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中学生物教材有关的与中学生物教材有关的免疫学知识概述免疫学知识概述人教社生物室人教社生物室 包春莹包春莹QQ:48444305一、为什么把一、为什么把“免疫调节免疫调节”与与“神经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并列并列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进展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进展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兴起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兴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纪二、三十年代 ,有研究者指出神经系统与免疫系,有研究者指出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联系,但未受到重视;统的联系,但未受到重视; 20世纪世纪50年代以来,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这两大系年代以来,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这两大系统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受到重视统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受到重视 ;
2、1977年,研究者首次获得了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年,研究者首次获得了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证据,并提出了免疫用的具体证据,并提出了免疫神经神经内分泌网络内分泌网络(immune-neuroendocrine network)假说。)假说。 近二十年来,从分子水平上找到了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近二十年来,从分子水平上找到了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两者之间的统一性,不仅完全证明了它们之间的疫系统两者之间的统一性,不仅完全证明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改变了人们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而且改变了人们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传统认识;传统认识; 边缘学科:神经免疫调节学边缘学科:神
3、经免疫调节学(neuroimmunomodulation)、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euroimmunoendocrinology)或神经免疫学)或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具有的共同的化学语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具有的共同的化学语言构成了三大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分子基础言构成了三大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分子基础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各自的活性物质分别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各自的活性物质分别是神经递质(或神经肽)、激素和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或神经肽)、激素和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神经递质、激素与免疫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神经递质、
4、激素与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免免疫细胞上存在有神经递质及激素受体,如儿茶酚疫细胞上存在有神经递质及激素受体,如儿茶酚胺受体、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胰岛素受体、胺受体、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胰岛素受体、生长激素受体等;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存生长激素受体等;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存在着许多细胞因子的受体,如在着许多细胞因子的受体,如IL-1、IL-3受体等。受体等。某些类型的细胞如含嗜铬颗粒蛋白细胞,是神经某些类型的细胞如含嗜铬颗粒蛋白细胞,是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所共有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所共有的。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
5、间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系统的损伤、精神因素以及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神经系统的损伤、精神因素以及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如乙酰胆碱、(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阿片肽等)对免疫功能羟色胺、阿片肽等)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过冷、过热、有调节作用,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过冷、过热、创伤、疼痛等刺激都可抑制免疫功能;创伤、疼痛等刺激都可抑制免疫功能; 激素对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糖皮质激素是激素对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糖皮质激素是已确认的免疫功能抑制剂,在治疗过敏反应、自身已确认的免疫功能抑制剂,在治疗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细胞因子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和细胞因子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和/或垂体而影响神经或垂体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如内分泌,如IL-1、IL-2、IL-6等,细胞因子在中枢等,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中起重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要作用,还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抗原抗原 抗体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抗原递呈细胞抗原递呈细胞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T细胞和细胞和B细胞细胞1、抗原、抗原 定义: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定义: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
7、物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可广泛胞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可广泛用于指被用于指被B细胞或(和)细胞或(和)T细胞表面抗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所识别的任何分子。原受体所识别的任何分子。 性质性质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性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不同的类型)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不同的类型) 抗原的分类抗原的分类 根据抗原所具有的性质根据抗原所具有的性质完全抗原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 根据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性质完全抗原的化学性质比较简单,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完全抗原的化学性质比较简单,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及其化合物及其化合物不完全抗原比较复杂:多糖、
8、脂类、核酸及新合成和不完全抗原比较复杂:多糖、脂类、核酸及新合成和未发现的小分子化学物质未发现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的参与细胞的参与 TD抗原抗原:在刺激: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细胞的辅助,在细胞的辅助,在T细胞细胞缺乏时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故又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主要为蛋缺乏时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故又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主要为蛋白质类抗原。白质类抗原。 刺激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TI抗原抗原:主要是非蛋白质类抗原,如多糖、脂类、核酸等,它们:主要是非蛋白质类抗原,如多糖、脂类、核酸等,它们诱导的抗
9、体反应无须诱导的抗体反应无须T细胞的辅助。能诱导初次免疫应答,但无细胞的辅助。能诱导初次免疫应答,但无记忆细胞产生,所产生的抗体主要是记忆细胞产生,所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抗体。抗体。TI抗原不刺激抗原不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反应。2、抗体、抗体 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分泌型分泌型跨膜型:跨膜型跨膜型:跨膜型Ig是是B细胞的抗原受体细胞的抗原受体 不同类型的不同类型的Ig分泌型分泌型IgA:可有效抵御病原体经由黏膜上皮:可有效抵御病原体经由黏膜上皮的感染的感染膜型膜型IgD:是: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准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准IgE:与:与I型过敏反应有关型过敏反应有关IgG:
10、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IgM:在早期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机体:在早期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机体初次免疫应答时最初产生的抗体初次免疫应答时最初产生的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 抗原上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分子结构,抗原上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分子结构,叫做抗原决定簇。叫做抗原决定簇。 抗原通常是由很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的,抗原通常是由很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的,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由一个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由一个B淋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单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克隆抗体。
11、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相应地就产生多种单克隆抗体,这些单克相应地就产生多种单克隆抗体,这些单克隆抗体混杂在一起也是多克隆抗体。隆抗体混杂在一起也是多克隆抗体。 即使是同一个抗原决定簇,在机体内也可即使是同一个抗原决定簇,在机体内也可以由不同的以由不同的B细胞克隆来产生抗体,这也细胞克隆来产生抗体,这也是多克隆抗体。是多克隆抗体。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CMHC是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除无颌类以外)是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除无颌类以外)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的蛋白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与免
12、疫排斥反应有关的蛋白质;质;C它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的细胞上都存在;它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的细胞上都存在;C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免疫系统正是通过MHC来识别来识别“自我自我”与与“非我非我”成分的成分的 ;C人类的人类的MHC称为称为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其基因位于第其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号染色体短臂。4、抗原递呈细胞(、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能摄取和在细胞内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递呈给能摄取和在细胞内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细胞的细胞称为抗原递呈细胞,它是一组特化的细胞群体。细胞的细胞称为抗原递呈
13、细胞,它是一组特化的细胞群体。 包括单核细胞、各种巨噬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各种巨噬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是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体内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APC)、内皮细胞等。其中最重)、内皮细胞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树突状细胞、单核要的是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和B细胞。细胞。 树突状细胞可刺激初始树突状细胞可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细胞,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只能将抗原递呈给效应巨噬细胞只能将抗原递呈给效应T、B细细胞,不能刺激初始胞,不能刺激初始T细胞。细胞。 在细胞免疫中,主要是巨噬细胞将抗原递呈给在细
14、胞免疫中,主要是巨噬细胞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在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体液免疫中,B细胞是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细胞是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 5、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定义: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定义: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和造血过程的小分子蛋白质。疫、炎症和造血过程的小分子蛋白质。 种类种类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L-125)、干扰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至少(至少6种)、趣化性细胞因子(至少种)、趣化性细胞因子(至少5种)和种)和生长因子生长因子 淋巴因子: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15、细胞因子。6、T细胞和细胞和B细胞细胞 T细胞:来源于骨髓或胚肝淋巴样干细细胞:来源于骨髓或胚肝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B细胞:哺乳动物的细胞:哺乳动物的B细胞在胚胎早期在细胞在胚胎早期在肝脏、晚期至出生后则在骨髓内分化成肝脏、晚期至出生后则在骨髓内分化成熟,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熟,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T细胞的类群细胞的类群 根据根据T细胞的分化状态、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以及细胞的分化状态、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以及功能的不同功能的不同 初始初始T细胞:没有接触过抗原刺激的成熟细胞:没有接触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处于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细胞周期的G0
16、期,存活期短;期,存活期短;效应效应T细胞:执行机体免疫效应功能的细胞;细胞:执行机体免疫效应功能的细胞;记忆性记忆性T细胞:维持机体免疫记忆功能,处于细胞:维持机体免疫记忆功能,处于G0期,期,存活时间很长,可达数年,甚至几十年。存活时间很长,可达数年,甚至几十年。 根据根据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 辅助性辅助性T细胞:能辅助细胞:能辅助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类群,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类群,它们通过产生的淋巴因子来起作用;它们通过产生的淋巴因子来起作用;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免疫杀伤效应(直接杀伤靶细胞)细胞:具有免疫杀伤效应(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类群;的类
17、群;调节性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类群。细胞类群。 B细胞的类群细胞的类群 依照依照B细胞表面是否表达某些分子,可把细胞表面是否表达某些分子,可把B细胞分为细胞分为B1细胞和细胞和B2细胞细胞 B1细胞产生于个体发育的早期,主要存在于细胞产生于个体发育的早期,主要存在于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在蛋白质抗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在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应答中无重要性;原的免疫应答中无重要性;B2细胞即通常所指的细胞即通常所指的B细胞。细胞。B细胞有三个主要的功能细胞有三个主要的功能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递呈抗原;递呈抗原;分泌淋巴
18、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造血过程。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反应的过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很快(数分钟)就会被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很快(数分钟)就会被APC在在感染或炎症局部摄取,然后在细胞内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感染或炎症局部摄取,然后在细胞内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处理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处理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此过程称为抗原处理,约需达于细胞表面(此过程称为抗原处理,约需3 h)。当)。当APC与与T细胞接触时,抗原肽细
19、胞接触时,抗原肽-MHC复合物被复合物被T细胞的受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将信息传递给体识别,从而将信息传递给T细胞,引起细胞,引起T细胞活化(此细胞活化(此过程称为抗原递呈)。活化的过程称为抗原递呈)。活化的T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来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来进一步活化进一步活化B细胞以产生抗体或活化其他细胞以产生抗体或活化其他T细胞以引起细细胞以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可以说,抗原识别过程实质上是携带抗原肽胞免疫反应。可以说,抗原识别过程实质上是携带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复合物的APC“寻找寻找”抗原特异性初始抗原特异性初始T细胞的过程;细胞的过程;初始初始T多由树突状细胞活化,效应多由树突状细胞活化,效
20、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多种多种APC递呈的抗原。递呈的抗原。 T细胞的活化细胞的活化 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来自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供方式是抗原,提供方式是APC表面的抗原肽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复合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的特异性;第二个信号是微生物产物或非特异答的特异性;第二个信号是微生物产物或非特异性免疫针对微生物的应答成分,该信号确保免疫性免疫针对微生物的应答成分,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在需要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生。当只有第一应答在需要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生。当只有第一
21、信号时,信号时,T细胞处于无应答状态。细胞处于无应答状态。 B细胞的活化细胞的活化 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能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或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能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或识别蛋白质降解而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而无需识别蛋白质降解而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而无需APC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 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识别抗原是产生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识别抗原是产生B细胞活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只有这些细胞在接受化的第一信号,只有这些细胞在接受T细胞的辅助细胞的辅助时才能够活化来产生抗体。时才能够活化来产生抗体。 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抗原信号和活化的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抗原信号和活
22、化的T细细胞信号(并不是递呈抗原,而是通过其他的分子信胞信号(并不是递呈抗原,而是通过其他的分子信号提供的),并需要号提供的),并需要T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 在体液免疫中,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通过提供刺激信号、分泌细细胞通过提供刺激信号、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辅助胞因子等方式辅助B细胞,细胞,B细胞作为细胞作为APC可通过加可通过加工、处理、递呈抗原的形式激活工、处理、递呈抗原的形式激活T细胞。细胞。关于靶细胞的死亡途径关于靶细胞的死亡途径 效应效应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主要通过释放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主要通过释放多种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多种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1)穿孔素()穿孔素(perforin,成孔蛋白)对靶,成孔蛋白)对靶细胞打孔;细胞打孔;(2)颗粒酶:一组丝氨酸酯酶,进入靶细)颗粒酶:一组丝氨酸酯酶,进入靶细胞胞浆,使靶细胞凋亡;胞胞浆,使靶细胞凋亡;(3)TNF(肿瘤坏死因子),与靶细胞表(肿瘤坏死因子),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启动面受体结合,启动caspase程序,使靶细胞程序,使靶细胞凋亡。凋亡。四、老师们常问的几个问题四、老师们常问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为什么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工程软件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吕梁地区汾阳市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山东科技大学《工业过程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文化概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饶师范学院《工程基础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商学院《Web应用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5月总复习质检(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遵义师范学院《GNSS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采购合同履行保密保密措施重点基础知识点
- 军事英语词汇整理
- 2023电力行业无人机技术规范
- 安全架构设计
- 仪表工职业规划书
- 养老护理员心理培训课件
- 阿尔茨海默病护理
- 2023年内科主治医师303专业知识精编汇总500道含答案735
- 全球养老轻资产创投趋势报告
- 血红蛋白电泳
- 宾馆、民宿安全管理制度(内含5个)
- 创伤急救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