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大作业_第1页
有限元大作业_第2页
有限元大作业_第3页
有限元大作业_第4页
有限元大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科 目: 有限元分析技术 教 师: 金晓清 姓 名: 刘双龙 学 号: 20140713189 专 业: 机械工程领域 类 别: (专业) 上课时间: 2014年 10月至2014年 12月 考 生 成 绩: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带孔薄板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探究摘要:带孔薄板的应力集中问题是使用工程领域中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是弹性力学中平面问题的一个经典问题。本文首先采用弹性力学中平面问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推导,其中只考虑三个应力分量,而忽略其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化,从而得出圆孔附近的应力分布,由此可以看出应力集中最大点及其应

2、力集中系数,从而在理论上验证了本探究的Benchmark(当孔径远小于薄板尺寸时,应力集中系数为k=3)。接着应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直观的应力分布图,及应力集中最大点及其应力集中系数,随即绘制应力集中系数随圆孔直径变化的折线图,直观的可以看出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趋势,再用benchmark进行验证,正好吻合。一、问题描述:如图(1)所示:在长为300mm、宽为300mm的矩形薄板中央开一个半径为a(a为可变常数)的圆孔,当薄板受横向拉伸的外载荷下,分析薄板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系数。本探究设定该薄板为各向同性材料,其弹性模量E=200000MPa,泊松比为v=0.3。(1)二:理论求解应

3、用弹性理论知识求解“孔半径远远小于薄板尺寸”时的应力系数1、将次实际问题问题转化为带孔薄板“等值拉压”和“等向拉伸”两种典型情况解答。具体如下:(1)等值拉压:如下图所示:(2)等值拉压X轴方向两边均布载荷F=Y轴方向两边均布载荷F= (2)等向拉伸:如下图所示:(3)等向拉伸X轴方向两边均布载荷F=Y轴方向两边均布载荷F= 2、具体求解:(1)等值拉压:如图(1)所示单位厚度矩形薄板的等值拉压情况。在离边界较远处有半径a的小圆孔。X轴方向两边均布载荷F=,Y轴方向两边均布载荷F=,即已知: ,xy=0 (a)选用极坐标,板的矩形边界用半径为b的同心圆来代替。当b足够大时,将式(a)代入转轴公

4、式(7.81)(注:在弹性理论基础182页) (7.81)得: , (b)在内孔处的力边界条件是:, (c)(b)式表明的环向分布规律为。由(7.84)(注:第183页): (7.84) 的第一式可知与及有关,所以应力函数也按 变化,设为: =f(r) (d)代入协调方程(7.78)(注:第182页): (7.78)得: 消去因子 得欧拉方程,其特征方程为: 即: k(k-4)(k+2)(k-2)=0因而通解为: 代入(d)式得 = ,再代入(7.84)式得应力分量: (e) 利用边界条件(b)和(c)定出积分常数: , (f) ,其中,N=4; 对于无限大板小圆孔情况, ,各常数简化成: A

5、=0,B=- (g)代回(e)式得等值拉压无限大板中小圆孔附近的应力: (h) 可以看出,在孔边r=a处: (i) (2)等向拉伸:如图(2)所示单位厚度矩形薄板的等值拉伸情况。在离边界较远处有半径a的小圆孔。X轴方向两边均布载荷F=,Y轴方向两边均布载荷F=,即已知:,xy=0这里采用弹性理论基础中的结论P190(7.114)式得到等向拉伸无限大板中小孔附近的应力: (j) 可以看出,在孔边r=a处: (k) 3、 叠加将以上“等值拉压”和“等向拉伸”两种情形叠加得到本研究“孔半径远远小于薄板尺寸”时小圆孔附近的应力: (m) 4、 得出结论 由(m)式可知:当“孔半径远远小于薄板尺寸”时,

6、在孔边边r=a处,当 时,应力最大,即y轴和圆孔边的交点处应力最大: ,则K= =3。得以验证符合本探究的benchmark:当“孔半径远远小于薄板尺寸”时, 应力集中系数为3。三、应用ansys软件分析应力分布及应力系数 在软件ansys13.0平台上,在定薄板尺寸,定材料,定弹性模量,定泊松比,定外载荷情况下,分析薄板随圆孔孔径由大变小时应力分布的变化,及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 已知量:E=200000MPa,v=0.3,q=200MPa,长宽都为300mm1、 操作步骤在软件ansys13.0中(1)建立模型, (2)定义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3)定义单元类型、单元边长尺寸,圆孔半径为a

7、=24,(4)划分网格,(5)施加载荷求解(6)查看结果如下图所示:(4)a=24时的应力分布云图由上图可知,最大应力出现在y轴和圆孔边线相交处,也就是应力集中地方,最大应力为:642.653MPa同样的方法可得:(5)a=22mm时的应力分布图,634.371(7)a=20mm时的应力分布图,627.615(8)a=18mm时的应力分布图,622.631(9)a=16mm时的应力分布图,612.548(10)a=15mm时的应力分布图,613.989(11)a=14mm时的应力分布图,608.082(12)a=13mm时的应力分布图,605.97(13)a=12mm时的应力分布图,603.6

8、69(14)a=11mm时的应力分布图,602.051(15)a=10.5mm时的应力分布图,601.481(16)a=10mm时的应力分布图,600.9723、绘制表格:将最大应力数据、应力集中系数K数据及圆孔直径数据整理成如下表格。其中K=。圆孔直径242220181615最大应力642.653634.371627.615622.631612.548613.989应力集中系数3.2132653.1718553.1380753.1131553.062743.069945圆孔直径1413121110.510最大应力608.082605.97603.669602.051601.481600.97

9、2应力集中系数3.040413.029853.0183453.0102553.0074053.00486 由上表(最大应力及应力集中系数与半径关系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薄板尺寸不变、薄板材料不变、外载荷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应力及应力集中系数随圆孔直径的减小而减小。4、绘制折线图:为了更为直观的看出应力集中系数随圆孔直径变化而变化的的趋势,绘制如下折线图:由以上折线图可以看出应力集中系数随圆孔直径变化的趋势:应力集中系数随圆孔直径减小而减小,且逼近于3。可以预测,当圆孔直径无限小时,应力集中系数无限的接近于3,甚至等于3,也就是无限接近于本文的benchmark。五、得出结论 本文首先用弹性力学知识进行理论求解,成功得到理论值(应力集中系数K=3),符合本探究的benchmark(当圆孔尺寸远小于薄板尺寸时,应力集中系数为3)。接着利用软件ansys13.0进行探究,得到实验结论,正好和理论值相符,也就符合ben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