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宋振骐2015.04.30_第1页
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宋振骐2015.04.30_第2页
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宋振骐2015.04.30_第3页
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宋振骐2015.04.30_第4页
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宋振骐2015.04.3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04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for Mi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山东科技大学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引言: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一 我国冲击地压深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二汇报提纲2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三 引言: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一坚硬岩层覆盖的煤层,采掘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冲击地压”,极易造成采矿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坏等重大事故灾害。深入研究相应煤层条件下“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及相关事故、实现的

2、条件以及有效控制的办法意义重大。本课题的研究包括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取得的成果以及提交的论文都是在独居我国特色“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以及相关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的“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是我国解放后从事矿山压力研究的先驱平寿康教授、钱鸣高院士以及包括刘听成、陆士良、乔福祥等老教授的参与和指导下,深入我们煤矿现场与生产一线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创造的成果。3我国冲击地压深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二4目前为止,我国发展冲击地压的矿井超过140处,通过瓦斯等级鉴定可能伴随冲击地压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超过1200多对,已遍及全国17个产煤省市和自治区。1现实意义(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向纵深发

3、展扩大的可能性)二 我国冲击地压深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开采深度进入400米左右有坚硬厚层顶板所覆盖的煤层。开采深度超过800米左右相关事故易发的临界开采深度(在原始重力场开掘巷道即发生冲击地压)煤层。有残余构造应力场分布切割的煤层。发生的普遍性发生的煤层条件5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预计储量超过4万亿吨,其中2010年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为1.5万亿吨。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煤炭开采量占全世界2/3,对我国能源结构比重超过65%的大国来说,面对世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竞争,我国煤炭开采向深部发展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冲击地压控制”的深入研究的意义重大。1现实意义(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向纵深发展扩大的可能性)

4、二 我国冲击地压深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中国煤炭资源按深度分布的储量中国煤炭资源按深度分布的储量事故扩大的必然性及深入研究基础上控制的可能性6近些年来,我国生产现场多次发生的一次死亡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重大事故,特别是在鹤岗、平顶山、义马等现代化矿井中发生的重大事故。几乎都和“冲击地压”和“冲击地压”相伴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密切相关。2 深化研究的重要性(事故灾害的严重性及有效控制的理论基础薄弱)二 我国冲击地压深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事故原因(机理)及事故实现条件的论证很不深刻。包括相关事故案例的分析研究不深入和缺少正确地实验和现场有效控制实践的检验。控制理论研究不深刻事故灾害的严重性事

5、故灾害严重性的事故灾害严重性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72 深化研究的重要性(事故灾害的严重性及有效控制的理论基础薄弱)二 我国冲击地压深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主管部门制定的事故控制规范和相关管理规定有的简单承袭传统做法,严重脱离实际,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例如,我们几十年来没有变化采用留设断层隔离煤柱布置工作面的做法,即在残余的构造应力场的变化部位掘进和维护采煤巷道,是导致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等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管理规范不科学上述两个方面研究工作的不足是这些年来相关重大事故不断重复发生的上述两个方面研究工作的不足是这些年来相关重大事故不断重复发生的根源根源

6、8世界老牌采煤国家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已在上世纪末停止了煤炭生产,其中德国曾经在深部开采中出现冲击地压,通过采用变形可缩拱型棚架沿空留巷开采方案基本解决了相关事故灾害的控制问题。1 国外冲击地压研究的情况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现存现代化开采技术装备领先的产煤国家中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在80年代以前都曾经是以露天开采和留设大量煤柱支撑地表的房柱式开采为主体的开采方法,基本没有出现过灾害性的冲击地压事故。现存产煤国家老牌产煤国家91 国外冲击地压研究的情况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美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的长壁工作面开采也都是在开采深度小于150200米的

7、浅埋煤层中进行,很少有冲击地压研究和控制的实践结果。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地表预测预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微震技术检测的相关手段预测预报生产矿井冲击地压的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已开始,相关检测装备1981年即引进在我国陶庄煤矿用于预报水采冲击地压的研究工作中。相关成果也为我国近多年来广泛开采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外冲击地压控制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在原苏联(现俄罗斯和乌克兰)和波兰等开采深度比较大的矿井中取得的。其中,关于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条件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煤层可“冲击性”分类分级、冲击能量理论和力学模型建设以及巷旁充填留设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引入,80年代开始在我国生产矿井推广运用。美国俄罗斯

8、波兰乌尔兰澳大利亚10如前所述,我国冲击地压研究工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起步。相关理论及控制技术研究都是在接受前苏联、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相关研究的基础进行的。参与研究的相关研究单位包括煤炭研究总院、重庆、抚顺分院等研究院所,阜新矿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矿大、山东矿院(山东科技大学)等煤炭高校。重点深入研究的煤矿包括抚顺、徐州、开滦、新汶等深部矿井,以及由厚层坚硬顶板覆盖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开采深度较浅的矿井,包括鹤岗、兖州等煤业集团的相关矿井。在包括“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及实现条件即发生“机理”的研究、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的理论和手段研究,以及在上述两方面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控制实践成果

9、等三个方面,均取得了领先全世界的创造性成就。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1“冲击地压”是采动空间周边煤(岩)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以煤(岩)突出为特征的矿山压力(动力)显现。是煤矿重大事故灾害。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1) 概念和定义在储存高强度压缩弹性能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岩)中,特别是能量聚集的部位,开掘巷道和推进回采工作面(即采动)引发相应弹性能的释放是冲击地压发生的根源。(2)发生原因采动围岩中储存的高强度压缩弹性能。包括煤(岩)中的压缩弹性能和采动

10、空间覆岩(顶底板)岩层弯曲(压缩)弹性能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动力。(3)动力源12 动力源开采深度覆岩强度开采参数开采方法开采程序非线性(正比)量级影响本质性的重要差别煤层压缩弹性能开采深度愈大,覆岩强度愈高(即允许的悬露面积愈大),受压煤层储存聚集的高强度压缩弹性能的可能性将愈大。 重力弯曲弹性能随支托岩层的强度和随动层的厚度成正比; 构造弯曲弹性能受采深和顶底板岩层强度所决定的应力保持和释放条件控制。岩层强度愈高,埋深愈大,可能聚集和保持的弹性能的量级将愈高。重力弯曲随动岩层厚度及开采深度顶底板岩性强度及厚度 开采深度顶底板岩层弯曲压缩弹性能支托岩层岩性强度及厚度构造弯曲13原始应力场中的压

11、缩应力。包括原始重力应力场中的压缩应力以及原始构造运动推动形成的“残余构造应力场”中的压缩应力。原始构造应力场中压缩主应力方向由构造运动推动力的方向决定。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4) 动力源的应力基础采动应力场中的压缩应力。即经历采动(采掘工作面推进)重新分布的应力场中压力高峰部位储存的压缩应力。在重力和构造运动推动力作用下处于弹性弯曲状态的岩层最大弯矩发生部位的压缩应力。14受驱动力作用岩层的弯曲弹性能:受驱动力作用岩层的弯曲弹性能:3528EbhLqU1)构造应力(构造驱动力作用后的

12、残余应力)构造应力(构造驱动力作用后的残余应力)(1)垂直(沉积)岩层推动力形成的构造应力)垂直(沉积)岩层推动力形成的构造应力 垂直(沉积)岩层构造应力形成的机理垂直(沉积)岩层构造应力形成的机理冲击地压动力源的应力基础15G33H煤层岩浆G33G()Gf(GT)GGTGTL 在断层出现的条件下,垂直构造应力即不复存在在断层出现的条件下,垂直构造应力即不复存在 1)构造应力(构造驱动力作用后的残余应力)构造应力(构造驱动力作用后的残余应力)(1)垂直(沉积)岩层推动力形成的构造应力)垂直(沉积)岩层推动力形成的构造应力 垂直构造应力存在的条件垂直构造应力存在的条件冲击地压动力源的应力基础16

13、G33H煤层岩浆G33G()Gf(GT)GGTGTL煤层岩浆HGGHGGT=a 掘进围岩煤(岩)冲击喷出地点:掘进围岩煤(岩)冲击喷出地点:掘进头及两帮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将同时挤压喷出掘进头及两帮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将同时挤压喷出 垂直构造应力存在的条件下开掘巷道冲击破坏的过程及控垂直构造应力存在的条件下开掘巷道冲击破坏的过程及控制方案制方案17应力拱应力拱断裂拱GNN=GdmkGkGNII掘进方向煤煤剖面 I-Ib 巷道破坏发展过程巷道破坏发展过程* 掘进头及两帮煤煤(岩)悬露,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失去平衡同时喷出掘进头及两帮煤煤(岩)悬露,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失去平衡同时喷出* 顶板在自重应力和水平推力

14、(软弱岩层顶板在自重应力和水平推力(软弱岩层 )作用下破坏冒落)作用下破坏冒落GNm* 底板(软岩)在水平推力底板(软岩)在水平推力 ( )作用下鼓起)作用下鼓起破坏后形态破坏后形态破坏前初始形态破坏前初始形态GNm18GGGkGkG应力拱应力拱断裂拱GNN=GdmkGkGN应力拱应力拱断裂拱NN=GdmkGNNN掘进方向煤煤剖面 I-I煤层注水c控制方案控制方案* 注水软化煤层注水软化煤层* 遥控掘进机掘进遥控掘进机掘进* 恒阻大变形锚索、锚网支护(防止掘进两帮再次喷出的可能性)恒阻大变形锚索、锚网支护(防止掘进两帮再次喷出的可能性)19(2)平行(沉积)岩层推动力形成的构造应力)平行(沉积

15、)岩层推动力形成的构造应力平行平行(沉积)岩层构造应力形成的机理(沉积)岩层构造应力形成的机理平行平行(沉积)岩层构造应力存在的部位:(沉积)岩层构造应力存在的部位: a 褶曲轴部褶曲轴部 b 断层附近断层附近20GGGG平行构造应力存在的条件下开掘巷道冲击破坏的过程平行构造应力存在的条件下开掘巷道冲击破坏的过程及控制方案及控制方案一般为掘进头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冲击喷出一般为掘进头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冲击喷出a 掘进围岩煤(岩)冲击喷出地点:掘进围岩煤(岩)冲击喷出地点:21应力拱应力拱断裂拱NmmN GdmKNNNII掘进方向煤煤剖面 I-IGGGGGGGb 巷道破坏发展过程巷道破坏发展过程* 掘

16、进头揭煤(岩)时,在支承压力掘进头揭煤(岩)时,在支承压力 作用下失去平衡喷出作用下失去平衡喷出* 顶底板岩层在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破坏(垮落和底鼓)顶底板岩层在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破坏(垮落和底鼓)* 两帮在重力应力作用下破坏,应力高峰向深部转移两帮在重力应力作用下破坏,应力高峰向深部转移破坏后形态破坏后形态破坏前初始形态破坏前初始形态G22NmmN=GdmNNN应力拱应力拱断裂拱NmmN GdmKNNN应力拱K应力拱断裂拱NN GdmNNNmc 控制方案控制方案* 掘进头注水软化煤(岩)掘进头注水软化煤(岩)* 遥控掘进机掘进遥控掘进机掘进* 恒阻大变形锚索、锚网支护(防止掘进两帮再次喷出的可

17、能性)恒阻大变形锚索、锚网支护(防止掘进两帮再次喷出的可能性)煤煤掘进方向剖面 I-I煤层注水23 2)重力应力)重力应力 (1) 原始应力场中的重力应力原始应力场中的重力应力 实践证明对具有实践证明对具有“冲击倾向性冲击倾向性”的脆性煤体(的脆性煤体(f2),在原始应力场中开掘和维),在原始应力场中开掘和维护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深度一般超过护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深度一般超过700m-800m。241 33H煤层1 33 (2) 采动重力场中的重力应力采动重力场中的重力应力 对具有冲击倾向性的脆性煤体对具有冲击倾向性的脆性煤体(f2),在外应力场中开掘和维护巷道产生,在外应力场中开掘和维护

18、巷道产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受工作面的长度和顶板的岩性强度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受工作面的长度和顶板的岩性强度(即可能产生的弯曲弹性即可能产生的弯曲弹性能能) 控制。实践证明,顶板坚硬的长工作面采深超过控制。实践证明,顶板坚硬的长工作面采深超过350m-400m具有发生冲具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在高应力区开掘和维护巷道或推进工作面即有发生冲击地击地压的可能性。在高应力区开掘和维护巷道或推进工作面即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压的可能性。25133113311kk11kk1(3)在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重力应力场开掘和维护巷道破坏的过程及)在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重力应力场开掘和维护巷道破坏的过程及控制方案控制方案

19、破坏前初始形态破坏前初始形态破坏后形态破坏后形态在重力应力场中掘进的巷道破坏及控制方案在重力应力场中掘进的巷道破坏及控制方案26GGGkGkG应力拱应力拱断裂拱GNN=GdmkGkGN应力拱应力拱断裂拱NN=GdmkGNNN进行采动(采掘工作面推进)的煤(岩)具有冲击破坏的倾向性;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5 )冲击地压实现的条件采动部位及受采动影响可能波及部位的煤(岩)中的压缩应力及聚集的压缩弹性能达到足以发生冲击地压的量级;采动工艺过程及相应震动性破坏改变了相邻部位煤(岩)的原始受力条

20、件和极限平衡状态;在直接采动和受影响的采动部位设定的采动空间四周没有足够的缓冲掩护层,包括已破坏的煤(岩)缓冲带和适应横阻大变形要求有防护能力的支护手段。把煤(岩)压缩弹性能释放可能的动力显现控制到安全的范围。27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6)“冲击地压”事故灾害的控制设计和采用正确的采动条件,包括正确选择采高、工作面长度和推进长度等工作面参数,合理确定采区工作面及巷道布置,正确安排工作面推进和相应巷道掘进准备的时间空间关系和回采工作面接替程序等,避免在原始构造应力场的高应力部位和采动应力

21、场中的高应力部位布置巷道和工作面。实现在经历采动释放应力的“内应力场”中掘进和维护巷道、推进回采工作面的战略目标。我国在陶庄采用短壁(漏斗式)水力开采坚硬顶板覆盖的有冲击地压倾向性的厚煤层,采用多区段同时推进实现在稳定的“内应力场”掘进和推进回采工作面,排除了原来采用在同一个区段中同时推进采煤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不断发生的局面(见图)的研究成果。开滦、淮南等矿井采用放顶煤扩展缓冲的“内应力场”范围,实现在经采动释放了的“内应力场”掘进和维护回采巷道的目标,以及采用无煤柱护巷、开采解放层等开采方案实现避免在高应力部位掘进维护巷道、推进回采工作面等开采方法的重大突破,都是在相关机理研究成果基础上

22、正确提出的通过改变采动条件实现“冲击地压”有效控制的创造性实践成果。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无论开采深度小于或大于在原始重力场中掘进巷道即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开采深度”的条件下,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措施包括四个方面:28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6)“冲击地压”事故灾害的控制阶段水边阶段水边阶段水边待采巷边掘进巷边阶段水边阶段水边阶段水边回采巷边待采巷边阶段水边阶段水边阶段水边回采巷边掘进巷边待采巷边5/47/49/412/411/48/48/49/46/44/42/45/46/44/4

23、3/49/45/49/412/42/417/417/4三号水边四号上边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无论开采深度小于或大于在原始重力场中掘进巷道即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开采深度”的条件下,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措施包括四个方面:29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6)“冲击地压”事故灾害的控制当开采深度超过“临界开采深度”或相关开采条件不具备,被迫在有冲击倾向性煤层相关应力场的变应力部位开掘回采巷道和掘进回采工作面时,应开取遥控操作的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爆破松动技术提前释放煤(岩)应力后再进行采动的方案,

24、控制冲击抵押的发生。其中在掘进工作面推进时,采用的预裂释放应力的范围(宽度),应当等于或大于巷道设计宽度(b)和必须的两侧缓冲条带宽度之和。煤壁缓冲条带的宽度应根据相应煤层条件下采用“井下岩层动态观测研究方法”、“微震检测法”进行支承压力分布相关实测研究的成果确定。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无论开采深度小于或大于在原始重力场中掘进巷道即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开采深度”的条件下,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措施包括四个方面:30(6)“冲击地压”事故灾害的控制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采用恒阻大变形锚索

25、或能适应大变型要求的可缩支架配合掩护锚网支护巷道,排除冲击地压动力显现伤人毁物灾害的发生。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无论开采深度小于或大于在原始重力场中掘进巷道即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开采深度”的条件下,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措施包括四个方面:应力拱应力拱断裂拱NN=GdmkGNNN31(6)“冲击地压”事故灾害的控制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实现无煤柱开采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采用“无煤柱”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煤层,特别是开采深度超过在原始重力场掘进巷道即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开采深度”条件下的“有冲击倾

26、向性”煤层,是控制冲击地压及相关重大事故灾害的重中之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在“沿空掘巷方案”中实现内应力场掘巷留设小煤柱护巷的做法,存在煤柱漏风,可能引发煤尘自燃、老塘浮煤自燃和瓦斯爆炸事故的担忧;在“沿空留巷方案”中采用刚性墙体造成巷道底鼓和因墙体破坏漏风带来的相关事故危险,以及过高的墙体建设成本和可能限制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低工作效率等。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无论开采深度小于或大于在原始重力场中掘进巷道即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开采深度”的条件下,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措施包括四个方面:32(6)“冲击地压”事故灾害的控制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1)

27、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实现条件及控制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和共识:坚决纠正在构造应力场的高应力区(构造应力集中地部位),采用留设煤柱护巷(包括开切眼和回采巷道)的传统错误部署,实现采掘工作面向着断层和褶曲轴部等构造应力集中区掘进,通过覆岩运动释放构造应力的目标。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无论开采深度小于或大于在原始重力场中掘进巷道即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开采深度”的条件下,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措施包括四个方面:33 柔性墙体设计结构模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采场推进过程中柔性墙体设计结构模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采场推进过程中裂断拱内岩层运动中发展的规律和内应力场煤层压力发展的规裂断拱内岩层运动中发展的规律

28、和内应力场煤层压力发展的规律律的问题。在此为基础上解决柔性墙体的结构设计、相关结构组成的问题。在此为基础上解决柔性墙体的结构设计、相关结构组成的材料选择以及墙体建设工艺技术突破等问题。的材料选择以及墙体建设工艺技术突破等问题。当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重大技术突破方案包括:在“沿空留巷方案”中采用柔性墙体的突破,如图所示。S0S1S2bcaKAMZS SAMZME1abcS0S1S2PiME2ME3ME4H Hgd1d2d3d4d1d2d3d4e3e2e1Pi=EPi3435柔性墙体设计结构模型柔性墙体设计结构模型 S0S1S2bcaKAMZS SAMZME1abcS0S1S2PiabS0S1ME2M

29、E3ME4H Hgd1d2d3d4d1d2d3d4e3e2e1Pi=EPia 下位岩梁单独裂断来压作用力方程(位态方程)下位岩梁单独裂断来压作用力方程(位态方程) 2111)-()(AiSPSSCDAP式中式中021mSlAZZZ0111111)(mSdedDeee)(max0max11AeSSSEedCASCDS1max1柔性墙体设计结构模型柔性墙体设计结构模型 3621)-()(AinSPSSCDAP式中式中02mSAZZZl0n1i)(mSdedDiiiEn)(max0max11AeSSSEedC)1(hminmaxKmSCDSZAnn最终稳定时最终稳定时h 采高 mz 直接顶的厚度 K

30、min岩梁最终压缩状态时,冒落矸石最小碎胀系数( Kmin =1.051.1))(dmax110maxAnSSeSDE)1(AZAKmhS)1(mmaxinZKmhS柔性墙体设计结构模型柔性墙体设计结构模型 b 裂断拱内所有岩梁来压作用力方程(总体位态方程)裂断拱内所有岩梁来压作用力方程(总体位态方程)37形成下一个工作面巷道切落成巷帮切顶线新型锚索采动超前压力断裂拱S0 在“沿空留巷方案”中断顶成巷的突破,如图所示。38 在稳定的内应力场掘巷方案中完全取消“小煤柱”,由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在巷道边壁建立的柔性墙体取代的方案,如图所示。39柔性墙体断裂拱S0新型锚索采动超前压力利用煤层在矿山压力作

31、用下压缩破坏特别是顶底板岩层裂断破坏的声震和弹性震动信息预报冲击地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的探索研究工作,从80年代引进波兰微震检测手段开始到近10年来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手段(包括检测装备和相应的软件),在我国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和岩土工程现场推广应用,为深化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的理论,提升相应检测手段在控制冲击地压事故灾害研究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2 我国研究发展的现状三 冲击地压研究的现状及深化研究的方向2)在“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手段的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1)微震(波)信息监测利用煤层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压缩破坏过程产生的电磁波变化预测预报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相关研究工作的相关研究工作在我国已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检测手段包括硬件和解释软件的开发都有了阶段性成果,并在现场推广应用。同样为深化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的理论和提升完善冲击地压监控手段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2)电磁(波)信息监测40建立在我国“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基础上”,利用顶板“老顶”裂断来压在工作面和超前两巷的矿山压力显现动态变化预测预报冲击电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