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球实验活动_第1页
行星地球实验活动_第2页
行星地球实验活动_第3页
行星地球实验活动_第4页
行星地球实验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行星地球实验1 演示昼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演示昼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实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理解昼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的现象实验准备:1、一只不透明的小球,如小地球仪、乒乓球等; 2、一只发光的灯泡(220V,25W); 3、安全电源。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科技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均可以)要求:具备遮光窗帘,利于暗室实验演示即可。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将发光的灯泡对着不透明的小球(小地球仪),可见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 用笔画出亮半球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将小地球仪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则可见亮半球与暗半球在不断更替。 绘制

2、实验示意图,完成实验报告册。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一章 行星地球实验2 教具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教具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实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实验准备:教师自制教具“恒星日与太阳日区别演示仪”实验环境:教室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教师课前制作教学演示仪器“恒星日与太阳日区别演示仪”;教具制作流程:寻找长1米,宽0.5米的纸板(木板)一块,并用白纸裱糊,使其整洁美观。在纸板上方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将一个代表地球的圆形吹塑片用象征光线的红绳固定,在吹塑片和绳的

3、焦点上做记号P。用黄色吹塑纸制作同一恒星三个,并固定在白纸板上方。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一章 行星地球实验3 测量当地的经度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测量当地的经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实验准备:1、秒表若干; 2、直杆若干; 3、测量尺若干;实验环境:室外阳光充足的开阔空地要求: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用秒表设定北京时间; 找一块平地,在地中间立一直竿,用水平尺,使直竿与水平面垂直; 观测太阳光照射出直竿的影长最短时,即当地地方时12时

4、,记录秒表时间(北京时间); 计算时差,得出经度数,从而得出当地经度; 做好实验记录、总结与体会。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一章 行星地球实验4 测量当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测量当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地球运动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实验准备:1、记录所用的纸、笔、手表和卷尺; 2、高度一定的直竿; 3、学生用计算器。实验环境:室外开阔处要求:晴天,正午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利用卷尺测量直竿的高度H,并做好记录; 小组利用经度算出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 小组测量当日正午时刻的直

5、竿长度L,并做好记录; 小组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数学简图,并利用数学公式tana=HL计算出结果; 完成实验报告册。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一章 行星地球实验5 测量当地的纬度 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测量当地的纬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地球运动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实验准备:1、记录所用的纸、笔和卷尺; 2、高度一定的直竿; 3、学生用计算器。实验环境:室外开阔处要求:晴天,正午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轨迹计算出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找一块平地,在中间立一直竿。利用水平仪,使直竿与水平地面垂直;

6、 观测一天之中直竿的影长,取其最短的影长,即当地正午直竿的影长,用皮尺量出此时影长的长度; 利用测量得出的数据按照公式计算出纬度的大小; 为使计算出的纬度比较精确,应多测几组,取其平均值; 做好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册的填写。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实验6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转 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转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地球运动影响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实验准备:1、记录所用的纸、笔; 2、地球仪若干,红蓝墨水各一瓶;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科技实验室或物理

7、实验室)要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并描述墨水流淌痕迹偏转的方向;.再次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2、3步骤,但旋转方向与2相反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实验7 季风成因的实验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季风成因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季风形成的原理和规律。实验准备:1、器材准备:两根香、电炉(1000W)、一面盆冰块 2、实验记录所用笔、纸。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科技实验室或物理实验室)要

8、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关闭门窗(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点燃两根香,使香的烟垂直向上。.在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只1000W电炉、一面盆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实验8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验准备:1、器材准备:两个瓶子(期中一个装满二氧化碳)、温度计3支。 2、实验记录所用笔、纸。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科技

9、实验室或物理实验室)要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在室外放两个瓶子,一个是空瓶,一个里面装有二氧化碳气体。两个瓶中各插一支温度计,此外再在露天放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三支温度计的数据状况。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实验9 热力环流形成的实验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热力环流形成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热力环流的形成。实验准备:1、器材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2、实验记录所用笔、纸。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科技实验

10、室或物理实验室)要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如何飘动。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实验10 水循环实验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水循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环节。实验准备:实验器材: 玻璃缸、沙子、水、塑料纸、培养皿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科技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均可以)要求:六

11、人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在玻璃缸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部,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培养皿放入盆中。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玻璃缸口,并把一块小石头压在塑料纸上;小石头放在培养皿的正上方。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实验11比较说明海洋与陆地气温日差的大小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比较说明海洋与陆地气温日差的大小实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比较说明海洋与陆地气温日差的大小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水、沙子、烧杯(2个)、温度计(2支)、带架子的铁架台、大功率白炽灯、手表、纸笔

12、等文具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 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在室内把装有相同体积水和沙子的两个烧杯放在铁架台两侧,把温度计分别插入水和沙子中,并用夹子固定。. 用大功率白炽灯对水和沙子同事加热到相同温度,并记录此温度。.把步骤1的装置移到室外阳光下,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把步骤1的装置移回室内,观察降温过程,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把记录的温度转绘成曲线图,比较水和沙子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从而得出结论。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实验12制作自流井模型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13、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制作自流井模型实验目的:通过制作自流井模型理解地下承压水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长方形盘子、黏土、湿沙、漏斗、短吸管、水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要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 在长方形盘子的底部铺上一层黏土,使一端较高。在黏土上面铺上4cm湿沙。在湿沙上面放一薄层黏土,注意使它紧紧封住盘子的各边。把漏斗插入较高端,使其底部到达湿沙层。在较低端插入一根短吸管,也使其底部到达湿沙层。向漏斗中缓缓加水,并注意观察吸管中水位高度;不断改变吸管的长度,观察气其变化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三章 地球上

14、的水实验13密度流的形成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密度流的形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地密度流的形成原理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一个玻璃水槽,且水槽中间有隔板,隔板上下有二个小洞。水和有颜色且不溶于水的油若干。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要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在水槽中间插入隔板; 将隔板上下二个小洞密封; 在隔板两侧分别加入水和油,要求水和油的深度一样; 演示,将小洞打开; 观测水和油的流动;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实验14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实验时间:_ 年 _月_

15、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实验目的:通过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来区分三大类岩石并探究其成因。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样品、小刀、放大镜、瓷片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科技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均可以)要求:六人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观察岩石的颜色。. 根据岩石的外貌特征鉴定岩石的构造。. 观察和鉴定岩石的基本成分和特征。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实验15“沉积物分选”的实验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沉积物分选”的实验实

16、验目的:通过“沉积物分选”的实验明确沉积物在地球表面堆积的规律。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碎石、粗砂和黏土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 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将同样比例的碎石、粗砂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直玻璃瓶中(不超过容量的一半)。. 将玻璃瓶用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振荡,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观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顺序。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实验16“外力作用”:风的侵蚀、搬运作用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外力作用”:风的侵蚀、搬运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外力作用”:风

17、的侵蚀、搬运作用等试验理解外力作用对地球表面地表形态的塑造。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五个平底盘(装满泥土、细沙、砾石、和沙混合物、湿沙、湿泥)、电风扇、铅笔。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要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准备五个平底盘,盘中分别装满泥土、细沙、砾石、和沙的混合物、湿沙、湿泥。.用电风扇对着每一个盘子吹风,出风口与每个盘子的距离要相等。.改变角度再吹。.在每个盘中放一支铅笔等障碍物,再观察对这些物质的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实验17水土流失实验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18、水土流失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两个木盒、泥土、杂草、装满水的洒水壶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要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自制两个木盒,两个都放满泥土,一个种上杂草,一个什么也不种。.放置在开阔的地方并与地面成30°。.当杂草长好后,用浇花的洒水壶模仿下雨,将水淋到两个木盒上,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将流出的水收集到水桶中,经过沉淀计算含沙量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体会:教师评语与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实验18 模拟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形成实验时间:_ 年 _月_ _日 星期_ _实验地点:实验名称: 模拟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形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确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形成原理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板。提前制作好岩层模型,分色标号。实验环境:地理实验室要求:六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理论:实验步骤: 将制作好的岩层模型给水平方向的力,注意观察岩石变形形成的褶曲。 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示意图,并判读向斜与背斜构造。 将制作好的岩层模型给垂直方向上的力,注意观察断层的形成。 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