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_第1页
【与名师对话】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_第2页
【与名师对话】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_第3页
【与名师对话】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_第4页
【与名师对话】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二十五)(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2010·温州质检)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答案:B2(2010·西安联考)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答案:D3(2010·

2、;江西九江第一次联考,)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A自然选择B生殖隔离C基因突变 D生存斗争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答案:A4(2010·江苏仪征一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的不断形成过程D有性生殖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是因为增强了生物的变异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

3、化的。相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两个方面。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即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答案:D5(2010·广东珠海摸底)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及有关概念。物种间的根本界限在于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通过杂交进行基因交流。绵羊和山羊是两个物种,因此存在生殖隔离。东北虎和华南虎虽然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但尚未发生生殖隔离,因此是两个虎亚

4、种。马和驴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是不育的,不能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表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答案:A6(2010·南通市一模)(多选)下列有关共同进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指各种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一起进化B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对捕食者无此作用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没有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与共同进化的概念。生物共同进化是各种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作用,包括生物的种内、种间关系,也包括生

5、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选择作用是相互的,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个别物种的灭亡对生物进化有重要的意义,不是没有关系,如大型爬行动物的灭亡就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进化提供了空间。答案:ABD7(2010·浙江温州八校联考)在某使用除草剂的试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性杂草Y杂交,结果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杂交亲本后代中耐药型植株比例(%)后代中敏感型植株比例(%)耐药型A×敏感型B1000敏感型C×耐药型D4753A.耐药型基因可以突变为敏感性基因B除草剂对杂草X进行了定向选择C杂草对除草剂产生了不定向变异DA和B

6、杂交子代群体耐药基因频率占100%解析:本题考查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敏感型基因可以突变为耐药性基因,耐药型基因也可以突变为敏感性基因。而除草剂起了选择作用,对杂草X进行了定向选择。从表中数据判断,耐药型A与敏感型B杂交后代全为耐药植株,耐药性状可能为核基因显性遗传或母系遗传,因此A和B杂交子代群体耐药基因频率未必占100%。答案:D8(2010·南通质检)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1863年和1963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C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

7、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解析:解读数据可知,1963年与1863年相比,中间体色的蝴蝶比例增加,说明它们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得以保留,应该是适应环境的类型。答案:B9(2010·苏锡常镇调研)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解析:a表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表示地理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必须经过地理隔离。c是新物种的形成,新物

8、种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10(2010·广州质检)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隐性个体aa的频率为0.64,则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2×0.2×0.80.32;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

9、种;若A基因频率变化为0,4,则a的频率为0.6,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422×0.4×0.60.64,即64%。答案:A11(2010·武汉模拟)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答案:B12(2010·广州质检)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

10、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却无繁殖能力,所以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多倍体的形成一般不需要地理隔离。答案:D13(2010·揭东模拟)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至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 D50%

11、和100%解析:由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计算得T的基因频率是20%1/2×60%50%。感染锈病之后tt全部死亡,种群中TT为1/4(25%)、Tt为3/4(75%),则T的基因频率为25%37.5%62.5%。答案:B14(2010·无锡模拟)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解析: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并且突变率很低,但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多,所以突变个

12、体数较多,其中有的是有利变异,所以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是不定向的,有隐性突变也有显性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包括基因重组;变异的有利与否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答案:D15(2010·杭州模拟)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

13、一定产生解析: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答案:B16(2009·武汉模拟)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BS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纯合子C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基因库中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情况。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答案:D二、非选择题17(2010·

14、江苏南京学情分析)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

15、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等。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事实说明,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_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3)突变、_和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选择和隔离。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现存大熊猫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即种群的基因多样性。答案:(1)基因库多

16、样性(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频率(3)选择隔离18(2010·金华模拟)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部因素是_,外部因素是_,进化的实质是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_。(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三种基因型的变化趋势是_。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4)1%、18%、81%AA逐渐上升、aa逐渐下降、Aa先上升后下降19(2010·杭州质检)如图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分析:(1)曲线回升是通过_之间的_来实现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