资料。恒温带深度为13.7m,温度16.3 C。本区二i上温梯度多为1.11.4,仅遇断层而未见二i煤的5501孔较高, 达2.0

33、以上。-300m地温多在20.522.1 C,仅5501孔达33.3 C。二1煤底 板温度多在21.627.3 C, 5501孔东出现热害区。3)煤尘爆炸危险性和煤的自燃倾向煤尘爆炸危险性七4、二3、二1煤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一 1煤因缺资料,无法进行评述。 详见表1-2-4。煤尘爆炸危险性试验结果表表 1-2-4煤层火焰长度(mm)加岩粉量(%爆炸危险性七43050有二 312070有-* 120 10050 70有煤的自燃倾向各煤层的燃点测定结果见表2-3-4。煤层燃点测定结果表表 1-2-5煤层煤的燃点 (C) To (C)氧化程度 (为自燃倾向等级还原样氧化样原煤样七4372 3633

34、57-351366 3587-933.3 -40不易自燃二 34043603943544013584730 33.3不易自燃-_* 140437538235639436891231.1 45.5不易自燃七4、二3、二1煤均为不自燃发火煤。一 1煤因缺资料,暂不评价4)、瓦斯地质大致以5205孔北缘为界线,其线以北主要为瓦斯风化带,夹有 5002孔 一块沼气带。具线以南为沼气带,沼气带面积约占该区 2/5。其余均为瓦斯风 化带。沼气带瓦斯成分以烷炫为主,达 80必上,次为N 2、CO含量比前者较 高。在取样深度内,瓦斯中烷炫含量 2.3433.36m/g.燃。一般均在4ml/g. 燃以上。据瓦斯

35、吸附试验资料,瓦斯逸散初速度( p)为17.41及25.824,煤的 坚固性系数为0.1及0.2,计算煤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数为174.13及129.12,说明本区二1煤层属于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煤层。本区沼气带应按煤与瓦斯 突出矿井管理。另外瓦斯风化带内二1煤层瓦斯中烷炫含量多在 5ml/g.燃,接近瓦斯爆炸临界点。二1煤层原煤灰份10.6418.43%,平均14.39%,属低中灰煤,精煤灰 分7.53%。原煤全硫含量除5403孔为0.67 %外其它均小于0.5%,属低硫 份煤。原煤磷含量 0.027%,属低磷煤。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30.45MJ/kg。二1煤层水分、灰分统计见表1-2-3。

36、二1煤层煤质汇总表表 1-2-3煤层项目 指Ad(%)St d(%)Pd(%)Q.arMJ/k go _ST( C)Ad(%煤 类七4数值36.110.400.00622.0914001JM评价中高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一级冽_* 3数值11.810.280.00631.0214001SM评价低中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一级冽数值9.920.340.00431.6814000PS评价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一级冽,* 1数值15.670.310.01830.0013951PS评价低中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一级冽数值14.390.390.02730.4513900.6PM评价低中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

37、热值一级冽_* 1数值15.956.510.006SM评价低中灰高硫特低磷5可南干/新密戒 关 口井田地层玄宗令本主状画I1:iooa一!-*s 1 t as * UI Q . ., .*4-* V 1+ B 二达1 H);. , Bi . hipr -廿 - f t , . . i 0 -M - , fi m:.RIn m.r - Mb- M ri *1 1- M i aid -I n vtf Hi ri 示年际+,0 Ida in w . W.r - . 一一一.- or. ta-T r i 5 m - a 一 e-*l-fV一-工:=才*4*:皆.1:51!=瞿工4 *,-”西-*8*r

38、 1C a. leH m i jn Hi 1 p 1!国.与nAB . Hi *. fb gprt -西修r-r-Lfi eff。:n 七一 f h r e w h 1 - au ai r!BB W ” B.ap.pt, Hi 一* 一 !.a !.q h l 4 f - bt - m .a an na. . n一 id nr h .4,.A. ,a . - - FW _4,+4Td.手. JB =,一 痴,T,i4一 !) 痴胸痴 三,.Wf 4 三 * . Ji 痴W - 0 F J 1s- -*.”对, 通喟 - 4 -!* - -H-i diJ 占 mi 4 gn 三.H 4 匚.”

39、. ar n. L *r iT fL* 尉 *T ,曰 t ,,i二 - il , 一- MKfa*r 1. r - t =r,bla v M i i . ri rfr -,,. r , r,彳 0(il M M AHUM HMeB * _ .- a _a i.* t - E,Rmb, ktfaq i!, 1 *0 ii 1h.i - 一, 3- F,J - ,I -L-i W 1一,- - - u - - 口lhi|MdiiiMadX一 m H : -,H, , f.fc、 .-1 - BL MM M4 -4 H = *n ii r ii bi pi .n er .|i r 1 miIe i

40、 r iiif i u工 L. 一4NN 0 U 4 5 & Bb .B i* Mi q ,H -4 -iR,* 4 J FV-F -一善 M! -H -,,一 修型七 BriB:MA S Bb y. ! ai rt,一.-ai riv ! DR*MFI*rB,M PL 一 i曲.4i j1= l . P j jj, -L 0 4、*m - r - rj-ur l ,_h mm* 4 -UMilT. i 1 Habit Va二二 -一- - -4 1 聃-fc. -.-% -fe A -J - -4- - Frr-i r C Mr4ni-H3 nr- w十*,+1A%* W , ,母当 , 4

41、 F Ml 厮 I i& 用4F M 4Hh j 4-1ail 一b r m ,at. : 、t f ,、e . v amta r.* 一t. - j,p-。-. . . e一;、._,. u . p*T4 4 1“4.-,&!.一 .a j mh. . 一 w j j q 4 aii . 1f j q i , iMpk !. in: r2 w b w.m van 1 a;PTiT,9i, ffw:* hi nna - fl JST-Is.r . ndlf 翰 r* *- hab P. .一#*,F*, T*J*BrC -u f a Vs, , r t e t. 0 c r ,-,., ar

42、m l -hw Fhv ! +1*、i n m -,.,,( - rHMs- ,*-修, f ,1! IMad JdiTln-A-lilv4 -WHi一) ” 1 MB卜1 1 If 一 一.hp a ,国一T a i + *,- JJLt 争 i+.fe丹 V马星1 一 iw-s-iiui * k I ,一 二1 ,- -* h . B HA ar IA -fal -“ 1 .,” - Cb v - AI 、ar W -o- h r i* . i jw1 -1 _: V. qB0C.dj9 dJKdlb C 0.,MMJM t.dl*UT-FilHI- J r ,r.、,._口,-, n r

43、 a r i a- e “ r w rI EHV 1 ! GaTtBHKIIGirih! fi b |- 1a. s,_ _ .a. . 二 一十 2 g-、aa一 =,_r - lcr, ,Tn 内e nA ra- U tor . * - d一 Iliii-idirtAFAidf .&*2 IH AMMi WaWKaBM- HKa*J E i .牛ThUT+H#1i|j m: in 一 h-,U IBBAav r Lr=曝9 !4#1Fi 司 +鼻口 . tH HI EE.IF 的-” 一 垩a.S.; 降 r. ,. 痴曰 i . a j j、 x a iL mu *+ ,1D1看*|M,. lip .i* i|h -Ji.W6- 1-b n 4B BbBh, , g ik aw ikM M an-pr 甲国 rrt iyrirwr. * H P H Jr rr *陋* n1.2.3水文地质1.2.3.1 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井田内有两条河流,一条为源于西部区外老石板山下的泽河,另一条为 发源于南部区外凤后岭脚下的苟堂河。井田内仅东部及东北部第四系砾石层 发育相对较厚,含丰富的孔隙潜水,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1.2.3.2 地表水文特征井田内地表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至二1 煤层的间距较大,平均562.1m,其间受新近系砂质粘土、粘土隔水层和上、下石盒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