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试题_第1页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试题_第2页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试题_第3页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试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试题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 2427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4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5 .下面句子朗读节

2、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念无/与为乐者D.相与步/于中庭26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27 .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24 .介词,因为 只,不过25.B26 .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苻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人二、2003年广东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分 )译文:5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 其主要内容可用4 个字概括为: 。(3 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 分 )3(2) A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

4、的闲人罢了。5 (3分)(即“庭下盖竹柏影也”)(1分)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 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6 ( 2 分) 旷达 (答“豁达”也给 2 分; 答 “怀才不遇”、 “愤愤不平”、“乐观”等给 1 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3、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

5、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 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 分 )盖竹柏影也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分 )念无与为乐者念: 相与步于中庭步: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9、 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4、苏轼,唐宋。( 答完全正确者得1 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6、盖竹柏影也7、考虑,想到散步(或漫步、走、行走)8、(

6、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 (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4、 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 题。 (10 分 ) 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7、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 把洒问青天( )(2) 念无与为乐者( )4. 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分 )A. 不知天上宫阙B. 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5.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1) 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8、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译文: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 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 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 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 分 )3、

9、 (1) 端起洒杯(2) 考虑 或:想着4.B5.(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6 .(C)7 . 例: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五、 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 19 题。 8 分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18 .翻译何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19 .“闲人” 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分)20 .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解析: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 的语境来理解。21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解析: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 注意重点词语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