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解读和模块整体备课_第1页
专题一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解读和模块整体备课_第2页
专题一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解读和模块整体备课_第3页
专题一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解读和模块整体备课_第4页
专题一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解读和模块整体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解读和模块整体备课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激发探讨有机模块教学中的问题有机模块教学中的主要问题1有机模块体现了那些学科核心思想?2.有机模块教学对于学生有机化学学科素养的提高有什么意义?1.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结构、反应类型等原理内容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3.有机化合物性质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1.新课程有机教材能给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些什么?2.多版本教材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带来了什么?3.该如何使用教材?1.有机模块的定位和核心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是什么?2.有机模块内容的深广度是怎样的?3.有机模块的内容与化学2的有机知识是什么关系?4.如何处理化学2

2、与有机模块的衔接问题?模块教学功能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教材分析与使用模块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梳理有机模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师在有机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涉及四个层面:有机模块教学内容(核心问题:有机模块的定位和核心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是什么?有机模块的内容与化学2有机物知识的关系是什么?有机模块内容的深广度是怎样的?如何处理有机模块与化学2的衔接问题?);有机模块教学功能(有机模块体现了那些学科核心思想?有机模块教学对于学生有机化学学科素养的提高有什么意义?)有机模块教材使用与分析方法(核心问题:新课程有机教材能给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些什么?多版本教材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带来

3、了什么?该如何使用教材?)、有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结构、反应类型等概念原理内容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有机化合物性质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一、有机模块在实验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的反思及对策1.1教学内容本身的功能与价值定位介绍现状并提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1.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育功能的定位问题开始时教师还是以传统的知识立意的观念来看待教材,不能以新课标的要求来引领和指导教材的分析。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教师还不是很清楚。2.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价值的理解问题教师对于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价值的体会不是很深刻,特别是还没有确立以学生发展为

4、本,学生能力提高为主导的理念。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方向把握得还不够到位。结合北京教师的教学反思谈对于有机模块新增内容的理解新教材中有一些新增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的教学价值教师们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以第一单元新增内容为例,介绍有机化合物分类是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介绍同分异构是为了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后续学习的有利工具;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仪器分析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一般性、定量化的研究有机物结构的方法。总的来说,这些新增内容是工具性的,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帮助。很多教师对于教材模块的理解还停留在理念的层面,如果要真正在教学中实现模块的功能

5、价值,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对每一部分内容做细致的研究。分析选修有机模块主要的功能价值认识偏差我们做的一些调查发现,教师对本模块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三层,第一层是与其它模块相比,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特殊功能价值认识不清;第二层是有机模块与必修中的有机内容在学生认识发展方面承担的不同责任认识不清;第三层是对有机模块内部各个内容的所承担的教学价值没有清晰的理解,有的教师孤立地教授每一部分内容,没有注意所讲内容对其它部分的作用和价值。如学习化学键类型的教学对有机结构的认识有何作用,结构的认识对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有何帮助,前面学习的有机物对后面的有机物学习有何帮助。1.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把握提

6、出教材内容深广度的把握问题。一方面教材内容深广度何如判定,学生学习要求如何确定?另一方面必修与选修模块如何衔接,选修教学中如何避免过度的扩展?提出有机模块深广度把握的两种可能偏差一种是过低的要求,应该深入的内容没有深入进去,应该打开的角度没有打开,应该提升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总体还停留在必修水平;另一种是投入过多精力在非主要的、细节化的问题上。提出必修到选修阶段三个重要认识发展任务。1.认识对象的发展从典型代表物上升到类别官能团选修有机模块的教学应当围绕这个任务展开。比如选修醇类的教学,既然必修已经介绍了乙醇作为典型代表物,选修阶段就应当及时补充其它醇类的例子与性质,不应还总停留在乙醇性质上。

7、而且讲其它醇类时也要基于官能团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讨论。2.认识角度的发展从官能团、断键部位、反应类型等多角度认识有机物必修阶段仅研究典型代表物的典型反应,如乙醇的反应。而选修阶段既然学习了官能团、断键部位等内容,就应该在学习时从这些方面多角度地研究有机物的性质。3.认识深度的发展能够解释、说明甚至预测有机物的性质。选修模块第一章要学习有机物结构,包括成键类型、饱和度、键极性等,这些有机物结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解释有机物的性质。不仅如此,通过结构信息还可以主动预测反应的性质,如一个有机物能发生什么反应,在什么部位发生这个反应等等。如果更进一步的话,甚至可以让学生预测反应后可能的产物。这

8、些认识发展任务就告诉我们必修到选修课程内容的深广度应该如何把握,重点发展哪些内容。补充了深广度把握的实例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第一章同分异构体部分的教学中,有一种教学设计是把历届高考相关内容放到这节课上,结果发现学生吃不消。课后教师反思后发现,这一阶段的同分异构教学是使学生初步形成方法的阶段,使学生初步掌握同分异构这一工具。此时学生只需要学会使用工具,而通过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地使用这一工具,才能逐步加深理解,最终才能达到高考的水平要求。通过老师的教学实践,就发现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是教学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而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自身也更能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问题,在必修阶段中适可而止,在选修阶段

9、能有重点地进行发展。借同分异构体内容具体说明认识角度的发展与深广度把握问题。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的同分异构体内容,一方面要将必修中介绍过的一些现象纳入到体系中来,另一方面给后面具体有机物性质学习提供了新的认识角度,后面的烃类、醇类、醛类等性质学习中都应该关注到它们可能的同分异构现象。而这种关注又是对同分异构体内容本身的补充和发展,同分异构现象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内容。另一种认识发展转化观的建立与深广度把握。从教师的教学反思看,教师们发现必修阶段学习的内容是单点的,而选修阶段学习的内容是连贯的、相互转换的。教师们认识到,学习官能团性质不是孤立的为了认识某一官能团,而是为了知道其转化关系,有机合成

10、这一单元的加入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官能团的转换对于学生预测有机物化学性质及联系实际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用动态的、综合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深广度把握问题。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师对深广度把握的理解会越来越合理。深广度的把握要结合教学实践的进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识基础和认识特点、课标的要求和课程的设计意图。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认识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故前后内容深广度的标准可以动态地发展变化。1.3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调整提出由于选课、走班等带来了两方面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基础的差异问题。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多样化的选择,有的学生出于兴趣选择课程,而有的是出于学校的要

11、求,故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动力等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是需要深入考虑的。2.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安排等问题。由于学生的兴趣、动机、学习基础呈现多元化,那么相应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等安排都应有所变化。怎样的课程安排更能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这是值得教师和学校考虑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问题,如何在学生兴趣、学习基础不同的情况下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认识发展。从宏观上看,目前的模块设置基本实现了文理分开,理科学生基本上都要选择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但即使是这样,学生的差异依然是明显的。同样是理科的学生,会有明显的分行。有的

12、学生对有机学习很有感觉,而有的学生明显学不进去。就算是教师也有这样的分化,有的教师对有机的教学很有心得,而有的则不喜欢有机部分的内容。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不可能像必修做很多实验,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也不很直接,故不同学生的兴趣保护和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机化学模块内容比较抽象,一直以来有机反应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都是一个难点。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如何开展教学,使学生得到认识发展也是我们应当研究的问题。山东师大附中实施“走班”教学制度的情况山东师大附中的“走班”教学是同时开设三个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物质与结构、化学与技术),每个模块为期十周的课程。学生在这一轮可以三选一进行学习;之后再开设第二轮三个模块

13、为期十周的课程,学生可以再次选择。而且有这样的情况,即学生第二轮选课继续选择有机模块,这就说明这些学生对有机内容非常有兴趣。而“走班”教学也为这样的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走班”教学的建议和新的教学空间构想为了让“走班”制度更能适应学生不同的需求,是不是可以考虑对于第二次选修有机模块的部分学生单独开班进行教学?如果这样的话,一般学生会接受必修加选修两轮有机学习,而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能接收到第三轮次的有机学习,这就丰富了我们的课程形态和教学空间,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而对学生而言,“走班”教学制度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如果学生对物质结构毫无了解,不敢学物质与结构模块,那么他就倾向于先学有

14、机模块,通过有机模块的学习慢慢发觉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如果学生必修阶段就对结构问题比较好奇,那么他就先学结构模块,之后再学有机时,更能基于结构的观点看问题,学习自然能够更有深度。提出基于模块的备课组的设想“走班”教学有望使教师教学出现分化,可能会出现基于模块的备课组,使得教学更加细化,教师的特点和专长得到更好地发挥。总结教师应关注的三方面问题1.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定位,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2.模块内容教学的深广度把握,注意必修与选修,选修内各个内容之间的衔接3.应对学生差异和课程模式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加教学的效率二、有机模块具体课例分析结合糖类课例进行具体探讨有机模块糖类课堂实录片段 96中

15、高平引入环节:讨论糖电池的原料问题,以反映学生对糖类的认识理解和生活经验展开环节:回忆糖的科学分类体系,并把糖类的生活经验纳入到科学分类体系中。并按科学分类顺序分别探究几类糖的性质。探究过程中,注重通过糖类结构特点来推测其可能的性质和反应。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说明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2.1糖类内容本体的结构与价值从教学内容上看,应该教什么?为什么?认为本课例以糖类的结构与分类的教学为基础,在此之上进行扩展。该课例中的基本内容是按照糖类的科学分类,即单糖二糖多糖的顺序组织的。对于某种糖,教师注重通过探究,从结构特征推测其性质,而不是被动接受其性质。对于在必修中已经熟知的性质,教师巧妙地借助它们反推结

16、构特征。另外本课例很重视糖类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挖掘,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谈本课例内容对课标要求的把握。课标对糖类的要求:1. 必修阶段:知道糖类主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 选修阶段: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糖类的价值。课标在必修阶段对糖类的要求是基础性的,知道组成和主要性质;而选修阶段要求更加深化,建立更科学的糖类组成分类体系。不仅知道典型糖类物质的性质,还要了解该类物质的普遍性质特点。这节课体现出了课标这方面的要求。另外,对于课标中糖类在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功能价值的认识要求,本课例也做了比较到位的把握。对课标要求进行分析,指出课标中要求的选修模块

17、两方面认识发展任务。1.帮助学生完善和精确对糖类的科学分类与科学认识。必修阶段课标要求学生知道糖类的组成,初步建立科学分类体系,实现糖类的科学认识。而实际情况中很多学生对糖类的认识是科学分类与生活经验混杂在一起。故选修阶段有必要完善和精确化学生对糖类的科学分类与科学认识。糖类的教学大概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建立概念性的分类与认识;第二层是对概念的具体化、物质化;第三层是概念的活化,要了解到某种糖类的真实存在形态,比如纤维素的广泛存在等。选修阶段就是要让糖类的分类更加丰富和具体,如单糖概念下,让学生具体了解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并介绍其存在形态,实现概念的具体化和活化。以这节课为例,引入阶段教师

18、就让学生展现出对糖类概念的个人认识,弄清学生有无偏差概念,再逐步引导到科学分类框架上去。2.有机物性质方面的发展:必修中出现的性质要会应用,未出现的重要性质要补充上,注重性质之间的联系。选修阶段有机物性质的认识不能还停留在了解个别反应性的层面,而是要更进一步。必修中已经出现的性质在选修中应该应用上,而未出现的重要性质,如糖类的水解等应当补充上去,以完善学生对整个糖类的理解。正是由于糖类的水解,才有了单糖、二糖等的划分,水解体现着糖类间的联系。糖类作为一类有机物,因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性质上也会有联系和区别。认识到糖类物质性质的联系与区别,是选修阶段糖类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点。糖类内容在不同

19、阶段、不同模块的不同价值。九年级化学:科普阶段,生活中的糖类。必修模块:扩展生活价值,初步体现学科价值,初步分类,介绍典型反应。化学与生活:基于学科认识强化发展糖类的社会、生活价值。有机化学基础:着重发展学科价值,糖类位于醇和醛类物质后面,以便利用醇、醛类物质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应用。糖类教学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体现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糖类内容在课标在虽然没有正面的结构方面的要求,但是结构在糖类性质学习中的作用还是要强调的,本课例给出了糖类的结构简式,重点抓住官能团的结构来说明其性质,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另外本课例在科学前沿技术如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扩展也很有教育意义,可能会促使学生关

20、注科学动态,提高兴趣。糖类教学 教师课后反思片段教师感觉备课之初思维比较凌乱,对于教学素材的选择没有权衡,都想保留,教学设计感觉像是素材堆砌,教学线索不清晰。教师反思后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自己缺少整体思考,习惯于自下而上地思维和组织教学素材。而教学研究者恰恰是自上而下,有选择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素材。2.2糖类内容教学的设计与反思回忆备课指导过程。1.知识本体分析:暂不考虑模块问题,优先对糖类知识本体进行分析梳理。糖类区别于其它有机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类知识,它的认识对象是一个物质组。对于这种物质组的认识有两个层面,一层是基于典型代表物的认识,即单糖、二糖等几类糖分别选取什么样的实例;另一层是认

21、识几类糖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分类框架。在具体教学中就应该关注这两方面的问题。2.模块水平要求定位:初中:模糊的整体认识,无具体性质认识。必修:初步建立分类框架,能区分糖与非糖物质。初步认识一些代表物,主要是葡萄糖。认识典型物质,宏观水平的典型性质。化学与生活:明确糖类的科学分类框架,增加糖类典型代表物的认识。关注糖类之间的转换,以淀粉的消化吸收为载体,在真实的生活问题中解决糖类转化问题。糖类性质认识重点是糖类的水解。有机化学基础:类似于化学与生活模块,但要求达到化学符号表达的水平,对于典型的代表物,要求能写出化学式和结构简式,达到以官能团为核心的结构水平。在糖类性质认识上,同样要求达到结构水平,

22、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糖类的性质,理解糖类性质间的区别与联系。应用方面,比生活模块提供更开阔的视野,更多的可能性。谈具体课堂环节的设置原则。1.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导2.突出学科思想的养成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方案,以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分层次情景设计,让课程在统一的情境之中进行,显示连贯性分阶段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分小组问题讨论交流,通过分组提高讨论效率合作互助式归纳总结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设置目标针对性的巩固练习结合糖类课例,明确教学的思路线索,找准定位和取向1.生活模块以健康、食品线索为主脉络,将糖类知识融合在其中。2.有机模块以学术线索为主脉络,认识糖类的结构和性质,应

23、用性质解决问题。介绍探究线索的教学设置在一节乳酸教学课例中,教师以探究活动的环节为主线索,提供真实的情景素材,先看到未知物乳酸,提供谱图信息后引导学生探索乳酸结构,根据结构预测性质,验证性质,再根据性质研究应用。整个教学按照完整的探究环节进行。介绍有机模块教学的整体设计策略:1.内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定位是教学设计基础;2.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尊重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介绍教学内容介绍具体设计策略烃类、醇、酚、醛、羧酸等有机物性质教学,看似平行,都要传达官能团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但具体教学策略上是可以多样化的,不一定先介绍结构,再介绍性质,最后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结论。如醇类教学,可以介绍性质并进行结

24、构上的归因,如遇浓硫酸脱水成乙烯,是因为羟基与氢处于临碳位置;可以脱水成醚,是在分子间满足能脱水的关系。又如酚类教学,学生已经知道羟基和苯环各自的构性关系,可以让他们预测组合后新物质的性质。对于醛类,可以先做性质实验,发现与乙醛具有类似的现象,进而推测该类物质应该具有与乙醛类似的结构。介绍有机模块整体学生活动设计策略。1. 一节课可设计多次学生活动,活动形式根据效率选择;2. 每次学生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3.不同的活动承载的学生认识发展价值不同。每节课中可能有多次的学生活动,这些学生活动不能是盲目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发展学生不同的认识能力。比如糖类课例中,首先应当调动学生必修阶段已有的葡萄

25、糖的性质认识。但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没有简单重复必修中所做的实验,而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把这种性质应用于糖类结构的推测中。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一方面检查学生有没有掌握必修中要求的葡萄糖的性质;另一方面对葡萄糖的性质学以致用,深化原有认识,并且也完成了本节课一个重要的认识链条。后面讲纤维素性质时,没有设计成学生动手实验,是考虑到效率与课堂效果的问题,教师很巧妙地转换了思路,给出了相关信息和实验录像后要求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评判。介绍有机模块具体学生活动设计原则:1. 问题的创设要有价值,目的主题明确2. 问题的呈现方式要恰当3. 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要到位4. 小组讨论的任务、目的要明确5. 过程的教育意义要有所体现教学素材的使用问题。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教师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素材,很多图片。但是如果缺乏设计和整体思考,就会变成素材堆砌,给人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