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产业研究报告_第1页
钢产业研究报告_第2页
钢产业研究报告_第3页
钢产业研究报告_第4页
钢产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特钢产业研究报告二OO四年一月十八日目 录前 言.1一 特殊钢的概念界定及生产工艺1二 世界特殊钢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三 我国特殊钢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4四 我国特殊钢产业竞争力分析.5五 我国主要特钢企业简介.9六 汽车用钢市场潜力分析15七、结论.19前 言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特殊钢产品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特殊钢产业基本是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配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特殊钢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虽然我国特殊钢产业已经建立了从生产到科研开发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国普通钢质量提高对特殊钢应用领域的竞争和国外特殊钢质量

2、和价格的冲击,以及特殊钢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特殊钢产业在钢铁工业中已成为市场竞争力最弱的产业之一。特殊钢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轻工家电、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建筑、医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各个领域。特殊钢的发展不仅是钢铁工业发展水平的集中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本、德国的制造业和汽车业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特殊钢产业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特殊钢对国防建设意义重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所需的特殊钢产品几乎100%依靠国企业生产,特殊钢产业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航空航天、

3、国防军工的发展;此外我国重大工程项目,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核心部分都大量使用特殊钢钢材,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一、特殊钢的概念界定及生产工艺1、概念界定世界各国对特殊钢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概念,一般认为特殊钢是指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合金化)、采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的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类。与普通钢相比,特殊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工艺性能。通常具备生产这类钢(材)的企业称为“特殊钢企业”,把生产这类钢(材)的企业所组成的产业统称为“特殊钢产业”。 我国与日本和欧洲对特殊钢的定义比较接近,将特殊钢分成优质

4、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三大类,其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占特殊钢产量的70%(按我国新的钢分类标准,将合金钢与高合金钢合为一类)。主要钢种有特殊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合金结构钢、滚珠轴承钢、合金工具钢、高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电热合金等。目前世界上有近2000个特殊钢牌号、约50000个品种规格、数百个特殊钢检验标准。特殊钢除了种类繁多之外,在规格上也表现出与普通钢不同的特点。除了板、管、丝、带、棒和异型材之外,还有复合材、表面合金化材、表面处理材、精锻材、精密铸件、粉末冶金制品等。本报告的研究围是目前国27家主

5、要特殊钢企业和以此为主体构成的特殊钢产业。我国的27家特钢企业主要有北满、本特、首特、上五、大冶、长城、重特、新余、兴澄、锡钢、莱特、太钢、浦东、舞阳、天管、衡管、成无、中原特、上研所、陕精、院、石钢、沙钢等。2、工艺流程二、世界特殊钢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产业现状 近年全世界特殊钢产量占钢的总产量的比重基本保持9%10%的水平,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为15%20%。世界特殊钢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国和瑞典,2000年这些国家特殊钢产量约5300万t,约占世界特殊钢产量的60%。目前我国特殊钢产量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从世界围看,目前,特殊钢产业总体水平最高的国

6、家是日本、德国,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某些特殊钢品种居领先地位,如瑞典是世界上特殊钢比(约50%)最高的国家,其SKF公司的轴承钢、Sandvik公司工模具钢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法国的不锈钢冷轧薄板、精密合金,奥地利的工具钢,美国和英国的高温合金也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2000年世界特殊钢产量超过30万t的企业约170家,其中中国有19家。特殊钢生产企业大体上有三大类:大型综合特殊钢公司;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下属特殊钢厂;特殊钢板带、棒线材、钢管专业化企业。 (二)发展趋势 近十多年来,特殊钢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过剩。目前世界特殊钢生产能力为1.2-1.3亿t,尤

7、其是高附加值产品,如不锈钢生产能力是2500万t,在建能力300万吨以上,目前实际产量只有1800万t,竞争十分激烈;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1973年以来两次石油危机,使特殊钢所需能源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十多年,特殊钢生产的主要原料废钢、生铁平均每年价格上涨幅度在1.2%-1.5%,增加了特殊钢生产成本;用户对特殊钢产品质量需求不断提高,而特殊钢价格持续走低。以1980年为基数,近二十年来世界钢材价格平均每年降低1%,特殊钢降价幅度1.2%-1.5%;技术进步带来的工艺流程的缩短、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富余人员增加和工资水平总体提高的趋势;普通钢质量大幅度进步后,引发特殊钢与普通钢在许多

8、应用领域的竞争,以及众多钢铁替代材料,如铝、塑料、碳纤维等同特殊钢的竞争;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增加特殊钢生产的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在上述大的背景下,世界特殊钢主要的趋势:一是加快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和企业重组,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全面提高,包括产品使用性能、加工性能、长寿命、多样化在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三、我国特殊钢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现状近年来,我国特殊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为8%-10%,其中合金钢为5%左右,特殊钢钢材产量约占

9、全国钢材产量比重为7%-8%,合金钢材为4%。2001年我国特殊钢产量约1268万t,特殊钢钢材1100万t,2002年特殊钢和特殊钢钢材分别达到1600万t和1300万t。 我国主要特殊钢生产企业有27家:主要有北满特殊钢股份、特殊钢(集团)、钢铁集团公司、钢铁集团公司、冶钢集团、宝钢集团五钢、宝钢集团浦东钢铁公司、江阴兴澄特钢钢铁公司、川投长城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钢管公司、攀钢集团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特殊钢企业承担着我国51%的特殊钢生产任务,并且其规模、技术、人才、产品品种及质量方面在我国特殊钢产业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此外,我国的一些普钢企业和为数众多的

10、钢材深加工企业也生产特殊钢产品,其产能和产量约占特殊钢产业总量的49%。 2001年底,27家特钢企业钢产量为1669万t,其中特殊钢产量为641万t,销售收入551亿元,实现利税35.4亿元,其中利润7.2亿元,亏损企业7家,亏损额4.6亿元。27家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1%,共有职工25.8万人,人均年产钢量65t,人均年工资12657元。 “九五”以来,我国特殊钢企业普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特殊钢产量稳步增长,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建设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特殊钢企业在深化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方面,也迈出了较大步伐。目前,27家特殊钢企业大多数完成了

11、股份制改造,已有14家成为上市公司。特别是近4年来国家为国有企业扭亏脱困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向特殊钢企业倾斜,使相当一部分特殊钢企业的资产质量大幅度改善,资产负债率下降,为特殊钢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化分工不明确 近年我国特殊钢企业在专业化生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特殊钢企业逐步实现了部分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但总体上看特殊钢产业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完全展开,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还以“生产品种全”感到自豪,每个企业棒、线、管、丝、带都能生产,但市场占有率不高。 2、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特殊钢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落后于世界

12、生产水平,除近年新建的几套较先进的不锈板冷轧生产线和少数企业实现了超高功率电炉炼钢、炉外精炼和连铸、连续轧制的先进工艺流程外,大多数特殊钢企业仍采用落后工艺。目前我国特殊钢企业连铸比仅为35%,不仅低于我国普钢连铸比93%的水平,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特殊钢连铸比水平。 3、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稳定 目前我国普通的特殊钢钢材供大于求,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殊钢钢材还不能满足国市场的需求,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具体分析我国特殊钢品种中29.4%是以优质碳结钢为代表的低端产品,64.4%为以合金结钢为代表的中端产品,而以不锈钢冷轧薄板和合金工模具钢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仅占6.2%(日本特殊钢产品结构为高

13、端产品25%,中端产品占51%,低端产品占24%)。近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特殊钢产品都在200万t的水平,90%属于特殊钢高端产品。 4、部分国有特殊钢企业处境艰难目前仍有一批国有特殊钢老企业处境十分艰难,突出表现在呆坏账数额巨大;管理粗放,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大量富余人员尚得不到妥善安置,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随着特殊钢老企业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技术改造的完成,工艺流程的连续化和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富余人员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已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最重要因素。四、我国特殊钢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我国特殊钢产品竞争力分析 我国生产的特殊钢产品对应国际同类产品分类大体可分为高、中、低端三档

14、,高端产品主要是高合金钢,包括不锈钢、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等,约占总产量的6.2%;中端产品主要是合金钢,包括合金结构钢、合金轴承钢、合金弹簧钢等,约占总产量的64.4%;低端产品主要是优质碳素钢,包括碳结钢、碳工钢、碳素弹簧钢等,约占总产量的29.4%。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特殊钢高端产品的竞争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中端产品竞争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接近;低端产品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详见表1);总体上看,我国特殊钢产品竞争力处于国际中上游水平,质量有差距,成本有优势和潜力。 具体分析,高端产品以冷轧不锈钢薄板为代表,我国先进的特殊钢生产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其产品

15、质量已接近国际平均先进水平。生产成本方面,国际上304冷轧不锈钢成本为1200-1400美元/t,国先进企业生产成本约1250美元t,处于国际中游水平。但国处于中间和落后的企业,其质量和生产成本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差距。总体上看,我国特殊钢高端产品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 中端产品以GCrl5轴承钢棒材为代表,产品质量方面国先进企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国处于中间和落后的企业,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生产成本方面GCrl5轴承钢棒材我国平均生产成本为430美元/t,其中先进企业为340美元/t,中间企业为400-420美元/t,落后企业为450-460美元/t。国际平均成本为460美元/t

16、,其中美国为520美元t,日本为480美元/t,国为430美元/t。可以看出在中端产品上,尽管我国在产品质量上有一定差距,但生产成本有竞争力。而先进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由于先进企业在中端产品中所占比重近50%,并且这一比重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因此我国中端产品竞争力前景比较乐观。 低端产品以优质碳结钢为例,我国产品质量与国际水平大体相当,国先进企业的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生产成本方面,电炉生产的碳结钢棒材,我国平均生产成本为308美元/t,其中先进企业为255-273美元/t,中间和落后企业成本为300-320美元/t,国际平均成本为310美元/t,其中美国是283美元/t,日本是318美

17、元/t,国310美元/t。转炉生产的碳结钢棒材,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约210-220美元/t,国际上目前用转炉生产的碳结钢棒材数量不多。由于我国电炉钢先进生产企业生产的碳结钢棒材和用转炉生产的碳结钢棒材钢合计占到碳结钢棒材总量的70%以上,由此可见,在特殊钢低端产品上我国具有明显优势。 在特殊钢产品结构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高端产品比重低,中端产品比重过高,低端产品比重也稍高。这种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有一定的关系,但总体上我国特殊钢现有产品结构,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每年进口高附加值特殊钢产品150-160万t,按此测算,我国特殊钢产品消费结构为高端产品占16%,中端产品

18、占59%,低端产品占25%,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特殊钢消费结构还会发生较大变化,总的趋势是高端产品的消费比重还要增加,我国特殊钢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应是增加高端产品的生产。 (二)我国特殊钢企业竞争力分析 对企业竞争力分析,目前国际、国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本研究报告借鉴了国际钢铁权威咨询机构美国“世界钢动态”(简称"WSD")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特殊钢产业的实际情况,做了局部调整。根据此评价体系,对我国部分特殊钢企业进行了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与世界主要特殊钢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我国27家特殊钢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 1、先进特殊钢企业:是

19、指定量评价结果总评价值大于100的企业,主要有兴澄特钢、五钢、太钢等,在此基础上推算浦东、钢研、钢管、钢管也属于这类企业。先进企业的特殊钢产品产量占特殊钢产业总产量的36.4%,具有较强竞争力。 2、中间特殊钢企业:是指定量评价结果总评价值在80-100的企业,有十多个企业,他们的产品产量占特殊钢产业总产量的46.1%,具有一定竞争力。 3、处于落后的特殊钢企业:是指定量评价结果总评价值小于80的企业,不到十家企业,他们的产品产量占特殊钢产业总产量的17.5%,竞争力较弱。 根据评价结果,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国特殊钢企业总体上具备一定市场竞争能力,但是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差距较大,如先进企

20、业吨钢产品销售利润率在15%以上,而落后企业基本为负数。 第二,国特殊钢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第三,国特殊钢企业普遍具有人力资源优势,但在退休工人遗留成本问题方面缺少竞争力。 第四,国特殊钢企业普遍在资本运作等方面缺乏竞争力。 第五,国特殊钢企业对获得低成本投资的能力普遍缺乏。 (三)我国特殊钢产业竞争力分析 我国特殊钢产业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发展,特别是近3-5年的围绕着特殊钢产业脱困进行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特殊钢产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总体竞争力已处于国际中游水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特殊钢产业的资源、产能都在加快向优势企业集

21、中,目前先进特殊钢企业的产量已占特殊钢产业总产量的36.4%,这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科研开发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2、我国特殊钢产业在中低端产品生产成本上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明显竞争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先进企业用电炉生产这类产品,成本具有竞争力,而且中间企业用电炉生产这类产品,成本也与发达国家大体相当。特别是我国一些企业用转炉生产这类特殊钢产品,成本比发达国家至少要低60美元/t,具有较强竞争优势。3、我国现在进行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特殊钢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如电力、运输行业打破垄断,有利于特殊钢成本的降低。随着钢铁积蓄量的增加,废钢产出也将有所增加,

22、有利于改善特殊钢企业原料供给。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技术进步等。我国特殊钢产业的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端产品的比例偏低,不适应国民国际平均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高端产品及部分中端产品,如冷轧不锈钢板、轴承钢、齿轮钢、模具钢等在实物质量上,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特殊钢产业和大多数特殊钢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表1 产品竞争力情况项目中国现状“十一五”中期目标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产品成本综合评价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产品成本高端产品:(以不锈钢、合金工具、高速钢等为代表)总体有差距:先进企业差距较小;一般

23、、落后企业差距大。我国6%;发达国家25%先进企业成本相当;一般、落后企业成本差距较大。竞争力较弱总体与国际平均先进水平相当,先进企业要进入国际领先行列。20%总体上有竞争力,先进企业有较强竞争力,中间企业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中端产品:(以轴承钢为代表)先进企业水平相当;一般、落后企业有差距我国64%;发达国家51%先进企业成本有竞争力;一般、落后企业成本有差距。竞争力相当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企业要进入国际领先行列。55%总体上有较强竞争力优势。低端产品:(以碳结钢等为代表)质量水平相当。我国29%;发达国家24%电炉成本相当;转炉成本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竞争力较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5

24、%总体上有绝对竞争力优势。综合评价高端产品有差距;中低产品大体相当。产品结构有较大差距。中低端产品有竞争力;高端产品竞争力弱。重点:加快中间企业的发展,扩大竞争优势;依托先进企业发展高端产品。达到国际水平结构合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上有较强竞争力。六、我国主要特钢企业简介(特钢集团包括大钢、特钢、北满特殊钢。)1、五钢宝钢集团五钢(前身第五钢铁厂) 创建于1958年,是专业开发、生产、销售特殊钢材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创建以来为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荣获“国家一级企业”和“国家质量管理奖”等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被冶金部誉为“特钢行业的排头兵”。1995年12月被市列为第

25、一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改制为沪昌钢铁。1996年公司吸收十钢、冷拉型钢厂组建为五钢(集团)。1998年11月,五钢公司正式加入宝钢集团,成为宝钢、上钢、梅钢联合成立后的宝钢集团部唯一的特钢企业。公司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基本形成以汽车用钢、轴承钢、不锈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及钛合金等为主导产品的特殊钢生产体系。产品有管、棒、丝、带、饼、环及异型材。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核电、汽车、机械、电子仪表和石油化工等行业。国市场以江、浙、沪为主,辐射东北、西北、华南及全国各地;国际市场已从东南亚扩大到中东地区、南亚、美国、澳洲及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五钢是国特钢行业唯一获SK

26、F无条件认可的轴承钢供应商,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向美国GE公司提供高温动力叶片用钢(GTD450/403Ni)许可的特钢企业。公司产品普优结合、以优为主、普钢为辅。应用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汽车、铁路、机械、石油、化工、电站等民用及军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市场占有率主要市场轴承钢1215万吨2025%产品质量居全国领先地位,是国合资、独资企业用轴承钢主要供应商。汽车铁路用钢20万吨10%主要为大众、通用等国主要汽车配件制造企业提供关键原材料.高温钛合金1000吨40%是国国防军工关键用材的主要生产及研发基地。工模具钢2.5万吨15%家用电器及建材市场。不锈钢(条型材)22.5万吨15%产品为棒材

27、及无缝不锈钢管,是航空、航天、舰船及“三化”用管的主要供应商。2、兴澄特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由泰富与江阴钢厂合资建立,1995年起公司进入了中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2002年名列第355位。现为我国特殊钢生产总量最大的重点特钢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企业,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公司拥有全线从国外引进的代表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短流程优特钢生产线,已成为生产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管坯钢、汽车用钢、锚链钢、军工钢、冷镦钢、结构钢等名优产品的国家大型特钢企业。全公司3000名员工,年产180万吨优特钢和180万吨优特钢材。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的产销量居国前列。3、太

28、钢钢铁(集团)(简称太钢),前身西北炼钢厂,始建于1934年,1996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是以生产板材为主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中国大陆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2002年末,太钢集团资产总额243.89亿元,具有年产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太钢拥有铁矿石等钢铁冶炼原料和耐火材料的采掘与加工、钢铁冶炼、钢铁材料压力加工、部分冶金设备与备品备件的制造、加工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太钢是我国最早研制和生产不锈钢的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钢瞄准国际水平,加快不锈钢发展步伐,到2002年底,完成不锈钢系统改造一期国债项目,形成年产100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进入世界不锈钢十强行列。太钢主要产品有不锈钢、冷

29、轧硅钢片(卷)、热连轧卷板等。不锈钢冷轧薄板系列产品历获“中国消费品市场深受欢迎百佳产品”、“国家质量金杯奖”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等多项荣誉。 2002年,不锈钢、高合金模具钢、纯铁、焊瓶钢、军工钢和气瓶钢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4、浦东宝钢集团浦东钢铁公司(原第三钢铁厂),始建于1913年。年产钢和钢材各达250万吨和200万吨,为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全国冶金行业的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公司能冶炼755个钢种,轧制1300多品种规格。主要产品有各类普碳、低合金、合金、不锈钢薄板、中板、宽厚板、各类低合金带肋钢筋和异型钢材以及大小型铸钢件和铸铁件。 炼钢系统设备处于国领先水

30、平。产品被广泛用于机械、造船、化工、煤矿、电力、建筑、汽车、航天等工业行业以及军工和出口,在国外享有盛誉。5、特钢特殊钢股份公司(原钢厂)始建于1937年,是我国大型特殊钢重点企业和军工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现隶属于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建国后,抚钢先后为我国冶炼出了第一炉不锈钢,第一炉超高强钢,第一炉高速钢,第一炉高温合金。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导弹、第一艘潜水艇和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国防工程提供了大批关键的特殊钢新型材料。现承担国家黑色冶金工业科研项目重点航天航空材料用量的50%以上。特殊钢股份是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部分改制的基础上,联合冶金工业部钢铁设计研究

31、总院、炭素股份、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第三冶金建设公司、电业局等共六家于1999年6月7日采取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不锈钢及温合金等特殊制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目前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具备年产特殊钢85万吨、特殊钢材65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6、大钢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钢)是国有特殊钢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现拥有全资子公司9家,控股子公司5家,资产的总额52亿元。大钢拥有电弧炉、LF、VOD(VD)、IF(VIF)、SRF炉等完善的冶炼装备;拥有从国外引进的当代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高精度合金钢棒线材连轧机,以及热处理精整深加工等生产线,组成

32、完整的生产体系。大钢可以完全按国际先进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其主要产品有不锈钢、轴承钢、合金弹簧钢、合金结构钢、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等型材(含银亮材)、线材、板材、带材、钢丝及双金属锯带和锯条。不锈钢大盘重线材、轴承钢大盘重线材、高级优质合金弹簧钢棒、线材和合金钢剥皮材已占居国市场主导地位,并大量顶替进口。先后有31项产品获得部、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其中国家金牌两项,银牌两项。不锈钢大盘重线材、轴承钢大盘重线材及合金工具钢、光亮材等产品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质量相当,自1997年以来,已有不锈钢大盘条和轴承钢大盘条等7项产品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7、冶钢集团

33、冶钢集团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之洞一八九零年创立的“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冶金企业之一,是国家确定的512户的重点国有企业之一、全国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国家一级计量单位,位于省市。目前,冶钢已建成生产主体设备从国外引进的炼钢、精炼、连铸、连轧、无缝钢管现代化新区,拥有国特钢系统最先进的技术装备,650连轧齿轮钢轴承钢棒材生产线、170中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线、半连轧弹簧扁钢生产线、高精度高表面质量银亮钢生产线等四条专用生产线。冶钢独特的铁水热装、大功率电弧炉初炼、精炼、大方坯连铸、铸坯红送连轧/半连轧的“一火成材”的特钢生产工艺路线,可生产以轴承钢、齿轮钢、弹

34、簧钢、工模具钢、无缝钢管为主导的800多个品种、1800多种规格的产品,具有年产150万吨铁、300万吨钢、280万吨钢材和40万吨钢管的能力。冶钢具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产品已外销美国、日本、西欧、东南亚的26个国家和地区8、长城特钢长城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名川投长钢集团公司,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重点特殊钢科研、生产基地和省大型骨干企业。2003年1月被国家经贸委批准实施债转股,同年4月更名为长城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长钢集团作为我国重点军工配套服务企业,重要的特殊钢科研、生产基地和省大型骨干企业,可生产350余个牌号的高级优质钢,已建成十八条先进的

35、产品(半成品)生产线,以锻、轧、挤、焊、拔、铸等齐全的加工方式,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为用户提供碳结、合结、碳工、合工、高工、模具、弹簧、轴承、不锈(包括耐热、耐蚀)、高温、低合金和工业纯铁等12大类的特殊钢和金属制品。品种有板、管、棒、线、带、丝、饼、环及异型材,规格达5000余个。截至2003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533072万元,资产负债率46.31;占地面积582万m2,其中生产用地489万m2;具备年产特殊钢65万吨、成品钢材70万吨的生产能力。曾列为国家512户重点企业,多次入选全国500家最大规模工业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公司下设五个全资子公司,两个控股子公司。其中,控股子

36、公司长城特殊钢股份于1994年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长钢集团拥有超高功率电炉、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VOD炉外精炼等多种冶炼设备和国独有的直径825初、精轧机、冶金行业唯一的3150t挤压机,亚洲唯一且具有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两管”冷轧管机组,可以生产“以产顶进”的“三化”、“两航”、“一核”、“一电”行业需要的高精度、高质量、高表面、难变型合金及不锈钢管。目前,长钢承担着28项国防军工新产品用材的研制任务;在国家“十五”军工新材料研制任务中,长钢承担了10个项目。9、特钢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特钢集团公司)是省大型冶金企业。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的特殊钢生产企业。2002年,实施"

37、;债转股"后,由华融、信达、西钢共同组建新公司。公司的前身是钢厂,1969年10月1日正式投产,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公司现有职工8074人,固定资产原值222278万元,占地面积3.06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年产优质钢50万吨,优质钢材4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轴承钢、弹簧钢、不锈钢等八大类特殊钢种的566个牌号,1442种规格的钢材,以及部分高温合金。公司先后进入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和512家重点企业行列,成为省支柱企业。10、北满特钢北满特殊钢股份是全国冶金行业最早的规化股份制企业之一,特钢行业的大型骨干

38、企业,是我国著名的轴承钢、冷拔材、合金钢锻件生产基地,国家重点扶持的512户大中型企业之一。公司拥有从国外引进的 45吨高功率电炉、3000吨快锻机、10吨电渣炉及双流水平连铸机等先进设备和140无缝钢管生产线,并有当代先进的检测设备,有较强的生产、试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可按用户需求生产碳结、合结、轴承等八大类700多个钢种的优质热轧材、退火材、冷拔材、锻件和热轧无缝管等。产品销往亚、非、欧、美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1、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攀钢集团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和钢铁厂进行联合重组设立的冶金工业企业,于2002年5月22日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占地6100亩,

39、在岗职工18640人,现有资产规模61.9亿元,注册资本15.6亿元,其中攀钢(集团)公司占83%,市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占17%。200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7亿元,利润1.54亿元。公司是目前国品种规格最齐、生产规模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之一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建筑用钢材生产企业,国家500家大型企业之一。经营围涵盖无缝钢管、棒线材等冶金产品生产、销售、冶金设备设计、制造和房地产开发、汽车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公司是国家无缝钢管开发研究基地,并于1994年通过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石油套管1990年在国首家通过美国石油学会API认证,船管获挪威船级社(DN

40、V)、德国船级社(GL)、英国船级社(LR)、中国船级社(CCS)等的工厂认可,建筑钢材获“冶金部实物质量金杯奖”。公司主要产品有191个钢种、7746个规格的各种碳素、合金、不锈耐热无缝钢管(管件)及15个品种,45个规格的热轧带肋钢筋、圆盘条、圆钢和金属制品。公司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地质、煤炭、化工、电力、冶金、航空、船舶、交通、建筑、军工等领域。12、钢管钢管公司是具有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特大型冶金企业,是当今世界冶金先进技术装备的集合,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套管基地。整个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炼钢、轧管和管加工,实现了短流程、快节奏、高质量的生产过程。钢管公司年产无缝钢管5

41、0万吨,其中石油套管35万吨,主要产品品种除石油套管之外,还包括管线管、高压锅炉成品库管、中低压锅炉管、石油裂化管、高压化肥管、气瓶管、蓄能器管、液压支架管、流体输送管、结构管等。钢管公司先后取得了美国石油协会API会标使用权,国家高、中低压锅炉和生产许可证,通过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中国船级社、德意志劳埃德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挪威船级社的工厂认可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钢管公司的产品现已在国24个油田和其他行业使用,部分产品还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七、汽车用钢市场潜力分析目前,全球粗钢产量已突破8亿吨,汽车制造业在全球所消费的钢材已超过1亿吨,再加上生产汽车部件

42、所消费的钢材,全球每年仅汽车行业消费的钢材就折合粗钢约1.5亿吨。 汽车用钢主要由板材和特殊钢材构成,具有高强度、薄规格和耐腐蚀的特点,生产技术水平高,属于高附加值产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用钢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04年汽车用钢量将达到956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达32。目前我国汽车用钢的进口依存度较大,但随着国汽车用钢生产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汽车用钢的国产化率将大幅提高。(一)汽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汽车用钢主要由板材和优质钢材(特殊钢材)构成,其中薄钢板占的比例约为42,优质钢材约占钢材用量的30。一般来说一辆小轿车所用材料中钢材约占70,其中板材约占钢材消耗的75

43、,而薄板的用量几乎占到了轿车用钢的50左右。1、产品附加值高与普通钢材如建筑用钢材相比,汽车用钢属于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含量高。随着汽车产品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用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首先,为了减轻汽车产品自重,节省材料,降低燃油的消耗,降低成本,并且提高安全标准,就必须使用高强度和薄规格的钢材。其次,为了提高汽车产品的防腐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就必须改善汽车外板的表面处理技术,如采用镀锌板或合金镀锌板。(2)生产设备先进、生产工艺水平高。汽车用钢的生产要求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因此投资规模比较大,而且从投资建设到建成投产,到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一般需要5年左右的

44、时间。在生产流程上,以汽车用镀锌板为例,首先需要将钢水通过板坯连铸技术制成板坯,然后经过从板坯热轧冷轧涂镀一整套生产工序生产出镀锌板。而普通钢材的生产仅仅需要通过连铸技术将钢水制成钢坯,然后就可以轧制出各种不同用途的钢材。另外,由于对生产工艺的要求高。因此在生产人员的层次和结构的设置上也有较高要求。2、增长空间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用钢占钢材总需求量的比重偏低,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在发达国家,汽车用钢占钢材总需求量的10以上。以亚洲主要的汽车钢板生产国家日本为例,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是日本国钢铁消费的最大客户之一,2001财年度(2001.42002.3)的市场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国汽车制造业

45、所订购的钢板和各种钢材多达940万吨,占日本国钢铁产品消费总量的18。而近几年我国汽车用钢的增长率虽然一直高过钢材表观消费量的增长率,但汽车用钢占钢材总需求量的比重一直没有超过3。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汽车用钢市场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3、需求拉动效应显著汽车用钢市场的需求方为汽车工业,而汽车工业的增长潜力对汽车用钢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出现了超乎寻常的高速增长,汽车保有总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普及率(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跟其他国家相比还非常低。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存在着全球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汽车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04年,汽车销售量将达到569.1万辆,年均增长率达38。基于以上分析,我国汽车用钢的消费量将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04年汽车用钢量将达到956万吨左右,到2010年汽车用钢量将达到1187万吨左右。预测假设:1假定汽车单耗不变;2忽略汽车改装消耗的钢材以及生产过程中钢材的损耗。(二)国产化率将逐步提高从目前我国汽车用钢的供给来看,汽车所用三分之一钢板和优质钢材需进口。国产轿车用钢板市场占有率仅有一半。在轿车用钢板中,3540冷板需要进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