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结构的基础知识_第1页
税制结构的基础知识_第2页
税制结构的基础知识_第3页
税制结构的基础知识_第4页
税制结构的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税制构成要素第二节 税收分类第三节 税收结构第四节 建国以来的我国税制建设本章重点 税法是由若干基本要素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税制要素,也可以称税法构成要素。税制是一部机器,而税制要素则是零配件。一般来说,税法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即征税对象(税基)、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七大要素,其中,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构成了税法三大核心要素。 一、征税对象税法的核心要素,回答对什么征税,是征税客体。(一)征税对象的定义征税对象也称课税对象,是课税的客体,是指一个税种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二)征税对象构成税制的核心要素 1、征税对象体现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凡

2、是列入征税对象的,就属于该税的课征范围;凡是未列入征税对象的,则不属于该税课税范围。 2、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往往也是一个税种名称的由来。(三)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1、税目 是对征税对象和范围进行分类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象在内容上的具体化,反映了一个税种的征税广度。征税对象通过税目来说明,用税目来概括,经过划分,以便确定征与不征的界限,科学设计税目,更好的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规定税目,一方面是课税技术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贯彻国家一定税收政策的需要,但税目不能作为税制构成的一个独立要素,仅是与征税对象有关的一个重要概念。 设置税目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列举法”即按照每种商品

3、或经营项目、所设项目等分别设置税目,有时还可以在具体的税目之下划分若干细目或子目。列举法又可分为正列举法和反列举法。正列举法指列举的征税,没有列举的不征税;反列举法指列举的不征税,没有列举的征税。列举法的优点是界线清楚,便于掌握;缺点是税目过多,不便查找。其二,是“概括法”,即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或其他性质相近的项目归类设置税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税目较少查找方便;缺点是税目设置过粗,不便一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由于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运用或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 2、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或称“计税基数”,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也是征税对象在数量方面的具

4、体化。如果征税对象数量不确定,税额也无法计算。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数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在许多情况下,征税基数直接是征税对象数量的某种表现形式,但在有些情况下,征税基数仅是征税对象数量的一部分,不完全相等。如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所得额,这个一般的所得额并不是应税所得额或计税所得额,在计算过程中可能要适用一系列的扣除、抵免、减免等规定,最后才算出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基数。 3、计税单位计税单位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当征税对象是所得额时,一般多以货币单位计量。当征税对象是财产或商品时,计税单位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按财产或商品的自然单位来计量,如土地的单位面积,商品

5、的单位重量等;另一种是按财产或商品的价值即及货币单位来计量。如土地按地价计量,商品按其价格计量等。凡按照征税对象的自然单位计量的称为从量计征,属于从量税;凡按照征税对象的价值即货币单位计量的,称为从价计征,属于从价税。我国大多数税种采用从价计征,由于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各有其利弊。所以,一定要科学确定。二、纳税人二、纳税人税法的最基本要素,回答对谁征税法的最基本要素,回答对谁征税,是纳税的主体。税,是纳税的主体。(一)纳税人的定义 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纳税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 1、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力、承担义务的人。 一般为从事盈利活动的个人。如

6、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 2、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一般为从事营利活动的企业。如某企业、公司等法人团体。(二)扣缴人和代征人扣缴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或向纳税人取得收入时代收(扣)代缴应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扣缴人必须依法履行义务,否则也应负法律责任。代征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指派、委托,代税务机关收交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代征人一般要由税务机关发给代征税款委托证书。 (三)负税人(三)负税人负税人是指税款的实际负担者。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纳税人(甲)= 负税人(甲) 税负不转嫁,如所得税、财产税。 纳税人(甲)负

7、税人(乙) 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等。 (富人) (穷人) 如:个人所得税,是对富人征税,如果税负转嫁或征管不当,结果是穷人纳税。这样,不但不会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还会引起阶级矛盾,甚至是政局动荡。政府最好选择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三、税率三、税率税制的中心环节,回答拿多少?税制的中心环节,回答拿多少?(一)税率的定义税率是税额与计税凭据之间的比例或数量关系,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代表了国家征税的深度。(二)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每一个税种均要明确规定税率问题,税率的高低,既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并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又关系到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所以,税率是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经济利益的核心问

8、题,是制定税法,执行税法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税率的形式(三)税率的形式税率按它的形式特征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1、比例税率(1)比例税率的定义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多少,都规定一个统一比率的税率制度。(2)比例税率的形式 单一比例税率。即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即一个税种按照适用范围或对象,分别规定高低不同的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即在税法中规定一个最高限和最低限的比例幅度,由各地在此幅度内因地制宜地确定适用税率。 有免征额的比例税率。即从征税对象中先扣除一个法定的免征数额,再按统一规定的比例税率征税。(3 3)比例税率的优缺点)比

9、例税率的优缺点比例税率的优点是不妨碍商品流转额的扩大,纳税人的负担等比,有利于竞争;同时,实行比例税率,在计算上也较为简便。缺点是在调节企业利润水平方面有局限性,不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4 4)比例税率的适用范围)比例税率的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对商品的征税。 2 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 (1)累进税率的定义 累进税率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实行逐级递增的税率制度。征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税 率 累进税率(边际税率 ) 比例税率 收入 (2 2)累进税率的形式)累进税率的形式以征税对象的绝对数量为依据,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的相对

10、量为依据,分为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这里主要介绍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全部应税数额,都适用相应的最高等级的税率征税。或者:把征税对象按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并按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税率,征税对象属哪级数额,按哪级税率征税;征税对象开了一级,全部征税对象按较高一级的税率征税。假定有三级累进税率表如下假定有三级累进税率表如下 :级数所得额级距税率 1 2 3100元以下(含100元)超过100元200元部分超过200元300元部分5%8%10% 假定某纳税人的所得额是100元、150元、200元、210元,请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

11、税额。则该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分别为: 1005%=5 (元) 1508%=12(元) 2008%=16(元) 21010%=21(元) 又假定甲有所得额200元,乙有所得额200.5元,用上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各自应纳所得税税额。则甲应纳税额=2008%=16(元) 4.05(元)乙应纳税额=200.510%=20.05(元)乙比甲:所得额多0.5元税额多4.05元 全额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全额累进税率优点是计算简便。 缺点 :所得额在两个级距部位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税负不公平。所以一般国家都不单独采用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

12、大小划分成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再相加即为应纳税额。即是说,一定数量的征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或者:把征税对象按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并按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再相加。征税对象开了一级,仅就超过前一级的数额部分使用较高一级的税率。假定有三级累进税率表如下假定有三级累进税率表如下 :级数所得额级距税率 1 2 3100元以下(含100元)超过100元200元部分超过200元300元部分5%8%10% 假定某纳税人的所得额是250元、300元时,请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当纳税人所得额是250元时,应纳税额为18元。计算如下

13、:第一级: (1000)5%=5第二级:(200100)8%=8 18(元)第三级:(250200)10%=5当纳税人所得额是300元时,应纳税额为23元。计算如下:第一级: (1000)5%=5第二级:(200100)8%=8 23(元)第三级:(300200)10%=10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缺点:优点: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程度缓和,不会出现临界点部位税负增长大于所得额增长的现象,税负公平。缺点:计算复杂。怎样保持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我们引进一个概念: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是指按全额累进税率方法计算的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方法计算的税额之间的差额。它的主要作用是简化计算过程。速算扣除数的

14、两种计算方法:原理法(定义法):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现用原理法计算前面三级累进税率表的速算扣除数。见下表: 三级累进税率表级数所得额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1 2 3100元以下(含100元)超过100元200元部分超过200元300元部分5810037 全额:1005%=5第一级: 55=0 超额:(1000)5%=5 全额:2008%=16第二级: 1613=3 超额:(1000)5%+(200100)8%=13 全额:30010%=30第三级: 3023=7 超额:(1000)5%+(200100)8%+(300200)10%=23公式法:本级速算扣除数=前一

15、级最高所得额(本 级税率前一级税率)+前一级速算扣除数依据公式,速算扣除数计算如下:第一级:0(5%0)+0=0第二级:100(8%5%)+0=3第三级:200(10%8%)+3=7 根据原理法: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变换公式: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 额速算扣除数=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纳税人所得额是250元、300元时,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25010%7=18(元) 答案同原理法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30010%7=23(元)所以引进速算扣除数,既保留了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点,又克服其缺点,所以各国政府在追求公平时,

16、比较优先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请将个人所得税九级或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上的速算扣除数,用两种方法计算一下。)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原理同全额累进税率。 土地增值税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表级次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税 率(%)速算扣除系数(%)1不超过50%的部分3002超过50%100%的部分4053超过100%200%的部分50154超过200%的部分6035 全率累进税率的概念、计算、优缺点、适用范围。 超率累进税率:原理同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的概念、计算、优缺点、适用范围。速算扣除系数(率):原理同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率=全率累进计算方法计算税

17、额超率累进计算方法 计算税额 原理法:定义法速算扣除率计算方法 公式法引进速算扣除率,既保持了超率累进税率的优点,又克服其缺点,而且大大简化了计算程序。我国土地增值税采用的是四级超率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 (1)定额税率的定义 定额税率或称“固定税额”,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量,直接规定一定的税额。(2)定额税率的形式 地区差别额定税率。 产品差别定额税率。 幅度定额税率。 分类分级定额税率。(3)定额税率的优缺点 定额税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税负稳定,不受物价波动影响,税额不因征税对象价值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以及促进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由

18、于定额税率的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价值量的增减脱钩,所以,不能使国家财政收入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4)定额税率的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从量定额征收的商品或税种。 四、纳税环节四、纳税环节方便、简单、节省。方便、简单、节省。(一)纳税环节的定义纳税环节是指在经济生活中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生产消费纳税环节一般是讲流转税的纳税环节。工业品环节:工业生产商业批发商业零售消费农产品环节:农业生产商业采购商业批发商业零售消费 究竟在哪个环节征税,一般税法会确定。 (二)纳税环节的形式(二)纳税环节的形式 1、一次课征制 从生产到消费只征一次税。如关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2、二次课征制 从生产到消费选

19、择两个环节征税。如过去的工商税,生产环节(出厂)征一次,零售环节征一次。 3、多次课征制从生产到消费每个环节都征税。比如增值税等。五、纳税期限确定五、纳税期限确定(一)纳税期限的定义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间隔期限。(二)纳税期限的形式 一般情况:税额越大,纳税期限越短,反之相反。纳税期限有以下四种形式:按天缴纳;按月缴纳;按年缴纳;按次缴纳。 (三)纳税期限的内容 1、申报期限:计算税款的期限。 2、交款期限(入库期限):将税款从企业帐上划入国库的期限。如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期限:申报期限: 1日、3日、5日、10日、15日一个月、一个季度入库期限: 以1、3、5、10

20、、15日为一期的,期满后5日预缴,次月115日内结清。以一月或一个季度为一期的, 期满后15日内入库。 六、减税免税又称税收优惠,体现税法的灵活性。 以法治税,追求税收的严肃性;减税免税追求税收的灵活性。(一)减税免税的定义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对给予减轻或免除税负的一种优惠规定。 (二)减免税的形式1、税基式减免即通过缩小计税依据来实现减免税,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等。其中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未为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超过的按全额征税。如某地规定起征点1000元,某人收入999元不征税;某人收入1200元,按1200元计税。如增

21、值税、营业税税种都有起征点的规定。而免征额是指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如个人所得税中工资3500元是免征额,3500元以内不征税。某人收入5000元,计税依据是50003500=1500元。2、税率式减免即通过降低税率来实现减免税,具体包括重新确定新税率、归入低税率和规定零税率等。3、税额式减免即通过减少一部分税额或免除全部税额实现减免税。具体又分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征率、核定减征额。七、违章处理七、违章处理 (一)违章处理的定义 违章处理是按税法规定对纳税人发生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所进行的处罚。 (二)违章行为 包括偷税、逃税、抗税、欠税以及不遵

22、守征管法的行为。 (三)违章行为应承担的责任 1、行政责任:加收滞纳金、罚款等。2、刑事责任;按刑法规定有五种主刑,三种辅加刑。一、税收分类的概念与意义一、税收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税收分类,就是按一定标准(标志),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税种加以归类。 税收分类的意义:通过不同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各个税种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税收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税源的分布和税收负担,以及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税收管理权限和财政收入。通过分类,还可以研究各国税制结构、特点和对经济的影响,以便进行中外税制比较,借鉴和吸收国外税制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制度。二、税收分类的一般

23、方法二、税收分类的一般方法(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分类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目的税五类。(二)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志进行分类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类 。(三)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四)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类: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五)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六)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七)联合国、OECD和IMF的税收分类一、制结构的定义。一、制结构的定义。 税制结构是指实行复合税制的国家,在按一定标志进行税收分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税收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一国税收制度的特点是由各个税种的分布状况及相互之间的比重关系决定的。以税种多少为标准,税收制度可分为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二、税制结构模式二、税制结构模式 (一)税制结构模式的定义税制模式是指由主体税特征所决定的税制结构类型。(二)税制结构模式的形式由主体税特征所决定的税制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