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和眼睛_第1页
第三章光和眼睛_第2页
第三章光和眼睛_第3页
第三章光和眼睛_第4页
第三章光和眼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光世界巡行【三维目标】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2、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基色。3、能根据光的三基色原理,了解设计实验,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都可以由三基色混合而成。4、能积极思索一些有关光的本质的问题。如:光究竟是什么?所有的光都是可见的吗?对盲人有一份关爱之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如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在空气或水中沿直线传播是小学科学的已有知识,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否也是直线传播的,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实施这一节教学时,首先展示光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光

2、可以看见物体,能够感觉到色彩,能够感觉到对生物的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乃至生活居住的环境的改变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这些教学激发学生对光知识学习的兴趣。本节共有两部分: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揭开色彩的奥秘。安排了三个活动,三个信息浏览,一个信息链接,一个课外活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基色。2、难点:能根据光的三基色原理,了解设计实验,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都可以由三基色混合而成。【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交流、阅读理解。【教学用具】三棱镜、手电筒、透明的有色胶纸。【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首先,让大家齐读“章首小诗”。提问:光能为我们做些什

3、么?板书:3.1光世界巡行二、进行新课(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光每天都为我们服务。1、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讨论,从自己的生活中,列举应用光的例子。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P46的图31、2、3、4四幅图片,认识光的有关应用。2、指导学生结合图35、6、7五幅图片,阅读信息浏览。通过观察阅读,要知道:光能够产生压力,彗星大尾巴的形成原因。(二)光的传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学: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师应对“均匀”这样的关键字,予以强调。)2、光线的概念。要明确实际光传播时,并不存在光线,它只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现象的方便,人为引入的。3、记

4、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值。同时,阅读信息浏览。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如日食、月食、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三)光的色散1、活动2:分解白光使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发现,这一束光被分解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包含着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个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这上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66年首先发现的。在此,可向学生介绍“复色光”和“单色光”的概念,并指明生活中的光多数是“复色光”。这个活动告诉我们,白光是由上述七种色光组成的。2、活动2:营造斑斓的色彩在三只手电筒上分别蒙上红、绿、蓝三种透明纸,将手电筒发出的三束光投射在白纸上,请同学们观察纸面上有几种

5、颜色?在此,可向学生介绍“光的复合”现象。通过这个活动,你对色彩有什么认识?实验表明:红、绿、蓝三种色光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基色”。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文P50的“自我评价与作业”。2、完成本节基础训练。五、反思本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活动较多,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对物体色彩的奥秘,多数学生虽说知道了这些基础知识,但在实际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时,还运用不好。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交流,在实验中体会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2

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三维目标】1、光射到镜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的反射的一些应用。2、通过实验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能积极参与探究光的反射的活动,能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进行课外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教材分析】光在遇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处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本节着重研究光在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发生反射现象时的一些规律,通过探究得到这些规律。总结出规律后,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

7、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2、难点:是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验证过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阅读理解法。【教学用具】激光笔、手电筒、平面镜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于在小学科学里,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所以本节教学可直接引入新课。板书: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二、新课教学(一)光的传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学: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师应对“均匀”这样的关键字,予以强调。)2、光线的概念。要明确实际光传播时,并不存在光线,它只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现象的方便,人为引入的。3、记住光在真空中

8、的速度值。同时,阅读信息浏览。(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活动1: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教师演示P51的图312的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当光传播到两种物质的界面,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物质中传播的现象。2、活动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按照P52的图314所示,组装好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然后,让同学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归纳出实验结论,并完成文中的填空。这个结论就是光的反射定律。4、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两种反射”,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三)光反射的应用让学生阅读P54的课文,了解光反射的应用实例。三、归纳小结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

9、四、巩固练习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2、做本节的基础训练。五、反思通过练习,发现同学们对本节的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能进行基本的分析判定,但是对作图题,可能是刚接触这类题目,同学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画光线忘了箭头,该虚的画实了等,还要进一步强调,补足。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三维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能够画出简单的光路图,能够简要地描述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能区别实像与虚像。2、通过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及像与物的左右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器具应用于生产和生活。3、能积

10、极参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研究,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说明它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两部分: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各种面镜。文中共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信息链接。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能够画出简单的光路图,能够简要地描述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能区别实像与虚像。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及像与物的左右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器具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11、观察交流法,归纳总结法。【教学用具】平面镜,蜡烛(两根完成一样的),玻璃板,光屏,凸面镜和凹面镜。【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用过平面镜,你曾用平面镜做什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镜子叫平面镜?让学生回答。板书: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认识平面镜让学生结合P56的图326阅读课文,认识平面镜。2、活动1:镜前观像结合P57的图327,认真观察,并回答文中的问题。特别是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当走近时,像变大;当远离时,像变小。指出:要想准确无误地找出真正的像,就要弄清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活动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选择器材:要

12、根据需要。思考: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呢?2)进行实验:按P57的步骤进行。要注意认真观察,思考,并作出回答。根据实验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完成文中的填空。现在,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吗?请学生阅读文中方框中的内容。师生共同归纳。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含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应用。结合P58的图328,认识潜望镜工作原理。师生共同归纳平面镜的作用:成像和改变光路。(三)各种面镜让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把

13、本节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四、巩固练习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2、做本节的基础训练。五、反思本节教学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设计得不够细致,考虑得不够全面,导致操作过程及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另,在习题中,还存在一部分同学对平面镜成像作图存在意识不强,细节把握不到位,粗枝大叶的现象。这些在下节课要予以补充,纠正。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三维目标】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规律。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

14、的焦距。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3、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共安排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浏览。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教学重、难点】1、 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

15、射规律。【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实验1:如课本P61图337(a)所示,把一支铅笔斜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实验2:如课本P61图337(b)所示,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杯子的底部,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请另一位同学向杯子中缓缓注水(注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你又能看到它了吗?为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教师: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上

16、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板书:第四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演示实验:如课本P61图338(a)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水中滴入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射向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请同学说出所观察的现象。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7上面的内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并把它与光的反射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指出: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板书:1、光的折射教师画出图示,向学生介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活动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对光的折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各自的问题及猜想。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提出一些必要的问题,启

17、发学生的思维。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仿照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指明一组,谈谈他们的设计方案。根据他们的方案,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直到得到一个正确的方案。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各组交流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大家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请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教师:在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的实验中,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入射角不断增大时,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让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师生共同归纳光的折射规律。板书:光的折射规律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8、?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四、巩固练习1、完成P64的“自我评价与作业”。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五、反思1、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补充介绍入射角为零的情况。2、光的折射中,要明确是光从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这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要对学生的学习做好指导工作,例如:逆向思维,究竟想象力的培养。六、板书设计3.5 奇妙的透镜【三维目标】1、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3、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教材分析

19、】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教学重、难点】2、 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难点:实验透镜对光路。【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激光笔、透镜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1: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思考。教师:以上都是透镜对光的作用。,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板书:第四节奇妙的透镜

20、二、新课教学1、透镜对光的作用利用光的折射知识可以制成各种改变光路的器件,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其中重要的成员。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透镜,认识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二者分别对光路所起的作用。活动1:用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观察两种透镜对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把结果填在文中。教师:为了研究不同的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先要了解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画图介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结合图形,分别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活动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指导学生学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根据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并让学生把商量结果记录

21、在文中的表格中。仔细观察,比较两块凸透镜,你认为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凸透镜的材料及厚薄程度)让学生阅读P68的“信息浏览”冰透镜向日取火。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四、巩固练习1、完成P68的“自我评价与作业”。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五、反思1、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不同的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2、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例如:逆向思维,究竟想象力的培养。六、板书设计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

22、具座进行实验。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

23、镜成像规律。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70图356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那么,

24、要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要进行实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在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向学生介绍光具座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指出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不同组桌面上的凸透镜的焦距不同,你们想通过什么办法得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测量,也可查说明书)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步骤。让其中一组把实验步骤向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可行,给予肯定;如果不可行,应予以纠正。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同学们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实验做得最快、最好,要注意分工合作。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用自己的话把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达出来。6)交流与合作请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实验研究的结果,看看得出的规律是否一

25、致。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2、放大镜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放大镜的有关知识: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2)使用放大镜时要想让物体的像变大些,应怎么办?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或做过实验后,回答上述问题。思考:若两个凸透镜大小相同时,透镜的厚度对放大倍数有影响吗?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观察图359: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及用其观察到的像。二、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进行归纳,特别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三、巩固练习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2、写出实验探究报告。3、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四、反思本节教学安排及设计还是比较充分的,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

26、,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进行到结论的得出,学生做得既全面又准确,效果较好。五、板书设计3.7 眼睛与光学仪器【三维目标】1、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等。2、通过图示结合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了解眼睛的结构,经历模拟眼睛成像的实验过程,认识眼睛的成像原理。通过阅读讨论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可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通过对照相机实物的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和拍照的大体过程。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了解两者的功用。3、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

27、卫生。能主动用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器具,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不要求学生记住眼睛的各组成部分,能回忆起生物课上学过的视觉形成过程即可,同时,学生要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注意用眼卫生,能自觉保护视力。2、影像的保存: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了解照相机的使用及成像的大体过程。3、眼睛的好帮手:让学生通过讨论阅读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矫正和保护视力;了解照相机、显微镜、

28、望远镜的主要构造和原理。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大家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要注意眼睛的卫生。板书:眼睛与光学仪器二、新课教学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教师:眼睛的作用跟凸透镜一样,可把物体的景像投影到视网膜上。你了解眼睛的结构吗?你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吗?现在,有部分同学带有近视镜,你知道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吗如

29、何矫正呢?1)指导学生观察文中图片363和364,结合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了解人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完成文中空格的填写。来自物体的光角膜水样液瞳孔晶状体一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类比: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想一想:眼睛看物体符合凸透镜成像的哪一条规律?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板书: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人的眼睛看物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请一个同学在教室的最前排和最后排看黑板上同一个“许”字。请大家思考一下,人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到底什么在变化?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板书:人的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近视和远视是最常见的眼睛缺陷,如不依靠眼镜矫正视力,在视网膜上就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指导学生先结合P74的图365自学“近视眼及其矫正”。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进行分析讲解,要让学生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