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海南生物试卷解析与分析_第1页
2011海南生物试卷解析与分析_第2页
2011海南生物试卷解析与分析_第3页
2011海南生物试卷解析与分析_第4页
2011海南生物试卷解析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海南试卷解析与分析本套试卷覆盖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酶、细胞代谢、脊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基因表达、生物进化、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和群落、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基因过程等考点。与2009和2010年试题相比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相同,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第1、2、10、12、14、19、20、24、28题,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基本方法的你还嫩运用,实验题目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纵观全卷,本试卷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图表和图像,重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2011年海南试卷对选

2、修题目的设置以教材为蓝本,适当地进行延伸和拓展,体现当今新课程高考的特点。一、选择题1.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解析:CO2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点评:教材中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例子有:1.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2白细胞吞噬细菌;3.胞吐和胞吞;4.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5.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6.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7.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变形8.人-鼠细胞的杂

3、交试验;9.变形虫的切割试验;10.质壁分离和复原试验.2.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代谢和群体生长。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经自由扩散运输到细胞外,所以B错误。点评: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即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在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中,有一个大型的液泡,其内含有一些水解酶等物质。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有性繁殖和无

4、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酵母菌从同化作用的角度来看,酵母菌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它们的碳源主要来自有机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有机物对酵母菌来说既是碳源也是能源。酵母菌大多数是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即腐生。从异化作用的角度来看,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即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将糖类物质分解成CO2和H2O(式1),释放大量能量,供本身活动所需,并繁殖大量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式2),释放少量能量。呼吸过程释放的CO2是发面的基础。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

5、CO2+能量.3.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解析: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减弱,利于贮藏,A错;破伤风杆菌为严格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C错;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错。点评:熟悉常见生产操作依据的生物学原理,(1)蔬菜水果的保鲜要求低氧(5%)、低水和低温(0-4)。(2)低氧并不是“无氧”,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厌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更多。(3)低温但不“零下低温”,低温以不

6、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4.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和或过程和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和C.动物细胞内,过程比过程释放的能量多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产生H,过程消耗H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析:过程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能进行过程和,苹果果实能进行过程和,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C正确。真核细胞内,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B错误。点评:首先识别图中各个过程,然后联系课本知识,有氧呼吸中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HO中的氧全部来

7、自于O2。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共同的产物是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然后逐项分析,作出判断。5.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酶的作用特点以及识图能力。解析:酶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效率高,反应物浓度能在短时间降到很低。点评:凡坐标曲线都离不开点和线,因此“识标、明点、述线”是解决此类题目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8、识标是基础。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仔细识别坐标图中纵坐标、横坐标所表达的变量,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纵、横坐标的联系有的比较明确,有的则比较隐蔽,需首先利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联想、推理,找到纵、横坐标联系的“桥梁”,然后通过此“桥梁”将二者挂起钩来,才能真正找到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坐标上的曲线,实际上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只有搞清楚图像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才能正确地分析,解答所给问题。6.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C.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

9、运输进入红细胞D.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答案:C命题立意:解析: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故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疾病;血浆中的氧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所以C错误。点评:红细胞相关知识总结:形态: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功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结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线粒体等细胞器,这一点与一般的真核细胞明显不同。没有细胞核是一种特化现象,使得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增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运输氧气,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协

10、助扩散。人红细胞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而Na +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贫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缺铁会导致缺铁型贫血。分裂:红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幼嫩的红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成熟的红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呼吸类型:虽然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分子上结合着有氧气,但由于没有线粒体,所以成熟的红细胞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制备细胞膜: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所以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他的膜结构,制备细胞膜时常用成熟的红细胞作材料。蛋白质鉴定实验:成熟的红细胞中虽然含有大量血红蛋白,但由于血红蛋白是红色的,所以

11、不适合用血红蛋白作蛋白质鉴定实验得材料。7.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下丘脑的功能。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所以D是错误的。点评:高中教材上下丘脑的功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分泌促释放激素通过垂体对相关内分泌腺的分泌进行调节。8.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

12、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兴奋过程的实质。解析: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实质是Na+内流,即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点评: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外流的结果,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可巧记为:内涵丰富(负),外树正气(内负外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间的传递特点可巧记为:内正外负电流显,双向推进快速传;突触传递单且慢,点化化电忙转换。9.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

13、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非条件反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解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A错;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B错;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点评:根据英文单词巧记大脑皮层言语区。W区(write区)、V区(visual区)、S区(speak区)、H区(hear区)。10.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B.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C.通过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14、D.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噬菌体的组成、蓝藻的结构、诱变育种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解析: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点评:虽然考查了四个知识点,但都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因此,复习时的题海战术没有必要。11.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答案:B命题

15、立意:考查基因对性状控制。解析: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野生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野生型株代谢需要的氨基酸甲自身可以合成,A对B错;该突变株可能因射线照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导致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C、D对。点评:侧重于能力考查。在基本培养基上能不能生长是大肠杆菌的性状之一,形状有遗传物质控制,射线照射后,性状发生改变,推知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见解答本题时,要求能从题干中提炼有效信息,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12.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16、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功能,液泡的成分。解析:叶片呈红色是由于叶肉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大量红色的色素,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故A、D错,C正确。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B错。点评: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尖细胞、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并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具有叶绿体,如蓝藻。13.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

17、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器官对同浓度生长素反应敏感程度不同。解析: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故胚芽鞘向右侧弯曲;幼根对生长素反应比芽敏感,促进

18、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对根起抑制作用,故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从形态学上端(近尖端)向下运输,为极性运输。点评:要求熟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芽对生长素敏感程度的差别,正确区分根、胚芽鞘的形态学上、下端。14.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酶的作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解析:酶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A错;酶所处的环境的pH、温度等的改变可能导致酶活性的降低,B错;酶分子可重复多次催化反应,D错。点评

19、:以核心概念等为线索,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总结,有利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15.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RNA的功能、RNA的合成场所、转录和翻译(密码子与tRNA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等。解析:真核细胞内mRNA在细胞核内经转录过程合成。点评:RNA具有多种功能:催化(少数RNA)、遗传物质(RNA病毒)、翻译的模板(mRNA)、转运氨基酸(tRNA)、组成核

20、糖体(rRNA)。密码子有64种,tRNA有61种,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不同tRNA转运。16.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病毒的结构与分类。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DNA或RNA也携带遗传信息,A错;遗传信息贮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C错;SARS病毒只含RNA,D错。点评:生物中的核酸种类、碱

21、基种类、核苷酸种类分析1.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2.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3. 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4.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碱基种类为4种;核苷酸种类为4种。17.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32 B.1/16 C.1/8 D.1/4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计算。解析:DDdd,子代肯定是杂合子,因此题意可简单化为求“AaBBCcE

22、eAaBbCCEe产生的子代中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1/21/21/21/2=1/16。点评:“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看似很复杂,其实是命题者使的障眼法,不过此时需要冷静分析,掌握其规律: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数的乘积。子代基因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体基因型中每对基因型出现概率的乘积。18.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A.红花亲本

23、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解析:孟德尔遗传方式是颗粒式遗传,认为遗传因子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A项只能否定融合遗传方式,B项支持融合遗传方式,D项既不支持颗粒式遗传,也不会支持融合遗传方式。点评:教材中实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如细胞膜的研究历程;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绿色植物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有机物的积累和气体释放;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转

24、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复习时不可忽视。19.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A、B、C三项中,基因数量改变,基因种类不变。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点评: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进而导致基因种类增加。基因重组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只会导致基因数量或基因排列顺序的变

25、化。20.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答案:B命题立意:考查生物进化的实质、共同进化等。解析:低营养级的生物的灭绝导致高营养级的生物的灭绝,反之不然,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错误;甲、乙两物种在进化,而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点评:甲、乙两种动物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26、,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21.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所以A正确;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但营养级的高低与个体的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C、D错;捕食者的气味等信息有利于被捕食者躲避,对捕食者是不利的,B错。

27、点评:虎、豹、狮等大型肉食动物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鉴于此,本题易错选C。22.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A. 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答案:D命题立意:综合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解析:同一林区,灰椋鸟数量大量增加,农林害虫

28、数量会减少,但由于受食物农林害虫数量的限制,灰椋鸟种内竞争会增强,A、C错;不同鸟类生活习性不同,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鸟的种类会减少,B错。植物种类由于清除而减少,鸟类减少,必然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点评:学会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3.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C范围内

29、,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的概念,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种群密度下降,企鹅种群因食物不足,种群密度随之下降,A正确;群落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总和,C正确;-2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提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点评:混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可能导致错误解答本题,种群是生活某一特定区域的一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强调地点的同时必须强调为同一个种;群落是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的所有生物,也就包含了这个地方的所有种群。24.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

30、述,错误的是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解析:围湖造田活动是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随着群落的演替,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其物种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初生演替之初没有生命,所以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块;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点评:对相近或相对概念的比较,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其演替类型比较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的

31、植被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5. 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 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C. 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D.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DNA复制的条件、场所和时期,以及逆转录过程。解析:DNA的复制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能量;在逆转录过程中RNA可以作为模板,以4中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分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故D错。点评:考基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课本知识。

32、本题易错选B,这是解题时急于求成造成的,若耐心的读到D选项,就会想到逆转录时,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第卷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第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0题和第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4题,共35分)26. (8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回答问题: (

33、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_.(2)从理论上讲,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大、小),原因是_;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 (大、小),原因是_。26. 【答案】(1)探究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小,Ba(OH)2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大, A未密封可以从外界补充CO2【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属于考纲的实验探究能力层次。【解析】分析三组实验变量,A组不密封,空气流通,B组加入Ba(OH)2吸收幼苗呼吸产生的CO2,装置中缺少CO2,C组密封,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缺少足够的CO2,故该实

34、验的变量是CO2的含量,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O2浓度是光合作用的因素。由于B组装置中CO2的被Ba(OH)2吸收,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C组可以利用自身产生的CO2进行光合作用,故A组生长量比C组小;A组空气流通,幼苗光合作用强于C组,故幼苗生长量大于C组。27. (7分)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肾小管及相关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

35、(2) 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需要_的参与。(3) 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27.【答案】(1)高于(2)主动运输 载体和能量 (3)渗透作用 排出葡萄糖时要带走部分水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肾小管对水分和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应用能力。【解析】(1)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葡萄糖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应该高于组织液。(2)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进行重吸收形成终尿,终尿中葡萄糖含量很少,故葡萄糖才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的协助。

36、(3)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后使细胞内浓度增大,从而发生渗透吸水,若原尿中葡萄糖为被完全重吸收,而被排出时需要带走部分水分,从而使尿量增加。28.(8分)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1) 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2) 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增强、不变、减弱)。(

37、3) 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答案】(1)4 第三、四营养级 捕食和竞争 寄生(2)小于 增强 (3)分解者 不能【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解析】(1)分析食物网图可知,从植物到鹰有4条食物链,其中鹰分别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人与兔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由题意,鼠疫杆菌可通过跳蚤传播,使人感染鼠疫,可判断鼠疫杆菌与人是寄生关系。(2)跳蚤与鼠是寄生关系,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鼠个体的死亡。大量捕杀鼬后,鼠的天敌减少,使鼠数量增加,种内竞争

38、加剧。(3)蘑菇为腐生,属于分解者,其体内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规律总结】29.(12分)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1) 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X,Y,常)染色体上。(2) II-2的基因型为_,III-3的基因型为_。(3) 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4) 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

39、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5) 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29.【答案】(1)常 X (2)AaXBXb、AAXBXb或AaXBXb (3)1/24 (4)1/8(5)3/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和遗传概率的计算。【解析】由-3和-4正常(-4不携带乙致病基因),但生育患病儿子,可以得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2和-3表现正常但生育患病孩子,可得出两者基因型分别为AaXBXb、1/3AAXBXb或2/3AaXBXb。-4基因型为AaXBY,III-3和III-4生育同患甲、乙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2/31/41/4=1/24。由III-3和III-4基因型可得出IV-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是AaXBXb 的概率为3/10。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患乙遗传病男孩,只考虑乙病即可,则IV-1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正常男性为XBY,生育患乙病男孩概率为1/21/4=1/8。【技巧点拨】解遗传系谱图类题的“四步法”:第一步,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第二步,判断显隐性;第三步,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第四步,推断基因型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