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_第1页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_第2页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_第3页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_第4页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高龙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摘要:本文利用2014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6岁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的调查数据库所获数据,对16周岁及以上中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研究。报告发现2014年中国有41.3%的城乡居民至少参加过一次以上体育锻炼,有34.4%的城乡居民平均每月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有8.9%的城乡居民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等有价值的结论。关键词:我国;居民;体育锻炼;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16周岁及以上中国城乡居民(不含在读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全国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处

2、理和分析。除非特别指明,本文所提及的体育锻炼行为均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包括徒手或器械),以强身健体、调节精神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活动。2主要研究结论2.1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 2014年中国有41.3%的城乡居民至少参加过一次以上体育锻炼,有34.4%的城乡居民平均每月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其中,男女分别有46.5%和36.0%;城乡居民分别有58.2%和25.8%全年至少参加过一次以上体育锻炼(表1)。不同年龄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16-19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3.6%, 70岁以上人群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最低,为2

3、8.7%,但60-69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意外上升至42.4% (图1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分别是:研究生及以上71.4%,大学(含大专) 73.2%,高中(中专)63.8%,初中41%,小学(含私塾) 23.0%,文盲或识字不多16.0%。从事不同职业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分别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78.3%,专业技术人员69.7%,办事人员72.6%,商业服务人员47.5%,农林牧渔水利人员19.9%,生产运输操作人员41.1%,无职业41.3%,其他36.6%。图1 中国不同性别、城乡居民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分布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有明

4、显差异,其中20-29岁年龄组锻炼率城乡差异最小(表2), 50-6岁年龄组锻炼率城乡差异最大,这为我们努力缩小体育锻炼城乡差异提供了方向。图2 2014年中国城乡各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2.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结构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简称“经常锻炼”)。按此标准统计, 2014年中国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中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的人数,占全国16周岁及以上总人口的8.9%,低于全国比例:男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是9.1%,女性是8.7%。年轻人“经常锻炼”

5、的人数比例较低, 20-29岁年龄组人数比例为5.5%, 16-19岁和30-39岁年龄组也仅为6.1%,而中老年人“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高, 60-69岁年龄组达到14.4%。在16-69岁年龄段,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步上升的趋势。(图2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中“经常锻炼”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13.4%,高中(中专) 14.4%,初中8.3%,小学及以下5.1%。从事不同职业人群“经常锻炼”的比例分别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3.0%,专业技术人员12.3%,办事人员16.0%,商业服务人员5.4%,农林牧渔水利人员0.6%,生产运输操作人员6.0%,无职业人员1

6、3.5%,其他人员5.1%。从城镇和乡村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来看,城镇居民有15.3%达到“经常锻炼”的标准,乡村居民为3.0%,我省城镇居民“经常锻炼率”比乡村居民高出12.3个百分点,并且比全国城乡差异值高出近3个百分点,城乡差异相对较大。城镇居民随年龄增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呈明显升高趋势,而乡村居民除了50-59岁年龄组突然下降至0.9%以外,其他年龄组间相差不大(表2)。2.3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2.3.1体育锻炼的频度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每周锻炼3-4次”的人群比例最低,中国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的人群比例低于全国近6个百分点,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足1次

7、及以下的人群比例则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表现出锻炼人群尚不稳定的特点(表3)。图3 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分布 从年龄分布来看,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低,如16-29岁年龄段,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低于2次(含2次)的人数比例达85.1%;而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高,如60岁以上人群每周参加5次及以上频度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近50%。2.3.2体育锻炼的时间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0.1%;其次为“不足30分钟”,为24.5%;有25.4%的人体育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

8、育锻炼的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比例均最高。50岁以后,各年龄组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延长,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规律(图3略)。体育锻炼的强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以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4.9%;其次为小强度,为24.1%;还有21.0%的人体育锻炼时强度较大。从年龄分布来看,随年龄增大在体育锻炼时采用小强度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由16-19岁年龄组的15.9%,增加到70岁以上的38.0%;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各年龄组基本相同;而参加体育锻炼时采用大强度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大逐步下降,由16-19岁年龄组的37.3%,下降到7岁以上的10.

9、0% (图4略)。体育锻炼的项目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健身走”、“跑步”作为主要锻炼项目的回答比例最高,占总回答数的77.8%(表4),其他依次为“登山(33.7%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19.4% )”,“篮、排、足球(19.3% )”,“骑车(12.4% )”,“游泳(10.7% )”,“舞蹈(7.3% )”,“力量训练(7.0% )”,“健身操(6.3% )”,“健身路径、户外健身器械(6.2% )”,“跳绳、踢毽(4.2% )”,“武术(3.9% )”,“气功(0.8% )”,等。从年龄分布来看, 16-19岁人群主要参加的锻炼项目是:球类( 53.4% )、跑步( 47

10、.7% )、乒羽网球(24.7% )和健身走(12.6% ); 50岁以后人群主要是“健身走”,占各年龄组比例在69.6% -86.5%范围之间。体育锻炼的场所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公路及街道旁(31.2% )”和“公园(30.2% )”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表5),其他依次为“自然区域(24.6% )”、“自家庭院或室内(28.7% )”、“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23.4% )”、“住宅小区空地(22.2% )”、“公共体育场馆(20.2% )”、“广场(13.3% )”、“其他(6.7% )”及“健身会所(5.4% )”。中国居民体育锻炼时更多选择在室外环境进行,突出中国

11、自然环境优势。图4 2014年中国不同年龄组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的人数比例图5 2014年中国城乡选择不同体育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 40岁以下的年龄人群主要在单位、住宅小区以及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随年龄增大在公路旁、住宅小区空地和公园锻炼的人数比例升高,在“自家庭院或室内”进行锻炼的各年龄人数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而到“公共体育场馆”的人数比例明显降低。城镇居民在单位、社区、公共体育场馆以及健身会所等公共体育场所中进行锻炼的人数高于乡村居民(表5),其中在“公园”中进行锻炼的差异最大(为15.1个百分点)。除了江河湖畔外,在街头巷尾、公路旁和自家庭院及室内等自然区域和没有财政投入的空地上进行锻炼的

12、则是乡村比城镇高,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在“自家庭院或室内”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高17.6个百分点。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7.1%的人选择离住宅地或单位在1000米以内的锻炼场所进行锻炼,选择距离在1000米-2000米以内的为26.7%,选择距离在2000米-3000米以内的为13.0%,选择距离在3000米及以上的为13.2%。这反映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时呈现出“就近”的特点。但距离超过2000米后,锻炼者对距离的选择无明显差异(图5略)。2.3.6体育锻炼的形式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52.0%

13、;其次是“与家人在一起(22.5% )”和“独自(24.8% )”进行锻炼(图6略)。随年龄增大以“独自”的形式进行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渐提高,如“独自”锻炼的比例由16 -19岁年龄组的9.5%,提高到70岁以上组的44.0%。而以“与朋友、同事一起”的形式进行锻炼的比例由16-19岁组的81.8%,下降到70岁以上组的32.0%。40-49岁年龄组以“与家人在一起”形式进行锻炼的比例最高(32.5% ), 16-19岁年龄组以该形式进行锻炼的比例最低,为6.8%。2.4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2.4.1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体力活动(62.0% ),防

14、病治病(45.0% )和消遣娱乐(43.9% )。其他依次是:减压、放松(32.1% ),社交(12.2% ),健美(11.7% ),提高运动技巧(11.2% ),减肥(9.9% )等,见表6。图6 2014年不同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大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逐渐提高,由16 -19岁年龄组的25.8%,提高到70岁以上组的78.6%;而以消遣娱乐为目的人数比例由16-19岁组的59.6%,下降到70岁以上组的36.4%。但以“增强体力活动”为目的的人数比例在各年龄组基本一致,稳定在54.5% -66.3%之间。接受体育锻炼的指导 锻炼人群有28.2%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指

15、导,其中接受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的人数比例最多,为14.1%;其次为其他人员(4.3% )、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各占3.9% )等,所占比例在13.2%左右。还有2.0%的人依照参考资料进行体育锻炼(图7略)。接受体育锻炼指导者的年龄分布特点是,青少年人群接受指导的较多,中老年人接受指导的较少。16-19岁年龄组有54.1%接受指导(其中有45.9%接受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 4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接受指导的人数比例则明显低于青年人群。获得运动技能的途径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3.2%的人通过自学掌握运动技能。在学校里获得运动技能的有32.2%,“其他”途径和参加“社会

16、短训”的分别为8.7%和4.5%。此外,1.4%的人是因“从事过专业训练”获得(图8略)。从年龄分布来看, 39岁以下的人群更多的是在学校里获得运动技能,而40岁以上的人群则主要是通过自学和其他方式获得运动技能。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 调查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是“工作忙、没时间”,占38.9%;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32.7% )”和“没兴趣(24.6% )”、“家务忙、没时间(23.8% )”。在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参加锻炼所需的条件依次是“有时间”,其他依次是:“有场地器材”、“有同伴”、“有经费”、“无需特别条件”、“有指导”、“克服惰性”(表7)。“缺

17、乏时间”和“缺乏场地设施”,仍然是当前妨碍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图7 2014中国不同城乡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所需体育锻炼条件的人数比例2.5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 有71.0%的人有过体育锻炼消费,全年人均消费水平达613元(表8),近半数居民消费等级在100-499元(表9)。从消费总额看,购买运动服装鞋帽总金额最高,其他依次是购买体育器材,支付体育锻炼场馆费用,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观看体育比赛费用和其他消费等(表8)。从消费人数看,锻炼人群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67.3%;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28.8% )、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9.0% )、支付参加体育

18、锻炼的场馆费用(8.2% ),以及观看体育比赛旨骼(2.0% )和其它(0.9% )等图82014年中国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不同项目消费分布图9 2014中国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不同消费等级比例分布3结论3.12014年中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样本中有41.3%人群参加过体育锻炼,不同年龄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一般来说,男性锻炼率高于女性,教育程度高群体锻炼率高于教育程度低群体,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职业人群锻炼率明显高于农业生产人员等职业人群;全国城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差异明显,其中50-69岁年龄组锻炼率城乡差异最大。3.2中国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中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的人数,占全国16周岁及以上总人口的8.9%;随年龄增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表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不同性别人群“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差异不大,但城乡差异相对较大。3.3城乡居民锻炼者一般以每周锻炼1-2次、平均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中等强度为主体锻炼方式,一般来说,比起年轻群体,年长群体的锻炼次数更多,锻炼时间更长,锻炼强度更小。3.4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健身走”、 “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