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一年级数学“看图提问题”教学课例分析研究 一教材分析是否有必要让一年级的学生看图归纳提出问题?提问何时是最佳时机?怎样的提问方法能激活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看图提问题的教材是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页例3。教材展现的情境是一群小伙伴在公园里玩耍场景图,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为教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在这些场景中,有的是提供了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借此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有的给出了明确的信息数据,但没有问题;还有的要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口算的方法基本掌握了,所以从计算的角度而言,学生的认知障碍已经几乎完全删除
2、。本节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有关“求和”与“求差”的实际问题早有接触,对提出类似问题也基本可以完成。在本节里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能加以解决。案例描述:二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旁,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一年级六班的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进行“春游”活动呢。“你能从图中知道些什么?”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但是我想应培养儿童从图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并能简洁清晰地表达出来。有的说:“有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的有几人?我看到丢手绢的同学中
3、,女的有8人,男的有6人;还有的说:“我还看到要有16人踢球,现在只来了9人”孩子们个个踊跃,以热情的状态进入了情境。2争议中迸出的思维火花刚才有一位小朋友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136=7,并说明其中道理。图中还给了我们一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大家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来呢?我问道,他们的情绪仍然高涨,因为他们都会说!“丢手娟的一共有多少人?”,“丢手娟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几人?”郑昆小朋友喊道:玩捉迷藏的和丢手娟的比踢足球的少几人?他是一个对数学学习积极热情,但也很粗心马虎的孩子,郑星呈马上喊出:“玩捉迷藏和丢手娟的比踢足球的多。”这是一个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孩子,他迅速补充
4、道:“应该说”玩捉迷藏和丢手娟的比踢球的多多少人?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来说,尽管郑昆的说法有毛病,但是我发现了他已经开始考虑三个因素的关系了这是思维迸发的火花呀!我一直在想,对于看图提问题这种模式能不能让孩子们掌握一种思维方法,有条理地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呢?孩子思维的火花点燃了将我的想法变成可能的希望。3我该何去何从?作为一个教师,是保护和继续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让孩子们去进行尝试探索呢,还是守住教材、不理睬孩子们的想法、保险地按教学程序走完这节课呢?我该何去何从?有这种思维提升发展的要求,是仅仅个别孩子还是大多数的孩子?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目标,全班有多少人能达到?一个主意清晰地
5、出来:要以最快的时间重新了解全体孩子的水平状态,才能决定方向!4了解学生差异,提升认知水平于是,我改变了在第一个班的做法,提出小组学习,要求:每人要提出两个问题,并列式解答。我抽查了平时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发现他们几乎都能较好地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在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我认为是可以试一试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了,让他们“蹦一蹦”吧!去探索一下看图提出问题的方法。5搭建思维发展的脚手架于是我请小组活动就地暂停,向他们抛出新问题:能不能把你们的问题分分类呢?再讨论一下,每类问题怎么提?蒋思月小组和龚洪正小组很快就将提的问题分类,并说出每类问题怎么提,其他小组也都相继讨论出来。(1)
6、从具体材料中归纳概括到这里,我感觉可以让小朋友梳理一下了。于是请小朋友结束讨论,全班交流。小朋友七嘴八舌提出很多问题,并把提的问题进行概括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加法和减法”:“可以分成三类:一共、比多、比少”。孩子们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毫不示弱。“那么每类问题怎么提呢?”“加法就是问一共有多少?”“加法表示求和”“减法表示求差”,小朋友积极地说:“减法就是问还剩多少”;“减法就是两个东西比多比少。”“说减法是两部分比较,求他们的差,这样更好些”,我补充道。(2) 运用原理,扩散思维“根据加法的含义,我们从图中可以提哪些问题呢?”孩子们表现出得意的神色,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两个以上的问题。不但有
7、两个因素的加法,还有多因素的加法,并有人说:“只要表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我抓住机会补充道:“你还能把哪几部分合起来呢?”唐文静嘴里发出:“啊!啊!”急不可耐的声音,小手举得好高,身体已经直立起来,我赶快让他说:“公园里捉迷藏、丢手娟、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孩子们将不同数量的因素进行组合,加法的问题泉涌般出来!他们似乎开始掌握了加法的实质含义。我想:加法问题的思路已经打开,能不能将这种思维方法迁移到减法呢?在引导下,孩子们不但可以提出两个因素之间的比较问题,还能将两部分合起来与第三部分进行比较呢!还有高举的小手、还有“老师!老师!老师!”“啊!啊!”的焦急声音,个个跃跃欲试!也许他们感觉心
8、灵的智慧之门正在打开,智慧的火花正在迸发!我真为他们高兴!(3) 引导反思,提炼升华于是我趁着这兴奋的状态,让孩子们反思一下自己思维的过程,以进一步提高升华!“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的做法,你能说出看图提问题(的方法)可以分几步吗?”“先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就是从图上知道什么”。“对!这叫做从图上找数学信息。”我肯定道,“第二步呢?”“再提问题”;“用信息提问题”。我故意举出用没有联系的信息提问题的反例,孩子体会到要利用信息之间的联系提问题。“我们可以提加法问题和减法问题”。小朋友的热情高涨。“加法就是求和,问一共有多少?”“减法就是求差,比多比少”。孩子们已经不用我提示,自己的思维主动往前跑了!
9、6摘到“桃子”的喜悦临近下课,孩子们仍然兴奋地说着自己的收获:“我知道了看图提问题的方法”当铃声响时,小朋友们还喊着要说,涌到我身边:“老师,我还想提问题,我可以提很多!”这是以前不太会提问题的小朋友,他也变得这么自信了!不知其他层次的孩子是不是都完成基本的要求了?能够进行思维扩散、不止关注两个因素的孩子有多大比例?我决定在下一次(星期一)的课上,进行一个测试。7效果显示测试要求:请你看图提问题,并列式解决。每人必须提两个问题:一个加法、一个减法,其他不限。备注:这是孩子们在15分钟内完成的。结果:全班50人,100%都能正确提出两个数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并列式计算;最多的可以正确提出11个问题并列出算式;能提出三个数及以上关系问题的小朋友28人,约占总人数的60%,能对三个数的算式正确计算的为12人;计算的准确率:在解决问题的计算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存在错误。三教学反思“看图提问题”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之一。从第一册数学教材中就开始呈现,它取代了过去的文字应用题。在两单元前的测试中,还有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地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我一直在想看图提问题规律和方法是什么?能不能使孩子也有效地掌握呢?我感到应当:1、抓住时机,调整认知任务水平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2、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抽象概括;再运用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风提升管理办法
- 服务岗位管理办法
- 服装店铺管理办法
- 木柴收购管理办法
- 机关决算管理办法
- 机关服装管理办法
- 机场售卡管理办法
- 杭州房价管理办法
- 标志设置管理办法
- 桥梁管理办法江苏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绿色医疗输尿管结石宣教课件
- (高清版)DB53∕T 1400-2025 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 肌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 提高麻醉后饮食护理知晓率
- 印刷行业职业健康卫生安全保护措施
- 清华紫光综保Dcap3000系列Modbus网络通讯协议-协议说明
- 国家电投集团山西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机电设备图纸深化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 2016版山东省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价目表 山东省建筑工程价目表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