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强制性条文(工程勘察)20160428_第1页
工业建筑强制性条文(工程勘察)20160428_第2页
工业建筑强制性条文(工程勘察)20160428_第3页
工业建筑强制性条文(工程勘察)20160428_第4页
工业建筑强制性条文(工程勘察)2016042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业建筑强制性条文(工程勘察)201604281工程勘察1.1勘察要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1.0.3 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1.0.3A 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察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 对

2、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4.1.20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

3、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4.8.5 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治理(降水或隔渗)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5.7.2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7.2.2 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3 对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14.3.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

4、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 拟建工程概况;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共5条)3.0.6 详细勘察阶段应采用多种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

5、稳定性作出结论;应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应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8.1.2 对有直接危害的不良地质作用地段,不得选作高层建筑建设场地。对于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但经技术经济论证可以治理的高层建筑场地,应提出防治方案建议,采取安全可靠的整治措施。8.2.1 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场地、地基稳定性和处理措施; 2 地基均匀性; 3 确定和提供各岩土层尤其是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和使用条件; 4 预测高层和高低层建筑地基的变形特征; 5 对地基基础方案提出建议; 6 抗震设防区应对

6、场地地段划分、场地类别、覆盖层厚度、地震稳定性等作出评价; 7 对底下室防水和抗浮进行评价; 8 基坑工程评价。8.3.2 桩基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推荐经济合理的桩端持力层; 2 对可能采用的桩型、规格及相应的桩端入土深度(或高程)提出建议; 3 提供所建议桩型的侧阻力、端阻力和桩基设计、施工所需的其他岩土参数; 4 对沉(成)桩可能性、桩基础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对策以及其他设计、施工应注意事项提出建议。10.2.2 详细勘察报告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基础施工方案及降水截水方案的确定等提供 岩土工程资料,并应作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软土地区

7、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共1条)5.0.5 现场勘查时,应测量地下水位,水位测量孔数量应满足工程评价的需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遇第一武稳定潜水时,每个场地的水位测量孔数量不应少于钻探孔数量的1/2,且对单栋建筑物场地,水位测量孔数量不应少于3个; 2 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专门设置水位测量孔,并应分层测量地下水位或承压水头高度。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568-2010(共1条)1.0.3 油气田及管道建筑工程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共2条)1.0.3 市政工程必须按基本建设程

8、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并应收集、分析、利用已有的资料和建设经验,针对市政工程特点、各勘察阶段的任务要求和岩土工程条件,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4.4.1 市政工程详细应针对工程特点和场地岩土条件,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有关结论和建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共2条)2.0.5 场地稳定性(术语) 在场地地震效应、活动断裂与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影响下的规划场地的稳定状态。2.0.6 工程建设适宜性(术语) 基于对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综合分析和评判,得出的规划区工程建设适宜程度。3.0.1

9、 城乡规划编制前,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并应满足不同阶段规划的要求。7.1.1 当规划区内存在岩溶、土洞及塌陷、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和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时,应进行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调查、分析与评价。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共19条)1.0.3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必须明确勘察任务和要求,搜集分析现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提出勘察纲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束后,应编写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1.0.4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需水量的大小,不同勘察阶段、勘察区已进行工作的程

10、度和拟选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2.1.19 水文地质参数(术语) 表征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的数量指标,包括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给水度、越流参数等。3.2.7 水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水质简易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本规范表3.1.5中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40。分析项目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Ca2+、Mg2+、(Na+ K+ )、HCO3、CI-、SO-24 ,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总硬度等。 2 水质专门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479的要求;生产用水应按不同工业

11、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 3 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4 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和危害程度。5.1.2 勘探孔的布置,应能查明勘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 注: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勘探扎的布置应满足查明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的要求。5.2.4 当需查明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水质、水温、透水性或隔离水质不好的含水层时,应进行止水工作,并检查止水效果。 注:长期观测孔亦应在观测层(带)及非观测层(带)之间进行止水。5.3.7 填砾

12、过滤器的滤料厚度,粗砂以上含水层应为75mm,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应为100mm。5.4.2 水文地质勘探孔的成孔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孔身各段直径达到设计要求。 2 孔身在100米深度内其孔斜度不大于1.5 。 3 孔深误差不大于0.2。 4 洗孔结束前的出水合砂量不大于120000(体积比)。9.1.1 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勘察区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分布规律、水力性质、富水性以及有关参数。 2 含水层的边界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3 水文、气象资料和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 4 初步拟定的取水构筑物类型和布置方案。 5 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和今后

13、的开采规划。9.1.3 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应根据需水量要求,结合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必要时应计算储存量。9.2.1 地下水的补给量应计算由下列途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 l 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2 降水渗入。 3 地表水渗入。 4 越层补给。 5 其他途径渗入。9.4.1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取水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2 在整个开采期内动水位不超过设计值,出水量不会减少。 3 水质、水温的变化不超过允许范围。 4 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和影响已建水源地的正常生产。10.0.1 地下水水质评价,应在查明地下水的物理

14、性质、化学成分、卫生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与开采的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以及能影响该层水质的地表水均应进行综合评价。10.0.2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评价,应按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执行。在有地方病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等有关单位提出的水质特殊要求进行。10.0.5 在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地区,应在查明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与污染源有关的有害成分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水质和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的建议和措施。11.0.2 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地区,在没有采取专门措施时,不应再进行扩大开采量的勘察: 1 现有水源地的开采量和补给量已趋平衡,且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补

15、给量已不能增加。 2 水质明显恶化,不能满足需要。 3 现有水源地的开采己产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11.0.4 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应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进一步计算和评价,对水位、水质的变化和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的发生作出预测。必要时,应提出调整开采方案或采取防护措施的建议。11.0.5 在有污染源(包括咸水)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源地应选择在污染源的上游。 2 进行污染调查,了解污染源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并应预测开采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3 控制开采量和开采动水位,防止劣质水的入侵。 4 对开采井及观测孔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垂直方向上不同含水层中

16、水质优劣不同的地下水直接发生联系。 5 水质分析除进行一般项目的分析外应根据污染源的类型、性质和有害物质成分,进行相应的有害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及放射性物质的测定。11.0.6 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应根据上部上体的压缩性和各层地下水的区域水位下降值,评价有无引起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在已产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建立地下水观测网,设置测定地面沉降值的分层标和基岩标进行监测,并采取调整开采方案的措施进行控制。1.2 基础设计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共2条)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

17、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4.1.9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供建筑的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含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共2条)3.3.2 经综合评价后划分的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类、乙类构筑物,不应建造并丙类构筑物。4.1.9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的对构筑物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

18、段,提供构筑物的场地类别和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构筑物,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2013(共1条)3.0.9 场地地质勘察应划分对电力设施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并应提供电力设施的场地覆盖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和岩土地震稳定性(滑坡、崩塌等)评价结果,以及对液化地基提供液化判别、液化等级、液化深度等数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 17741-20054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分级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划分为以下四级: )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和

19、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鉴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适用于核电厂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 )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适用于除级以外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 c)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适用于城镇、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建设开发区、重要生命线工程等; )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适用于GB 18306-2001中4、3条),c)规定的一般建设工程。7 工程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7.1 场地勘测7.1.1 场地范围应为工程建设规划的范围7.1.2 应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

20、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资料。7.1.3 应进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调查、钻探和原位测试。7.1.4 应编制钻孔分布图及柱状图。7.1.5 地震小区划应编制工程地质分区图。7.1.6 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级工作应有不少于三个深度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m/s的钻孔; )级工作的钻孔布置应能控制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控制孔应不少于两个;地震小区划场地钻孔布置应能控制土层结构和工程场地内不同工程地质单元,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内应至少有一个控制孔; )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控制孔应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处,若控制孔深度超过100m时,剪切波速仍小于500m/s,可终孔

21、,应进行专门研究。7.2 地震地质灾害场地勘查 7.2.1地基土液化 应调查历史地震造成的液化现象,勘查地下水位、可能液化土层的埋藏深度,测定标准贯人锤击数和颗粒组成级工作应符合GB 50267-1997中5.3条的规定。7.2.2 软土震陷 应收集和调查软土层厚度分布及软土震陷等资料。7.2.3 崩塌、滑坡、地裂缝和泥石流 应收集和调查地形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古河道、崩塌、滑坡、地裂缝和泥石流等资料。7.2.4 海啸与湖涌 级工作应收集历史海啸与湖涌对工程场地及附近地区的影响资料。7.2.5 地表断层 应收集地震引起的地表和近地表断层的分布、产状、活动性质、断层带宽度、位错量及覆盖层厚度等资

22、料。7.3 场地岩土力学性能测定7.3.1 应进行分层岩土剪切波速的原位测量和密度的测定。7.3.2 应测定剪变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工级工作应对各层土样进行动三轴和共振柱试验;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应对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动三轴或共振柱试验7.3.3 进行竖向地震反应分析时,应取得纵波速度值、压缩模量比与轴应变关系曲线、阻尼比与轴应变关系曲线。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473-2008(共2条)3.1.1 储罐地基基础工程在设计前,应对建筑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3.4.1 大型储罐工程应对建筑场地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18-201

23、1(共1条)3.2.1 多年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冻土工程地质勘察,查清建筑场地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共2条)4.1.1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并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1 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 2 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3 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 4 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 5 变形参数和承载力; 6 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 7 其他工程地质条件。4.1.7 采取不扰动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

24、,并应符合级土样质量的要求。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共1条)3.0.3 高层建筑筏型与箱形基础设计和施工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 50135-2006(共1条)7.1.3 高耸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共1条)4.1.1 既有边坡工程加固前应进行边坡加固工程勘察。2 地基检测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共1条)5.1.5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3 勘察安全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 50585-2010(共18条)3.0.4 勘察单位应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培训,未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作业人员,严禁上岗作业。3.0.10 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勘察作业人员,严禁上岗作业。4.1.1 勘察作业组成员不应少于2人,作业时两人之间距离不应超出视线范围,并应配备通信设备或定位仪器,严禁单人进行作业。6.1.9 水域勘察作业完毕,应及时清除埋设的套管、井口管和留置在水域的其他障碍物。6.3.2 特殊气象、水文条件时,水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