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研究高向东(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 上海,200062【摘要】段性, , , 提出了调控远郊【关键词】远郊区; ; 【中图分类号】F318A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0873042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DFA080074 和上海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07BSH001 的部分成果。1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现象和过程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是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新动向。流动人口集聚是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的一种形式, 是指流动人口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不断集中的现象及过程。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主要表现为远郊区流动
2、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111远郊区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主要情况有:一是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向远郊区的迁移扩散; 二是外省市外来流动人口的迁移流动, 即阻尼城市化现象。研究发现, 上海城市人口增长时空节律的波段性。改革以来上海人口增长时空节律呈现明显的“三波段”特征。1980年代的第一波增长出现在中心城边缘地区,1990年代的第二波增长出现在近郊新建城区, 而2000年以来的第三波增长则主要表现为远郊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统计显示, 上海的远郊区在1990年到2000年的10间, 人口增长了38107万人, 增幅为10189%;2000-2007年仅7年间, 人口增长了93110万人,
3、 增幅高达24102%, 远郊区人口总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现象。上海远郊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的是来源于外来流动人口的迁入。统计显示, 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持续增长,2007年底上海远郊区的6区县流动人口达到150121万人, 与2000年相比, 增幅高达187159%(表1 , 目前正处于加速增长中, 这为上海远郊区当前以及未来的人口集聚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远郊区流动人口占全市流动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底已达30109%。由此可以看出, 上海市的流动人口向远郊区集中的趋势已经有所凸现。表120002007年上海常住流动人口的分布( (中心城核心区23153241484104中心城边缘区74
4、14568193-7141近郊区15117625516068142远郊区52123150121187159全市30119749912265132注:上海四类地区的划分:上海城市的行政范围, 包括19个区县。中心城核心区:包括黄浦、静安、卢湾、虹口4个区, 各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内环线以内的地区, 多为解放前建的老城区。中心城边缘区:包括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杨浦5个区。各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内外环线之间的地区, 多为解放后建设的城区。近郊区:包括浦东、闵行、宝山、嘉定4个区。远郊区:包括松江、金山、青浦和南汇、奉贤5个区和崇明县。其中中心城核心区和中心城边缘区统称中心城, 近郊区和远郊区统称郊区
5、。资料来源:上海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市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整理; 上海统计局编,上海统计年鉴(2008年 , 中国统计出版社。【文章编号】1006-3862(2009 02-0105-04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研究16卷2009年2期Urban S tudies V ol. 16N o. 22009105 112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过程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过程的具有阶段性。根据流动人口分布变动情况, 我们可以把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小规模集聚阶段集中连片阶段过度集聚阶段均质化阶段理想均衡阶段。目前, 远郊区的流动人口集聚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从业的空间连
6、片, 大部分流动人口进入远郊区后, 聚, 业园区等, ; 居住的空间连片, 在较廉价区域里, 有些是居住在统一建造的外来流动人口集中居住楼里, 形成完全异质的流动人口世界; 第三是零散从业方式导致的临时集聚, 主要是沿街的商贩及集聚在流动人口流量较大的通道口附近如汽车站、地铁出口、公园门口、校园门口等摊贩, 形成以零散个体汇聚而成的群体。因此, 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正处于“集中连片阶段”。随着远郊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流动人口在空间分布上逐步的均质化, 缓和了过度集聚的情况。只有在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 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才能达到理想的均衡阶段。2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动力机
7、制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受众多因素影响, 包括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历史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 在众多的因素中, 经济发展是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根本动力。具体分析其动力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1产业布局调整的影响产业的发展及其布局的调整, 对人口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投资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吸引了流动人口的集聚, 流动人口的集聚又要求产业有相应的发展, 二者互相促进, 不断促使远郊区城镇规模的扩大, 城镇规模扩大又吸引了产业和流动人口的集聚。上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和城市支柱产业的变化, “二三一”式的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逐渐被“三二一”式的知识
8、经济、信息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所取代。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上海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步转移出中心城区, 而远郊区恰是这类产业的理想孵化区。上海经济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 某些产业从中心城区逐步转移到远郊区。统计显示, 上海远郊区工业总产值产业,2000年为163亿元,2007年达到了135428110%。, , 引起就。产业结构变迁必然导致产业区位变迁,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功能转换直接推动远郊区经济的发展, 从而促进了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21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逐年显著增加。2000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为449190亿元,2007年增加
9、到1466133亿元,20002007年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增幅为225192%。其中通讯设施和市政设施(包括环境设施和园林绿化 的投资比重则是大幅上升, 交通设施的投资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比重。因此, 基础设施的投资构成变化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上海远郊区的交通、通讯和环境状况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13政策导向和就业机会的影响政策导向对人口分布有重要作用。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 大量企业迁往郊区, 上海出台了有关人口向郊区迁移流动的优惠政策, 对居住在上海中心城区的流动人口向郊区的扩散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策导向的另一方面, 还表现在对流动人
10、口管理上, 远郊区的城市管制政策相对宽松, 中心城区相对严格, 这为流动人口在就业居住方面提供了许多便利, 从而使远郊区成为流动人口的集中地。远郊区产业布局调整提供了就业机会, 而住宅建筑业的发展, 为流动人口提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据世界银行研究, 住宅对就业的带动系数为:住宅业每吸纳一个劳动力, 可带动相关产业两个劳动力就业。伴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新型居住区和住宅新村, 大部分坐落在城市的近郊区和远郊区, 使得城市住宅空间布局日益向城市外围发展。如远郊区的松江镇, 过去只是一个几万人的县城, 近年建设了市级工业区和大学城, 云集了近百家房地产公司,城市管理高向东: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
11、集聚研究106城市发展研究16卷2009年2期Urban S tudies V ol. 16N o. 22009 流动人口规模迅速增长。按照环线统计, 内环线以内的商品房建筑面积在减少,2004-2007年间减幅为29141%; 而外环线以外的商品房建筑面积在快速增加,2004-2007年间增幅为74121%。随着远郊区住宅业的快速发展, 就业机会的增加, 远郊区流动人口聚集的拉力增大。214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从社会适应性角度分析, 远郊区对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可接纳性当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之间, :, ; 另一方面, 彼此在经济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又越来越多地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12、、共存共荣的“利益一体化关系”。城市生活成本高低对外来流动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上海远郊区较低的生活成本, 从经济层面分析, 提高了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性。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 流动人口尽管在中心城区同样可以租到较为廉价的住房, 但较高的生活必需品、交通、就医求学成本使他们所获得的收益难以维持他们正常的支出。另一方面中心城区由于较高的就业、就医、就学门槛, 以及收益差异而导致的社会分层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隔离, 而居住在远郊区自然就会减少隔离。上海远郊区较低的生活成本, 是外来流动人口融入上海的重要因素。为了深入地了解流动人口在远郊区的适应情况, 我们对上海远郊区的松江区所有登记的外来流动人口进
13、行1%等距抽样调查, 获得有效问卷6674份。调查显示, 在针对人际关系的感受的调查中, 有52159%的外来流动人口认为松江区的人际关系很好, 跟家里一样; 调查中有57111%的流动人口有松江本地人朋友, 这说明流动人口与本地人的交往是较广泛的。研究表明, 与当地居民的交往是外来流动人口适应本地社会生活的较高层次, 外来流动人口适应当地生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反映了他们自身对适应当地社会的积极性。心理感受是外来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各方面感受的综合反映, 是心理层面适应的前提条件, 自我心理感受好, 可以在主观上帮助外来流动人口加快社会适应的速度, 反之亦然。在调查流动人口在松江工作、生活的感受
14、中发现, 选择人数最多的是“没有影响, 和这里的人无区别”, 占到样本总数的39148%,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外来流动人口在工作、生活能较快地融入到当地人之中。对去留意愿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半数以上的流动人口留在松江继续工作生活的愿意强烈, 反映了流动人口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远郊区的社会生活。33。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或手段, 是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调节器。通过流动人口在远郊区集聚, 使经济形成规模效应, 从而推动中心城区产业的合理转移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了远郊区城镇建设。一方面流动人口的集聚对新城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迫切要求加快住房建设和教育卫生事
15、业、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的发展, 改革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集聚的流动人口为新城的建设带来大量的资金并创造了大量财富, 为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推动了远郊区农村现代化。从全国角度来看, 通过流动人口集聚过程, 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 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 农民有了选择劳动活动形式的自主权, 才使他们的劳动角色丰富起来, 进而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可喜的变化。312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消极影响对产业结构升级有影响。上海远郊区新城的建设原则是, 一方面将一些工业转移到远郊区新城发展, 另一方面向远郊区分散中心城区过度拥挤的人口。然而
16、在远郊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占据相当的比重。这样所形成的流动人口集聚必然以较低素质的劳动力为主, 短期内不利于远郊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城基础设施增加压力。由于历史的原因, 远郊区城镇基础设施大多滞后于经济发展。而庞大的流动人口集聚, 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与城镇居民并无很多差别, 甚至对交通、饮食方面需求更大, 这给城镇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加重政府的调控管理难度。远郊区流动人口自高向东: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研究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研究16卷2009年2期Urban S tudies V ol. 16N o. 22009107 发性强、组织性差, 难以管理和控制, 容易诱发治安问题。流动人口的盲目性,
17、导致流量、流速、流向的不合理性, 给远郊区城镇的住房、治安、计划生育工作和人口统计等都带来了压力。4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调控思路2008年2月在美国时代周刊载文中国踏上郊区化的“短征”(By BI LL POWE LL 指出:在上海, 城市规划者相信今后10年大约有500所谓的“卫星城”, 是程度有所不同, 是, 。(In Shanghai alone , urban planners believe s ome 5million people will m ove to what are called “satellite cities ”in the next 10years 1T o v
18、arying degrees , the same thing is happening all across China 1This process China s own suburban flight is at the core of the next phase of this country s development , and will be for years to come 1研究表明, 在上海不仅大量的中心城区户籍人口向远郊区扩散, 而且中心城区的外来流动人口和数量庞大的外省市流动人口也将源源不断地涌向上海的远郊区。这是一种新的人口分布变动现象, 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为
19、此, 我们必须制定切实有效地政策措施。411新市镇、中心村要规划有序统筹发展远郊区的城镇规划对人口集聚发展有重要引导作用。上海“1966”城镇规划体系对远郊区新城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远郊区要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制, 确保各项规划落实, 新市镇和中心村的规划要形成一个系统的适应流动人口集聚的网络市镇村体系。412优化产业结构, 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上海远郊区要加快发展规模化、科技型现代农业; 要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 重点发展现代商贸业,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 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快速发展信息服务业, 搞好旅游景点的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培育发展社会服务业。不断开发医疗保
20、健、社区文化、法律咨询、就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社会保洁和保绿等服务项目。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引导流动人口和产业集聚。413完善流动人口调控和管理机制远郊区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量流动人口集聚。在流动人口管理上, 其一, 要总量控制。根据远郊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本区今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状况, 进行分析计算, 制定总量控制的方案。其二, 要从经济、行政各方面入手, 引导流动人口的分布, 以避免流动人口的盲目流动; , 完善, 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提升区域人力资源整体优势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过程也是人才集聚的过程。随着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 远郊区的人才资源日
21、显不足, 必须大力突破人才资源瓶颈、通过各种途径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同时要加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力度。把提升能力和激发活力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以构筑人才高地为目标, 加大人才培养和集聚力度。415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吸引流动人口集聚远郊区要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是远郊区城镇发展的前提条件, 是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要素的关键。目前, 大城市的远郊区需要人口集聚。所以, 要进一步加大以城镇交通、供水、供电、生态环境、教育、卫生、文化、娱乐、体育等社会事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创造良好条件。【参考文献】1宁越敏. 建设中
22、国特色的城市地理学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评述J.人文地理. 2008,2.2丁金宏等.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 2005,1.3高向东著. 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李琪. 上海市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008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作者简介:高向东(1963- , 男,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 中国人口学会会员,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中国社会学会会员, 上海市政协委员。收稿日期:2008-12-25(下转115页城市管理高向东: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
23、研究108城市发展研究16卷2009年2期Urban S tudies V ol. 16N o. 22009 国统计出版社, 第105页。【参考文献】1李宗植. 构建和谐城市要反思城市化的历史经验J.经济经纬, 2005, 6:103-105.2钟海燕, 郑长德等. 新区域主义与和谐城市空间构建J.城市规划, 2006, 30(6 :32-35.3张国庆. 和谐城市融入文化、生态J.绿色中国, 2005, (5 :55-57.4侯立兵, 刘梦初. 传统文化与和谐城市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 2007, 14(1 :87-90.5朱铁臻. ,2003, 3:10-12.6邹小华, 周爱华. J南昌
24、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37(6 58-62.7顾文选, 孙玉文. 构建和谐城市是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J.城市发展研究, 2005, 12(3 :19-21.8郭艳华. 广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城市的现实思考J.南方论坛,2008(1 :87-95.9李涛. 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编辑部.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2006, 北京.:(四川渠县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王晓东(1985-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08-12-15H uman C apital I nvest
25、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 armonious CityLI AO Juan W ANG X iaodong【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on im proving the harm ony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eoretically andem pirically. The harm ony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cludes the harm ony of people with people , an
26、d people with nature. We find that population and system factors are the leading in fluences on the harm ony development of cities. We will see interactive and mutual im proving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city harm ony. Later , the paper construct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dex using principle com ponent method , and then regress the index of 44citie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o the city harm ony index , finding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city harm ony.【K eyw ords 】Harm onious City ;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 Urbaniz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样式要点
- 购销合同的售后服务
- 软件功能扩展项目
- 进口商品采购协议的翻译问题
- 道路施工劳务分包合作协议
- 酒店合作协议模板
- 酒店面包供应采购合同书
- 金属冶炼设备购销合同
- 钢筋工人分包合同
- 铁矿粉贸易协议书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 英语口语绕口令Englishtonguetwisters
- 单片机论文之流水灯及数码管控制
- 《八字新大陆》教材内部辅导讲义
- 轴心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
- (完整版)《加油站委托管理合同》(标准版)
- 深圳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提前开工核准)申请表
- 纸箱抗压计算
- 浅析中国古典舞人物形象的塑造舞蹈表演专业论文
- 51单片机单词测试器(单片机单词记忆器)
- 关于电能计量采集运维及故障处理措施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