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化学衔接_第1页
初升高化学衔接_第2页
初升高化学衔接_第3页
初升高化学衔接_第4页
初升高化学衔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部分第一章 如何学习高中化学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差别 高一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如:(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不做要求,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学习氧化还原及应。(2)初中阶段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只需掌握简单的规律,但高中阶段的化学反应,需从本质上理解反应,通过离子反应掌握反应的本质。 (3)"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在弄清楚物质微粒之间个数关系之后,要学会

2、利用"关系式"法,即在多个化学反应的计算中,找出相应物质的微粒关系,直接计算。此外,对于实验课,初中实验讲重视的是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而高中化学实验要逐步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得出相应结论。初、高中课的过渡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过渡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

3、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

4、、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

5、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1、化学实验安全实验室操作应注意以下“五防”:1.防爆炸:点燃可燃气体(如H2、CO、CH4、C2H2、C2H4等)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硫酸缓缓倒入水或酒精中;3.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性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4.防污染、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O、SO2、Cl2、NO等)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5.防倒吸:加热

6、法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防止倒吸。2、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1)酸液流到桌面上:立即加适量NaHCO3,再用水冲洗后,用抹布擦干。若酸少量,用湿抹布擦干即可,最后用水冲洗抹布。(2)酸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3)碱液流到桌面上:立即加适量的稀醋酸中和,再用水冲洗,最后用抹布擦干。若碱少量,用湿抹布擦干即可,最后用水冲洗抹布。(4)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适量的硼酸溶液。(5)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用沙子覆盖。(6)温度计水银球碰破:用硫粉覆盖其表面。(7)液溴或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

7、洗。(8)金属钾、钠、镁起火:用沙子覆盖。(9)误食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立即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知识要点: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2、H2、C、S、P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CO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CuO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按是否含氧可分为无氧酸和含氧酸。碱: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盐: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或者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碱

8、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作用生成盐和水,这样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注意: a:CO、NO这两种氧化物和酸碱都不反应,所以它们既不是酸性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b:将来会学习到的过氧化物,它是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它是过氧化物。c:有些金属氧化物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它也是酸性氧化物,例如Mn2O7练习:1、下列物质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SO2 B、SO3 C、NO2 D、Mn2O72、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9、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氧化铁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氧化铁不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D:水在电解时,阴极能生成氢气,因为水中含有氢单质E:因为硫酸中含有氢分子,所以硫酸属于混合物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酸与某些金属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K Na Ca除外)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即:活泼金属+酸 盐+氢气练习:1、 现有石灰石、水、碳酸钠,怎样不引入其他物质制取烧碱?写出相关化学反应式。2、 用锌粒、盐酸、氧化铁、硫酸铜为原料制取硫酸亚铁,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电解质:1. 电解质的涵义是什么

10、?如何理解?那么是不是所有在水溶液状态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呢?如何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涵义?强弱电解质和溶解度有必然联系吗?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如:酸、碱、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2)本质区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3)几点注意: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

11、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定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KOH、H2SO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CH3COOH、NH3·H2O(2)本质区别: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强电解质全部电离,弱电解质仅部分电离且可逆。(3)存在微粒:强电解质中仅存在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弱电解

12、质中存在溶质分子及部分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4)物质范围:强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如:强酸(中学阶段有HCl、HNO3、H2SO4、HBr、HI、)强碱(、)及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的盐)。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及少数盐(有共价化合物倾向的盐)。 3. 导电性强弱:溶解度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电离程度之间均没有必然联系。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溶解度大的电解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晶体(冰醋酸)易溶,但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当浓度较大时,导电能力较强;晶体难溶,

13、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但其溶液导电能力较弱。离子反应:由于电解质溶于水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H2SO4 =2H+SO42- Na2CO3=2Na+CO32-2、 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仅有一部分电解质电离称为自由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这些离子还可以相互重新结合形成电解质,所以其溶液中既存在阴、阳离子也存在弱电解质,所以必须用可逆符号而不能用等号说明:a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其化合价的数值相等 b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

14、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溶液呈中性) c 符合质量守恒 d书写要符合规范。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解在水中全部电离成离子 B.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C.固体硫酸钠不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没有离子 D.两种溶液中,溶质的量越多,导电能力越强2、完成下列各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H2S NaHCO3 Al(OH)3 H2SO3 注意:1、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仅限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其实质是该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2、离子互换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生成挥发性物质。

15、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1、根据客观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如:CuSO4+BaCl2=CuCl2+BaSO4 2、把易溶于水且易于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化学式表示,如:Cu2+SO42-+Ba2+2Cl-=Cu2+2Cl-+BaSO43、把方程式的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相同离子等量删掉 如:SO42-+Ba2+=BaSO44、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几个问题:注意哪些物质难溶于水哪些易溶于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于水的

16、物质必须用化学式表示,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注意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是易电离的,哪些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难电离的;书写时难电离的物质写成分子式,如醋酸;同时还要注意反应是否在溶液中进行,电荷是否守恒。5、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非溶液中进行的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固)(浓)(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包括:单质、氧化物、难电离物(弱酸、弱碱、水)、难溶物(如难溶的碱、盐等)、易挥发性的物质(如气体等)、非电解质。(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写。如:(×)(4)当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以化学式表示。如:溶液与溶液反

17、应: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处于稀溶液状态时,写成离子形式。如: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仍以化学式表示。如:将通入石灰乳中:6、离子方程式书写常见错误类型:Ø 对微溶物而言,当浓度大时应写成分子形式,当浓度小时应写成离子形式Ø 将弱电解质或沉淀写成离子形式,不该拆的化学式写成了离子符号Ø 对于酸碱盐的溶解性记忆不深,书写时不能全面考虑,造成遗漏Ø 写出质量不守恒或者电荷不守恒的离子方程式Ø 违背反映事实,写出不可能或不存在的离子方程式7、 常见的几种题型1. 书写已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所

18、反映的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有区别的。对于反应物,离子方程式所要表达的是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这是书写离子方程式规则的主要出发点。(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Fe跟稀HCl反应,写成 是错误的。(2)看物质是否可拆。如跟稀反应,写成是错误的。(3)看是否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等)。如: 都是错误的。(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稀和溶液反应,写成或都是错误的。较复杂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今后还要继续深入学习。 3. 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能“还原”为原离子方程式。例:正确: 错误:因为该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离子共存问题要求:几

19、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同时需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无色溶液、酸性或碱性溶液等。规律:(1)所有弱酸的酸根离子均不能与大量共存。如:、等。(2)所有弱碱的阳离子均不能与大量共存。如:、等。(3)所有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既不能跟也不能跟大量共存。如:、等。(4)相互间反应生成沉淀或微溶性物质的有与、;与、;与;与、等。例1 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C )A. 、 B. 、C. 、 D. 、解析: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必须相互不起反应。A中和能起反应生成;B中和、和都能起反应;C中可以;D中和、和都能起反应。例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B )A. 亚硫

20、酸钡与盐酸反应: B.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溶液:C. 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D. 亚硫酸氢钠溶液与溶液反应:解析: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应该用化学式表示的(气体、沉淀、水、弱酸、弱碱、氧化物、单质等)是否写对,应该删掉的离子是否删去; 是否配平,电子转移是否合理。据此检查各选项,A、C、D正确。B错,因少量的通入足量的溶液中,应生成。正确的写法为:(5)属于操作顺序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问题向大量的中逐滴加入少量的,因此先得到产物,离子方程式为,若将溶液逐滴滴入中。向大量的中加入,产物直接可得,进而发生分解。离子方程式为:。试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21、 A. B. C. D. 溶液2.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 醋酸 B. C. D. 3. 离子方程式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盐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 B. 硝酸和氢氧化镁的反应C. 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 D. 盐酸和氨水反应4. 在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状态下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B. 酒精 C. D. 5.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C. D. 6. 下列变化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B. 蜡烛被点燃时发生的变化C. 玻璃被金刚石刻划D. 干冰蒸发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7.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22、 不锈钢B. 自来水C. 葡萄酒D. 复合肥料硝酸钾8. 有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是同一元素的粒子B.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C. 它们都是原子D. 它们都是离子9. 下列同组内的两种物质中,(金属离子除外)所含相同元素的化合价完全相同的是( ) A. 和B. 和C. 和D. 和10. 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充分燃烧,则排放出的能污染空气的气体为( ) A. 和B. C. 和D. 第三章 物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知识要点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如何区分电子运动规律和宏观物体运动规律2、离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23、阳离子带正电,是由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带负电荷,是由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AZ 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A为质量数(A=Z+N相对原子质量),Z为质子数,N为中子数(N=A-Z)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例如:1个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个电子构成,不含有中子,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喉,它不会变成( )A 质子 B 原子核 C 阳离子 D 带负电荷的离子3、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我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a.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

24、n2 b.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 c.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 d.倒数第二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5、电子式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是什么?6、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构成物质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或公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就像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除了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的这种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大多含有金属或铵根)共价化合物:原子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稳定的单质或化合物,一般得

25、失电子较强的形成离子化合物,得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即为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组成粒子离子原子作用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离子键)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作用(共价键)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电子式区别举例NaCl K2S MgCl2 KOHHCl CO2 CH4 NH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 第一周期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6、 8种元素 第三周期 8种元素周 期 第四周期 18种元素(横向) 长周期 第五周期 18种元素 第六周期 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26种元素2、族 主族 (A) A , A , A , A ,A , A , A 共七个主族 副族 (B) B , B , B , B ,B , B , B共七个副族族 第VIII 族:三个纵行,位于B族与B族中间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看表格2、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a.元素的单质和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b.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c.金属单质和另外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3、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27、的方法是:a.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b.元素单质和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c.非金属单质和另外非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阴离子、阳离子半径也在变小,但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同一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价态离子,从上到下,半径也增大相同电子层数的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练习、一、已知同周期的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28、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ZO4>H2YO4>H3XO4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按 X、Y、Z 的顺序增大 B.原子半径按 X、Y、Z 的顺序减小C.单质的氧化性按 X、Y、Z 的顺序减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 X、Y、Z 的顺序减弱二、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大小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Na、Mg、Al Cl-、S2-、P3-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Li、Na、K、Rb F- 、Cl-、Br-、I-3、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O2-、F- 、Na+、Mg2+、Al3+4、同一元素的原子与离子 Cl 、Cl-; Mg2+、Mg; Fe2+、Fe、Fe3+思考:1

29、、同一周期阴、阳离子的电子层数一样吗?2、X+和Y-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那么它们的离子结构是和X还是Y原子所在周期的稀有气体相同?X和Y的相对位置如何?3、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 ) A. XY B. XY2 C. XY3 D. X2Y34、铍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5、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

30、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6、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的核电荷数比A大2,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4,1molA的单质跟盐酸反应可置换出11.2L标况下的H2,这时A转变成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回答:(1)写出下列元素名称A_B_C_(2)分别写出A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水溶液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_ _;_ _(3)A离子的氧化

31、性比B离子的氧化性_,这是由于_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氧化产物通过发

32、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n、Fe等一些非金属单

33、质;如H2、C、Si等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口诀:升高被氧化,还原剂;降低被还原,氧化剂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aTiO2  bCl2  cC aTiCl4  

34、cCO 反应TiCl4 2Mg  Ti  2MgCl2 反应关于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TiCl4在反应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中是氧化剂;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在反应、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a1,bc2;每生成19.2 g Ti,反应、中共转移4.8 mol e-。 A B C D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2e-MnO2+4HCl

35、(浓)MnCl2+Cl2+2H2O 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失2e-得2e-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失5e得5×e3Cl2+6KOHKClO3+5KCl+3H2O 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失5×e-得5e-KClO3+6HCl3Cl2+ 6KCl +3H2O 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

36、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

37、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 如:Mn02+4HCl(浓) MnCl2+C12+2H20 2KMn04+16HCl(浓)=2MnCl2+5C1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2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如:2Na2SO3+O2=2Na2SO4(快), 2H2SO3+O2=2H2SO4(慢), ,其还原性:

38、Na2SO4>H2SO3>SO2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如:, 即氧化性:。又如:,即有还原性:。7.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1)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Na、Mg、A1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2)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如Li、Na、K、Rb、Cs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其还原性也依次增强。(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F、Cl、Br、I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其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例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16H+10Z-+2XO4-2x2+5Z2+8H2O

39、2A2+ +B22A3+2B- 2B-+Z2B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Z元素在反应中均被还原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氧化还原反应的五条基本规律:(1)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2)“以强制弱”规律:氧化剂+还原剂=较弱氧化剂+较弱还原剂;这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3)价态归中规律:同一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相同、可不同,但只能靠近不能相互交叉

40、(即价态向中看齐)。-5e-+5e-6e-+6e- KClO3+6HCl =KCl+3Cl2+3H2O 而不是KClO3+6HCl=KCl+3Cl2+3H2O (4)歧化反应规律: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Cl2十2NaOH=NaCl十NaClO十H20(5)优先反应原理: 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或氧化剂)先把氧化性(或还原性)强

41、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原(或氧化)。练习1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H2O BCaO+H2OCa(OH)2CFe+CuSO4FeSO4+Cu D 3CaH2常做生氢剂,其中氢元素是1价,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是 ( )A还原剂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氧化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4

42、在2KMnO4=2K2MnO4 + MnO2 + O2中,KMnO4所起的作用是:( )A氧化剂 B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2KNO3+S+3C=K2S+N2+3CO2C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 ,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 AN BC CN和S DN和C第五章 物质的量知识要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 物质的量(n)(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2)物质的量表示的意义: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2.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摩尔基准:把0.012Kg(或12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规定为1mol。3.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

43、为NA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目都约为6.02×1023。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摩尔在使用时应注意:(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2)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而不能使用中文名称。4. 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n=变形形式:N=n·NA 因为1mol 12C的质量是12g, 所以1molO2的质量是32g,1molCO2的质量是44g。同理可以推知1mol任何其他微粒的质量。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

44、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二)摩尔质量1.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2. 符号:M3. 单位:g/mol(g·mol1)、Kg/mol(Kg·mol1)4. 表示方法:M(H)=1 g/mol,M(SO42)=96 g/mol5.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M=变形形式:m=n·M, n=(三)气体摩尔体积1. 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结论:(1)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占的体积:固体<液体<<气体。(2)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近

45、似相等而固体、液体却不相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101.3kPa,0时1mol气体体积基本相同,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就叫做气体的摩尔体积。2. 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常用单位:L·mol1或m3·mol1(2)气体摩尔体积(Vm)、气体体积(V)、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Vm=(3)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4)影响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的因素:温度(T)、压强(P)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气体体积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缩小, 气体体积减小。 当

46、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气体体积减小;当压强减小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气体体积增大。因此,要比较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就必须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才有意义。(5)标准状况: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况。(S.T.P)(6)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注意: 在标准状况下:温度、压强对气体分子间距有影响。在非标准状况下,其值不一定是22.4L。标准状况指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非其他外界状况。 1mol:确定气体分子个数为NA个。 任何气体:指研究对象为气态物质,对固体、液体是不适用的。此处气态可以为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约是:22

47、.4L是个近似值。 22.4L是气体在特定条件()下的摩尔体积。3.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时要注意三点:(1)适用范围:气体。(2)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同”:同温、同压(即相同状况)、同体积、同分子数(或同物质的量)。(3)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例。(四)物质的量浓度1.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L(或mol/m3,1mol/L=1000mol/m3)2. 表达式:CB= 变形形式: 3. 几点注意:(1)物质的量浓

48、度的概念规定溶液的体积为1L,并非溶剂的体积为1L;溶质的量用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溶质的质量表示。(2)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eg:c(CH3COOH)=1.5mol/L,c(Cl2)=0.1mol/L,c(Fe3+)或c(SO42)等。(3)物质的量浓度可用小数表示,一般不用分数表示。(4)物质的量浓度指的是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在溶液体积不是1L时,必须折算为1L溶液含有的溶质。(5)取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发生变化,但所含溶质的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4.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量浓度CB溶质的质量分数w溶质的单位mol

49、g溶液的单位Lg公式CB=w=×100%特点V(aq)、CB相同的任何溶液中,所含溶质的n相同,但溶质的质量不相同。m、w相同的任何溶液中,所含溶质的m相同,但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的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此表示方法可了解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用此法表示时未涉及溶液体积,配制较简单;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此表示方法可了解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涉及溶液的体积,配制略复杂。【典型例题分析】例1 在_mol中含有0.1NA个SO42,_mol 中阴、阳离子总数约为6.02×1023个。解析:=2Fe3+3S

50、O42 N(Fe3+)=2N() N(SO42)=3N()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 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 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电子数目为0.1NAC. 1mol甲烷的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D. 22.4L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A 例3 (1)取20gNaOH配成0.5L溶液,n(NaOH)= ,C(NaOH)= 。(2)1L2mol/L的H2SO4溶液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从中取出10mL,其浓度为 ,其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质量为 。练习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

51、是物质的质量单位B. 物质的量既表示物质的数量又表示物质的质量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D. 中含有和2. 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 ) 气体分子的直径 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A. B. C. D. 3. 将标准状况下的溶于水中,得到盐酸密度为,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 4. 与标准状况下VLCO2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水的质量是( ) A. B. C. D.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的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B. 从1L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变为C. 0时,的体积约为D. 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在标准状况下,H2、11.2LO2、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质量最大的是 ,体积最小的是 。7. 在溶液中,测得含的质量为,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8. 碳酸钠晶体(),溶于水中,测得所得溶液的密度为,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9. 在无土栽培中,配制1L内含0.5molNH4Cl、0.16molKCl、0.24molK2SO4的某营养液,若用KCl、配制,则需这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0. 已知硫酸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