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_第1页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_第2页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_第3页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_第4页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2011至2012学年第二学期)姓名_学号_专业_班级_考试时间2012年 6月 日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签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管理处2012年 6月诊 法 概念:诊察疾病的方法,即调查了解疾病的手段。 内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 理论依据:整体观念、见微知著、间接推理、 “黑箱理论”。 运用原则:四诊合参、不可偏废。第一节 望诊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全身和局部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取临床资料。 内容:神、色、形、态等。 望神神:人体一切生命的主宰和外在表现,也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望神的内容:眼神、面色、反应、形态、

2、动作等。望神的理论意义:判断病情的轻重推断病势的吉凶(一)得神,有神(二)少神,神气不足,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三)失神,无神(四)假神,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五)神志异常,精神错乱 望面色 望面色: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望面色诊病的原理: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五色分属于五脏。望色诊病的临床意义:了解病变的部位,分辨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一)常色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1、主色 :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2、客色:随季节气候而变化的正常面色(二病色:可分为善色和恶色两种。 善色 :面色光明润泽者 恶色:凡面色枯槁晦暗者(二)病色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寒证:寒凝血滞,气血

3、不通惊风:小儿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青色2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主实热证。两颧潮红:阴虚火旺。 3、黄色主虚证、湿证。 阳黄:鲜明如桔色,为湿热熏蒸。阴黄: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气脱。 面色苍白无华:主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 面色晄白:多主阳气虚衰,水湿不运。5、黑色主肾虚、寒证、瘀血、水饮。面黑浅淡:肾阳虚寒。面黑而干:肾精亏耗。目眶色黑:肾虚水泛。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 望形态(二)望姿态坐:坐而俯首,气短懒言,主肺脾气虚,肾不纳气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主水气凌心。卧: 面常向里,多虚,多寒,是为阴证。面常向外:多实,多热,是为阳证。望舌1

4、、舌与内部脏腑密切相关通过经络与脏腑相通:心经系舌本,脾经连舌本,肾经挟舌本,肝经络舌本。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舌与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舌质淡红,柔软灵活,荣润有神,苔白均匀,干湿适中。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光线:自然光线为最佳,其次为白炽灯2、姿势:自然舒展,充分外露。3、顺序:舌苔-舌质:舌尖-舌根4、染苔 5、年龄和体质年龄:老人舌苔常有裂纹,小儿易见剥苔。体质:胖人舌质多淡胖,瘦人舌质多瘦红。6、刮舌与揩舌主要观察舌苔的有根或无根。舌诊的内容(一)望舌质1、望舌神红活荣润:有神,为善候。干枯晦暗:无神,为恶候。2

5、、望舌色(1)淡红色 正常舌质病位浅,病情轻,预后好。(2)淡白舌:主虚证、寒证。舌质淡白瘦小:气血两虚。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痕:阳虚。(3)红舌:多主热证。舌质鲜红,伴黄苔:实热。舌质红少苔或光红无苔:主阴虚火旺。舌尖红:主心火上炎。舌边红:主肝胆火旺。(4)绛舌:较红舌颜色更深者。外感病舌绛有红点、芒刺:为热入营血。内伤病舌红绛少苔或无苔:主阴虚火旺(5)紫舌 舌绛紫而干枯少津:主热毒炽盛,邪热伤津。舌淡紫湿润:主阴寒内盛。 (6)青舌:舌色如“青筋”。舌边青紫有瘀斑:为肝郁血瘀。舌尖青有瘀点:为心血瘀阻。3、望舌形(1)老嫩舌苍老舌:纹理粗糙,形色坚敛。主实证。 娇嫩舌:纹理细腻,形色浮

6、胖娇嫩。主虚证。(2)胖大舌:比正常舌体胖大,甚至伸舌满口。舌体胖大水滑:主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舌体淡红胖大伴黄腻苔:主脾胃湿热.(4)瘦薄: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舌体瘦薄,舌色浅淡:主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舌色红绛:热盛阴伤。(5)点刺舌主邪热亢盛 舌尖芒刺:主心火亢盛。舌中芒刺:胃火亢盛。 舌边芒刺:肝胆火盛。(6)裂纹:舌面上出现的形态各异的裂沟。久病舌色浅淡而见裂纹:主血液虚亏。热病见舌红绛而有裂纹:热盛伤津。(二)望舌苔舌苔是指附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质。舌苔主要反映邪气的情况。1、望苔色(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薄白而润:主表寒证,也可见于正常人。舌淡苔白:主里寒证。(2)黄苔:主里证

7、,热证。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3)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寒,里热。苔灰而润:可见于寒湿内阻。苔灰而干:主阴虚火旺。(4)黑苔: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主寒极或热盛,主病情深重。2、苔质(1)厚薄苔薄苔:病情较轻浅,邪气在表。厚苔:病情较重,邪气入里。(2)润燥苔:测知津液的盈亏。舌淡苔润:水湿内停。(3)腐腻苔:腐苔为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 -主食积胃脘,痰浊内蕴。腻苔为颗粒细腻致密,揩之难去 -主湿浊、痰饮(4)剥落苔:舌苔全部剥脱为剥苔,又称“镜面舌”-胃气大伤;舌苔部分脱落,称为“地图舌”-主胃阴不足。(三)苔质合参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所反映的病理机制是一致的。如:舌

8、红、苔黄为实热。舌淡、苔白为虚寒。舌淡胖苔滑为阳虚水停。第二节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一、听声音病变声音1、发声(1)声重:语声重浊,粗浑-外感风寒。(2)音哑、失音新病音哑、失音:外邪犯肺-“金实不鸣”。久病音哑、失音:肺阴不足-“金破不鸣”。2、语言(1)谵语神志不清,声高气粗,语无伦次,胡言乱语。多见于外感热病中热陷心包,热扰心神。(2)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微。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常见于晚期危重病人。(3)独语心气不足,神失所养。(4)错语心气不足,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3、呼吸(1)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可见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9、。-邪热壅肺或痰浊阻肺。或肺肾气虚、肾不纳气。(2)哮呼吸急促,喉间痰鸣,时发时止,缠绵难愈 -宿痰内伏,复感外邪。4、咳嗽:有声有物谓之咳嗽。白喉(犬吠),百日咳(鹭鸶)5、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有物无声谓之吐,6、呃逆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古称“哕. 7、嗳气喉中有声,声长而缓,古称“噫“。二、嗅气味1、口气口气臭秽:多为消化不良,口腔不洁。口气酸腐:可见于伤食。2、病室气味烂苹果味:消渴病重证。尿臊味:肾病水肿晚期。腐臭味:脏腑败坏。第三节 问诊一、一般问诊一般问诊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等。(一)问主诉主诉,是指病人在就诊时最主要的症状和发生、持续的时间。(二)问现病史(三)问

10、既往史(四)问个人生活史或宗族式二、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一)抓住主诉进行有目的询问。(二)态度和语言。(三)避免主观。(四)详略有当记录临床资料。三、问现在症状一般以“十问歌”为主要参考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辨别阴阳的偏胜、偏衰。1、恶寒发热症状特点:恶寒的同时伴有发热。理论意义:多主表证2、但寒不热(1)恶寒:自觉怕冷,不为衣被所暖,以后背为主,继之或同时伴有发热-外感病初起阶段。(2)恶风:自觉怕冷,遇风则重,避之可缓。 -外

11、感风邪之证。(3)寒战:恶寒的同时伴有全身战抖。 -邪正剧烈交争,多见疠气为病。(4)畏寒:自觉怕冷,可为衣被所暖,以四肢为主,一般不伴发热。-多主里虚寒证。3、但热不寒(1)壮热:持续高热,只恶热,不恶寒,伴大汗、烦渴 -里实热证。(2)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阳明潮热:日哺热甚,伴有便干,腹痛拒按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甚,伴头身困重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伴颧红、盗汗。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理论意义:多主半表半里证。(二)问汗(1)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汗出更甚。 -阳气虚损(2)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汗止。 -多主虚热(3)大汗:大量汗出不止。 -外感实热,或阳气暴

12、脱。(4)战汗:恶寒伴全身战栗发抖,继则汗出。-邪正剧烈交争(5)绝汗:病情危重时,突见大汗不止。 -亡阳,亡阴(三)问疼痛(1)胀痛:既痛且胀,多为气滞引起。(2)刺痛:痛如针刺刀割,多为瘀血引起。(3)冷痛:局部寒冷疼痛,遇寒则重。多为寒凝 血滞。(4)灼痛:患部灼热疼痛,多为火热引发。(5)绞痛:痛处如刀绞。多因实邪,如砂石、瘀血等。(6)隐痛:患部隐隐作痛,程度不重,但绵绵不休,多主气血不足。(7)重痛:既痛且沉,多为湿浊内阻所致。(8)空痛:患部空虚,疼痛,主气血亏虚。(四)问饮食口味、口渴与饮水口不渴,不欲饮:寒证,湿证。口渴多饮:主热盛伤阴。大渴引饮,伴小便量多:可见消渴。、问食

13、欲口味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脾胃虚弱。口苦厌油腻:肝胆不利。第四节切诊切诊,指医生用手在患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诊察疾病的方法。脉诊一、脉诊的原理和临床意义、脉诊的原理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气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脏腑与脉象密切相关。二、脉诊的部位:独取寸口法-寸口属肺经,为脉之大会。分候脏腑左手寸、关、尺,分候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候肺、脾、命门。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时间:平旦为最佳,每次诊脉不应少于五十动。、姿势:直腕伸掌,手腕与心脏持平。、布指:中指腕后内侧高骨定关,食指关前定寸,无名指关后定尺。、指法:三指平布为总按,一指用力为单按。、指力举:轻取,轻触皮

14、肤。寻:中取,中等用力。按:重取,推筋着骨。、变异脉象()反关脉:寸口背部。()斜飞脉:尺部斜向合谷。()年龄:小儿脉数,老人脉虚,青壮年脉实。()性别:女子偏弱略快,男子偏实。()体质: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季节:冬季脉多沉,夏季脉多洪。四、平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节律均匀,和缓有力。有胃:和缓有力。有神:节律均匀。有根:尺部有脉,和缓有力。五、常见病脉、浮脉脉象:轻取即得,按之稍减。“举止泛泛有余,按之稍减不空”。主病:主表证。、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病:主里证。、迟脉脉象: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主病:主寒证。、数脉脉象: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主病:主热证。5、缓脉脉象:

15、来去怠缓,一息四至。主病:湿病、脾胃虚弱。6、虚脉脉象:三部脉举止无力,按之空虚。主病:主虚证,多为气血不足。7、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有力。主病:主实证。8、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主病:痰饮、食积、实热。9、涩脉脉象: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10、洪脉脉象:脉体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实热。1、细脉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病:主虚证,多见血虚、阴虚。2、濡脉脉象:浮而细软。主病:主虚证,又主湿证。3、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4、紧脉脉象:脉来劲急有力,如牵绳转索。主病:主寒证、痛证、宿食。、代脉脉象:脉

16、来迟缓,时有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病:脏气衰微、痛证、惊恐。、促脉脉象:数而时止,止无定数。主病:实热亢盛,气血痰食阻滞。、结脉脉象:缓而时止,止无定数。主病:阴寒气结,寒痰血瘀。 第三章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纲领。表里:病变的部位。寒热:病变的性质。虚实:邪正的盛衰。阴阳:辩证的总纲。一、表里辨证(一)表证()外感病的初起阶段,有起病急,病程短特点。()以恶寒发热并见,舌苔薄,脉浮为典型症状。(二)里证()情志内伤或饮食劳倦等引起的各种内伤杂病。()外邪由表及里或外邪直中于里。()无恶寒发热并见和脉浮等表证的特异表现。二、寒热辨证(一)寒证()

17、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也见于内伤杂病阳气受损。()有恶寒喜暖,舌淡苔白,脉迟或紧的典型临床表现。(二)热证()感受温热邪气,外邪入里化热,及情志化火,瘀血痰食化火或阴虚生热等。()有发热恶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的典型表现。三、虚实辨证(一)虚证(1)多见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外感热病后期。(2)应结合具体病情辨清气血阴阳。(二)实证(1)有形之邪如瘀血痰食、二便不通,在体内蓄积。(3)有典型的舌脉。四、阴阳辨证1、阴证:以里证、虚证、寒证为基本特点。2、 阳证以机能亢奋、实证、热证为基本特点。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 1. 病机理论,源于: A. 难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内经 D

18、. 血证论 E. 杂病源流犀烛 2.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此时机体的正气,则是: A. 正气未衰,抗邪有力 B. 正气已衰,但不严重 C. 正气受损,但尚有抗病能力 D. 正气不足,无力抗邪 E. 正气虚损,兼挟实邪 3.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 A. 实中夹虚 B. 虚中夹实 C. 实转为虚 D. 虚转为实 E. 真实假虚 4.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A. 实中夹虚 B. 虚中夹实 C. 因虚致实 D. 由实转虚 E. 真虚假实 5.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 A. 经络的功能失调 B. 脏腑的功能失调 C. 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 D. 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 E. 内生五邪的病理变

19、化 6. 邪正盛衰,决定着: A. 病证的寒热 B. 病位的表里 C. 气血的盛衰 D. 病证的虚实 E. 脏腑的盛衰 7.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 气血的盛衰变化 B. 气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 C. 阴与阳的盛衰变化 D.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E. 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 8.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 脏腑功能亢进紊乱 C. 气血瘀滞 D. 水液贮留 E. 痰浊壅盛 9. 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邪盛正衰则病进 B. 正盛邪衰则病退 C. 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 D. 正虚邪衰则病危 E. 正气衰竭,邪气独

20、盛则死亡 10.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 A.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而见实象 B. 脏腑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 C. 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而见实象 D. 脏腑失调,饮食积聚,而见实象 E. 内生五邪而外现实象 11.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 A. 脏腑气血失调,功能减退而见虚象 B. 邪气亢盛,正气衰败而见虚象 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见虚象 D. 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而见虚象 E. 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而见虚象 12. 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 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 气郁化火 D. 瘀热在里 E. 痰食积

21、滞,郁而化热 13.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A. 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 阳热病邪侵袭而伤阴 C. 阴气和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D. 精血津液亏乏,阳不敛阴 E. 阳热盛极,格阴于外 14.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A. 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 B. 脏腑机能减退 C. 阴寒伤阳,阴盛阳虚 D. 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E. 阴寒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15. 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 重阳必阴 B. 寒极生热 C. 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 阳损及阴 E. 阳长阴消 16. 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22、: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格阳 D. 阳盛格阴 E. 阴阳亡失17. 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 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 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 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18. 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气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言之,属于: A. 标急则先治其标 B. 本急则先治其本 C. 标缓则先治其本 D. 本缓则先治其标 E. 标本兼治 19. “阳病治阴”之“治阴”,系指: A. 温散阴寒 B. 发表散寒 C. 滋阴制阳 D. 扶阳消阴 E. 阴阳并补 20.

2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用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 A. 阴偏盛 B. 阴偏衰 C. 阳偏衰 D. 阴虚致阳亢 E. 阳虚致阴盛 21. 气虚证治以补气,一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 A. 肺与大肠 B. 心与小肠 C. 脾与胃 D. 肝与胆 E. 肾与膀胱 22.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 A. 甘寒生津 B. 降逆和胃 C. 清热利湿 D. 甘温燥湿 E. 滋阴养血 23.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 A. 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 B. 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 C. 小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 D. 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 E. 心火上炎治以通利小肠 24. 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 A. 热因热用 B. 寒因寒用 C. 寒者热之 D. 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