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中王徽之形象看魏晋风度-最新文档_第1页
从《世说新语》中王徽之形象看魏晋风度-最新文档_第2页
从《世说新语》中王徽之形象看魏晋风度-最新文档_第3页
从《世说新语》中王徽之形象看魏晋风度-最新文档_第4页
从《世说新语》中王徽之形象看魏晋风度-最新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世说新语中王徽之形象看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小说集,记述了汉末到刘宋年间名士的逸闻轶事,对后世语录体小说影响深远,也是一部全面展现魏晋名士风采的故事集。虽然每篇只有只言片语,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名士的精神面貌和清谈任诞的生活方式。而王徽之作为一代魏晋名士的代表人物,他在世说新语中流传的很多故事,成为当时名士行为的典范,他的任情任性、潇洒飘逸、 高风傲骨、重情重义的个性和行为成为对魏晋风度最好的诠释。一、“魏晋风度”以任情任性、率真洒脱为主要表现,在王徽之身上体现鲜明“魏晋风度”诞生于魏晋南北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动荡、战乱、瘟疫让传统的儒学一步步分崩离析, 最

2、终走向崩溃瓦解。门阀制度粉碎了寒门士人最后一丝梦想,何晏、孔融、嵇康因为多言政治引来杀身之祸,太轻易的生离死别让每个人都惶恐不安,在这样的大社会环境下,传统儒学重伦理轻情欲,重集体轻个人的思想已经不能再统治人们的行为。于是,在嵇康提出“越明教而任自然”1 后,名士们从思想和行为举止上纷纷应和。王子猷也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对这一思想的赞同,如任诞中的名篇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2任情任性就是随性而为,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3、完全不去顾及礼法与世俗。王子猷正是这样践行着这种独特的风度,他在山阴居住,突然想起来戴安道,就趁着夜色乘小船去找他。经过一整夜的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却又“造门不前而返”。 这样的行为如果放在当代社会,人们一定以“怪异”甚至“作”来嗤之以鼻。 但在魏晋时代,却是整个时代的选择,是士人们的选择。他们见过了太多的黑暗和痛苦,狂傲任诞、落拓不羁不仅仅是一种风度, 更是他们向假礼教和黑暗现实发出的愤激反抗。他们痛心于名教的堕落,从而对礼法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喊出了“礼岂为我辈设也”3 的话语。他们已经完全不理会礼教的束缚,即使世人不理解也无所谓。如 排调 中的 郗司空拜北府: 4郗司空拜北府,王黄门诣郗

4、门拜,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骤咏之不已。郗仓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郗司空的儿子很不满意王徽之的言语,认为他说话没有礼貌,让人无法容忍。因为在大家庆祝郗司空的宴席上,只有王徽之不停地重复着“应变将略, 非其所长”, 这样看似对其批评的话语。 可其他嘉宾却说出了“这是陈寿评价诸葛亮的话, 别人把你的父亲和武侯相比,你还有什么可说的”的话语来反驳郗仓。鄙视礼教、随性而行的魏晋风度可以说已经氤氲到王徽之的骨髓 中,所以他在举手投足之间不自觉地就表现出来了。传统儒家思想讲究“非礼勿言”,即要求不符合礼教规范的话不能

5、说。而这在魏晋名士看来则是笑话与无稽之谈,他们会不分场合、地点地直接说出心中所想。而这种率真洒脱中体现出的魏晋风度在王子猷身上也一览无余,如 轻诋 中 竟不异人:苻宏叛来归国,谢太傅每加接引。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无折之者。适王子猷来,太傅使共语。子猷直孰视良久,回语太傅云:“亦复竟不异人。”宏大惭而退。 5即使面对众人都折服的人物,王子猷也不人云亦云,而是要亲自试之。当他发现这个人没有别人说得那么好的时候,就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回复太傅一句“这个人和常人也没什么不同啊”这样直接让人下不了台的话。其他的很多魏晋名士也是如此, 这种性格已经作为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风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时代的

6、符号和标志了。二、“魏晋风度”以鄙视权贵、傲骨高风为行为选择,在王徽之身上反映明显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还表现在读书人的政治选择上。很多朝代,读书人都以在朝为官为政治理想和抱负。而魏晋时期却不同,朝代的更迭、时局的动荡不安早已破坏了士人们对朝廷的幻想。当司马氏和曹魏在争权夺利的血雨腥风中牺牲掉何晏、夏侯玄和嵇康的时候,当门阀制度向所有寒门士子关上大门的时候,士人们的心更是从死灰转为冰冷。他们的行为选择也从热衷名利仕途到归隐不仕。而鄙视权贵无疑是这一行为选择下最自然的表现,王徽之的行为也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点。如简傲中致有爽气: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

7、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6当王徽之的上司桓冲问他:“你在官署呆的时间很久了,最近一定做了很多事吧?”王子猷根本不予理睬。 过了一会儿才眼睛看着高处,用手版拄着脸颊说:“西山的早晨,空气非常清新”,根本没把桓冲放在眼里。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下,王徽之的行为其实也是当时士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他们对待权贵不会逢迎拍马,相反更多的是不屑一顾。除了对权贵表示不屑外,有时他们还表现出对权贵的嘲弄。比如简傲中的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 “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 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 ”桓又问: “官有几马?”答曰: “不问马, 何

8、由知其数?”又问: “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7对待上司桓冲的提问,他根本不屑回答,全部都答非所问。看他们的对话全然不像上级和下级的对话,倒像是一个毕恭毕敬的小学生在请教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这种现象除了在魏晋时期,其他朝代是从未有过的。三、 “魏晋风度”以重情感性、重情重义为毕生追求,在王徽之身上可窥一斑冯友兰先生在论魏晋风流时说过:“真风流底人,必有深情。”8 魏晋人士最看重的还有一个“情”字,他们追求超越名教,回归自我,使人的自然之性、生命之情从伦理规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获得一种充分的满足和自由。这种感情在王徽之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如任诞中的客主不交一言: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9、。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 “闻君善吹笛, 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他与桓伊的交往,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而是全凭两个人心灵的神交。而他们之间神交的媒介就是对音乐的共同爱好,对音乐美的执着追求,这种重情感性的交往恐怕在除了魏晋以外任何时代都不会发生。而桓伊位高权重,仅仅路途偶遇知音就不顾身份, 亲自下车为王子猷吹笛,也足见这个时代魏晋名士的价值取向。在他们眼中,名利地位已如过眼浮云,唯一值得重视的是情,是真性情,是知音之义,为了情义甚至可以牺牲

10、自己的性命。比如伤逝中的名篇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子敬就是王献之,是王徽之的兄弟,也是他的朋友和知己。当子敬去世的时候,王子猷悲痛到极点。但去奔丧却没有哭,只是径直坐到灵床上,取来子敬的琴弹奏,但琴也似乎能懂人语,总不成调。王子猷悲痛摔琴,叹道:“子敬!子敬!你的人和琴一样都去了”, 悲伤过度的王子猷在一个月后也去世了。这种重情义,甘为知己而死的品质也是魏晋士人所独有的风采。综上所述,从世说新语王子猷的形象上可以管窥出魏晋风度。无论从他任情任性、率真洒脱的性格,还是鄙视权贵、高风傲骨的行为,抑或者重情重义、为知己舍生忘死的情感都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这些也是一个独特时代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