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_第1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_第2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_第3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道:“弟子入则孝,出是小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教育放在首位要求学生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或思想的品质教育,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所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2、、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使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使学生在知、情、意、行中得到更好地发展。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课的渗透,不能光靠贴标签,架空分析而应引导学生因文解道,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在马思聪委婉低沉的思乡曲中,笔者带领学生走进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品味其中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愁绪,去领会诗人渴望家园统一、回归故里的赤子之情。利用现代网络教育优势,我们通过向日葵、星夜等一系列作品,让学生了解梵高,感受画中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力以及画家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让学生从

3、网络、图书通过杨振宁认识两弹元勋邓稼先,从文质皆美的人物传记中,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中,感受科学家的伟大创造与笔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时期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说明文同样具备这样的优势。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我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颂之意。同时,重点抓住作者用词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赞叹之意也就贯穿全文。如写赵州桥“非常雄伟”在“雄伟”前加“非常”来修饰,文中真实的表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句子中用“完全”对其“合乎科学原理”充分加以肯定,用“巧妙绝伦”极言其巧妙。从以上的教学方

4、法更能准确地让学生明白了赵州桥的独特之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力量的赞叹之意。可见,我们要让学生在读中的过程中去感悟作者的心思,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真正的做到“孙凤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注重情感和德育教育融入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把精力集中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更要重视在情感态度的体验、生命的领悟和心灵的对话。这些对于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我利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师与生之间的共同促进。”从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做好学生们的一块明镜,来照亮他们的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唯有心灵得到释放和认可,才能在德育教

5、育中更进一步的深入和体会。才能对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选择正确的道路。为此;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好“渗透途径”。一是情感渗透,二是认识渗透。所谓情感渗透就是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用作者的心、教师的情去感染、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并进而迸发出更为高尚、更为健康的情感的一种渗透方式。所谓认识渗透就是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能够有效的放矢地将教材中内在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变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思想认识也能提高的一种渗透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

6、学生之情和自身的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强烈感情的推动下学习探索,净化心灵。如在教背影这篇文章时,可分以下三步:1、诱发感情。先播放游子吟等古诗,唤起学生对父母的亲子之情,为领会文章父子惜别深情作铺垫。2、激发感情。利用教材,用“动情”的语言传达“感人”的事,让字字句句冲击学生的心灵,以感情的火焰点燃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兴奋起来,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语文,明道理。3、促使移情。文章中父子之间真挚感人的真情化为学生的“笔者情笔者景”,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体贴身边的亲人。三、教师自身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自己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成为学生学习和借鉴的镜子。 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这块园地里,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