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链球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溶血性链球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溶血性链球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溶血性链球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溶血性链球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溶血性链球菌所有的实验活动均应在BSL-2 实验室操作一、评估对象及分类等级1溶血性链球菌( Streptococcushemolyticus )细菌又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hemolyticus Streptococcus)和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rnes ),是链球菌按照是否产生溶血和溶血性质分类,在血平板上产生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的一类链球菌,可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多种疾病。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列为乙类传染病。3 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溶血性链球菌被

2、列为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二、背景资料1一般生物学特性1 1形态染色链球菌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6- 1.0 m,呈链状排列,长短不一,从 4-8 个至 20-30 个菌细胞组成不等,链的长短与细菌的种类及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易呈长链, 固体培养基中常呈短链, 由于链球菌能产生脱链酶,所以正常情况下链球菌的链不能无限制的延长。多数菌株在血清肉汤中培养2-4h 易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继续培养后消失。该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易被普通的碱性染料着色, 革兰氏阳性, 老龄培养或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 转为革兰氏阴性。1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营养要求较高,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 需补充血清

3、、血液、腹水,大多数菌株需核黄素、维生素 B6、烟酸等生长因子。最适生长温度为 37,在 20-42 能生长,最适 pH 为 7.4-7.6 。在血清肉汤中易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或颗粒状沉淀生长。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0.5-0.75mm 的细小菌落,溶血性链球菌形成透明溶血环。1 3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对乳糖、甘露醇、水杨苷、山梨醇、棉子糖、蕈糖、七叶苷的分解能力因不同菌株而异。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触酶阴性。1 4抗原结构链球菌的抗原构造较复杂,主要有三种:1 4 1核蛋白抗原或称 P 抗原,无特异性,各种链球菌均相同。1 4 2多糖抗原

4、或称 C 抗原,系群特异性抗原,是细胞壁的多糖组分,可用稀盐酸等提取。1 43 蛋白质抗原 或称表面抗原,具有型特异性,位于 C抗原外层,其中可分为 M、T、R、S 四种不同性质的抗原成分, 与致病性有关的是 M抗原。2 在外界环境的稳定性该菌抵抗力一般不强, 6030min 即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生存数月。乙型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均敏感。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很少有耐药性。3 致病性溶血性链球菌常可引起皮肤、 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 猩红热和风湿热、 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

5、。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毒素及其侵袭性酶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种:3 1链球菌溶血素:溶血素有 O和 S 两种, O为含有 -SH 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 S 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较小,故无抗原性。3 2致热外毒素:曾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红疹、发热、疼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3 3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故能增加细菌的侵袭力,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散。3 4链激酶:又称链球菌纤维蛋白溶酶,能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酶,具有增强细菌在组织中的扩散作用,该酶耐热,10050 分钟仍可保持活性。3 5链道酶:又称

6、链球菌DNA酶,能使脓液稀薄,促进病菌扩散。3 6杀白细胞素:能使白细胞失去动力,变成球形,最后膨胀破裂。4 传播途径实验室传播途径为经伤口感染和呼吸道传播传播。三实验室实验活动及其危险性与预防措施1 实验活动内容本实验室主要从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工作,涉及的内容有:1 1溶血性链球菌的传统生化检测;1 2溶血性链球菌的药物敏感实验2 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因素与预防措施2 1实验样品的前处理针对目前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可根据待检样品, 分为高污染样品和低污染样品,均可能造成实验室感染的因素:2 11高污染样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为疑似的食品或病人样品;溶血性链球菌纯培养物或冻干菌种、质控、鉴定等实

7、验操作。2 12低污染样品委托检验产品(如食品等) ;其他非症状监测的样品;可能受污染的水样、环境。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了解病原菌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实验活动过程中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准备好消毒剂,严格避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感染。2 2接种培养在细菌传代、药物敏感性测定等实验中需要溶血性链球菌接种培养,在此活动中试管开封、样品转种、吸管移吸、混合等步骤可能产生气溶胶,大量培养物的溅出、 泼洒和容器的破碎等因素可造成工作台面污染。拟采取防护措.施包括:2 21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2 22为了避免转移

8、物质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完全封闭,手柄的长度应小于 6cm以减小振动,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棉签。2 23最好使用不需要进行消毒的一次性接种环,金属接种环注意灼烧要完全。2 24样品容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制品。样品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2 25在实验过程中所有样品都应置于试管架上,尽可能保持直立。2 3实验仪器设备2 31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仪器设备表面可能受污染,每次操作完毕应做相应的消毒处理。2 32生物安全柜由于对生物安全柜缺乏维护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在处理感染性材料时受到危害。拟采取防护措施: 要定期更换过滤器、 紫外灯及进行性能检验以保证

9、其使用安全。使用前后均需对工作台面、 侧壁及后壁进行消毒处理。 通过定期清洁以保持进气格栅的通畅。2 4培养物与实验废弃物销毁实验后所有有关受污染的培养物及实验涉及物品可能沾染病原菌,应在操作结束后经高压灭菌统一处理。2 5室内空气、实验用品以及操作台面污染所有实验操作过程中若有易形成气溶胶的操作, 需针对所有操作空间用紫外灯消毒,及必要的实验用品和操作台面的消毒。四、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人员应经过上岗培训, 熟悉溶血性链球菌的操作流程,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重点防护措施,并按照二级防护标准防护。有外露伤口、严重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实验人员严禁操作此项目。五、评估结论.1 各种实验活动的防护措施1 1凡涉及到活的溶血性的操作都应在生物安全等级为BSL-2 实验室内操作。1 2对于临床疑似病人标本, 操作时应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级别进行个人防护。1 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使用过的耗材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