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素质的基础1. 个 体 的 社 会 化 有A 性别 B 生物遗传 C 个性 D 能力2. 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 的过程A 截然相反 B 互不相关 C 辩证统一 D 互为矛盾3. 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A 性别角色社会化 B 发展社会化 C 反向社会化 D 再社会化4. 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A.语言学习B.罪犯改造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5. 个体对 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 自己存在状态B 自己健康状态C 他人对自己评价D 自己社会化状态6.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A 自我 B 主我 C 超我 D 客我7. 社会化的特点包括 B. 个

2、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D. 制止作用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A. 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C. 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D.8. 自我意识包括 A 本我 B 主我 C 超我 D 客我9.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 A. 发动作用 B. 创造作用 C. 发展作用10. 有 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A. 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C. 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11. 一 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 A. 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B. 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

3、结果也会有所不同C. 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D. 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2. 印 象是认知者以( 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A 自己过去经验B 自己心理特征C 自我感觉D 自我标准13. 印 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A 自然特性B 心理特性C 社会特性D 行为特性14. 社 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 和所属群体A 性别 B 人际关系 C 社会角色D 智力特征15. 下 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A 情景归因 B 防御性归因 C 内在

4、原因 D 外在原因16. 凯 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A 情境归因 B 内在归因C 个人倾向原因 D 外在归因17. 个 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叫做归因。A 外在表现B 心理特征C 行为原因 D 情绪来源18. 按 照维纳的两维度成败归因理论,努力属于A 不稳定的外在原因B 稳定的外在原因 C 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D 稳定的内在原因) 19. 不 同的认知者对同一认知对象有不同的认知是因为A认知者的需要、兴趣的不同B 认知者的情绪不同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5、 20. 一 般认为,社会认知的范围包括A 对社会风气好坏的认知 BD 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C对他人人格的认知D) 21. 印 象的特点包括A 间接性B 固执性 C 客观性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D 综合性) 22. 印 象形成的模式有A 减法模式B 累加模式C 平均模式D 加权平均模式) 23. 归 因的偏差包括B 基本归因错误 C 行动者和观察者偏差D 防御性归因偏差A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4. 多 拉德的动力论认为 是引起侵犯的一个原因A 挫折 B 遗传基因 C 侵犯榜样D 动物攻击性) 25. 弗 洛伊德是从人的 来解释人的攻击性的A 挫折经历B 遗传基因 C 对侵

6、犯性行为有意或无意观察学习 D 破坏性本能) 26. 以 下哪种攻击行为属于手段性共计行为A 猫咬老鼠但不吃 B 母鸡攻击靠近小鸡的猫C蜜蜂装偷吃蜂蜜的熊D 炸毁地方的碉堡个人的性格与认知水平、道德观念 当时的情景利他者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不会给利他者带来生命财产的威胁) 27. 影 响侵犯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有A 个人所受到挫折BC侵犯性榜样D) 28. 下 面哪一项属于利他行为的特征A 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BC希望获得某种回报D) 29. 下 面哪一项不属于态度的构成成分A 认知B印象C情感D意向) 30. 在 态度的三种分成中 成分相对独立一些,与其他两种成分的相互影响也小一些A 认知B

7、印象C情感D意向) 31. 维 纳的两维度成败归因理论里运气属于A 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B 不稳定的外在因素 C 不安定的原因 不能接受的原因) 32. 认 同与顺从的最大区别是A 前者是一时性B 前者是整体态度的根本转变C前者是自愿过程D前者是最稳定的态度) 33. 各 种媒体的广告通过改变观众的态度来推销起商品,这种改变态度的方法属于A 群体影响法B 活动参与法C 角色扮演法D 劝导宣传法) 34. 态 度是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 的反映倾向A 持久性与稳定性B 稳定性与短暂性C 一致性与短暂性D 持久性与一致性)35. 社 会测量法主要是通过_的方式来收集具体资料,并将

8、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结论A 人际关系图 B 向群体成员提问题 C 参照测量法案D 群体成员互相打分)36. 社 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态度的转变过程是A 认同顺从内化B 接受顺从内化C服从一同化一内化D 服从一接受一内化) 37. 下 面有关态度三种成分说法正确的是A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发生矛盾时,认知因素会其决定因素B 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发生矛盾时,意向与情感的关系超过意向与认知的关系C态度的三种成分中,认知成分相对独立一些D 情感是行为的直接准备状态,是进行具体行动之前的思想倾向) 38. 按 照社会测量法,对某群体凝聚力进行计算时,列出这样的式子:=【510/ (40*15)】 *100%

9、A. 各选择者的选择总分之和B最大被选择总分C各选择者的被选择总分之后D最大选择总分) 39. 下 面哪一项属于领导者实施民主是领导的特点 A 领导者作为群体中的一个成员来领导群体 B 领导者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C群体活动完全是自发的D群体成员完全是自有的) 40. 权 威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权力,它包括领袖意志A 团体规范B 领袖威望 C 权威结构 D 个人服从) 41. 下 面哪一项不属于关系领袖人物是如何产生的一般解释A 品质论 B 遗传论 C 情境论 D 交互作用论) 42. 群 体决策的优点有A在群体决策中可激发个体的创造力B 集体讨论时可形成一个相对宽松的和谐气氛,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

10、互启发与相互沟通C实施时容易得到群体成员的支持D 避免决策出现极化现象) 43. 有 关民主式领导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三种领导方式中效率最低的一种 B 领导者作为群体中的一个成员来领导群体C群体的任务和计划由群体成员讨论决定D每个成员均有权参与领导决策与活动) 44. 社 会影响对个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使个人产生从众与服从,暗示与等社会行为与社会现象A 认同 B 模仿 C 倾听 D 接受) 45. 社 会影响就是由于社会压力的存在,而使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朝 的方向变化的过程A 社会一般认可B 有利于社会发展C 无外在控制 D 个体有意识屈从) 46. 暗 示一般是在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

11、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的思想、行为与暗示着的相一致A 非对抗性态度B 对抗性态度 C 符合社会规范D 社会占优势) 47. 社 会促进作用又称社会主张作用,指由( )所带来的个人行为效率的提高A 社会压力B 社会动力 C 他人意识 D 自我意识) 48. 下 面哪一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出现社会抑制作用 A 一个热衷于表现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 警察在执勤C一个新手在老工人的监督下学习复杂新操作D 一个领导在为本单位的职工做报告) 49. 暗 示着与被暗示着的关系是A 单向控制关系 B 互动关系 C 教育和被教育关系 D 主从关系 ) 50. 罗 森塔尔效应是说A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导致了

12、学生的成功B 老师只要教会学正确的归因方法学生就一定能成功C品德高尚的父母,一定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D 只要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就能取得成功) 51. 影 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 群体人数BC与自己类似地位的群体成员的从众与否) 52. 下 面有关模仿说法正确的是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D 个体的身体健康程度模仿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播、流行过程C模仿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学习过程D 模仿是聪明的重要表现A 模仿是愚蠢的重要表现B) 53. 他 人在场有时产生促进作用,而有时又反而会产生抑制作用,其原因是A 任务的难度不同 B 个人在群体责任的明确程度不同C个性特点D社会文化背景) 54. 人 际关系是

13、依靠为满足社会个体之间彼此相互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力量与_来维系的A 依赖关系 B 社会规范C 心理距离D 情感联系) 55. 俗 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正反映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 相似性与互补性B 熟悉性和临近性C 对等性或互惠性D 个人能力) 56. 弗 里德曼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当双方角色作用不同时, 因素对人际吸引重要作用A 相似性 B 互补性 C 熟悉性 D 互惠性) 57. 人 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网的横断面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与A 依赖关系 B 心理距离C 利益关系 D 心理力量) 58. 影 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A 熟悉性和临近性B 相似性与互补性C 对等性或互

14、惠性D 能力) 59. 人 际关系的测量方法有A 矩阵测量法B 社会测量法C 投射测验法 D 参照测量法) 60. 有 关社会距离测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主要用来揭示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B 这种方法由波加杜斯首创C是在社会测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向群体成员提问题的方式来收集具体资料1. 人通过遗传获得许多的与生俱来的本领2.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就是抹杀了个性3. 刚出生的婴儿只能被动地接受社会的影响4. 发展社会化是指人的现代化过程5. 社会化同时也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6. 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7. “主我”与“客我”是自我意识中两个相互排斥的部分8. 自我意识的心

15、理成分包括“本我”与“超我”两部分9.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10. 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三个阶段11. 自我验证又称期望效应,他不属于社会认知12. 自信心强的人和自信心弱的人在对同一对象进行认知时,前者比较有独立性13. 食物最易引起饥饿者的注意,说明认知者的爱好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4. “情人眼里出西施”现象,说明认知者的个性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5. 社会认知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对他人人格的认知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等16. 认知者的年龄与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无直接联系17. 由于印象是认知者对

16、认知对象的主观理解,所以说它是间接的18. 在平时,首因效应远比近因效应更为明显和普遍19. 学生在学习能力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应被看作外在、不稳定的原因20. 学生对自己学习好坏的归因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21. “爱屋及乌”包含有光环效应的意思22.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朴素的人格理论23. 期望效应的存在说明了认知者对认知对象是有影响的24. 在内心对别人的诅咒也属于一种侵犯性行为25. 骑自行车无意中撞到路上行人不属于侵犯行为26. 在有关“武器效应”的实验中,没有看见武器的被试者比看见武器的被试者具有更为强烈的攻击性行为27. 医生抢救病人的行为是利他行为28.

17、一般认为,人越多的情况下,越可能出现利他行为29.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在认知、情感、意向发生矛盾时,认知因素总会起决定作用30. 很多时候,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反而有助于他们之间的相爱31. 群体决策肯定可以避免压制性思维现象的存在32. 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的一系列实验发现,人们是不会愿意服从权威的不道德命令给别人施加痛苦的33. 顺从是一种一时性的态度改变34. 内化与顺从、认同的最大区别在于内化了的态度已成为个人自己的态度35. “观众效应”就是指人们在一起工作或有他人在场时,有些人表现得不如他单独时表现的好36. 人的可受暗示性是稳定且无法改变的37. “牢不可破”的人际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助于人格成长38. 没有冲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