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复习必看《故都的秋》说课稿3_第1页
高考语文 复习必看《故都的秋》说课稿3_第2页
高考语文 复习必看《故都的秋》说课稿3_第3页
高考语文 复习必看《故都的秋》说课稿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法学法、预期效果六个方面来介绍我对这篇散文的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教材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教师要熟练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能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学会学习。(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散文中的“自我”。 作者郁达夫在对故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本文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

2、同时本文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一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文章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篇章。学习本文对后面散文的教学有着领启和示范的作用。 (二)课文内容我对课文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概括:1、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清、静、悲凉) 文章不论是描绘北平秋色,还是赞美自然风物,抑或是表达对故都的向往眷恋,始终都贯穿着一条感情线索,那就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不但是北国之秋突出的特色,而且也是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深切感受,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抓住了这条线索,也就找到了解读文章的钥匙。 2、两组比较彰显独特感受(中国与外国诗文之秋;北国与江南之秋)“中国的诗文

3、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可见,对于秋的喟叹,世之皆然,人所共感。通过这一比较,把秋天的意味写得更加幽远,深沉。再一组是把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进行比较,表现了作者对古都之秋的独特感受。3、三个层次表现结构特点(总分总-千里寻秋-故都尝秋-深情赞秋)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起,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而后分写,描绘故都秋景,赞美北国之秋;最后总括,写北国之秋色浓味永,抒发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热爱。这种结构不但与作家千里寻秋-故都尝秋的行文思路极其吻

4、合,便于作家思想表达,而且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家情感。4、四种感官细品故都秋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郁达夫品秋即看,又尝而且赏玩,不但诉诸视觉,而且诉诸听觉触觉和嗅觉,把秋品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5、五幅图画凸现秋之神韵(蓝朵图-庭院读秋、落蕊图-清晨踏秋、秋蝉图-残声啼秋、秋雨图-闲人叹秋、秋枣图-柿枣映秋)五幅图画形散神聚情景交融,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辑意图和教材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及创作风格。2、能力目标:理解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

5、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味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美感思维。(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一篇现代散文史上的名作,作为讲读课,可供挖掘得东西太多,限于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有效完成目标,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 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又因为本文写作时代与我们有一定的距离,本文所表露出的情绪思想及心理背景,与现代学生有相当的隔膜,作者的语言又意蕴深远,文辞优美,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位在: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

6、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的原来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理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不算好,但他们对散文这种体裁并不陌生,高一时已经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 ,同时单就赏秋的诗文也读过不少,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散文鉴赏。学生一般都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零散的层面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联系已往学过的赏秋诗文,深入地感受中国文人的“赏秋文化”,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把握鉴赏散文的

7、一般规律。 教学设计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如下安排: 1、师生畅谈,激发兴趣。师生共同畅谈对秋的感受,也可谈谈历代文人所写的有关秋的诗文,并用课件展示相应图景及播放同本文基调相称的音乐。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进入特定的意境。 2、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设计说明:通过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的出示,让学生心中有数,积极主动地按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3、自主探究,整体感知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言,明确故都的秋有何特色?这些特色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 设计意图:通过有目的的快速阅读,圈点勾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整体感知文章所描绘的景物。

8、4、品读文章,突破难点。 提示学生抓住文中直接抒发对北国之秋情感的句子及直接描写北国之秋景物的句子加以品味。在品味语言之时,结合课件演示中的五幅图景,运用联想、想象,并抓住“景语”中的关键性词语加以体会。如“秋槐图”中抓住“细腻”、“清闲”、“落寞”等几个词。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情画意总关情,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文学创作有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一般规律,在本环节教学中允许学生运用静思冥想法进入文本的意境中去,不必急于让学生表达,因为缺乏冥想和积淀的应变能力是肤浅的,尤其面对当今秀成风的社会,更需要培养学生踏实沉静的思维习惯。因为作者直接抒怀的句子学生容易体会其情感,教师要适时点拨,

9、重点引导学生对景物描写句子加以品读。 5、出示背景,深层把握。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结合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思考,从而认识理解文章缘情写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6、实践运用,课堂作业 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试着仿其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词,并表达出作者郁达夫的情感。借鉴实例天净沙秋思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落地 落寞人在故都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通过实例,结合自身体验及本文用优美语言、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景色表达情感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教学流程师生畅谈,激发兴趣。出示目标,心中有数。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品读文章,突破难点。结合背景,深层把握。课堂作业,实践运用。板书设计我的板

10、书设计在于对整个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同时对需要强调的知识点也会采取随机板书的方法。秋 色: 碧天 蓝朵 落蕊 枣子 秋 味 清 秋 声:鸽声 帚声 蝉声 悲凉 (反衬) 人声 雨声 静眷恋 落寞自然景物(客观色彩)心中有秋思想感情(主观色彩)笔下有秋教法与学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慎重的选择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我采用的教法学法是:提问点拨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迁移运用法课堂实践,学以致用勾画圈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讨 论 法: 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自主探究法: 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