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F3与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中的表达_第1页
EBF3与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中的表达_第2页
EBF3与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中的表达_第3页
EBF3与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中的表达_第4页
EBF3与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中的表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BF3与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中的表达 作者:毛丽萍 王惠民, 王跃国, 汪晓莺【摘要】 目的: 构建早期B细胞因子3(EBF3)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 使EBF3EGFP融合蛋白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得到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技术, 从人胎盘组织总RNA中逆转录并扩增出EBF3全长编码基因, 构建EBF3与EGFP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 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EGFP/EBF3导入HepG2, 使EBF3EGFP融合蛋白得到表达。结果: 经转化细菌、 抽提质粒、 酶切鉴定和DNA序列

2、分析证实, EBF3基因已正确插入pEGFPN1中EGFP基因的上游, 获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EGFP/EBF3。将pEGFP/EBF3导入HepG2细胞24 h后, 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核内, 转染pEGFP/EBF3和pEGFPN1后48 h的转染效率分别为52%和59%。Western blot证实转染pEGFP/EBF3后24 h和48 h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检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87 000的EBF3EGFP融合蛋白, 转染pEGFP/EBF3后48 h和72 h, 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EGFPN1转染细胞组和未转染细胞组, 表明EBF3

3、基因的导入可诱导细胞从G1期向G2期发展, 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 并在HepG2细胞中进行了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EBF3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 早期B细胞因子3; 融合蛋白;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HepG2细胞 Abstract AIM: To construct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for early human Bcell factor 3(EBF3) fused with the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and expre

4、ss the fusion protein EBF3EGFP in HepG2 cells. METHODS: The intact EBF3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RNA isolated from the placental tissue by RTPCR. Then it was inserted into the pEGFPN1 vector 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GFP/EBF3. The fusion protein EBF3EGFP was expresse

5、d in HepG2 cells by the transfection of pEGFP/EBF3 into the cells. RESULTS: The pEGFP/EBF3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was constructed and confirmed by DNA sequencing, enzymatic digestion and PCR identification. 24 h after the fusion protein EBF3EGFP was transfected wiht pEGFP/EBF3, it was observe

6、d mainly in the cellular nucleus under the inver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Both pEGFP/EBF3 and pEGFPN1 were transfected into human HepG2 cells. 24 h after the transfection, the proportion of transfection was about 52% and 59%, respectively. Western blot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EBF3EGFP fusion

7、proteins of Mr 87 000 were detected in the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protein of HepG2 transfected with pEGFP/EBF3 for 24 h or 48 h. The cell proportion in S phase increased in HepG2 cells transfected with pEGFP/EBF3 in comparison with HepG2 cells transfected with pEGFPN1 or untransfected. These findin

8、g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fection of EBF3 gene into HepG2 induce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from G1 phase to G2 phase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ells.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GFP/EBF3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EBF3EGFP fusion protein in HepG2 cells lay a foundation

9、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BF3 and its growth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 Keywordsearly Bcell factor 3;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EGFP; HepG2 cell 摘 要 目的: 构建早期B细胞因子3(EBF3)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 使EBF3EGFP融合蛋白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得到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技术, 从人胎盘组织总RNA中

10、逆转录并扩增出EBF3全长编码基因, 构建EBF3与EGFP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 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EGFP/EBF3导入HepG2, 使EBF3EGFP融合蛋白得到表达。结果: 经转化细菌、 抽提质粒、 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 EBF3基因已正确插入pEGFPN1中EGFP基因的上游, 获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EGFP/EBF3。将pEGFP/EBF3导入HepG2细胞24 h后, 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核内, 转染pEGFP/EBF3和pEGFPN1后48 h的转染效率分别为52%和59%。Western blot证实转

11、染pEGFP/EBF3后24 h和48 h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检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87 000的EBF3EGFP融合蛋白, 转染pEGFP/EBF3后48 h和72 h, 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EGFPN1转染细胞组和未转染细胞组, 表明EBF3基因的导入可诱导细胞从G1期向G2期发展, 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 并在HepG2细胞中进行了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EBF3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早期B细胞因子3; 融合蛋白;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HepG2细胞 早期B细胞因子3(early Bcell factor 3 , EBF3)是转录

12、因子EBF家族成员之一, 1997年由Wang等1利用序列同源性筛选的方法在鼠胚胎cDNA文库中发现, 人EBF3由5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60 000, mRNA全长为4 361 bp, 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0q26.3。Zardo等2研究发现EBF3 mRNA广泛表达于心脏、 胎盘、 肝脏、 骨骼肌等组织, 在大多数WHO组织病理学的分级标准中分级高的原发性脑肿瘤病例EBF3被复等位地甲基化和/或被删除, 与此一致的是EBF3表达于正常的人脑细胞系, 在脑肿瘤细胞系中沉默。Zhao等3研究提示EBF3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13、为探讨EBF3在肝肿瘤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 我们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胎盘组织总RNA中逆转录并扩增出EBF3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 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EBF3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 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 使EBF3EGFP融合蛋白得到表达, 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转染细胞周期的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瑜惠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由本室保存; 限制性内切酶Hind 和BamH 、 dNTPs购自Promega公司; T4 DNA连接酶购自New England

14、Bio公司; TRIzol试剂、 SuperScriptTM逆转录试剂盒、 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 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 PhusionTM Hot Start高保真DNA聚合酶购自Finnzymes公司; 胶回收试剂盒购自上海华舜公司; DNA marker DL 2 000购自TaKaRa公司; RPMI1640培养液购自南京凯基公司; 胎牛血清购自Gibco公司; 倒置荧光显微镜购自Leica公司; 流式细胞仪购自BD FACSCalibur公司。细胞质与细胞核蛋白提取试剂盒、 cocktail酶抑制剂购自Pierce公司; Wes

15、tern blot化学发光ECL试剂购自北京普利莱公司; 电泳及电转移仪购自BioRad公司; 小鼠抗人EBF3单克隆抗体(mAb)购自Abnova公司; PVDF膜、 二喹啉甲酸(BCA)法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 小鼠抗人Tubulin mAb、 兔抗GFP抗体、 HRP标记山羊抗兔IgG二抗购自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小鼠抗人Lamin B mAb购自Calbiochem公司; HRP标记羊抗小鼠IgG二抗购自Jackson公司; RNase A、 碘化丙啶购自南京生兴公司。 1.2 方法 1.2.1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 根据GenBank收录的人EBF3 mRNA(N

16、M001005463)基因5端序列并在ATG前加入Kozak序列(GCCACC)以提高翻译起始效率, 并在5引入Hind 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 设计前向引物为5CCAAAAGCTTGCCACCATGTTTGGGATTCAGGAG3。逆向引物设计时, 将人EBF3的终止密码子删除并使其阅读框与下游的EGFP基因一致, 在5加入BamH 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 其序列为5CGTCGGATCCCGCATTGGCGGGACTACCAGC3。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 紫外分光分析仪确定RNA纯度和浓度, 取总RNA 4 g以随机六聚体为引物进行逆转录, 取cDNA 2 L为模板,

17、PCR扩增并胶回收目的产物, EBF3全长编码区PCR产物和pEGFPN1同时用Hind 和BamH 双酶切, 胶回收酶切片段, 再用T4 DNA连接酶将二者在16连接16 h,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 涂布于含30 mg/L卡那霉素的筛选LB培养基上, 经挑取克隆, 抽提质粒, 酶切鉴定, 阳性克隆进一步经测序鉴定。测序由上海捷瑞公司完成。 1.2.2 基因转染 细胞转染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试剂盒。含100 mL/L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将HepG2置37、 50 mL/L CO2培养箱中培养, 用RPMI1640培养液无血清饥饿培养HepG2

18、细胞24 h, 使细胞周期基本同步在G1期, 换含100 mL/L FB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24 h, 细胞按1108/L的细胞量接种12或6孔培养板, 培养24 h, 按试剂说明书步骤转染, 6 h后换含100 mL/L FBS无双抗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72 h。收获6孔板细胞用于Western blot分析, 收获12孔板细胞用于细胞周期分析。 1.2.3 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EGFP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 将pEGFP/EBF3、 pEGFPN1转染后24 h、 48 h及未转染的HepG2细胞置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 并初步确定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

19、位。胰酶消化, 粗略调整细胞密度为11085108/L之间, 血球计数板普通视野下计细胞数A, 换荧光下相同视野计荧光细胞数a, 计算转染效率(转染效率a/A100%)。 1.2.4 Western blot确证EBF3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定位 胰酶消化转染pEGFP/EBF3、 pEGFPN1 24 h、 48 h及未转染的HepG2细胞, PBS洗涤2次后按细胞质与细胞核蛋白提取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提取细胞质以及细胞核蛋白,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蛋白与5上样缓冲液混合煮沸5 min后, 取20 g核蛋白、 60 g胞质蛋白上样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

20、电泳后电转移至PVDF膜, 用TBST缓冲液(20 mmol/L Tris HCl, 150 mmol/L NaCl和0.5 mL/L Tween 20)洗膜3次, 每次5 min, 用含50 g/L脱脂奶粉的TBST缓冲液4封闭过夜。弃去封闭液, TBST洗膜3次, 每次5 min, 然后于4过液结合一抗。TBST洗膜5次, 每次5 min, 再加入HRP标记的相应二抗4孵育2 h, TBST洗膜3次, 每次5 min, 暗室中应用ECL发光液覆盖膜2 min, X光胶片曝光, 显影, 定影。PVDF膜浸没于蛋白印迹膜再生液Stripping buffer(62.5 mmol/L TrisH

21、Cl pH6.8, 100 mmol/L 巯基乙醇, 20 g/L SDS), 摇床缓慢振摇再生20 min, TBST洗膜3次, 每次5 min, 再用封闭液封闭后可进一步检测其他抗原带。分别以tubulin、 Lamin B作为细胞质蛋白、 核蛋白上样量校准品。 1.2.5 FCM分析转染细胞周期 胰酶消化转染pEGFP/EBF3、 pEGFPN1后24 h、 48 h、 72 h及未转染的HepG2细胞, PBS洗涤2次后用-20预冷的700 mL/L无水乙醇于-20固定过夜。离心除去固定液, PBS洗涤2次后加PI染液(柠檬酸三钠100 mg, Triton X100 300 L, P

22、I 10 mg, RNase A 2 mg, 加蒸馏水至100 mL, 4避光保存)400 L, 混匀, 室温避光20 min, 300目尼龙膜过滤, FCM分析转染细胞周期的变化。实验重复3次, 取均值报告。 1.2.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TATA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实验结果以xs表示, 采用双侧t检验分析,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EGFP/EBF3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依据GenBank收录的人EBF3 mRNA(NM001005463)设计并合成ATG前带有Kozak序列的上游引物, 删除了终止密码子的下游引物, 以随机六聚

23、体为引物对胎盘总RNA进行逆转录, PCR扩增cDNA, 扩增产物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结果在约1 700 bp处有一特异性条带, 与目的基因相符, 胶回收目的产物, Hind 和BamH 双酶切回收产物和pEGFPN1, 连接, 转化DH5, 挑取克隆, 抽提质粒, 酶切鉴定, 酶切产物分析见图1。阳性克隆进一步经测序鉴定, 结果显示288 nt处由a突变为c, 即密码子agg突变为cgg, 由于氨基酸编码的简并性, agg和cgg均编码精氨酸, 不影响融合蛋白的正确表达。重组质粒命名为pEGFP/EBF3, 其表达的融合蛋白命名为EBF3EGFP。 2.2 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

24、细胞EGFP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 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EGFP/EBF3、 pEGFPN1分别转入HepG2细胞后24 h, 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并初步确定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图2)。空载体pEGFPN1转染的HepG2细胞中EGFP蛋白呈全细胞表达, 而pEGFP/EBF3转染的HepG2细胞中EBF3EGFP融合蛋白则主要表达于核内, 当细胞处于G1和M期时可清楚地观察到融合蛋白完全表达于核内。转染pEGFP/EBF3、 pEGFPN1后24 h, 转染效率分别为41%和45%, 48 h后, 转染效率分别为52%和59%, 但转染效率从转染48 h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25、2.3 Western blot确证EBF3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定位结果 分别提取pEGFP/EBF3、 pEGFPN1转染后24 h、 48 h及未转染的HepG2的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中EGFP、 EBF3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图3)。分别以tubulin、 Lamin B作为细胞质蛋白、 核蛋白上样量校准品, 结果显示在细胞质蛋白中几乎检测不出核内参Lamin B条带, 在细胞核蛋白中细胞质蛋白内参tubulin条带非常纤细浅淡, 说明细胞质蛋白和核蛋白相互污染较少。EBF3EGFP融合蛋白条带略小于预染蛋白质Mr标准90 000, 与预计结果(E

26、BF3 60 000+GFP 27 000)87 000相符。转染pEGFP/EBF3后24 h和48 h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检出Mr 87 000的EBF3EGFP融合蛋白, 在细胞质中转染后48 h融合蛋白断裂或降解而出现Mr 27 000的GFP条带, 而在细胞核中该条带在转染后24 h就显现。在转染pEGFPN1和未转染细胞组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中均未检出Mr 87 000的融合蛋白条带, 在转染pEGFPN1后24 h和48 h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检出Mr 27 000的GFP条带。结果说明EBF3EGFP融合蛋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由EBF3核定位信号引导主动转运入核, 而GFP由于Mr&

27、lt;40 000, 能自由通过核孔复合体而在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可检出。 2.4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FCM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表1)表明, 空载体pEGFPN1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与未转染对照组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 而pEGFP/EBF3和pEGFPN1组相比, 在转染24 h后细胞各期比例基本相似, 在转染48 h和72 h后, 转染pEGFP/EBF3的细胞比转染pEGFPN1的细胞G1期细胞明显减少, S期明显增加, G2/M期变化不大。表明EBF3基因的导入改变了细胞周期, 促进了细胞增殖, 而且转染pEGFP/EBF3后G2/M比例未见增加, 说明转染pEGFP/EBF3后未引起细胞周期阻

28、滞在G2/M期。 表1 转染后不同时间细胞周期变化 3 讨论 实验所选用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带有EGFP序列, 是比GFP荧光强度更强的一种GFP“红移”突变体, 其荧光蛋白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88 nm和507 nm, EGFP已成为蛋白质分子定位和细胞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标志分子4, 5。克隆在pEGFPN1中的外源基因转染细胞后, 能通过观察荧光细胞而检测出细胞内基因表达及蛋白定位。 Zardo和Zhao等2, 3的研究结果提示EBF3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 Zhao还发现EBF3在75%(6/8)的肝癌细胞系中基因沉默。为了进一步探索EBF3在肝癌发生发

29、展中的作用, 本研究中, 我们采用不表达EBF3的HepG2细胞作为研究用细胞株, 利用含CMV强启动子(PCMV IE)的pEGFPN1质粒, 在ATG前添加Kozak序列及删除了终止密码子的EBF3全部编码区PCR产物克隆至pEGFPN1, 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 将pEGFP/EBF3转染HepG2细胞, 并使EBF3EGFP融合蛋白获得表达。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 当细胞处于G1和M期时可清楚地观察到融合蛋白完全表达于核内。FCM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显示, 在转染pEGFP/EBF3后48 h和72 h, 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S期明显增

30、加, G2/M期变化不大, 表明EBF3基因的导入改变了细胞周期, 促进了细胞增殖, 并且转染pEGFP/EBF3后未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研究结果与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EBF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高于远端配对非癌肝组织结果相符(结果另文发表), 与Zhao等3将重组腺病毒AdEBF3转染人骨肉瘤细胞株Saos2发现的EBF3的导入使细胞周期阻滞和发生凋亡结果不一致, 可能与EBF3对不同细胞株的作用存在差异有关。我们还推测EBF3是一个大Mr蛋白(60 000), 与EGFP形成的融合蛋白彼此之间紧密相连, 在空间结构上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影响了EBF3羧基端转录活性区转录活性的充分发挥, 如果在2个蛋白之间设计加上非极性甘氨酸短片段, 可能有助于消除二者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6。 总之, pEGFP/EBF3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有效表达, 为今后亚克隆至其他载体, 进一步研究EBF3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探讨EBF3在肝癌及其他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寻找更好的预测指标和干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致谢: 诚挚感谢南通大学航海医学研究所吴小梅老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室丁润生主任在实验过程中所给予的热心帮助。【参考文献】 1 Wang SS, Tsa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