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_第1页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_第2页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_第3页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_第4页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关于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与中职现代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实 施 方 案(2002-2005)一、 课题实施单位、课题负责人课题实施单位: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地址: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邮编:课题负责人:张廷刚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教务科长、高级讲师 电邮:PCMXJJYY163.COM或NYX_160163.COM电话:、传真:二、 选题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这种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这种发展也使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势的载体,为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2、就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入手,着力优化整个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依仗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而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将使这一切成为现实。随着因特网的强力推进、信息化时代已扑面而来。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视为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中职学校对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不完整,只重视硬件建设,缺乏教育资源;广大教师计算机水平较低,校园网利用率低下;教学模式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因此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与中职现代教学模式的设计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

3、题。本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存在的意义。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思路l 研究与开发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环境。l 收集与制作有关学科的教学软件和课件,建设以课件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l 探索校园网、网络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及电子图书馆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l 培训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各学科教师。l 通过调查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与学的新理念,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适合中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本子课题研究目标恰好符合了总课题的目标要求,本子课题成果目标的实现为总课题组重点成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参考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大规模应用,但许多中职学校在其应用上尚处于认识探索的

4、起步阶段,校园网如何规划、建设与完善?需要哪些技术来支持?需要多少建投资金和运行费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如何规划、建设与实施?如何建立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及其优劣都是教育者深感困惑,因此需要不断地考察、借鉴,以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提供服务。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信息技术设备保障(硬件环境)l 扩建校园网,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连接。l 扩建电教室,并新建电视教学室,完善闭路电视网。l 充实一般计算机室,建成多媒体CAI交互网络教室,扩充大助教多媒体教室功能。l 扩建大屏幕投影室,成为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功能综合教室。l 改建实物展台投影室。

5、l 完善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馆。)中职信息技术资源库建设l 购买、收集音像教材、CAI课件,并组织人力开发音像教材、CAI课件。l 接收卫星及下载网上教学资料。l 选择质量好、使用率高的音像教材、CAI课件存储于校园网服务器中,资源共享,方便查阅。l 充实电子阅览室内容。l 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媒体素材库、工具软件库、教学课件库、网络课程库、教学案例库、试题库等。、培训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师经过对有关学科教师培训后达到如下要求:l 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理论。l 能使用CD- ROM光盘教与学。l 能浏览并下载网上教学资源。l 能制作电子幻灯片、电子教案。l 能制作多媒体课件。l 能制作网页。、

6、现代教学模式的设计创新l 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l 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l 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作用的变化:课本内容由都是传授知识的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识工具。l 教学过程的变化:教学过程由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l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推广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把传统技术、视听技术、信息

7、处理技术、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等有机结合起来。l 试验推广过程化考试模式,重平时、淡考试。l 尝试中职厚基础、淡专业、宽出口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调整专业的适应性。、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l 课件制作以教学效果的好坏为主要出发点,通过多媒体技术集成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教学素材,创设多种有意义的学习情境。l 建构交互学习型课件,防止简单讲授型、简单演示型课件。l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程度,设置练习,重视提问与回答方式的设计。l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注意反馈方式的设计;辅导提示,给出答案;答错者提出错误要求重答。l 要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包括:窗口、菜单、图标、对话框、按键、

8、热键的设置。要有超文本非线性网状结构。提供多种教与学的途径,防止线性的电子翻页结构及都是教师教案搬家现象。l 有良好的交互控制功能。把按钮、热键作为控制链的出入口、并且有随机进入,退出功能,大容量课件要有导航图。五、 课题研究的价值 创新上结合中职教育教学,提出建立教育资源库,广泛开展教学过程设计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理论上对中职教学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及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出设想、实施办法、最终目标,以此来指导具体实施。 价值上达到校园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程度。六、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经验总结法、问题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调研法、理论综合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9、实施过程中具体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将根据课题开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灵活确定。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第一阶段:构建阶段 2002年7月2002年12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联系、聘请指导专家、顾问,落实课题经费,落实课题成员工作分工、参加课题培训、组织开题与项目落实。课题正式开题。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3年1月2004年6月、2003/1-2003/2 技术准备阶段l 收集课题相关资料与信息,初步整理。l 初步调研学校校园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情况。l 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新的教学模式设计、确定试验班级。l 开始收集与制作多媒体课件。、2003/3-2003/12

10、实验、调研与论文编写、电子文档制作阶段l 依照课题内容纲要,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充实和修正课题文档内容。l 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课题指导,以推进本校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和课题研究的开展。l 提出校园网扩建计划、拟定校园网扩建招标文件、校园网总体规划与技术解决方案的部分成果在本校应用或实践,以验证其效果。l 组织发表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论文。l 初步完成校园网扩建工程、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结。l 推广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总结新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l 参加课题培训与业务交流。l 整理阶段性成果、准备中期评估。、2004/1-2004/6 成果完善分阶段l 邀请课题指导专家、顾问

11、提出进一步的修正建议。l 将各成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补充和组织、进一步完善。l 通过本校实践,完善校园网管理规范草案,完善多媒体网络教室功能、推广新型教学模式。l 通过观察调研、交流、比较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2004/7 课题成果的整理阶段l 完成成果文档的编辑、校对、印刷、装订。l 完成成果其它形式内容的制作。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4年8月l 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申请归档结题。八、 预期成果(一)向总课题组提交本课题研究报告两本。预期成果名称分别为:校园网建设;资源库建设;教学设计的创新。(二)发表科研论文。至少在省级刊物发表两篇有关本课题研究内容的论文。(三)制作有关课题成果演示光盘。通过

12、多媒体技术制作演示和说明成果内容的光盘,以利成果展示。(四)研究成果效果展示通过在本校举办展示会,展现课题成果应用于实际案例的效果。九、组织与管理1、本课题接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及其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与管理。2、课题实施管理单位:甘肃煤炭工业学校3、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熟悉教学,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同时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近几年来,本课题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组织或参与完成多项教学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在配备时考虑了不同层次的组合。课题组成员如下:课题组组长:张廷刚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教务科长、高级讲师。课题组主要成员:焦 健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教研室 讲师南永新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计信科 讲师杨惠军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基础科 讲师卢雪红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机电科 讲师丁兆东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教务科 讲师杨 桢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