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灾害防治_第1页
顶板灾害防治_第2页
顶板灾害防治_第3页
顶板灾害防治_第4页
顶板灾害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个专题华北科技学院 刘过兵顶板灾害防治及勘察概 述第一节、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节、采场顶板事故防治及预防勘察第三节、巷道顶板事故防治及勘察第四节、冲击地压事故防治及勘察概 述一、研究顶板事故及防治勘察的重要性 在我国统配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中,顶板事故伤亡人数占煤炭行业总伤亡人数的比重较大。而顶板事故又分为采场(工作面)顶板事故和巷道顶板事故。请看下面几组数据。 1、1954年-1985年期间顶板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45%。 其中:采场(工作面)顶板事故占3/4 巷道顶板事故占1/4 而在采场顶板事故中: 按支护类型分:磨擦支柱、木支柱占93%、其它支柱占7% 按顶板类型分:直接顶

2、板事故占93%、老顶事故占7% 按冒顶类型分:局部冒顶占70% 、大型冒顶占30% 按 地 点 分:机道炮道占26%、放顶线占15% 、 上下出口占15% 、 其他地点占44% 2、1986年-1992年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 有所下降,但比例也发生变化。 其中:采场顶板事故占2/3 巷道顶板事故占1/3 变化原因分析: 整体事故比例下降是由于支护设备发展科学研究成果的 应用,管理的加强所致。 采场顶板事故3/42/3主要是支护形式发展单体液压支 柱,液压支架的应用,回采工艺发展。 巷道顶板事故上升: A:巷道断面扩大 B:巷道总数加大、使用时间长 C:支护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3、40%或许45%的大比例很值得去研究去监察,进一步降低。 且事故类型很多,随机性多样性,要求加大勘察力度。 二、顶板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 2、技术因素 3、人为因素 4、勘察的目的三、介绍几本参考书 1、中国采场围岩控制 陈炎光、钱鸣高主编 2、中国巷道围岩控制 陈炎光、陆士良主编 3、顶板灾害防治 岑传鸿编 以上皆为中国矿大出版社出版 第一节、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影响因素一、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1、初次放顶- 当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一段距离后,工作面开始第一次大 面积的放顶,叫做初次放顶。 初次放顶工作面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监测 制度等以策安全。煤矿顶板事故在初次放顶时发生

4、者也 不在少数,应特别引起注意,也是勘察的主要内容之一, 后面见案例分析。2、直接顶初次垮落- 初次放顶后,直接顶首次大面积的垮落称为初次垮落,即直 接顶冒高超过11.5占全工作面的1/2以上为准。 如图1所示。 岩石强度 分层厚度 节理裂隙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直接顶初次垮落后,从切顶线到 开切眼煤壁的距离叫直接顶初 次垮落步距。它是一个很重要 的指标,对顶板分类和研究矿 压理论很重要。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5-25M不等,见表1。 3、老顶初次来压 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时,老顶第一次断裂,同时发生破断 岩块的回转失稳。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此时工 作面支架显现压力普遍增大现象,即称为老

5、顶初次来压。 直接顶垮落后,与老顶之间有一个空隙空间。 如图2、图3。 n 若=0,即直接顶冒落后充满采空区; 则h=m/(kp-1) 其中:m-煤厚; h-直接顶总厚度; kp-岩石碎胀系数(初始值1.25-1.5,); 一般(2-4)倍(通常用N表示)采高的直接顶冒落 后即可。填满采空区,周期来压则不明显。老顶初次来压前的结构及周围应力分布情况. 如图4所示。 图4 老顶断裂前的结构形式及其周围的应力再分布 A-应力增高区 B-应力降低区 C-应力不变区 老顶初次垮落时,工作面煤壁距开切眼煤壁的距离 叫做老顶初次垮落步距。 老顶初次垮落步距的相关因素: 老顶的岩石力学性质 老顶的厚度 岩块

6、之间的胶合条件等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一般为20-35M 有的可达50-70M不等 持续时间2-3天4、老顶周期来压 老顶初次来压后随工作面的推进,老顶呈规律性折断, 工作面显现周期性的来压,称为周期来压。 老顶顶板经历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 如图5、图6所示。 图5 老顶周期来压a-老顶断裂下沉 b-顶板台阶下沉图6 回采工作面推进中岩体结构的变化过程周期来压时矿压显现: 顶板下沉速度增大 下沉量增大 支柱载荷增加、钻底 煤壁片帮 支柱折损 台阶下沉 周期来压步距-两次周期来压间工作面推进距离。 经验数据并根据实测,周期来压步距: L周=(1/2-1/4)L初5、三带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

7、后,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工作面 上复岩层的活动情况将逐渐形成常说的上“三带”,即: 冒落带(垮落带)-岩块不规则垮落和堆积 Kp=1.3.5,压实后1.03左右 裂隙带-在冒落带之上,岩块断裂但整齐排裂 弯曲下沉带-裂隙带之上直到地表,岩层裂隙较 少,但有下沉。如图7所示。 6、采场围岩应力分布 1)工作面前后方应力分布-移动支承压力分布 由于开采所致,应力重新分布,在工作面前方形成了支 承压力带,它的影响范围达30-40m或更远,最高峰在 煤壁前方7-10m处。K可达2-3,随开采移动。 工作面后方冒落矸石被压实,一般只恢复到rh或比 rh稍高一点。如图8所示。 2)工作面两侧支承压力分布

8、-固定支承压力分布 随工作面开采,在工作面两侧煤柱或煤体上也形成支承 压力。作用时间长,位置比较固定,如图9、图10所 示,称为固定支承压力。 二、顶板分类(一)按岩性和与煤层的位置划分 1、伪顶-厚度小于0.5m,极易垮落,随采随冒,位于 煤层之上。 2、直接顶-岩层较稳定,位于伪顶之上,一般随放顶 可垮落。 3、老顶-在直接顶之上,岩层厚而硬,难冒落,有时 呈规律性折断。 典型柱状如图11所示。 图11 顶板典型柱状图示例(二)我国对直接顶分类和老顶的分级 为了确定支护参数和支架造型,1981年煤炭工业部颁发: 缓倾斜煤层顶板分类方案,如表2、表3所示 1、掘进巷道引起的围岩应力分布 巷道

9、未开掘之前,岩体处于原始应力状态rh,在巷道开掘 后,应力即开始重新分布,巷道围岩内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当围岩强度小于围岩应力,围岩则产生塑性变形,并向岩 体深部发展。一般巷道开掘后形成如下图所示的状态。 巷道围岩一般分为四个区:破裂区 A 塑性区 B 弹性区 C 原始应力区 D 开切眼开掘后两侧煤体的应力如图13所示。 2、采动影响下,底板应力分布 支承压力通过煤体,直接传递到底板岩层,在底板岩层 一定范围内同样存在支承压力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a 一侧采空煤柱应力分布特征 煤柱应力呈三角形; 应力增高系数为3; =30°40° 传递深度为(1.5)B. b 煤柱宽度为B

10、,两侧采空时应力特征 煤柱应力呈钟形; 应力增高系数为5; 煤柱最中心下方应力最大; =30°40° 传递深度为3B. c 煤柱宽度为2B,两侧采空应力特征 煤柱应力呈马鞍形; 应力增高系数为3.5; =30°40° 传递深度为3B. 四、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因素分析(一)地质因素 1、断层与褶曲 断层的影响 顶板失去连续性,容易冒顶; 构造应力存在使巷道难以维护; 伴有其他灾害因素存在. 褶曲的影响 构造应力使顶板难维护; 顶板破碎,易冒顶. 如图15所示 在地层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底板鼓起 在地层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两帮破裂2、节理、裂隙的影响 直接顶被切

11、割,易冒顶; 影响老顶的稳定性. 如图16所示 3、煤层倾角的影响 顶板压力的方向改变; 支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底板滑动给支护带来困难. 如图17所示 (二)开采技术因素 1、采高与控顶距 采高和控顶距越大,顶板下沉量越大; 采高越大,冒落带越高,上复岩层破坏越严重; 煤壁越易片帮; 老顶越难取得平衡. 2、工作面推进速度 增大 顶板下沉量小 ; 反之加大; 顶板破碎强度减缓; 破碎; 矿压比较缓和; 压力大. 3、采深(加大) 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增大; 原始应力增大,工作面压力增大; 顶板难维护,支柱载荷增大; 矿压显现加剧、片帮、压出; 易诱发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 第二节、采场顶板事故

12、防治及预防勘察一、顶板事故的分类(一)目前的多种分类 1、总工程师指南分类 大面积切顶; 小范围局部冒顶; 2、煤矿顶板事故的防治分类 局部冒顶事故; 大型冒顶事故; 急倾斜工作面顶板事故. 3、顶板灾害防治分类 压垮型冒顶; 漏冒型冒顶; 推垮型冒顶; 综合类型冒顶. 4、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分类 压垮型冒顶; 漏冒型冒顶; 复合顶板推垮型; 金属网下推垮型; 其他推垮型; 综采工作面直接顶冒顶.(二)顶板事故分类 顶板事故: 采场顶板事故-综采顶板事故 一次采全高 分层开采 普采顶板事故 一次采全高 分层开采 炮采顶板事故 一次采全高 分层开采 残采顶板事故 巷道顶板事故-巷道掘进顶板事故

13、 巷道维修顶板事故 巷道回收顶板事故 巷道交叉点事故 (一) 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致因及预防勘察1、综采工作顶板事故经常发生的地点及原因分析 1)地点:端面顶板 煤壁片帮 如图18、图19所示 n 2)案例:东梁五井和徐州庞庄东城井事故n 事故案例1n 徐州矿务局庞庄矿东城井综采三队948工作面,过煤层变薄带放震动炮,第一炮放完后,第二炮未放响,放炮员和班长在运输机和支架立柱间查找未放响的原因。煤壁突然片帮,折下一块长2.55米,宽0.7米,厚0.4米的大块矸石,砸在采煤机牵引链上,又弹起砸在放炮员身上,造成死亡事故.n 事故主要原因是放炮炮眼过深过高,煤壁和端面顶板遭到破坏,未及时查看顶板情

14、况,造成片帮伤人。n 事故案例2n 辽宁阜新矿务局东梁五井综采队,将换下的采煤机滚筒调高油压千斤顶用工作面运输机下运,卡在煤壁侧,检修工越过运输机到煤壁侧用撬棍撬,另一名工人用脚蹬,此时煤壁片下一块长4.1米,高1.2米,厚0.4米的煤块,砸在工人的头部死亡.n 事故主要原因不敲帮问顶,无防片帮措施,麻痹大意造成.3)原因分析: 端面冒顶原因分析 直接顶的岩性不稳定; 老顶岩层的断裂; 端面距尺寸过大. 片帮原因分析 采高; 煤层硬度; 矿压; 切割面形状. 4)防治措施及勘察 及时移架、减小端面距; 提供必要的水平推力,合理初撑力和支护强度; 支架顶梁不宜过分抬头和低头(1015°

15、); 固化顶板,加设护帮装置; 保持工作面有较快的推进度; 监测顶板,及时消除冒顶隐患. (二)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致因及预防勘察n 3)案例分析:肥城杨庄矿、固家庄矿顶板事故事故案例1n 肥城杨庄矿10306高档普采工作面,工作面推进速度较慢,顶板已经出现台阶下沉,工作面支柱支护阻力不足,支柱支在浮煤上。工作面分段放顶,分段距离较近,只有6米。当第二放顶组尚未支设特殊支架,刚要扶起自行倾倒支柱时,顶板沿倾斜突然跨落4米多,当场埋住3人,全部死亡。n 事故主要原因是工作面支护密度不够,支护质量差,支柱失效,放顶分段距离太近,顶板活动剧烈,已产生台阶下沉,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n 事故案例2n

16、 肥城矿务局国家庄矿2608工作面开采薄煤层,煤厚1米,工作面无直接顶,老顶为16-27米的中粒砂岩。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当工作面推进15米时,工作面来压,部分顶板冒落,人员撤离工作面。但仅过10分钟,在并未采取任何加强支护措施的情况下继续工作,顶板自工作面采空区向工作面推跨,压住5人,3人死亡。2人重伤。n 事故原因:对工作面来压缺乏认识,初次来压认为10分钟过去就稳定。进入工作面应首先加强支护,视顶板情况而定。另外工作面支护质量差,支护密度不足。 4)防治及勘察 加强工作面支护,减少灾害,逐渐采用单体 压支柱; 增加支柱初撑力; 缩小控顶距; 正确安全回柱放顶,加设必要的特种支护; 严

17、禁同工种同时同地平行作业; 加快工作面推进度; 加强矿压观测,摸清顶板活动规律; 加强对初次放顶的监控与管理; 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如图20、21、22及表4所示 2、分层开采顶板事故致因及防治勘察 1)冒顶事故的特点 开切眼附近,初次放顶前后; 有明显前兆,多数推垮突然; 推垮前支柱受力不大; 上位岩层大面积悬露, 有大块冒下; 支柱多数向下向采空区方向 倾倒; 推垮型速度快,人力无法抗拒; 易发生在回柱时; 案例多在磨擦支柱工作面。 如图23所示 n 2)原因分析:n 由于支护不到位、不及时或失效而出现网兜; 碎矸石与上位断裂硬岩大块岩石产生离层; 网兜漏

18、冒造成顶板整体运动,推倒工作面支架; 假顶铺设不严,灌浆注水不充分; 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密度不当,稳定性差; 对网兜现象处理不及时; 其他工序导致冒顶(放炮等)。n 3)案例分析:汾西水浴矿n 汾西矿务局水峪矿3209工作面开采中分层,顶板为上分层金属网假顶。工作面三、四排控顶,80机组采煤。初次放顶后,工作面有110米未冒落,工作面在未架设木垛、支设密集柱的情况下,工人先回后支、回柱放顶,并放震动炮,致使顶板沿工作面冒落长12米,将6人压住,全部死亡。n 事故原因:对初次放顶认识不足,大面积未冒落,也不采取任何措施,放炮崩倒支架,采煤、放顶平行作业,导致顶板剧烈下沉,支架无法抗拒,致使大面

19、积冒顶,造成重大伤亡事故。4)防治勘察 控制控顶距,提高支柱初撑力,防止网兜出; 现,防止各工序碰倒支架; 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十字顶梁; 工作面开切眼,内错布置,初次放顶,将网剪断; 加强工作面质量管理,机采及时挂梁,缩小截深 ; 灌浆灌水充分; 回柱放顶采取严密安全防范措施。 (三)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致因及预防勘察 1.冒顶多发生在开切眼附近; 2.冒顶前征兆不明显,冒顶来势快,比较突然猛烈; 如下图所示 3)复合顶板冒顶的机理分析 由于支柱支撑力小,岩层在自重作用下使支柱下缩 软岩与硬岩层之间产生离层。 支柱支在浮煤上或软底上,使顶板下沉离层。 直接顶岩层断裂,成六面体,成半自由体,如沿

20、采 空区或倾斜方向有去路,随时可以冒落。 推力大于迎山支柱阻力,向倾斜方向垮落。 4)炮采工作面冒顶发生地点 开切眼附近 ; 地质破坏带; 旧巷附近; 上下出口附近; 放顶线附近 ; 煤壁炮道附近;n 5)案例 :长广六矿(复合顶) 涟邵利民矿n 浙江长广六矿1102工作面,顶板为0.6米的黑色砂质泥岩,其上有一层0.02-0.03米的煤线,再往上是稳定的直接顶.工作面准备初次放顶,由于煤厚大于采高,工作面支柱支在底煤上,支柱钻底,顶板离层,有2架支架顶板已冒落.工人准备移机头时,顶板掉渣,未来得及撤离,工作面下部23棵支柱突然被顶板推倒,4人被压,3人死亡.n 事故原因:这是一起典型的复合顶

21、板冒顶事故.支柱失效造成顶板离层,支架数量不足,先冒顶的支架给复合顶板造成运动空间,支支在底煤上的支架无力、失稳酿成重大事故。 n 6)炮采工作面冒顶致因分析 支架支设质量不高,支在浮煤软底上; 初撑力不够,稳定性不好; 支护密度和支护强度不够; 放炮药量大,顶眼距顶板近,震动顶板,使顶板断裂。 放炮后不能及时支护,使顶板下沉量加大,离层严 重 推进度慢,造成顶板情况恶化 控顶距过大 放顶特殊支护不到位,操作工序错误 7)事故防治及勘察 支柱支在硬底上,勾顶严密 增加初撑力,增加支柱稳定性 合理支护密度和支护强度,排距柱距 放炮严格按设计要求,小炮多茬,分段,最小抵抗 线在两柱之间,而且高于运

22、输机。 及时拉梁,打临时柱 保持正常推进度 严格按设计作业,控顶距不能过大。 2、炮采分层开采顶板事故致因及防治勘察 基本情况同普采分层开采,但有其特殊性 1)特点及预防勘察措施; 减少放炮对上分层的破坏及震动,放小炮,小进度, 药量小。 及时支护裸露假顶; 选好炮眼方向,防止崩倒支柱,崩翻设备; 注意安全躲炮,安全放炮; 加强对火工品的管理n 2)案例:石嘴山一矿n 宁夏石嘴山一矿3331工作面开采三号煤第一分层。顶板为复合顶板,煤层上为松软的煤矸互层顶板,厚1.7-2.3米.工作面四、五排控顶。在工作面出煤班部分完成采煤任务后,个别小组提前违章松动木垛,撤掉贴帮柱,准备放顶。在工作面已出现

23、局部冒顶未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发生了沿工作面长27米的大面积冒顶,当场压住9人,死亡6人。n 事故原因:在复合顶板条件下违章作业,先撤木垛和贴帮柱,恶化了顶板,加之顶板有去路,发生了重大事故。n 工作面生产管理混乱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四)残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致因及预防勘察1、残采的特点残采即矿井将要报废,为延长服务年限而开采原来 丢失的或留下的边角煤、煤柱或工作面丢掉的煤皮, 有的地方叫复采等。残采时条件远不比初始的条件,工作条件复杂,多 种多样,矿山压力依残留煤炭条件而异,变的复杂, 难以控制。顶板大部分由于采动已断裂。残采很难形成正规面开采,大部分属非正规开采, 给安全带来更大的困难。2

24、、残采顶板事故特点 多发生在地质变化带孤岛采煤,压力大,难控制残采工艺落后,支护设备陈旧规程往往审查把关不严,易出漏洞n 3、残采事故案例:山东临沂草埠矿山东临沂草埠矿1406残采工作面采用穿采回收煤炭。工作面放完炮,工人在20平方米无支护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空顶区作业,发生冒顶,3人当场死亡。 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蛮干,作业规程编制不细、不具体,审批不严,有漏洞。4、残采顶板事故防治及勘察 严格作业规程的审批和贯彻,摸清情况,不能冒险和 违章作业。 严格支护质量和支护密度,支护强度,加强特种支护。 建立顶板监测、监控制度。 加强对残采工作面职工的安全教育,完善各种规章制 度。 第三节、巷道顶板事

25、故防治及勘察一、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的致因及预防勘察(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分类(二)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二、巷道交叉处顶板事故防治及勘察(一)巷道交叉处冒顶事故原因(二)预防措施及勘察三、巷道维修顶板事故预防及勘察(一)巷道维修顶板事故的特点(二)巷道维修顶板事故的防治及勘察四、巷道回收顶板事故防治及勘察一、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的致因及预防勘察(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分类一般认为按原因分为两大类1、掘进后岩石破碎后,顶部岩石与岩体失去联系,如果 支护不及时,该岩石就可能随时发生冒落。 地质变化带,顶石冒落,裂隙发育的巷道抽条都属于 此类。2、已支护的巷道顶部岩石,在支护失效或勾顶不严

26、或 无支护时发生冒落。 如放炮崩倒棚子导致冒顶,背顶不严造成冒顶都属于 第二类型冒顶。 有时一类冒顶可引起第二类冒顶,从而导致大范围冒 顶。 (二)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1、严格控制空项距,支架应紧跟掘进工作面及时支护, 锚杆支护要及时打锚杆,严禁大面积空顶作业,有条 件应采用前探掩护支架,使工人在有防护的条件下作 业。空顶作业事故案例 铁法一处 辽宁铁法矿务局一处在大兴立井井下井底车场施工,岩巷掘进砌碹支护。工作面迎头2.2米无任何临时支护,一名工人进入无支护空间,顶板落下一块巨石,将其当场砸死。 辽宁阜新王家营矿 辽宁阜新王家营轨道下山施工,断面10.3平方米,锚喷支护,两班掘进进尺

27、空顶5.7米,不支护继续打眼,右上帮大块矸石冒落,当场砸死打眼工1人.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排下,采取有效的 临时支护。如下图所示。n 3、地质破碎带缩小棚距,增加拉条,增加棚子的一体性 和稳定性,必要时可打中柱,锚杆支架应加大密度, 使用全长锚固型锚杆。n 4、采空区下,网下,冒顶区施工必须背实背严,增挂金属网,超前支护,防止漏空和扩大冒高。 n 网下掘进事故案例: 平一矿平一矿戊组煤下分层17072工作面切眼上口拐掘回风巷,掘进机掘进,巷道布置采用内错式。工人挖柱窝时,上分层顶板29平方米突然跨落,推倒抬棚,压住5名工人,死亡3人。n 上分层假顶铺设不全,质量不高,

28、未注浆注水,顶板胶结不好,抬棚架设不牢,支护不及时造成。n 鹤壁六矿n 鹤壁六矿26024工作面为采大煤的下分层,在网下掘进下顺槽时,巷道为内错式布置。放炮崩倒支架3架,顶板出现网兜。再放炮又崩倒刚扶起的支架。在重新扶支架时,矸石破网泻下,连续推倒3架支架,造成4人死亡的重大事故。n 事故原因:该矿安全检查人员已发现架棚质量问题,督促改正,但未得到纠正继续施工。炮眼装药量大,炮眼布置不正确,假顶铺设质量不好,棚子反复被崩倒,支护无力。5、炮眼布置方向合理,药量适当,加固支架,防止崩倒 棚子。6、锚杆支护,注意锚杆眼深度和锚杆密度及质量,必要时加网、喷联合支护。 二、巷道交叉处顶板事故防治及勘察

29、(一)巷道交叉处冒顶事故原因1、巷道交叉处顶板暴露面积大,岩层松动范围大,巷道 压力大,易发生冒顶。2、巷道交叉处支护要求高,支护复杂,有两巷支架,还 有抬棚等,支架稳定性要求高,强度大,支护质量 不好易发生冒顶。如下图所示。 n 辽宁阜新矿务局某矿掘进采煤工作面中巷岔口发生一起推倒棚子的冒顶事故,压埋致死11人。n 事故的直接原因:维修叉口抬棚,没有注意加强叉口上下左右的支架,尤其抬棚上部两个插梁处顶板已冒落,压力集中到下部两个插梁和其相邻的下部巷道棚子上,致使其垮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n 掏柱窝和崩大块岩石放炮震动使已离层悬浮顶板岩石滑动推倒棚子,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n 现场指挥经验

30、不足,对处理巷道三叉口压力大的抬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是造成事故的又一原因。(二)预防措施及勘察1、开岔口应选在顶板较好处,避开冒顶处。2、严格操作规程,先架抬棚,再撤棚腿。3、选用高质量高规格材料作抬棚,保证抬 棚有足够强度。4、尖角牛鼻子,象鼻子被压坏时,采取加 强和稳定措施。 三、巷道维修顶板事故预防及勘察(一)巷道维修顶板事故的特点1、巷道经过长期的使用,其周围岩石已经松动, 松动范围比初始增大,压力大,使巷道变形。2、受采动影响或受支承压力的影响,巷道压力大, 变形大,不符合使用要求,才进行维修。3、由于巷道支架支设质量低,支架材料不符合要求, 支架棚距不合理,背帮背顶不好造成巷道

31、变形大 或被破 坏。4、巷修时周围岩块已彻底脱落,随时有冒落的可能。 处理不好,可使破坏松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 恶性循环冒顶。 (二)巷道维修顶板事故的防治及勘察1、应首先了解巷修地点周围情况和巷道变形原因;2、制定有效的巷修措施和严密的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 业。3、巷修要小步距,逐架依次修理,防止大面积冒顶。4、要先架新支架后撤老支架;5、采取特殊措施加强临时支护,如插梁、前探梁等,工 人在有支护条件下作业。6、新支设支架要顶帮背严背实,提高质量。(三)巷修案例分析 阜新五龙矿 大修区一段在-204主石门进行破碹翻修巷道,两头对修,最后剩下4米旧碹,未及时支护,其中一头空顶1.7米无支护,

32、导致旧碹压力正大,加之又放震动炮,4米旧碹全部跨落,死亡2人. 维修巷道近距离两头作业,互相干扰,管理混乱,工人不按作业规程操作,私自改动作业程序,导致事故发生.四、巷道回收顶板事故防治及勘察(一)防治及勘察 1、巷道回收前应制定严密、技术合理的操作规程,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2、巷道回收要采用机械作业,杜绝工人冒险行为。 3、回收的支架应及时运出,保证后退道路畅通,对退路 支架有损坏者必须首先及时加固。4、对不能收回的支架或材料,不要冒险作业,安全第一。 5、加强回收支架地点附近的安全监测。 6、回撤支架附近避免其他工序同时作业或干扰。(二)案例分析 开滦范各庄矿回收斜巷金属支架,从上往下回收

33、,工人躲在下方,无任何防范,当回收第4支架时,上方新架设的支架被全部推倒,造成3人死亡. 斜巷回收支架应自下而上进行,工人躲在原支架下,冒落矸石由上向下滚落,作业方向错误,新支架无力,造成不应有的伤亡事故.第四节、冲击地压事故防治及勘察一、冲击地压现象及机理 1、冲击地压现象 新汶矿务局华丰矿实例 92年3.28-4.24日在四层煤连续发生6次危害较大 的冲击地压现象。如图28所示。 n 94年5月新汶矿务局孙村煤矿1217工作面发生了较强烈的冲击矿压。冲击矿压发生时,“浓烟”滚滚,煤尘飞扬,伸手不见五指。在100米以外的躲炮人员被冲倒,安全帽被冲跑,三人受轻伤。巷道变形严重。第三切眼已掘的2

34、2米巷道,底鼓0.81.0米,支柱歪斜,局部冒顶,有10米范围冒高为0.5米,下部20米范围内巷道巷道上帮木棚全部折断。链推机由上帮整体移至下帮1.5米,冲击煤炭150T。n 此处开采的范围为三角煤柱,埋深830米,直接顶为5米厚中粒砂岩,老顶为54米厚砂岩和粉砂岩,直接底为4米厚的中粒砂岩。试验表明:该工作面开采的二层煤具有冲击倾向性。这是造成冲击的内在因素;顶低板均较硬,采深较大,支承压力高及该工作面东西两侧断层将直接顶和老顶切割形成的构造应力是导致冲击矿压的外在因素。直接诱发冲击矿压的是:当第三个切眼向上掘至22米处,在向东掘进联络眼时,迎头放炮所致。n 山东枣庄矿务局陶庄矿水采区于80年代曾发生相当于里氏3.68级的冲击地压。冲击地压突然发生,巨大声响使距出事地点300米之外的工作人员都有明显感觉,弹性振动使轨道同枕木一起抛向巷道的一侧,有90米长的钢轨被并到一起,冲击破坏风桥一座,工作人员被弹起摔倒,矿帽被冲掉。受灾区顶板明显下沉,底板鼓裂。支架大量折损。附近巷道都受到不同破坏,合计达380多米。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