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兼容性启动U盘实验与分析_第1页
高兼容性启动U盘实验与分析_第2页
高兼容性启动U盘实验与分析_第3页
高兼容性启动U盘实验与分析_第4页
高兼容性启动U盘实验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使用U+技术制作高兼容性启动U盘实验与分析(修订版)(Martinx, 2008年6月6日)随着大容量U盘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期望用U盘代替光盘来实现操作系统安装、电脑维护等工作。目前主要的启动方式有USB-HDD,USB-ZIP和USB-CDROM等三种,前两种方式一般可以用HP U盘格式化工具、USBoot、FlashBoot等通用工具制作,USB-CDROM方式则需要U盘芯片(包括主控、闪存等)对应的专用“量产工具”(PDT)来实现。从大量网友的实践经验看,这几种方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USB-HDD/USB-ZIP互不兼容,而有些电脑的BIOS往往仅支持其中的一种,从而导致无法启动;而

2、U盘对应的量产工具一般很难找到,找到了也不容易成功,还可能导致硬件损坏,量产成功后想再还原成U盘也比较困难。制作高兼容性启动U盘有没有其他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U+ 启动技术。一、U+启动技术简介U+是一种新的U盘启动技术,它包括USB-HDD+和USB-ZIP+两种新的启动方式,在最近发布的UltraISO 9.2 PE (下载: ) 中首次引入。根据UltraISO的文档 ( ),U+启动技术可以实现USB-HDD/USB-ZIP双模式启动,从而极大地提高启动U盘的兼容性。到底实际效果如何?我们做一组实验来看一看。二、实验环境说明实验环境包括四个部分:测试电脑、测试U盘、测试系统和制

3、作软件。1、 测试电脑:包括两台笔记本和三台台式机IBM ThinkPad X31笔记本 1台 (Pentium M 1.3Ghz CPU/768MB内存,IBM BIOS) Dell Latitude D610笔记本 1台 (Pentium M 1.6Ghz CPU/512MB 内存,Phoenix BIOS A03)华硕 K8N 组装电脑 1台 (K8N主板/AMD Althon 64 2800+/1GB内存,AMI BIOS) 技嘉 945GC 组装电脑1台 (945GC主板/Intel E2140 双核CPU/2GB 内存, Award BIOS)Dell OptiPlex 755 台

4、式电脑 (Intel E4500 双核CPU/4GB内存,Phoenix BIOS A05) 这些电脑涵盖了AMI, Award和Phoenix三大BIOS,有较强的代表性。2、测试U盘,共4个,容量从1GB到8GBKingSton DataTraveler 2.0 1G U盘 1个SanDisk cruzer TITANIUM 2GB U盘1个KingSton DataTraveler 2.0 4GB U盘 1个SanDisk cruzer contour 8GB U盘1个这些U盘均是近两年购买的,为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欢迎各位网友提供更多U盘的测试数据,使本试验更为完善。

5、3、测试系统DOS: 采用EasyBoot (下载: ) 自带的setup98.img文件(c:easybootdisk1ezbootsetup98.img, 1.44MB),比较纯净,不包含太多的工具。WinPE: 采用老毛桃的070911版WinPE(BootCD_070911.ISO, 109MB,网上下载),是比较纯净的PE。Linux: Ubuntu 8.04 LTS 桌面版(下载: , 699MB),主流Linux Live CD之一。这三个系统是大家在系统维护中最常用到的。4、制作软件UltraISO V9.2 PE。三、实验方法针对DOS、WinPE、Linux每种系统,将所有

6、U盘分别制作成USB-HDD, USB-ZIP, USB-HDD+和USB-ZIP+ 等4种启动模式,在5台电脑上逐一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启动U盘的制作方法如下: 1、 运行UltraISO 9.2 PE 2、 在主菜单选“文件”-“打开”,出现“打开ISO文件对话框”,选择setup98.img(或BootCD_070911.ISO,ubuntu-8.04-desktop-i386.iso),点击“打开”按钮3、 在主菜单选“启动光盘”-“写入硬盘映像”,出现“写入硬盘映像”对话框,插入U盘,选择USB-HDD/USB-ZIP/USB-HDD+/USB-ZIP+模式,点击“写入”按钮4、

7、UltraISO会提示“警告!驱动器(-X-: -容量-)-型号- 上的所有数据会丢失! 您确定继续吗?”,点击“是”即开始启动U盘制作 5、 拔出U盘进行启动测试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BIOS会把硬盘或光盘作为首先启动设备,因此,要使电脑从U盘启动,必须修改BIOS的启动设备顺序,将USB设备作为首先启动设备才可以(有些网友制作好启动U盘,直接上电脑测试如果不成功,可能并不是启动U盘没做好,应先检查一下BIOS配置)。不同BIOS的设置方法各不相同,具体请参考相应主板说明书。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说明如下:1) 实验结果以测试的DOS、WinPE、Linux为大类、测试电脑为小类

8、、测试U盘为项目进行记录2) 测试结果分四种:1) OK 表示完全启动(DOS出现盘符, WinPE/Linux出现完整桌面) 2) 表示BIOS跳过U盘,从硬盘或其它设备启动 3) X 表示死机4) E 表示无法完全启动,但有错误提示信息注:对于USB-HDD/USB-HDD+/USB-ZIP+ 模式,UltraISO制作的U盘均会显示“Start booting from USB Device”,因为是常规信息,在测试结果中未作记录 3) 由于测试工作量很大,共有3(系统)x5(电脑)x4(U盘)x4(模式)=240种组合。尽管本人力求结果数据准确无误(有些数据还测试了2次),但难免出现纰

9、漏,也无法排除硬件个体存在的差异,欢迎大家加以验证并纠错。五、统计分析我们将实验结果按启动模式、U盘大小、运行系统和电脑分别进行统计。在240组实验结果中,以成功数(完全启动的次数)和成功率(成功率=成功数/样本数x100%)来表示启动U盘的兼容性。1、 不同启动模式比较分析次实验中兼容性最低。2、 不同U盘大小比较分析注意的是,其中8GB的成功率高于4GB,这表明U盘的品牌和型号是关键因素,而不仅仅取决于容量。如果我们进一步将U盘容量和启动模式结合起来分析,每项的平均样本数为15,统计情况如下:在本次试验中可以实现所有三种系统100%兼容!对于大容量U盘,USB-HDD+也表现出色。3、不同

10、系统比较分析是Linux LiveCD本身就是为移动环境设计的,而DOS/WinPE主要是为固定环境设计的。这一结论对制作启动U盘具有指导意义,比如有些网友借助DOS或NTLDR实现grub的启动,建议优先采用Syslinx或DOS系统,以提高U盘的启动兼容性。我们也将系统和启动模式结合起来分析,每项的平均样本数为20,统计情况如下:PE以及采用USB-HDD/USB-HDD+/USB-ZIP+的Ubuntu启动U盘的兼容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4、不同电脑比较分析十分突出。不同电脑BIOS之间的差异,是决定U盘兼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得到不同电脑对各种启动模式的支持情况,我们将电脑型号和启动模

11、式结合起来分析,每项的平均样本数为12,统计情况如下:USB-HDD/USB-HDD+模式,而Dell D610和OP755对U+(USB-HDD+/USB-ZIP+)的支持也十分优秀。对于IBM X31来说,采用USB-HDD+/USB-ZIP+技术也有助于提高启动兼容性。六、结论实验表明, 由于不同电脑BIOS之间的差异,每一种启动方式均有其局限性。要制作高兼容性启动U盘,需要根据自己U盘的容量、所运行的操作系统以及经常用到的电脑BIOS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启动方式。而U+启动技术在传统USB-HDD/USB-ZIP方式的基础上,提供了两种新的选择,即USB-HDD+/USB-ZIP+。小资料

12、 各种U盘启动模式简介 1、 USB-HDD硬盘仿真模式,DOS启动后显示C:盘,HP U盘格式化工具制作的U盘即采用此启动模式。此模式兼容性很高,但对于一些只支持USB-ZIP模式的电脑则无法启动。2、 USB-ZIP大容量软盘仿真模式,DOS启动后显示A盘,FlashBoot制作的USB-ZIP启动U盘即采用此模式。此模式在一些比较老的电脑上是唯一可选的模式,但对大部分新电脑来说兼容性不好,特别是大容量U盘。3、 USB-HDD+增强的USB-HDD模式,DOS启动后显示C:盘,兼容性极高。其缺点在于对仅支持USB-ZIP的电脑无法启动。4、 USB-ZIP+增强的USB-ZIP模式,支持USB-HDD/USB-ZIP双模式启动(根据电脑的不同,有些BIOS在DOS启动后可能显示C:盘,有些BIOS在DOS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