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_第1页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_第2页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_第3页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_第4页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古诗两首 石灰吟墨梅【是什么?教材分析】 石灰吟墨梅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教学内容。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人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则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是一首题画诗。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经过多次抄写、翻刻,几个版本文字上出现了差异,值得庆幸的是,王冕墨梅图的真迹仍然存世。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作为梅花的量词应当是“朵”,怎么可以用“个”呢?“个”,古代写作“箇”。说文:“箇,竹枚也,从竹,固声。”竹枚是古人用于计算的工具,是许多长条形的竹片儿。后引申为物量词。最初只是用于计算竹子的单位,唐

2、代以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两箇黄鹂鸣翠柳”,是用于计算鸟类。在这首诗中,则是用于计算花朵。还有版本上是“颜色好”,应为“好颜色”。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两首古诗由七言绝句组成,均为咏物诗,都是借写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处事观,在写法很相似:托物言志。【指导思想】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

3、向深入。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

4、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教什么?】这是一组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教师只要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就可达到教学目的;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为学

5、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积累资本,进行适时的催化。催化不就是一种引导吗?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可以从文本的空白处开始。这种空白学生有时是难以发现的,所以它需要一个起点。因而,重新组合古诗的教学顺序,改变传统的“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我尝试采用对这两首古诗的“比较”来学习这一课,试图获得意外的课堂效果。【怎么教教学流程:整合教学、对比领悟 】一、读诗。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二、解诗。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

6、师进行归纳梳理。“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三、品诗。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7、。)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辨诗。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明确: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石灰吟中诗人愿意像石灰那样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是为了把清白永留人间,洁身自好。墨梅中诗人借墨梅的不畏严寒、清香四溢的特性,来表达自己对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的向往。2.讲解“留” ,“流”字,理解重点。(1)教师引导:这两首诗都有一个非常传神的字,那就是“留” ,“流”。请把这两句找出来读一读。(2)两者有何不同?(明确:一个是“只流”,一个是“要留”;一个是“留香气”,一个是“留清白”;一个是为了“满乾坤”,一个是“在人间留”。)(3)这两个字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呢?这两个字

8、,显示了两位诗人的民族气节、高尚情操。3形成板书:咏物抒怀石灰于谦清白墨梅王冕清气4.熟读成诵。五、延读。1.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收集有关梅花的古诗:王安石梅花、张渭早梅、卢梅坡雪梅、王冕白梅教学过程:一初步阅读,感知诗意1认识作者,了解诗人是什么样的人。2听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意和诗情。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古诗。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4学生自学古诗,常识理解诗意。师生再交流,明白古诗的内容。二比较阅读,把握诗蕴(一)、朗读导入,带入情景。师:同学们!两首诗的意思我们弄懂了,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请

9、大家高声朗诵这两首诗。 (全体学生大声朗读。) (二)、抓住名句,比较阅读。1你对哪首古诗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2请同学们找出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最感兴趣,最想收藏的句子。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选这句。(引导学生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进行体会。着重抓“清气”、“清白”、“粉身碎骨”等词语。)(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是一个劳动者、求索者、设计者”。由此看来,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他们在课堂上付出劳动的多少,取决于他们的求索的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树

10、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从容地面对学生真情流露时的“百家争鸣”。)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联系实际,从这首诗中读到了这些,说明这首诗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种财富。也就是说,这首诗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4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也想冲动一下,把我的想法说一说,不知你们可不可以,愿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新课程中提出教师的角色是协作者,是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我想把我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不知同学们愿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教者把自己也当作“普通一生”,当作学生的朋友,真诚恳切。在教学中,新课程的理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老师的权威消解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胆子变大了,自由表达的愿望强烈了,个性化的

11、表现越来越多了。)(三)、讲解“留” ,“流”字,理解重点。1教师引导:这两首诗都有一个非常传神的字,那就是“留” ,“流”。请把这两句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读诗句。)2两者有何不同?(明确:一个是“只流”,一个是“要留”;一个是“留香气”,一个是“留清白”;一个是为了“满乾坤”,一个是“在人间留”。)3这两个字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明确: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石灰吟中诗人愿意像石灰那样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是为了把清白永留人间,洁身自好。墨梅中诗人借墨梅的不畏严寒、清香四溢的特性,来表达自己对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的向往。这两个字,显示了两位诗人的民族气节、高尚情操。( 新课程的实施,

12、使课堂气氛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要尊重多元,珍视个性,让学生思维肆意驰骋”这是新课标的要求,面对诗中“留“的问题,让学生先找再说也自己的想法,这样激发学生多元化思考,这正是张扬个性的必要手段。)(四)、联系生活,拓展诗蕴。1石灰是这样,墨梅也是这样,把自己奉献给别人,像这样的人或物你还想到哪些呢?2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次齐读两句精句。(学生齐读) 三欣赏阅读,体味诗情。1 教师再次诵读。2 学生自读、背诵。(要求学生用刚毅的语气读出豪迈的气概。)3 配乐朗诵。(诗歌的教学重在朗读,无论是学前、学中,还是学后,都需要强调朗读。尤其是学后的朗读,是学生在朗读中的“再创活动”,通过自己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古诗的思想、语言的音韵美,同时学生读时更能够出感情、出真情,是感悟交流后的真切体验。) 教学反思:一、注重文本的整合虽为两篇古诗词,然教师通过重组教材后,学生既了解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又能触类旁通,更利于学生全方面地发展。二、围绕话题,涵泳体悟 围绕话题、化碎为整。教案一改过去一首首地讲解下来,而是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在的联系,在初读诗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一个话题。围绕这个话题能起到“牵一而动全身”的功效,引领学生深入品读诗文、感悟诗文。三、学法渗透,扎实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