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贡市沿滩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_第1页
2015年自贡市沿滩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_第2页
2015年自贡市沿滩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_第3页
2015年自贡市沿滩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_第4页
2015年自贡市沿滩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年沿滩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师函2014 号)和自贡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自贡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的通知(自教函201511号)精神,全面推进我区教育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南,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作用,促进信息

2、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二、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7年12月,完成全区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幼儿园)教师每人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校本研修,构建校本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打造一支信息化、现代化的专业教师队伍。(二)学员目标1、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通过任务驱动式混合研修,引导参训学员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了解适合的技术工具,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或转变学习方式相应技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效能

3、;2、立足教学提升应用能力。通过成果研磨,引导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制作信息技术应用案例。3、参与研修促进专业发展。学员积极使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手段,参与混合研修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三)区域目标1、建立区域混合研修机制。2、培养混合研修骨干队伍。3、生成信息技术应用资源。4、培育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三、培训对象全区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幼儿园)在编、在岗的教师,鼓励教辅人员参加。四、任务安排(一)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1、培训目标20142017年分年度组织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到2017年12月,所有参

4、培对象完成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2、任务分解市级培训:负责培训、管理市级种子和骨干;负责市直属学校及部分区县学校教师培训、考核和评价;负责指导区(县)级培训工作。区级培训:负责区域内除省、市级任务之外的其他教师培训、考核和评价;负责各基层学校校本研修指导与管理。学校培训:组织本校教师参与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和督促,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用结合。(二)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使广大教师能够立足岗位,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五、培训模式建立以校为为本的

5、常态化应用培训机制,采取集中面授、远程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强化应用实践。一些网络条件不足的边远农村学校,要采用光盘自学或送教培训的方式指导教师学习,确保每位教师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专项培训。六、实施步骤(一)训前测评1、教师登录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诚信选择,科学客观反映自身不足,确保培训选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实行),根据学校信息化应用环境和学科特点,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习课程,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参训学员必选课程30学时,课程主题由

6、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自选培训课程20学时,课程主题由学员自己确定,各学校应对教师自选培训课程是否正确客观进行审核把关。 (二)网络研修教师登录网络研修平台,以选择课程主题为驱动,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网络体系,参与线上学习和学习主题社区讨论、提交作业。班主任或辅导教师参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管理,进行业务指导与答疑。培训机构负责对学员网络研修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并将考核测评结果提交到省级培训管理系统,同时推荐优秀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和研修成果。本次研修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设置“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运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

7、”、“运用技术工具,有效实施评价”、“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五个模块,工50学时,阶段及内容安排如下研修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2周3周3周2周2周研修主题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运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运用技术工具有效实施评价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学员结合各阶段学习主题,参与线上研讨活动,并撰写阶段作业校本研修1.根据网络研修内容,组织线下延伸探讨;2.在校本研修期间,对本校教师所交作业进行研磨;3.根据本校情况,自发组织跨校联动交流、展示活动。区域研修结合网络研修任务,区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区域校间研磨,交流、展示、评比

8、活动。(三)集中面授区县负责组织集中面授,解答疑问。通过开展区级层面的交流活动,展示成果,分享经验,不断提升研修质量。(四)返岗应用参训教师应在本校开展时长不少于5个月的返岗应用实践,并按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要求,完成一堂课例并上传至指定网站。各学校应根据市区返岗应用测评细则,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五)结果认定学员培训结果由网络研修测评和返岗应用测评两项构成。两项均为优秀者培训结果为“优秀”,两项均为合格者培训结果为“合格”,其中一项不合格,培训结果为“不合格”。区教育局负责对两项测评结果进行审核,市教育局、省教育厅进行逐级认定。培训结果认定合格后,参

9、训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省级培训管理平台系统,自动打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合格证书。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由区教育局统筹规划,教研室、电教站、师训室共同参与管理,成立沿滩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曾常青副组长:廖斌 组员:唐国崇 朱德君 罗泠轩 工作小组: 组长:杨彧副组长:陈洪林 杨立 组员:区级管理员(袁晋、熊开珊) 坊主 学校管理员(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1.区教育局人事股负责项目全面工作,统筹管理和协调各方面力量。2.区电教室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一是制定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二是组织学员参与训前测评及测评后的网络远

10、程研修学习,管理及维护网络远程研修平台。3.区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返岗应用评测。一是制定沿滩区中小学教师返岗应用成果考评细则;二是具体做好区级培训任务的返岗应用测评工作;三是指导学校实施返岗应用评测;四是在日常教研活动和教学比赛中,将利用信息技术运用课堂教学作为必备条件和评分依据。4.各学校务必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充分调动各部门力量,明确任务,分工负责,确保“提升工程”落到实处。(三)创新机制,健全制度1.建立“提升工程”一把手负责制。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强化返岗应用实践,收集教师应用成果,建立校本数字教育资源库。市区教育局将通过管理平台对各基层学校校本研

11、修情况进行监管,对校本研修任务未完成的学校进行通报。2.强化应用,展示成果,建立信息化应用常态化机制。各学校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每学期组织1次以上的信息技术有课课堂教学的公开课、示范课或优质课。区教育局每年安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并遴选优秀作品通过市级网络晒课、名师工作室、“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平台,参加市级评比。3.将“提升工程”全面纳入日常教研管理。教研员负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指导,在开展日常教研活动(如公开课、优质课)中,将利用信息技术运用课堂教学作为必备条件和评分依据。在教研课题管理中,引导学校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

12、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电教室在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管理中,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并在全区共享交流。4.市教育局将 “提升工程”全面纳入自贡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验收的必备条件。验收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训率必须达100%;每位教师每年必须有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如优秀案例、课件、论文、微课、课堂实录),并有一定数量获得国家、省、市区奖励;近三年,参与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微课)的数量必须达到5件次以上。5.将“提升工程”参训情况作为在职教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根据省上要求,2018年开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合格证书将作为中、高级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并将作为遴选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必备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合格,在职教师不能进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当年绩效考核降一级,取消评优评先资格。6.将“提升工程”与学校的年终督导评估检查挂钩:凡有不合格学员,该单位的年终督导评估考核得分直接降5分。年终督导检查评分要结合 “提升工程”的成效适当加减分值。7.将“提升工程”参训情况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在规定的期限内,网络研修未完成50学时,校本研修成果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