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学案_第1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学案_第2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学案_第3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学案_第4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季氏将伐颛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疏通文意,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弄清思路,理解课文。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目标重点难点阐述孔子的主张。文言多义词与句式辨识。第一课时一文学知识简介本文选自论语 季氏。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论语 的内容不仅反映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当时社会的社会风貌,还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艺等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他认为应该“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论语 语言简朴,生动、通俗、深刻,具有格言特。论

2、语 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的许多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人有“半部论语 治天下”之说。由此可见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二正文全解第一:疏通课文(一)初读 1正音:颛臾()稷()兕()椟()与()冉()柙()费()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人物的语气。(二)释读(解释加点字,并解决文段后的题目)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翻译句子:无乃尔是过与?_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_思考:对于季氏将伐颛

3、臾这一消息,孔子的反应是什么?理由是什么?_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翻译句子: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_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_思考:冉有的托词是什么,孔子引用那些话,引用那些比喻反驳冉有?_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翻译句子: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_思考: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孔子又是怎样反驳冉有的?_附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的国君)主管祭祀蒙山,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

5、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氏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估计自己的力量才去就职,如果不能,就应该辞去职位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护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哪里还用得着那些搀扶盲人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县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分配不均;不必担心人民

6、太少,只需担心社会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宫墙里面。”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

7、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既来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则

8、安之 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季氏将伐颛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疏通文意,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弄清思路,理解课文。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目标重点难点阐述孔子的主张。文言多义词与句式辨识。第二课时一、复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9、160;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且尔言过矣(                 )(4)是谁之过与( &#

10、160;               )(5)后世必为子孙忧(                )(6)无乃尔是过与(               )2翻译下列句子:(1)

11、无乃尔是过与?                                                 

12、0;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13、60;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4、60;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5、0;                              (5)既来之,则安之。                  

16、;                                      3根据原文填空:(1)夫颛臾,         &#

17、160;             ,                    ,是社稷之臣也。(2)陈力就列,            。危而不持,   

18、         ,                     ?(3)且尔言过矣,                  ,  

19、60;               ,是谁之过与?(4)              ,而不能守也;                   &#

20、160;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二正文全解第二:概括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1)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意义:_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意义:_(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意义:_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意义:_(3)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意义:_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愚

21、公移山意义:_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意义:_(4)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意义:_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意义:_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意义:_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义:_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xiàn,意义:_ (5)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意义:_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意义:_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意义:_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意义:_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意义:_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意义:_ 2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用法:_意义_2.特殊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 _是社稷之

22、臣也,何以伐为?_第三文本探讨。思考:课文中哪里能体现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 _三课堂达标:(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加粗的字与其他三项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今夫颛臾B相夫子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夫如是2孔子

23、称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由也”等。而在本文中,对冉的称呼,却省去了这个“也”字,三次直呼“求”。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省去“也”,表现出孔子的语气急促,态度严肃。B突出孔子声色俱厉的那种神态。C突出了孔子的义正辞严和冉有的理屈词穷。D突出孔子对冉有的观点及做法深恶痛绝。3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B孔子主张财物均匀分配,上下和好相处,相安无事。C孔子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D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鲁国国君削弱自己的权力。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24、 A孔子批评冉有政治品质的不端正,表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B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表现了孔子“仁义治邦”的政治主张。C孔子尖锐指出季氏的忧患在萧墙之内,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D孔子不赞成季氏攻打颛臾,表现了孔子在原则问题上有当仁不让的精神。(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25、中,是谁之过与?”1下面哪一项中“相”与例句中的“相”词性相同?()例句:则将焉用彼相矣A今由与求也,相夫子B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D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B是谁之过与 过:错、差C且尔言过矣 过:差错D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过:拜访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既来之,则安之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4. 下列对文意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季氏将伐颛臾从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B孔子贯反对以力服人

26、,推行以德服人,强调礼治。C文中对话符合人物身份,作为老师,孔子虽然义正词严,但出语温和;作为学生,冉有话语简洁,显得恭敬、拘谨、有礼。D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了孔子和弟子的三次对话,孔子引古语,用比喻,揭真相,驳斥冉有的托辞。季氏将伐颛臾答案: 1明确:“求!无乃尔是这与(板书)?”(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孔子对二人是当面呵斥,说明孔子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  批评完后,孔子又阐明了三点不赞成的理由(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