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_第1页
2021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 头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教学重点:一:读懂、背诵这首词。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 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看看他的感受如何。二 、

2、欣赏水调歌头1 、 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2 、初读全诗,感知内容。(1) 学生读书下注释。(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3) 点一生朗读 (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 全班齐读3 、 疏通全文(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2) 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第 6页 共 6页(上阕望月写景 ; 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问:词中哪些

3、是实景 ?哪些是虚景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你如何理解 ?4 、 能力训练(1) 什么是联想 ?什么是想象 ?(2) 文中哪处是联想 ?哪处是想象 ?(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 ?讲讲理由。6 、音乐欣赏(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7 、 学生总结(1) 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三、 布置作业1 、背诵这首词2 、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水调歌头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 11

4、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使宋代词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有东坡全 集等。二、故事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本词无题目,为了与其他同词牌的词区分开来,常用词的第一句来充当题目。 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作者在密州 ( 今山东诸城 ) 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

5、词。三、课文翻译1.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注释: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译文: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 ( 我) 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 写下这首词,同时 ( 借此) 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2. 原文: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注释:把酒:举起酒杯。阙: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这是想象中的仙宫。宇,屋檐,引申为房屋。不胜:不能承受。译文: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 ?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6、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3. 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花的窗户。恨:怨恨。何事:为什么。共:一起。婵娟:姿态美好,这里指月亮。译文: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透进雕花窗户,照着不眠之人。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

7、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四、问题归纳1. “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 ;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2. 作者为什么把幻想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欲去却“又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把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作者又犹豫了,通过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3. 赏析词中的“转”“低”“ 无 眠 ” 。 “ 转

8、” 和 “ 低 ” 都 是 指 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4. 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对月表示原谅,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慨叹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情怀旷达的一面。五、课文主题水调歌头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调歌头课文说明若论苏轼的词作,不能不提他的水调

9、歌头 ,这是一首在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词。词前的小序,叙作词原因,领起一篇。中秋节本是团圆节,但苏轼写此词时,自己在密州太守任上,弟弟子由则在济南,两地相隔虽不大远,两人却有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所以东坡月夜抒怀,特地交待了产“兼怀子由”。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像。词一开篇接连两个发问,其一,天上的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其二, 不知月亮上,“今夕是何年” ?这样的问题李白也曾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相比之下,苏轼这一问,问得更痴迷。很明显,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问月,并想像着月宫今夕的情景; 当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不免迟疑起来,于是词人转而安慰自

10、己:在天上起舞,只有清冷的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留在温暖的人间呢?词中隐约透露出在现实中苦闷难遣, 欲求解脱的情绪。词的下片,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深思、探求。下片除开头写月移光转而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第一句就把月光拟人 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出因离愁别苦而“无眠”的月下人。月圆了人却不能团圆,词人不禁埋怨起一轮圆月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意思是,月亮你不应有什么憾事,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别离的时候显得格外的圆?此设想甚奇,但词人又调转笔锋,作了一番宽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实在用不着特别地悲伤。这样层层推进,愈进愈深,释却离怨,于是最后使两句表达了诗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愿别离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月明之夜美好的景色。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难堪的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仍处处可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