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前面有个小洞,那是什么先天性耳前瘘管_第1页
耳朵前面有个小洞,那是什么先天性耳前瘘管_第2页
耳朵前面有个小洞,那是什么先天性耳前瘘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天性耳前瘘管孩子耳朵前面有个小洞,那是什么?耳前鬓角旁有一小眼,民间俗你“仓眼”,有的老年人甚至把它说成是“前仓粮”,预示着将来富贵,当然这纯属愚昧迷信。其实这是一种先天畸形,叫做“耳前瘘管”,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残留而形成的。 简要介绍先天性耳前瘘管属外显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常见耳科疾病之一。据国内统计,单侧多于双侧,约4:1,且女多于男。耳前瘘管为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瘘口常位于耳轮脚前,瘘管是可有分枝而弯曲的盲管,管腔内皮肤具有人体别处皮肤的一切特征,有上皮,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所以,管腔内经常会积聚一些脱落上皮和其

2、他一些角化物。这些脱落上皮会阻塞管口导致引流不畅,一旦遇水潮湿就容易引起发炎肿胀。如果管腔此时仍然引流不畅,脓液无法排出,就会聚集皮下膨胀形成囊肿或脓肿,可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耳前瘘管瘘口多位于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管,深浅、长短不一,还可呈分枝状。瘘管多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管腔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故挤压时有少量白色粘稠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从管口溢出。平时无症状,继发感染时则局部红肿疼痛。反复感染破溃后可形成瘢痕。 诊断依据1、耳轮脚前有瘘口,常无症状。 2、挤压瘘口周围可有少许白色积存物流出。 3、感染时局部红肿热痛或形成脓肿。反复感染则形成脓瘘或皮肤疤痕。就诊指南1、若

3、无感染史者,不必处理。 2、在急性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对已形成脓肿者,则应先切开引流。 3、有感染史者可待感染控制后,行瘘管切除术。 4、饮食上宜清淡,以瘦肉或鲜蛋为主,忌海鲜鱼虾。治疗方案(1)无症状者不需治疗;(2)若有感染化脓,应予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或脓肿切开引流,局部换药等治疗。待感染控制,局部痊愈后,再行瘘管切除术,术前注入少许美蓝于瘘管内,并将探针探入管腔作为引导,然后将瘘管黑或者其分支一次彻底切除。若遗留部分瘘管感染复发,再行手术即甚困难。治疗方法(1)先天 先天性耳前瘘管性耳前瘘管感染,除了给予抗生素治疗外,若形成脓肿,则行脓肿切开引流。切开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

4、,以取得配合,然后将脓肿周围的毛发剃掉并清洗干净。常规消毒脓肿周围皮肤,在脓腔壁下方纵行切开,做一小切口。将小血管钳伸入切口稍作扩张,让脓液引流干净,用双氧水冲洗脓腔及瘘管,清除脓腔内存积物,最后用抗生素液(如庆大霉素)灌注冲洗,在切口处留置橡皮引流条35天,一般脓液很快引流干净,大部分患者伤口愈合很快。本组有5例迁延不愈的感染患者,脓肿切开连续换药2周以上,未能控制感染。加用0.5%碘伏液由瘘管外口注入管腔内反复冲洗,均在1周内控制感染。另有3例需作感染灶的搔刮,以清除腔内坏死组织,减少脓液。 (2)手术方法:小儿全身麻醉,成人局部浸润麻醉。术野消毒。自瘘口注入亚甲蓝显示瘘管范围。沿感染灶及

5、瘘口分别做梭形切口,在相邻两切口做水平连接的辅助切口。切开皮肤,将皮瓣分离、翻转,充分暴露瘘管及感染灶,予完整切除,深度达颞肌筋膜前。如瘘管深及外耳道软骨,应做瘘管附着处软骨块状切除。最后用0.5%甲硝唑100ml、庆大霉素8万U清洗术腔,彻底止血。用3-0丝线水平、间断缝合感染灶。注意皮肤连同颞肌筋膜一同缝合,以消除术后死腔。75%酒精棉片及消毒敷料敷盖,加压包扎。 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时,常规的处理方法是控制炎症,局部痊愈后13个月考虑手术治疗。但局部感染形成脓肿或溃疡后,经切开排脓,换药处理后,仍流脓不止,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大多数患者在感染痊愈后,因无痛苦或缺乏卫生常

6、识,往往忽视复诊而延误手术时机,导致多次反复感染,形成脓瘘、溃疡和较大范围的炎症性瘢痕,影响面部美观。我们在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同时,手术一次切除瘘管、感染灶及瘢痕,均获痊愈。手术优点(1)切口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瘘管、感染灶及瘢痕。消除死腔,避免术后感染。同时切口张力小,皮肤缺损无需植皮修复。切口位于耳屏前及鬓角发际缘相对隐蔽。术后外观美,效果良好。 (2)可期手术治愈,节省了治疗时间,疗程明显缩短,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中药治法野菊花 热解毒,消肿排脓 青天葵10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20克、金银花15克、柴胡6克、白芷6克、丹皮10克、车前草15克、川连8克、皂角刺12克。 加

7、减: (1)伤口未溃烂,加山甲10克。 (2)伤口已溃烂,加桔梗10克、当归6克、薏苡仁24克。复发原因本病系显微镜一种外显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胚胎早期原始耳结融合不全所致,常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它外耳畸形,东方人多见,其发病率为10-14%,白种人仅为0.9%。耳前瘘管切除是常见手术,以往传统的方法有一定复发率。近年由于显微镜的广泛应用,明显地降低了复发率。 复发的首要原因是手术医师对瘘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是“小手术”而掉以轻心。其次与未使用显微镜有关,在显微镜下即使不染色也可分辨残留上皮,否则肉眼无法分辨少许残留。另外,可能与手术时机有关,炎症期炎性组织和瘘管不易辨认,且术中

8、易渗血;也有人认为感染期和非感染期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别。对于复发患者的诊断,首先要询问手术前局部情况,了解麻醉、手术医生、是否用显微镜及术后复发时间等相关情况。局部检查原切口瘢痕及复发破溃范围。有人认为在感染期手术不必花太多时间去分离、寻找瘘管及盲端,只需清除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扩大术腔及视野,有利于进一步处理未能着色的部分瘘管及盲端,减少了手术难度。 对于复发病例的再手术,需注意以下几点。有瘘管存在者术前染色。切口要够大,自上而下地进行分离,首先暴露颞肌筋膜,循此层面向下分离,将窦道深面从颞肌筋膜和腮腺包膜上完整分离,必要时切断结扎颞浅动脉。术中应特别注意耳轮脚软骨深面的可疑组织,必要时切开软骨膜甚至切除少许软骨,瘢痕区皮下锐性分离,以保证手术切除的彻底性。专家提示本病是遗传性疾病。无症状时不须治疗。继发感染时,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对已形成脓肿者,应先切开引流。本病有反复发作趋向,因此,控制感染后,应当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将瘘管彻底切除,以免复发。生活常识怎样自查孩子耳前瘘管有无感染?有耳前瘘管的宝宝,平时除仅感到局部刺痒外,一般无其它症状,有时轻轻压挤小眼周围常可流出少许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而一旦继发感染,则局部发生红肿、热痛、化脓,脓肿破溃后很难愈合,或时愈时破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