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3)_第1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3)_第2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3)_第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3)_第4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

2、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抓住文章“借物喻人”体裁特点,以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思路,初步理解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教学重点:1. 以读为主线,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开篇读抓住主要人物1.要求:请大家读一篇文章,打开课本126页,看看谁能通过这次读书,读出这篇文章写的是谁

3、?2.操作:学生自由读课文。3.汇报: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肖复兴 叶圣陶4.交流:遇到哪个字不会读,可以查字典、或向他人请教,难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忙帮忙。5.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意在激励、提示有效的读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读书学会读书。二、 二次读了解主要事情1. 要求: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重点写谁,做了什么事?2. 操作:学生自由通读全文,读完后,用笔画、圈相关文段,归纳“谁 做了什么事”3. 汇报:学生汇报:谁 做什么?老师板书。4. 评价:从“带着思考去读书,读书效果就会好”的角度评价学生的读书行为及效果。三、 三次读了解主要内容1.要求:让学生默读课文

4、,提示学生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人物,二是事情,读完后,老师再提问。2.操作: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教师提问:谁能用老师板书的内容连起来说一句话?3.汇报:学生汇报。4.评价:依然重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让学生谈谈怎么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四、 四次读推敲文眼,读“爬山虎”文段1. 疑问:文中,主要写的是叶圣陶修改我的作文,请我到他家做客,为什么课文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爬山虎”?2. 操作:学生找出相关文段,读读。个别读。3. 评价:重点评价学生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并在指导学生朗读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才能读得正确、流利。五、 五次读读写生字词1. 要求:板书“会读、会

5、记、会写、会用”的生字词学习目标。通过与同桌合作,自学生字词。2. 操作:先自己读生字,读给同学听,落实“会读”。同桌互相交流怎么识记生字,落实“会记”。选一两个“最拿手”的字来写,写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写得最漂亮的字”,并请两个同学上黑板来写,落实“会写”。结合课文,在小组里说说一两个自己能理解的词语,落实“会用”。3. 汇报:以“A”组点名“B”中某个同学的形式来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情况。4. 评价:从学习方式、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六、 六次读让“爬山虎”与叶老融通1. 要求:集体朗读课文,再次检查读书效果。朗读时关注两个地方,一是叶老说的、做的、想的句段,二是描写爬山虎的句段,想想

6、,爬山虎与叶老有什么联系?2. 操作:学生朗读,教师适时提示叶老说的、做的、想的句段和描写爬山虎句段。3. 问题预设: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研读课文,让“我”带着我们,走近叶老,体会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板书:26 片绿绿的爬山虎人 肖复兴 叶圣陶事 写 获 修改 做客 邀请物 爬山虎第二课时(略)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3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

7、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我从我的思考、设计与课堂实践效果三方面来反思。(一)我的思考:1.阅读课堂教学,我们“有效”的面,是面向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还是全班学生?是某个教学环节的参与,还是全程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即课改的理念“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2.如何落实“有效”的面?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学生

8、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扮好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上“听、说、读、写、思”)3.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最终的落脚点在哪?对行为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学习方式,合适、有效的学习方式,才可能带来学习效果的“有效”)(二)我的设计:三个教学内容,一是初读课文、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生字新词教学。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如何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确定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这样表述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这样来理解这个目标要求。首先“能初步把握”是一个目标,要求不高。从“能”字来看,学

9、生应该通过学习,初步形成这种能力。2.教学策略:确定了“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这个教学内容,明确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我采取的,就是分解问题、分步解决、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把如何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分解成三个问题“课文写什么人?”“课文分别写了这些人的哪些事?”“这些人中,谁是主要人物,这些事中,哪些是主要事情?”3.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目标、有层次、充分地读书,所以就有开篇读找出人物,二次读找出事情,三次读确定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四次读推敲“文眼”,选读“爬山虎”的文段。让学生“读书”就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把“大”内容,分解成几个“小”内容,让学生逐步感知,然后根据

10、同学们读出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4.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完全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具体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上,我设计的学习方式主要有:1.读书,每一次读书,只提一个要求,只解决一个问题。2.交流,每一次交流,必先有前面读书思考作准备,全班学生必须处于“倾听”状态。最为明显的,就是让学生在小组里,用板书的内容说一句话,然后才全班交流。在小组里先交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全班交流,有“倾听”的保证,也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3.让学生以“读、听、说、思”为主的学习方式。5.具体措施:要保证这些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或者说保证学生学习更有效,我首先认定:课堂有秩序、教学步骤明确,

11、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所以,我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约定,课前与学生“三约定”,一是学会倾听,二是要真诚,三是小组合作。上课时,如果发现学生不注意听或听得不专心,我就让学生看黑板上的“约定”,以此提示,学生很快进入状态。2.任务驱动,每一次小的教学内容,都让学生明确,就是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就是前面提到的如“每一次读书,只提一个要求,只解决一个问题”。3.激励机制,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比如在分小组学习生字这一环节,就让某小组的人来点名让某个小组某个人来或读、或讲、或写。4.评价推动,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老师就针对学生有效的学习状态、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评价,以推动下一个教学任务。5.方法助动,交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读、记、写、用”,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三)实践效果思考:怎样的课堂才“有效”?我们不是专家,我们也没有掌握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系统,我从这几方面考虑,请大家给予评价。1.教与学的用时,是老师教的用时多,还是学生学的用时多。2.教与学的设计,教学设计是重视老师的“教”,还是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