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青蛙写诗(鲍如霜)_第1页
7青蛙写诗(鲍如霜)_第2页
7青蛙写诗(鲍如霜)_第3页
7青蛙写诗(鲍如霜)_第4页
7青蛙写诗(鲍如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 青蛙写诗教学总目标1、 在语境中认识“写、诗、点、要”等11 个生字;认识“秃宝盖、四点底”2 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 个字。2、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3、 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在语境中认识“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10个生字;认识“秃宝盖、四点底”2 个偏旁;会写“下、个”2个字。2、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难点】: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三、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金仕达课件,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等图片。四、 教学过程(一) 情境激趣,揭示课题1

2、、 观察导入图片,引入本课课题。(1) 教师引言:同学们快看,这是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呀?(荷叶、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蜻蜓、青蛙)看看这只青蛙,观察一下它的动作,猜猜它在干什么?(唱歌、说话、写诗、跳舞)原来它要给我们写诗了!(2) 点击出现课题,拼读生字“写诗”。教师领读课题。2、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青蛙是怎么写诗的。板书“7 青蛙写诗”。(1) 生字学习“写诗”“写”:a) 板书的同时,引入偏旁秃宝盖:同学们,这个偏旁角秃宝盖。看看它和宝盖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偏旁的区别,了解为什么这个偏旁叫做秃宝盖)b) 给“写”找朋友(写字,写诗

3、,书写,写字本)“诗”:a) 正音,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b) 给“诗”找朋友(诗歌,诗人,写诗)(2)指读“写诗”,正音。【说明】本课一共有11个生字,识字量很大,所以要在教学中做到分步落实识字,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教学,将识字教学分成几个板块实施。在揭示课题中,结合媒体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课题中有“写诗”2个生字,通过偏旁比较,学习秃宝盖,记忆字形;通过对翘舌音“诗”的正音,强化字音教学。通过找朋友的方式,巩固生字,理解字义。(二)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 看课文动画,边看边听边记:谁来帮助小青蛙写诗,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2、 指名交流谁来帮助小青蛙写诗,根据学生回答,出

4、示对应的图片: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3、 指名交流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说明】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池塘里的景物“蝌蚪,水泡、水珠”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通过动画演示,把文字变成一副动态的美丽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视觉领略到诗歌的想象力,同时能够初步感知把这三个事物想象成对应标点符号的原因,并且通过动画展现,帮助学生从形状上记忆三个符号。(三) 朗读课文第一节,学习生字“点、要”1、 借助音效,引导学生感受下雨情境。(1) 播放下雨音效,引导学生倾听下雨的声音“淅沥沥,沙啦啦”。(2) 老师带读第1节第1句。提示

5、学生注意儿化音“雨点儿”(3) 学习生字“点”a) 拼读,正音。b) 教师讲授:点的下面四点叫做四点底,一般表示火的意思。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火在下面烧着,烧出来的灰点点滴滴地沾在脸上。2、 教师带读第1节第2句,引导学生感受青蛙的心情。(1) 教师带读,引导学生感受青蛙说话时的心情。(2) 指名读,启发学生体会小青蛙兴奋的心情,试着读出小青蛙说话时的语气。3、 齐读第1节,学习生字“要”。(1) 齐读第1节,要求读准儿化音,并试着读出小青蛙说话时的语气。(2) 学习生字“要”:a) 拼读,正音。b) 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要”。【说明】通过老师带读,引导学生感受在一个雨天的池塘,小青蛙兴奋地准备写诗

6、的心情。所以在这一节学习中,重点放在对课文的朗读,采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在这个环节,安排了对于生字“点、要”的学习,“点”字通过字源讲解的形式学习了四点底,了解四点底的由来和点字的由来。“要”字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识记法,发挥学生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识记生字。(四) 朗读第2、3、4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 自主朗读课文第2节,学习生字“过、给、当”(1) 自主朗读第2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2) 学习生字“过、给、当”“过”:a) 拼读,正音。b) 学生自主讨论,复习走之底。c) 给“过”找朋友(过来,过去,过年)“给”:a) 拼读,正音。“当”:a) 拼读,正音

7、,读准后鼻音。(3) 齐读第2节,边读边思:小蝌蚪说什么。(4) 交流反馈,第二页小练习1:小蝌蚪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2、 朗读第3、4节,学习生字“串、们、以”(1) 根据拼音自主朗读第3、4节,要求读准字音。(2) 边读边思:这两节提到的人物是谁,它或者它们说了什么。(3) 交流反馈:第二页小练习1,后两空填空。(4) 学习生字“串、们、以”“串”a) 正音,翘舌音b) 动画识字,两个红红的山楂串在一起,变成了一串糖葫芦,糖葫芦变形成串字。“们”a) 正音,读准轻声b) 找朋友(我们,你们,他们,人们)“以”a) 正音,整体认读。3、分角色朗读24节。(可以准备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

8、头饰)【说明】课文第24节,语言形式大致相同,所以可以把朗读指导和内容理解结合起来,通过讲、扶、放的方式,把句子读通、读顺。在这个阶段,根据语境学习生字“过,给,当,串,们,以”,根据不同生字,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找朋友,动画识字等。(五) 复习生字,教师指导写字1、 教师用“花开”游戏复习今天所学生字。2、 指导书写生字“下、个”(1) 观察字形,明确关键笔顺。(2) 学生描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指导书写要点。【说明】端正姿势,培养习惯,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是一年级写字教学的重点。教学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动笔,可以先复习生字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明确关键笔画

9、的位置,接着由老师示范,讲解要点,规范了握笔和书写姿势后,学生开始描写。(五)布置作业1、复习今天所学生字。2、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7 青蛙写诗小蝌蚪(图) ,水泡泡(图) 。一串水珠(图) 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在语境中正确认读“成”;会写“雨、们”。2、 熟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3、 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难点】:会写“雨”。三、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金仕达课件,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图片四、 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教师导入:昨天我们学了很多生字,这些生字藏在了荷叶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0、字词巩固:荷花开)2、 朗读课文14节,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 齐读课文14节。(2) 分角色朗读14节,要求边读边思,小青蛙要干什么,谁来帮助它。(3) 交流讨论,课堂练习3,引导学生回答。(4) 课文学习第2页,出示小练习2第一页,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的形状。3、 教师引导:大脑袋小尾巴的小蝌蚪、圆圆的水泡泡和一串小水珠都来帮助小青蛙写诗啦,那么小青蛙的诗写成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最后一节。【说明】通过识字游戏复习第一课时中学到的字词,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字词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通过朗读课文14节,帮助学生复

11、习上节课内容,为导入本课时新课做准备。(二) 朗读第5节,认识逗号和句号1、 朗读第5节,圈划逗号和句号。(1) 学习生字“成”a) 正音,后鼻音,翘舌音。b) 找朋友(当成,成功,成为,成长)(2) 自由读,根据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形状,在文章中找出它们帮了什么忙。(3) 出示课文学习第2页,出示小练习2第二页,给出答案。(4) 出示小练习2第三页,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和三个标点符号之间的相同处。老师带读符号名称:逗号,句号,省略号。(5) 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注意不同标点符号之间停顿时间的长短。(6) 学生齐读,小组读,读好不同标点符号之间的停顿长短。2、 指导朗读第

12、5节,启发学生想象。(1) 引导学生发现青蛙的诗的特点:只有一个“呱”字。(2) 教师引导:如果把小青蛙的语言翻译成我们小朋友的语言,会是什么?(3) 教师指导:我们再用小青蛙的语言读一读,试着把刚刚我们翻译的意思读出来。【说明】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通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适度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孩子的灵性。(三) 游戏练习,复习巩固1、 教师带领学生做课堂练习1,生字“诗、串”正音。2、 教师带领学生做课堂练习2,读一读荷叶上的字,以旧带新,复习旧字,巩固新知。【说明】本课11个生字,前10个生字教学都安排在了第一课时,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时候,通过游戏,不断复现生字,及时巩固所学的生字。(四) 指导观察,自主书写。1、 运用课堂练习4,指导“雨、们”两个生字的写字练习。(1) 媒体示范,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2) 引导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