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红初步设计修改版李卫国_第1页
永红初步设计修改版李卫国_第2页
永红初步设计修改版李卫国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永红初步设计修改版李卫国第一章矿山野外调查及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山现场勘查一、地点和交通 山西永红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长治市武乡县红水镇粟裕村东北。 其 行政区划属武乡县红水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2 10 “至113° 15 ,0北2纬“36° 51 至5636°“ 53 。40 “ 井田位于长治市武乡县东部,武乡县以西 50 公里。秦 (县)-文(市)高 速公路和洪 (水)-榆社高速公路分别穿过井田的东、西。从秦(县)-文(市) 公路沿线的矿井来看,北部年平均径流量为3800万m3。平均清水流 量为0.013 m3/s, XXXX 6月6日实测

2、流量为0.0142 m3/s,根据现场 调查,最高洪水位比枯水期水面高出3.54.0m,约+1109 +1127 m.- 1 -四.气象和地震条件 该地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烈。 冬天寒冷,雪少,春天干燥多风,经常有十年零九次干旱。夏天炎热 多雨,秋天晴朗凉爽。根据长治气象站截至 XXXX 的观测统计,年 平均气温为9.5C, 1月份最低,最低气温为-29.1 C,平均气温为 -64C, 7月份最高,最高气温为38.1 C,平均气温为232C。年降 水量 433.2 814.3毫米,平均 532.8毫米,主要集中在 7月、8月和 9月。日最大降水量为 101.5

3、毫米(1972年7月 7日),最长连续降水 日为 8天。该地区年平均蒸发量为 1768.1毫米,最大蒸发量为 1914.7毫米,最小蒸发量为 1515毫米,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 3 倍以上。 霜冻期从当年 9月中旬至次年 5 月上旬。无霜期是全年 134天。最大 冻土深度为 0.82 米(1967 年 2 月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64%。冬季 风主要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1.9m/s,最大风速为18m/s(1979 年 4 月 15 日)。据历史记载,该地区先后发生了 28 次地震,其中 8 次是破坏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GB 50011-XXXX 6 月编制的山西永

4、红煤 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综合矿井地质报告 ,整个井田已达到勘探阶段 工作程度的要求,可作为矿井设计和建设的地质依据。二。地层和地 质结构(1)阶层山西永红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沁水盆地东部, 六安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吴 乡区东北部。该区为半覆盖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地层、山西组和 石炭系太原组地层分散在山坡和粱山。 根据地表出露情况, 利用吴乡 1 号、2 号勘探区勘探期间在井田内及井田附近施工的14 个钻孔的地质资料,结合矿井揭露的地层资料,该区从古到新的地层包括 : 1.中奥陶世马家沟组 (O2s), 2。中奥陶世峰峰组 (O2f), 3。中石炭统 本溪组 (C2b), 4。上石炭统太原组 (C3t

5、), 5。下二叠统山西组 6。下 二叠统石河子组 (P1x), 7。上二叠统石河子组 (P2s), 8。上二叠统石 千峰组 (P2sh), 9。中、上第四纪更新世 (Q2+3) 。(2)井田构造 该矿区位于金霍褶皱带和五阳凹褶皱带之间。 它受到区域构造带的严格控制。基本上- 3 - 它是一个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一条次生宽缓褶皱, 地层倾角一般为 2° 15 ,°向东倾角达 27°。 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井田构造属于简单类型。井田内外无岩浆岩侵入,对该区地层和煤层无影响。表 1-2-1 井田断 层构造一览表F1 F2 F3 F4 断层自然正断层正断层正

6、断层正断层断层距离 (m) 23-389-12 15-30 12倾角()64 64 65-70倾角()西北 NESE NESE NESE走向 ()北北东向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 NEE NEE NEE NEE NEE 识别度差注 3:煤层和煤质(1)含煤性 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含煤地 层总厚度为 116.53 1 97.09米,平均 155.94米,含煤层 9 16 层。 从上到下的数字是 :1,2,3上,3,4,6,7,8,9,11,12,13,14, 15。煤层平均总厚度为 1 5.45米,含煤系数约为 9.58%。(2)可采煤层该区共

7、有 8层可采煤层,总厚度 1 1 .52米,分别为 2、3上、3、7、8、9、 12 和 15 层煤层。 2、9、15 保留区稳定可采煤层, 3、 7、8、12 煤层为最可采煤层, 3 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为 以下几个部分。见表 1-2-2。表 1-2-2 煤层名称 2 3 3 可采煤层特征表稳定稳定的煤层稳定性和相对稳定的可采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顶板岩性煤层结构最小 -最大最小 -最大底板岩性 (泥带层 )平均 0.75-1.71 砂质泥岩简单 1.34 砂质泥岩,泥岩 (0) 2.44-16.56 9.68 0.35-1.80 砂质泥岩简单 1.35 砂质泥岩,泥

8、岩 (0-1) 5.51-12.61 9.37 0-1.25 砂质泥岩 大部分保留区域是可恢复的,并且大部分是可恢复的。7 8 9 12 15 0.75-1.00 0.82 0.80-1.10 0.93 0.75-1.37 1.00 0.30-1.20 0.762.30-6.37 4.95 25.20 4.00-6.14 5.04 19.37-29.60 23.88 11.82-26.29 18.86 19.39 该区地层清晰稳定,标志层明显,主要煤层稳定,层间变化不大,为 煤层对比判断提供了简单、易行、可靠的条件。一些煤层本身就是很 好的标志层。因此,煤层对比采用标志层、 层间距、测井曲线等方法。 见表 1-2-3。表 1-2-3 可采煤层间距统计2 3煤层顶3与3 3煤层顶3之间的距离(m)为最小2.44 5.51 19.80 4.00 19.37 11.82 19.32最大 16.56 12.61 30.50 6.14 29.60 26.29 40.59平 均值 9.68 9.37 25.20 5.20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