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逸出功与电子荷质比_图文_第1页
金属逸出功与电子荷质比_图文_第2页
金属逸出功与电子荷质比_图文_第3页
金属逸出功与电子荷质比_图文_第4页
金属逸出功与电子荷质比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属电子逸出电势和荷质比的测量实习一 金属电子逸出电势的测量【实验要求和目的】1. 了解金属电子逸出功的基本理论 2. 学习用里查孙直线法测定钨的逸出功3. 学习用计算机接口辅助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 【实验原理】在理想二极管的阳极上加以正电压时, 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 这种 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金属中的传导电子能量的分布是按费密狄喇克能量分布的。即1212331 exp( 2(4 ( (-+-=kTE E E m h dE dN E N E f F (1 在绝对零度时电子的能量分布如右图中曲线 (1所示。这 时电子所具有的最大能量为 F E (费密能级 。当温度 T &g

2、t;0时,电子的能量分布曲线如图中曲线 (2、 (3所示。通常温度下金属表面与外界 (真空 之间存在一个势垒b E ,电子要从金属中逸出,至少具有能量 b E 。在绝对零度时电子逸出金属至少要从外界得到的能量为e E E E F b =-=0 (20E (或 e 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 它表征要使金属中比费米能极 F E 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给予的能量。称为逸出电势。提高阴极温度使其中一部分电子的能量大于势垒 b E 。 这样, 能量大于势垒 b E 的电子就 可以从金属中发射出来。因此,逸出功 e 的大小,决定了电子发射的强弱。根据费密狄喇克能量分布公式 (1,可以导出热电子

3、发射的里查孙热西曼公式e x p (2kTe AST I -= (3 式中 I 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 (A。 A 和阴极表面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 (A·m -2·K -2 。S 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 (m2. T 发射热电子的阴极的绝对温度 (K。 K 玻尔兹曼常数, k=1.38×10-23J ·K-1由于 A 和 S 两个量难以直接测定,所以在实际测量中用下述的里查孙直线法。 将式 (3两边除以 2T ,再取常用对数得 T AS kT e AS T I 11004. 5lg 30. 2lg lg32-=-= (4从 (4式可见, 2lgT I 与 T 1

4、成线性关系。如以 2lg TI 为纵坐标,以 T 1为横坐标作图,从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电子的逸出电势,从而求出电子的逸出功 e 。为了维持阴极发射的热电子能连续不断地飞向阳极, 必须在阴极和阳极间外加一个加速 电场 a E 。然而由于 a E 的存在会使阴极表面的势垒 b E 降低,因而逸出功减小,发射电流增 大, 这一现象称为肖脱基效应。 在阴极表面加速电场 a E 的作用下, 阴极发射电流 a I 与 a E 有 如下的关系439. 0exp(TE I I aa = (5式中 a I 和 I 分别是加速电场为 a E 和加速电场为零时的发射电流。对 (5式取对数得 a a E TI

5、I 30. 2439. 0lg lg += (6如果把阴极和阳极做成共轴圆柱形,并忽略接触电势差和其它影响,则加速电场 121ln r r r U E a a =(7 式中 1r 和 2r 分别为阴极和阳极的半径, a U 为阳极电压, 将 (7式代入 (6式121ln30. 2439. 0lg lg r r r TI I a a += (8由右图所示。直线的延长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即为I lg 。由此即可求出在一定温度下加速电场为零时的发 射电流 I 。实验电路如左图所示。 【实验仪器】 WF-4型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仪、理想二极 管。【实验步骤】1. 连接好阳极和灯丝的电压、电流表,测量 灯丝电

6、流和阳极电流及阳极电压。 接通电源, 预 热 10分钟。2. 将 理 想 二 极 管 灯 丝 电 流 f I 从 0.550.75A ,每间隔 0.05A 进行一次测量。对应每一灯丝电流,在阳极上加 16, 25, 36, 49, 121V 诸电压,各测出一组阳极电流 a I ,并计算对数值 a I lg 。3. 作出 a I lg a 图线。 再根据 a I lg a 直线的延长线与纵坐标上的截距, 从图 上直接读出不同阴极温度时的零场热电子发射电流 I 的对数值 I lg 。4.计算不同温度 T 时的 2lgT I 和 T 1值,并据此作出 2lg T I T1图线。根据直线斜率求出钨的逸

7、出电势。 【 数据处理 】 与逸出功公认值 e =4.54eV相比的相对误差:r E = % 2. 图解法数据处理: 示范报告 根据表中数据作图:以 lg 1 I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用图解法求直线的斜率. 2 T T 直线斜率: m (lg I T2 1 ( T -(1.00/0.42 ×10 4 = -2.38 ×10 4 逸出电势= m = 5.04 10 3 4,72 eV 4,72 (V 逸出功 e= 与逸出功公认值 e=4.54eV 相比的相对误差: E r = 4.0 % 实习二 用磁控方法测量荷质比 【目的与要求】 1.加深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规律的理

8、解. 2.了解电子束的磁控原理并定量分析磁控条件. 3.测定电子荷质比和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本实验装置的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在理想二极管的阳极加有正电压时, 从阴极发射的电子流受电场的作用将作径 向运动(下图 a .如在理想二极管外面 套一个通电励磁线圈,原来沿径向运动的 电子在轴向磁场作用下,运动轨迹将发生 弯曲(下图 b .在理想情况下,若进一 步加强磁场(加大线圈的励磁电流 ,电子 经圆周运动后又返回阴极附近不再到达阳 极(电子流运动如下图 c ,阳极电流迅速 下降,此时称为临界状态.若进一步增强 磁场,就会造成阳极电流"断流" .这种利用磁场

9、控制阳极电流的过程称为"磁控" . 示范报告 在一定的阳极加速电压下,阳极电流 I a 与 励磁电流 I S 的关系如左图所示. 在单电子近似情况下, 从阴极发射出的, 质 量为 m 的电子动能 1 mV 2 eU a E 2 动,满足 (1 电子在磁场 B 的作用下作半径为 R 的圆周运 m V2 eVB R (2 螺线管线圈中的磁感强度 B 与励磁电流 I S 成正比 B IS 由(1(2(3式可得: , , 或 B K I S (3 U a E / e e R2 K 2 2 IS m 2 (4 设阳极内半径为 a ,阴极(灯丝半径忽略不计,当多数电子都处临界状态时,在

10、阳极电 流变化曲线上选择一点称为临界点 Q,与临界点 Q 对应的励磁线圈的电流 I S 称为临界电流 I C ,且此时 R a / 2 ,阳极电压 U a 与 I C 的关系可写为: Ua E / e e a2 K 2 2 m 8 IC 或 : Ua E / e K 2 IC (5 e a2 2 K 2 为一常数.显然, U a 与 I C 成线性关系.可按多数电子的运动 上式中 K m 8 情况来考虑临界点: 在阳极电流 I a I S 变化曲线上取阳极电流最大值 I a 0 约 1/4 高度的点为 临界点 Q, Q 点的横坐标值作为磁场的临界电流值. 改变不同的 U a 有不同的 I C

11、值与之对 应. 将测得的 U a I C 数据组用图解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得斜率 K . 根据励磁线圈的有关 参数:线圈的内半径 r1 ,外半径 r2 ,线圈长度 L 和电流和匝数的积 NI ,可求出励磁线圈中心 处产生的磁感强度: 2 B0 0 NI 2(r2 r1 ln r2 r22 L2 r1 r12 L2 (6 再将此磁感强度和测得的 K 值,理想二极管的阳极内半径 a 等代入公式(5,(4,(3, 即可求得电子的荷质比 e / m . 【实验仪器】 WF-4 型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仪,计算机等. 示范报告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理想二极管,励磁线圈与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仪用导线连接好,测

12、定仪的 COM 接口与电脑上的 COM 接口相连接.打开测定仪的电源,功能选择键为"荷质比" ,将二极 管的灯丝电流调到 700740mA 范围的某一个值并始终保持不变,预热 10 分钟. 打开电 脑,仔细阅读"磁控条件"实验软件中仪器介绍和使用说明. 2. 将阳极电压调到 6.00V 保持不变. 选择电脑屏幕上 "开始实验" , "第一条曲线开始" . 缓慢由最小逐步增大励磁电流,当阳极电流下降为 0 附近时,按下"第一条曲线结束" ,并 将励磁电流调到最小. 3.分别测量阳极电压为 5.00

13、V,4.00V,3.00V,2.00V 和 1.00V 时的 IaIs 关系曲线. 4.对每一 IaIs 关系曲线,确定阳极电流的最大值 Ia0, 并求出 Ia=(1 /4 Ia0 的 Q 点位置, 记录对应的励磁电流 Ic 值. 5.所有曲线的 Ic 值确定后,点击"数据处理" ,根据 Ua,Ic2 的列表,作相应的 UaIc2 关系图,并计算每一Ua/Ic2 的斜率. 6.根据实验所得的斜率及给定的相关参数,计算电子的荷质比 e/m. 【数据记录和处理】 计算机数据处理结果: Ua/V 6.00 5.00 Ic/A Ic /A 2 2 4.00 0.18 0.0324 3.00 0.158 0.025 2.00 0.139 0.0193 1.00 0.116 0.0135 0.218 0.0475 0.202 0.0408 斜率 K=143 理想二极管的阳极半径 a= 0.0042m 线圈内半径 r1=0.021m 线圈长度 L= 0.040m 匝数 N=961 线圈外半径 r2= 0.028m 荷质比 e/m=1.77×1011C/kg 与公认值 e/m=1.759×1011C/kg 的百分误差为 0.6%. 六.分析与讨论 1.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